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晚清时期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位重臣之间是什么关系?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是晚清大儒,被誉为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位精神领袖。

年轻时怀才不遇,心意难平时常以自比。

为国事操劳一生,去世时还要说“临事方知一死难”。

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儒家知识分子。

儒家知识分子们的感情世界有一个共性:不重色情重友情。

未必是他们天性不好女色,但他们所受的教育排斥男女之间过深的交往。

取而代之的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纠缠——或激赏,或钦慕,或忠诚、或忌恨,或怨毒,或背弃,这其中的跌宕起伏、百转千回,比的故事精彩得多。

这也是形势使然。

传统的婚姻极为稳定,是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维护的。

可男人之间的关系就不同了,必须下大力气去经营。

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关系的成功与失败就是他一生做人的成功与失败。

曾、左、李三人都是官场上的成功者。

他们既不是情种也不是色鬼,他们的婚姻从容、淡定,但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却是剪不断、理还乱。

先说曾国藩和左宗棠吧。

他们是湖南老乡。

曾国藩比左宗棠年长一岁,比较顺,28岁就考中进士,此前的会试只失败过一次。

左宗棠就没这么好运。

他考举人倒还顺利,但那以后去参加会试,三考三败。

心高气傲的左宗棠一怒之下干脆放弃科举,回乡教书去了。

人比人气死人。

到了中年之后,左宗棠要想(他从未放弃过这个愿望),就只好巴结曾国藩,但实在是心不甘情不愿。

最后的结果是,形势迫使曾国藩不得不提拔左宗棠,左宗棠也不得不走曾国藩的门路,可一旦之后就与曾国藩翻了脸。

两人后来都成为清廷的股肱之臣,却龃龉多年。

可他们又,钦佩对方的才华。

左宗棠科举不第,但才名远播,一些有眼光的地方大员早就对他着意结交。

两江总督陶澍请左宗棠到家里来教导自己的独子,并给儿子定下娃娃亲,从此和左宗棠结为亲家。

这样左宗棠就进了高干圈子。

陶澍又看中湖南的另一位青年才俊,把自己的女儿许给了他。

通过陶家,左宗棠就与胡林翼结识了。

两人虽然差着一个辈分,但年龄相仿,彼此欣赏,处得非常融洽。

胡林翼为左宗棠的仕途出过大力。

正因他牵线搭桥,左宗棠才会到湖南巡抚基的帐下屈居幕僚。

下一任湖南巡抚继续重用左宗棠,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在骆府,曾国藩认识了左宗棠。

那是二年,正是征缴太平军最艰苦的岁月。

左宗棠以其经世致用之才,为湖南战事做出不少贡献。

胡林翼也一直向曾国藩推荐左宗棠。

曾国藩带兵数年,帐下网罗了大批人才,可独对左宗棠态度谨慎,迟迟不肯延入幕下。

这可能是曾国藩有识人之明,一早就知道他们之间性格不合。

曾国藩并没有忘记左宗棠。

咸丰四年,曾国藩打算向朝廷保举左宗棠破格当个知府。

可是左宗棠嫌知府的官儿太小,不乐意。

他后来给朋友写信说:像我这样好比再世的人物,拿一个蓝顶子就想糊弄我,还不如不出来混(“若真以蓝顶加于纶巾之上者,吾当披发入山,誓不复出矣”)。

直到咸丰十年(1860年),在形势逼迫之下,曾国藩终于让左宗棠到自己帐下效力。

曾国藩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旦用左宗棠就放手让他,左宗棠遂得以迅速崛起。

打浙江时,曾国藩把一部分湘军划归左宗棠全权指挥,左宗棠很快领军攻克了杭州。

曾国藩就向朝廷举荐,让他担任了浙江省长(巡抚)。

那时气数已尽。

再过不久天京(南京)被克。

就在这本该同饮庆功酒的欢乐时候,曾、左二人的交情却走到了尽头。

事情起因于的幼子洪天贵的下落。

曾国藩向朝廷报告说洪幼主已死,左宗棠却报告说洪幼主逃跑了。

两人在()跟前打起了笔墨关系。

曾国藩后来解释说,他最恼恨的是左宗棠影射他在撒谎,他一生最看重的就是诚信二字,怎么会撒谎? 左宗棠却也不依不饶,说这件事自己的错是二三分,曾国藩的, 错是七八分,他太小心眼。

左宗棠到晚年还动不动大骂曾国藩是个伪君子,以此为乐。

曾国藩的涵养何等深厚,绝不会因为私怨阻碍国家大事。

左宗棠出兵平定新疆,曾国藩给予大力支持。

曾国藩走在左宗棠前面,祭礼上左宗棠敬献一副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一句“自愧不如”,一句“相期无负”,过去的种种争斗、猜疑、怨恨,全一笔勾销了。

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关系又是一番洞天了。

左宗棠虽靠曾国藩提拔起来,但心里从来没服气过。

李鸿章是一生都以曾国藩的学生自居,晚年提起老师来还敬佩不已。

曾国藩只比李鸿章年长十来岁,但与李鸿章之父李文安是同年(同一年考中进士),自然是师长。

后来李鸿章进京赶考时,又拜在曾国藩门下学习。

李鸿章也是心高气傲之人,可能因为科举还算顺利,就不像左宗棠那样愤世嫉俗。

太平天国爆发后,李鸿章也回安徽老家办团练,但几年之内被打得一败涂地。

李鸿章走投无路,只好去走曾国藩的门路,想投到大帅帐下做个幕僚。

那时他大哥李瀚章已在曾的幕府做事,按理说有这么铁的关系,进曾府该不是什么难事。

可曾国藩非要难为难为李鸿章,杀杀他的傲气,所以拖了一个多月才点头。

既收到自己帐下,曾国藩就不客气地把李鸿章当作学生晚辈,敲敲打打,连懒觉都不许他睡。

对左宗棠他是绝不会这样的。

李鸿章为人聪明,对一些事的见解在老师之上。

1860年曾国藩把大营移到安徽祁门,李鸿章认为那里地形太劣,坚决要求移换。

曾国藩开始不听,还挖苦说:谁胆小谁就走好了。

这下两人之间就生出嫌隙了。

接着又发生了弹劾李元度事件,更伤两人感情。

李元度是曾国藩的老部下,当年曾国藩被太平军打得走投无路想投水自杀,幸亏被李元度劝下。

可后来李元度的一些作为让曾国藩难以容忍,决定予以制裁。

李鸿章却坚决反对,还威胁说:老师要是弹劾李远度,学生我也不干了。

曾国藩说:那你请便吧。

李鸿章说:走就走,谁怕谁。

结果曾国藩真的上了弹劾折子,李鸿章也真的走了。

有人分析说,李鸿章是因为看着祁门大营的地势实在险恶,找个借口逃跑的。

但曾、人总是“情丝难断”,后来曾国藩终于采纳了李鸿章的意见,把大营搬移祁门。

李鸿章也发现自己离开曾国藩就没法混,又写信回去试探。

曾国藩爽快地让李鸿章再回来。

李鸿章最终还是从曾国藩的幕府中发达的。

左宗棠和李鸿章之间没有那种感情纠结,但他俩的故事很热闹。

两人都是从曾国藩的幕府中出道的,后来都成为封疆大吏,都是洋务派,都为太后所倚重。

左宗棠很瞧不起李鸿章,认为他不会打仗,认为他对洋人太软弱。

左宗棠评价李鸿章:“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也不喜欢左宗棠,觉得这个家伙太多事。

他回敬左公的办法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左宗棠没有科举功名,但照样出将入相,李鸿章就给他起个外号,叫做“破天荒相公”,意思是说一个举人居然做了军机大臣,实在罕见。

1874年末朝廷上出现“塞防”与“海防”的大争论,参与官员众多,左宗棠和李鸿章分别成为两派的领袖人物。

后来清廷采取了塞防与海防并举的方针,使左宗棠以65岁高龄“抬棺西征”,而李鸿章也得以筹建北洋水军。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左宗棠以弱抗强,为中国保住了新疆的大片国土。

而李鸿章将近二十年的却在甲午一战中。

这种结局固然有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与两位主帅的个人素质也是大有关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南北朝时期最倒霉的帝王,一场演讲导致国家灭亡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一场成功的演讲可以振奋人心,改变事物发展的轨迹。反之一场失败的演讲,也会让原本大好形势毁于一旦,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场失败的演讲导致了国家战败,国君最终也被杀害。这个倒霉的国君就是高纬。 高纬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庸而又无知的皇帝。这么一个昏庸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好色的皇帝,在他当皇帝期间,广招天下美女,纳入后宫,封为。相传他的后宫嫔妃多达500余人,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他的众多嫔妃当中,最出名的当属。 冯小怜的美堪比,家有美妻岂可自知。对于这个美女,高纬总是把她带在身边,一刻也不离左右。有一次为了炫耀自己的美妻,高纬竟然让冯小怜脱光衣服,睡在金銮殿上,让大臣们参观,留下了“”的“笑谈”。 “玉体横陈”这件事很快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很快也传到了敌国国的皇帝耳中。当时的北周皇帝早就对北齐。只不过是碍于出师无名,再加上北齐有着这样的名将,因此不敢轻举妄动。“玉体横陈”这件事给了北周皇帝一个灭北齐的借口,当时北周打着替天行道的名义,分兵三路直扑北齐。 很快北周大军就攻陷了北齐军事重镇晋州。作为北齐的大将斛律光深知晋州的重要性,便组织大军准备反攻。当时的斛律光制定了挖地道的办法攻城。本来他已经派兵偷偷从城外挖了几条地道,想通过地道把军队送进城,奇袭北周大军。奈何此战法被高纬、冯小怜所知,冯小怜一心想去参观地道。无奈之下,斛律光只能暂缓攻击,但是战机往往稍纵即逝,失去了战机后,北齐大军反而被敌军击溃。 在这种被困的情况下,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士气了。当时的北齐军队连续打了几场败仗,最需要的就是提升士气。为了鼓舞士气,斛律光建议高纬到军营里做一次演讲,以此鼓舞士气。令斛律光不曾想到的是正是这个决定,最终导致北齐的亡国。 对于平常只会喝酒享乐的高纬而言,又怎么会演讲呢?斛律光当然也知道高纬“不学无术”,于是连演讲稿的内容都已经事先准备好了。不仅如此,斛律光还千叮咛万嘱咐:“万岁在演 讲的时候,一定要,要打动将士们的心弦。演讲结束,万岁还需要亲自到战地医院,看望安抚伤员!” 虽然斛律光的安排已经是十分完美了,但是一场演讲最关键的还在于那个演讲的人。然而这一次负责演讲的高纬,自己却是十分害怕。这也不怪他,谁让高纬平常除了与宫女们嬉戏 之外,还从来没有在那么多人面前演讲过。高纬内心上是拒绝的,但是,无可奈何之下,他依旧是带着自己的宠妃冯小怜以及诺干。 早在军营中,等待这高纬前来检验的士兵们都是士气高昂,直到中午高纬才携冯小怜等人姗姗来迟。站在点将台上的高纬,看着台下这十万大军,特别是在十万大军齐呼“万岁”之后,更加紧张。握着事先准备好的演讲稿,高纬居然不知道要说什么。无奈之下,只得望着士兵们发出“嘿嘿嘿”的声音。高纬这一笑,逗乐了同在台上的冯小怜,紧接着冯小怜也跟着傻笑,随行的太监也开始傻笑。 台上的人一笑,台下的将士们也跟着傻笑,本该严肃的演说竟被数万笑声给掩盖。高纬傻笑之后,什么也没说便搂着冯小怜的腰,穿过士兵队伍,上车走了。 于是乎本该激励士气的演说变成了士兵们傻笑瞻仰皇帝宠妃冯小怜的美貌的闹剧。事后北齐将士们无不心寒:自己在前方卖命,而皇帝却在后方玩乐。如此昏庸的皇帝,还用得着给他卖命吗?于是当天晚上,便有士兵打开城门,让北周军队得以进城。 邺城失陷,高纬匆忙当中把皇位传给了 8 岁的儿子,自己则是带着冯小怜逃走,最终在青州被北周的军队追到并杀害,而北齐数十年的基业也毁于一旦。造成这一切的直接原因,就在于那场失败的演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历史上三国时期全都战死的西川四将!

西川四将,是时期益州军部下四位大将的合称,分别是张任、刘璝、泠苞、。网络配图 1、张任 张任(?-213年),益州蜀郡(治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末年益州牧刘璋的属下,官至益州从事。张任在《平话》中为蜀川元帅,形象较历史上出入较大。张任把守险要濯锦江上的升仙桥,军半月不能进。后受托梦,教与作法,得以过桥,交战中张任不足三合即被黄忠斩于马下。网络配图 2、刘璝 刘璝,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部将。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受命率兵抗击刘备,旋即败归。益州牧刘璋部将。璋请刘备入川,其将璝等不悦。后二刘设宴,备将、欲乘机杀璋,璝及张任、泠苞、邓贤等御之。后备攻益州,璋遂令璝、泠苞、张任、邓贤点五万大军,星夜往守雒县拒备。四将行兵之次,璝请同往锦屏山问命於紫虚上人。所得灾运,璝信,任不从。璝数与备军战,各有胜负,后退守雒城。及任亡,备军闻城。璝在城上大骂。备将方待取箭射之,其将张翼拔剑砍翻璝,开门投降。 3、泠苞 泠(líng)苞(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刘璋的部将。在小说《》中,泠苞登场于第60至63回,其形象较历史上丰富许多。性格刚勇。刘璋想邀请刘备入川,泠苞等文臣武将都认为不可行,刘璋不听。魏延在席上舞剑想要谋害刘璋时,泠苞起身舞剑阻止。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刘备侵攻益州,刘璋派泠苞、刘璝、张任、邓贤等点五万大军,星夜往守雒县抵抗刘备。泠苞被黄忠击败,被魏延的伏兵所擒。 泠苞以招降其他将领为理由逃回,后来泠苞打算决水淹没刘备军,计谋却被彭羕用占卜识破,刘备军事先有了准备。刘璋军因此战败,泠苞被魏延俘虏,刘备下令将泠苞处决。网络配图 4、邓贤 益州牧刘璋部将。贤为蜀中名将,血气方刚。璋欲引刘备入川,贤等一班文武官皆以为不可,璋不从。后备军师庞统命魏延於宴中舞剑,取璋性命,贤、泠苞、张任等知其意,与之共舞。建安十六年,备取益州,璋遣贤、苞、任、刘璝等点五万大军,星夜往守雒县,以拒备。贤与苞於城外下寨,设埋伏困延。后延果来劫寨,贤伏兵出,延慌走,忽延马失蹄,将延掀将下来。贤马奔到,挺枪来刺延。枪未到处,黄忠弓弦响,贤倒撞下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