首页 > 历史

历史上最长寿的公主,竟然连灭国灾难都躲过了。

时间:2025-04-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也许,很多人梦想生在古代帝王之家。

其实,历史看多了就会明白,生长于帝王之家是何等的不幸和危险。

尽管有极少数幸运儿更成为金字塔尖的人物,摆脱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命运,也有少部分人能锦衣玉食,安享太平,但大部分的人特别后悔,不少人喊出那句著名的话:“愿后身不再生帝王家!” 男性如此,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地位低微,更是如此。

不管是后宫的、皇后、嫔妃、乃至公主,都有说不完的心酸故事。

但是有一位公主,在历史上的运气极佳,是有名的长寿公主,父皇母妃都很疼爱,一生多子多福,甚至还躲过了灭国的灾难。

她的运气,实在好得出奇。

这个公主就是的第十女,她是嘉祐四年(公元1047年)出生,一年后就被封为了庆寿公主。

宋仁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仁君,对百姓仁爱,对自己的子女就更不用说了。

再加上后宫虽然为宋仁宗生了不少儿女,但长大成人的寥寥无几,鲁国公主自然受到非比寻常的重视。

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宋仁宗为她选的驸马就非比寻常。

鲁国公主被指配给钱景臻,钱景臻不仅长相英俊,还是个有名的才子,至今还流传有他的诗歌。

更为重要的是,钱景臻是吴越国创建者钱鏐的后人,也是北宋大臣、文学家钱惟演之孙,钱暄之子。

鲁国公主与驸马的感情非常好,两人一共生有两个儿子,由于是正室,钱景臻和妾所生的两个儿子也记挂再鲁国公主的名下。

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的鲁国公主是何等的风光,何等的幸福。

但是,由于、的治国无方,金军南下,造成了之变。

在这次空前巨大的人祸中,赵宋皇族、宗室的女儿都被掳往北国,遭受难以忍受的折磨和痛苦。

金军连一岁的婴儿也不放过,然而,阴差阳错之中,却将这位真正的公主给遗漏了。

当时的汉奸已经将名册交给了金军,按理说金人是知道有这么一位公主的。

但是由于宋仁宗时代实在太遥远了,金人误以为这位公主早已过世,谁知道年逾六旬的鲁国公主不仅没有死,还找准机会南下投奔了宋高宗。

一起南下的还有鲁国公主的丈夫以及几个儿子,也就是说,在民族最为不幸的靖康之难中,鲁国公主奇迹般的一家团圆,在重新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这个奇迹,连赵构都享受不到,他的父亲母亲都在金国受苦受难。

靖康元年,驸马钱景臻去世,享年72岁。

尽管没有能和鲁国公主白头偕老,但在那个乱世,无病无灾活到了古稀之年,身后还封为郡王,这个殊荣已经无人可比了吧。

鲁国公主也算是相当旺夫的。

由于钱景臻所在的钱家,在江南一代的声望很高,产业也很多。

赵构建立南宋之时,钱家曾经散尽家财资助他,因此赵构对于这位辈分高了许多的公主非常尊敬。

赵构每次见到鲁国公主,不顾自己之尊,都要向她作揖行礼。

南宋草创之初,用度艰难,宋高宗自己所住的宫殿也非常寒酸。

他舍不得花钱修建皇宫,却在极其紧张的费用之中挤出一部分,在临海购买了一座大宅子赐给鲁国公主颐养天年。

皇帝对她好,公主也不矫情。

鲁国公主本人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拼着一张老脸向宋高宗讨要赏赐。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妾虽近于饥窘不敢妄有干求。

但以年老多病,瘴疠之余,得一望清光,虽死不恨。

”虽然她的四个儿子,按照朝廷的制度,都光领俸禄不干活,但鲁国公主生怕这些儿子们吃苦,对朝廷索取也是越来越过分。

偏偏宋高宗却不忍心拒绝这位曾祖辈级别的老人,每次都有求必应。

他每次给鲁国公主的儿子们赏赐之后,还不得不装腔作势的对其他大臣们说:“这是最后一次哦,下不为例!别人也不要想这种好事。

” (上以忱为沪川节度使,仍诏戚里不得援例) 直到有一次,鲁国公主再次讨赏时,宋高宗才非常不满意的埋怨道:“长公主您真的应该知足了,您想想仁宗皇帝那么多儿女,留下来的就您了,您把他们的福气都享用了,怎么还这么贪心呢?” 一番话说得鲁国公主无言以对,再也见赵构了。

不久,鲁国公主去世,享寿86岁,成为我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公主之一。

宋高宗前往祭奠的时候,大概出于内心愧疚,又特意下令,将鲁国公主的儿孙们的官职再升一级。

他很懂鲁国公主的心思,料想其在天之灵也会安慰吧。

鲁国公主不仅自己平安长寿,躲过了靖康之难,连母亲周淑贵妃也活到了93岁,自己的儿子钱忱也活了八十多岁,应该是帝王之家中少数圆满幸福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生肖猪最喜欢听的甜言蜜语

生肖猪:夸Ta吃不胖或食神 温厚善良的生肖猪,思想很单纯简单,也是一枚典型的吃货。在生肖猪看来“为美食不可辜负”,对于美食他们总是有尖锐的评价,味觉特别的灵敏,大多是食评家。给生肖猪说甜言蜜语,可以结合他们实际情况,夸Ta吃不胖,或是夸Ta对美食眼光好、评价到位。

庞统的成就:凤雏庞统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一生最主要的计策是为夺取益州献上上中下三策。 益州饱受汉中张鲁的侵扰,于是邀请荆州的刘备进入益州,剿灭张鲁。当时,刘璋和刘备在涪陵会盟,庞统建议刘备在涪陵大会时,在宴会上杀掉刘璋,可是被刘备拒绝,“初入他国,恩未著,此不可也”。庞统的这个计策,看起来很好,“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刘备貌似不需要动兵,就可以除去刘璋,得到益州,其实不然。刘璋父子在益州统治十多年,虽然说刘璋暗弱,可是一直仁德爱民,颇得民心官心,就算是在刘备大举进攻成都之时,还有无数百姓官员表示愿意追随刘璋,为刘璋而死。用刘备的话来说,自己这次来到益州,根本的目的并非是劫掠财物,而是要长久统治益州。如此,争取人心是为首选,宴会之时,就算是能够杀掉刘璋,那也必然会激怒益州人士群起反抗。益州官员很可能拥立刘璋之子,坚决反抗刘备。而刘备此来,不过是带了一万来人马,,短期之内,根本都不过益州本土势力。可以说,庞统的计策过于短视。 当然,庞统的计策也有可取之处。后来,刘璋回到成都,而刘备前往平定张鲁,双反暂时保持和平。庞统向刘备献上三策。上策,暗中选择精兵,日夜行军进攻成都;中策,刘璋手下最重要的将领是杨怀、高沛,手下兵马甚多,并且一直很提防刘备,多次上书建议刘璋驱逐刘备。庞统认为刘备可以借口荆州有急事准备回军,借此召见,趁机除去二人;下策,退回白帝城,等待时机。 最后,刘备选择了庞统的中策。应该说,刘备的选择是很明智的。庞统的上策和之前涪陵暗杀计策一样,看起来刘备集团付出的代价最少,但是后患很大。至于下策,只是自保,刘备向来有天下大志,自然不会考虑。只有中策,花费不是很多,又可以让益州官民见识到荆州集团的勇武。与其杀掉刘璋,不如逼迫刘璋投降。只有刘璋主动投降,益州本土势力才会安心臣服,刘备才可能取代刘璋在益州进行统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