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这个人,出身极其低贱。他的母亲,年青时在平阳公主的夫家做女仆,因为丈夫姓卫,所以被称为“卫媪”。(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原来的封号是“阳信长公主”,后来嫁给了曹参曾孙平阳侯曹某,所以就改称“平阳公主”。)
卫家生活艰苦,卫青的母亲当时和县里小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卫青幼时,被送到了生父郑季家里。郑季少恩,就让这个年幼私生子天天到外面放羊,而郑家几个儿子也不把卫青看成手足兄弟看待,以奴隶视之。等卫青长成少年时,不愿再受郑家奴役,就回到母亲所在的平阳公主府,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

有一次,卫青在甘泉宫当差,有一位囚徒仔细看了看他相貌,说:“你这面相,真是贵人啊,肯定官至封侯。”
卫青笑道:“我身为人奴之子,免遭笞骂就知足了,哪里有机会能够立功封侯!”
结果,随着自己姐姐被汉武帝看中,卫青的人生终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元二年(前139年)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当时十八岁的汉武帝看中,卫青也随之入宫。建元三年,卫子夫怀孕,引起汉武帝皇后陈阿娇的嫉妒。这陈皇后乃汉武帝姑姑馆陶长公主刘嫖的女儿,一直无子。馆陶公主听卫子夫一家人飞黄腾达,非常恼火,就派人把当时在建章营当差的卫青秘密逮捕,准备处死。幸亏当时卫青好友公孙敖听到消息,拔剑而出,和几名壮士赶往营救,救得卫青性命。
汉武帝得知后,对于姑姑馆陶长公主很生气,就马上任命自己所宠美人卫子夫的弟弟卫青为建章监、侍中,大加赏赐。由此,卫青跃升为宫内高等侍卫官。
从建元三年到元光六年,九年时间内,卫青一直从侍于汉武帝左右,出入禁中,参与朝政,深得汉武帝信任。
所以,如果说当初龙城首战取胜是运气好,那么为汉武帝收取河南地,卫青真正显示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唐朝诗人王昌龄有首《出塞》诗,大家耳熟能详:“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实,这首诗就是歌颂卫青的,而不是我们一直认为的李广。因为,卫青首战就打下了龙城,而李广这辈子至死未到龙城。李广祖籍,现在号称陇西龙城,但王昌龄在写《出塞》诗前后,李广的老家不叫“龙城”。而诗歌最后一句“不叫胡马度阴山”,从此就更应该可以看出是描写卫青了。李广当年守城的地方,大概在今天山西南部和辽西地区(右北平),距离阴山较远。在汉代,阴山就是朔方城一带。而李广在守城时,根本无暇到阴山和匈奴打仗,相反,卫青却一直与阴山关系密切。
那么,卫青扬名立万,他是否能够再现辉煌呢?
有汉武帝支持,用之不疑,他肯定能!
元朔二年(公元前126年)冬,匈奴的军臣单于病死,他的弟弟右谷蠡王伊稚斜实行篡立,赶走了军臣单于的太子於单,自立为单于。
太子於单没办法,有命逃出后,到汉地向汉朝投降,被汉武帝封为陟安侯,但几个月后便死去。为此,后世不少人猜测,可能由于武帝深恨於单上三辈单于对汉朝的侵掠,就设计暗杀了於单。笔者揣测,根据日后汉武帝对于来降匈奴贵族的处理手法,暗杀之说不可能成立。汉武帝人家也爱搞“统战”,不可能把这样一个匈奴贵种暗杀掉,於单死因,应该是到汉地后水土不和死掉的。
军臣单于死后的转年,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大概刚刚当上匈奴要立威,伊稚斜单于就开始对汉朝进行了新一轮大进攻。

当年夏天,匈奴数万骑兵侵入代郡,杀汉朝太守,掠千余人而去;秋天,又攻入雁门,杀掠千余人。
元朔四年冬天,匈奴数万分别杀入代郡、上郡、定襄,大杀大掠一番而去,并攻入河南地大掠。
元朔五年,出使西域达13年之久的张骞回到长安,向汉武帝汇报这么多年来他所掌握的匈奴和西域诸国情况。武帝大喜,拜张骞为太中大夫,封为博望侯,作为汉朝处理对匈奴征战的高级顾问。
深思熟虑之后,汉武帝派遣卫青为统帅,发动了对匈奴的漠南之战。
汉朝名臣窦固的生平简介,窦固的人物事迹
1人物简介 大臣。字孟孙。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好读书,喜兵法。时袭父爵,封显亲侯。明帝时,迁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秩比二千石。后从兄窦穆获罪,受牵连,罢职家居10余年。为恢复与西域各族的联系,明帝决定出兵西击北匈奴。永平十五年(72)冬,窦固因熟悉边事,被封为奉车都尉,与骑都尉耿忠等屯兵凉州,整军备战。次年,窦固等分兵四路征伐北匈奴。窦固军出酒泉,至天山(今新疆吐鲁番西),大败北匈奴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留军屯伊吾庐城(今新疆哈密县)。时诸将唯窦固有功,受表彰。窦固又派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诸国皆归附。永平十七年(74),窦固率军再出玉门,击败北匈奴在车师一带的势力。后历任大鸿胪、光禄勋、卫尉。久历大位,甚见尊贵,而性谦俭,爱人好施,颇得人心。逝后,赐谥号文侯。 2生平经历 中元元年(56年),袭父窦友爵位,封显亲侯。明帝即位后,迁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军,秩比二千石。后其从兄窦穆犯罪,窦固受到牵连,被罢官,在家呆了十余年。时天下安定,明帝欲效仿的事迹,恢复与西域各族的联系,出兵西击北匈奴。窦固因明习边事,于永平十五年(72年)十二月,,被拜为奉车都尉,以骑都尉耿忠为副将,谒者仆射为驸马都尉,秦彭为副将,屯凉州酒泉郡,积极部署对北匈奴的进攻。 永平十六年(73年)二月,汉军分四路出击:窦固与耿忠率酒泉﹑敦煌﹑张掖士兵及卢水羌兵万二千骑出酒泉(郡治禄福,今甘肃酒泉市)塞;耿秉﹑秦彭率武威﹑陇西﹑天水士兵及羌兵万骑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塞;太仆祭肜﹑度辽将军吴棠率河东北地﹑西河羌兵及南单于兵一万一千骑出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塞;骑都尉来苗﹑护乌桓校尉文穆率太原﹑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定襄郡兵及乌桓﹑鲜卑兵一万一千骑出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塞。 窦固、耿忠率军由酒泉出塞至天山(今新疆天山),击败北匈奴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留吏士屯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西北四堡),并以班超为假司马出使西域,招降西域诸国。耿秉﹑秦彭入大漠六百余里,至三木楼山,来苗﹑文穆至匈奴河水上,匈奴皆败走,无所获。祭肜﹑吴棠因没到涿邪山,被贬为庶人。四路大军唯窦固有,受表彰。 永平十六年(74年),十七年十一月,窦固与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率1.4万骑再出玉门关(今甘肃敦煌市西北小方盘城)进军西域,在蒲类海击败白山部后,转军进击依附北匈奴之车师(一作姑师,西域国名,都交河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10里雅尔湖村西之交河故城)。车师王降。东汉置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宜禾都尉屯田,逐渐恢复了对西域的控制。 窦固在边关数年,羌人服其恩信。 章帝即位后,给公主加号为长公主,增邑三千户;召窦固代魏应为大鸿胪。肃宗因其晓习边事,每有大事,都争求窦固的建议。 建初三年(78年),章帝追录窦固前,增邑一千三百户。建初七年(82年),窦固代马防(之子)为光禄勋。次年,又代马防为卫尉。 章和二年(88年),窦固去世,谥文侯。其子窦彪,官至射声校尉,先于窦固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卫青也是抗击匈奴的英雄,可是他为什么没什么存在感呢
原本是的骑奴,但是因为自己的三姐得到了的宠幸,卫青因才开始受到重用。他原本只是太中大夫,负责长官朝廷的议论。但是他之后的成就可不全是靠他姐姐的提拔,而是靠着自己七战七捷远征匈奴换回来的。 在元光六年的时候,这一年匈奴开始兴兵南下,而汉朝刚经过了“文景之治”国力空前强盛,于是汉武帝决心派兵出击匈奴。此时的卫青就率领了一路,当时卫青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取得了作战的胜利。而其他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返。当时只有卫青取得了胜利,因此汉武帝就封卫青为关内侯。战果虽小,但这是自汉初以来首次对战匈奴取得胜利,从此卫青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之后卫青开始了北伐匈奴,先是夺取了匈奴盘踞的河套地区,控制了这一天然的养马场,这就为汉朝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马匹,好让汉朝进行更大规模的北伐。之后的卫青多次北伐匈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而卫青在官拜大将军之后,自己恪守臣子的本分,从不结党营私,更没有说养谋士和死士。一个外戚身拜大将军,而又不染指朝政,这在汉朝也是特别罕见的。 而卫青还有一个功劳就是举荐了霍去病,霍去病作为卫青的先锋,曾经亲自带领八百骑兵斩杀了2000多匈奴,更是有着封狼居胥的成就。但是后世对霍去病的印象要比对卫青的记忆时刻,多数人都记住了先锋霍去病而忽视了大将军卫青的重要性。 而两个人的也都葬在了汉武帝的茂陵旁边,虽然这两者相差距离并不是很远,但是现在的待遇确实天壤之别。霍去病的陵墓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且还建立起了博物馆。然而卫青的陵墓却啥都没有,甚至墓碑上面的砖头都摇摇欲坠的,地上充满了垃圾堆,犹如一个垃圾场一样。而曾经的民族英雄,自己的陵墓落得如此下场,看到之后让人未免会感到心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