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中央特科首位“双重间谍”,多次营救主要人物,为什么之后贫困潦倒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后,为了保卫党中央,周恩来提议并且主持创立了中共史上第一个情报和保卫机关,即我们所熟悉的“中央特科”,特科创建之初,在危机四伏的上海困难多多,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位叫做杨登瀛的人,改变了这个局面,杨登瀛并非是一位纯粹的共产党员,他是中统一名特工,当作党组织的敌人,他如何会帮助我党呢?请各位细细看来。

杨登瀛背景,他是怎么发迹的

杨登瀛是广东香山人,1893年出生,18岁时曾前往日本留学,归国后为日本企业服务,因为这个经历,他成为了一个拥有着相当高程度的“日本通”,1924年,杨登瀛参加了国民党,当时他的思想是比较左倾的,因而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都有着不少的朋友,陈养山是我党谜团党员,1925年末,两人在上海相识,当时还是国共首次合作期间,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四一二反革命”爆发后,杨登瀛对蒋介石的做法十分气愤,说了不少坏话,有人听到了,就将他关进监狱,不久,经蔡元培等人相救,杨登瀛出了狱,杨剑虹是青帮中人,和杨登瀛是老乡,两人在早些年间相识,1928年,国民党政府成立了中央调查科,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中统”前身,当时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掌管调查科。

为了更快的打开局面,他们找来青帮要人杨剑虹,要他担任调查科在上海的特派员,调查科创立之初,人手很少,杨剑虹知道好友杨登瀛出狱后,就将他拉了过来,让他做自己的副手,1930年,杨剑虹因青帮内部争斗而自杀,徐恩曾时任调查科长,知道杨登瀛是杨剑虹的副手,并且知道他与上海诸多组织有着好的关系,因而便提议杨登瀛接替杨剑虹,成为中统在上海的最高负责人。

杨登瀛执掌中统在上海的大权后,利用自己的关系,很快的将工作局面打开,因而中统那些国民党人对他很是信任,徐恩曾对于杨登瀛,更是拉拢,他多次与杨登瀛谈心,并且巨大方的告诉他,要他放手干工作,中央(陈果夫兄弟)是支持他的。

杨登瀛怎么为中央特科工作

当时很少人知的是,杨登瀛本来已经和我党有关系了,在杨登瀛任中统在上海的负责人前,就找到了好友我党谜团党员陈养山,听听他的建议,当时杨登瀛知道陈养山是共产党员,本来这也是他为自己找后路,陈养山将此事告诉陈赓后,周恩来也知道了,他认为,虽然杨登瀛的政治立场不是太坚定,但是我党能在中统安插一个大特工,这实在是有利无害,就同意了杨登瀛的要求。

1601124729151893.png

杨登瀛从此就成为了一名“双重间谍”当然,杨登瀛还是要偏向我党,因为很多情报,都是他先拿给我党看,然后再由我党负责人挑选后,送到国民党中统处,因为杨登瀛在上海各方面非常有关系,因而在杨登瀛的帮助下,我党中央特科迅速在上海打开了局面,先后在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淞沪警备司令部,公共租界,法租界等巡捕房,都建立了关系。

中央特科由此在上海的情报工作,做的很是出色,上海的一草一木,都逃不过特科的眼睛,可以说,这一切,杨登瀛在其中是做了不少贡献的。

杨登瀛都救了哪些主要人物?

杨登瀛在当双面间谍期间,也曾参与营救了我党许多主要人物,1929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的澎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兼军队部长杨殷、中央军委委员颜昌颐及江苏省委军委干部邢士贞、张际春五人在开会时,突然被巡捕抓走,周恩来得知后,十分震惊,陈赓找到杨登瀛要他查查如何回事。

杨登瀛不久就带来消息,有叛徒,这个叛徒就是时任中央军委秘书的白鑫,得知这个情况,周恩来迅速派特科的“红队”,将白鑫处决,为党解决隐患,经过此事,周恩来认为,杨登瀛的情报不仅主要而且准确,因而他特地派了两名共产党员与杨登瀛单线联系。

在此后的几年里,杨登瀛给中央特科送去了大量有价值的主要情报,有叛徒报告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立三行踪,准备出卖他,杨登瀛立刻将消息告诉陈赓,经陈赓指挥,叛徒及时被处决,李立三的安全得到保障,

1929年初,叛徒陈慰年准备出卖党内主要文件,杨登瀛将消息告诉特科,特科及时将其处决,同年11月,中央委员,江苏省委常委任弼时在上海被捕,周恩来得知后,告诉了杨登瀛,要他设法营救,经过杨登瀛在其中的周旋,任弼时被捕一个月后,就被释放。

1601124737752591.png

1931年,中央委员,共青团书记关向应在上海被公共租界逮捕,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主要文件一同被搜走,杨登瀛得知后,迅速找到了租界巡捕房的负责人兰普逊,兰普逊与杨登瀛的老相识,经过杨登瀛在其中说合,几份主要文件被带走,关向应的身份也得不到证实,最后被无罪释放。

在上海这几年,杨登瀛除了营救中共主要人物外,他还帮助特科做了很多别的事,譬如安插“龙潭三杰”钱壮飞,李克农,胡底三人,将他们送到中统的各个要职,钱壮飞就任徐恩曾的机要秘书,也正是他的存在,使得党在1931年顾顺章叛变后,争取了时间,避免了党的大损失。

顾顺章叛变,身份暴露,他后来怎么?

顾顺章在汉口被捕,随后叛变,他将杨登瀛的身份供了出来,当时让陈果夫兄弟和徐恩曾更是震惊的是,没料到徐恩曾的机要秘书钱壮飞也是中共党员,为了不惹蒋介石的不高兴,他们一起将此事瞒了下来,杨登瀛被捕后,坚决不从,陈赓曾多次对他说“今后共产党要得天下的,到那时我们决不会忘记你”

后来,钱壮飞一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杨登瀛在被关押半年多后,经好友相助,被释放,徐恩曾还给他安排了反省院副院长的职位,从此,杨登瀛便结束了自己的特工生涯。

新中国成立前夕,杨登瀛认为自己并没有做什么有害人民的,而且还帮助了共产党,因而选择留在大陆,镇压反革命运动中,杨登瀛没有前去登记,事后被查了出来,逮捕到南京人民法院受审,在法庭上,杨登瀛说出了自己的过去。

“我1926年由陈养山介绍参加共产党。1928至1931年间,国民党派我担任中央党部组织部调查科驻沪办事处主任,担任这个职务是经过中共中央批准的,由陈赓同志直接领导。凡有搜捕中共党员的行动时,我总是事先通知陈赓,由其转告有关人员躲避。曾救过周恩来、陈赓、任弼时等人。后因叛徒告密,我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遇到过后来被捕的陈赓,绝无叛党出卖组织事,故要求陈赓出庭作证。”

南京人民法院院长鞠华对此事很是看重,写信给陈赓,陈赓回信对杨登瀛的话进行了证实,之后杨登瀛被南京人民法院判处管制一年,当场释放,当年,时任司法部副部长的陈养山,也对杨登瀛进行了证实,他说“杨登瀛在大革命后对我党的保卫工作有巨大的贡献,而且救出了许多我党负责同志。”

当时杨登瀛家的生活贫困潦倒,甚至一度摆摊为生,后来,经陈赓提议,政府每个月给杨登瀛家发放100元生活补助费,文革期间,杨登瀛被刁难,有人让他提供陈赓,伍豪(周恩来在上海时期的化名),陈养山等人的罪状,杨登瀛坚守住了自己内心的良心,他什么也没说,什么也不写“明明没有的事,我如何能瞎说呢!”

1969年,杨登瀛因病去世,临终前,他说“我不是特务,不是叛徒,也不是什么内奸,我到底算一个什么人,自己也说不清,但周总理是知道我的……”

此事,最后得到了尘埃落定,1975年12月底,周恩来总理已经病重,但是他靠着仅存的意志,叮嘱了时任中央调查部负责人罗青长,他说“一切对人民做过有益事情的人,你们都要不要忘记他们”,为此,他还特地提到了杨登瀛的名字。

结语和感悟

古代沧海横流,浩浩荡荡我们如今有安定的生活,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当年白色恐怖下,有多少人依然坚定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在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奋斗,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没有等到胜利那一天,就已经牺牲。

我们今年怀念,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时间会抹去一切不主要的,会被遗忘的事,但是无论怎么,请我们一定不能忘了,那些革命先驱们,我们所厌恶的今天,是他们一直都在期盼的充满着希望的明天。

鲁迅先生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时隔百年来看,这句话依然没有过时,愿我们这些年轻人,都有着高尚的信仰,执着奋斗的精神!

历史人物传记:历史上被妖化的六大人物:妲己、潘金莲、武大郎、诸葛亮、刘禅、秦始皇嬴政,谁是最惨的?

历史上被妖化的六大人物:妲己、潘金莲、武大郎、诸葛亮、刘禅、秦始皇,谁是最惨的?在历史上有这六位人物,他们有的被妖化成为反派人物,有的人被认为是神人下凡,有的更是被黑到跳进黄河都洗不清。其中妲己已被黑了上千年,第一名更是被黑的最惨。那么,他们都是谁呢?下面和怪柴网小编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1、妲己成狐狸 妲己,一个深入民心的名字,一提到她,许多人脑海中先出现的就是狐狸这一形象。但这一形象的产生,其实是后人对她的文学想象,我们不妨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妲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据《尚书·牧誓》的记载,妲己原是有苏氏的女儿,在帝辛征服有苏氏后被纳为妃子。周武王讨伐帝辛时的檄文《牧誓》中提及唯妇人之言是听,可能带有夸张之处。在距商朝灭亡800多年后成书的《吕氏春秋》中,妲己被赋予了更多罪状。妲己被妖魔化的过程,也许始于后人的文人笔墨。对妲己最大的影响无疑来自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书中将妲己描绘成一个本性善良的狐狸,目的是迷惑帝辛使商朝灭亡。正是这部小说将妲己塑造成一个十足的祸国妖女,对后世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总之,妲己被塑造成狐狸,反映的更多是各个时代的社会思想倾向和文学创作手法,而非历史事实。2、潘金莲成了坏女人,武大郎成了矮穷挫 据记载,武大郎本名武植,身高达七尺,相貌英俊非凡,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早逝,自小家境贫寒,却凭借聪颖过人的才华,刻苦攻读,后来高中进士,成为一位才学兼优的成功人士。武植考取功名后,被分配到山东阳谷县任县令,他为政清明,深得民心。他的妻子潘金莲是一位大家闺秀,有见地有修养,对武植爱屋及乌。这对恩爱夫妻育有四个儿子,都是读书人,二人感情非常好,共同经营家业,被视为村里的楷模。武大郎有一位名叫黄堂的朋友,这个黄堂性格刻薄,嫉贤妒能,年少时他家境尚好,曾经资助过贫困的武大郎。但后来黄堂家道中落,他就前去投奔武大郎,希望得到帮助,武大郎对他还是一视同仁,没有特殊照顾,这令黄堂很不满。后来黄堂的房子失火烧毁,武大郎默默地派人帮黄堂重新建造了房屋,却没有告诉他是自己帮的这个忙,想给黄堂一个惊喜,谁知黄堂越想越气,觉得武大郎忘恩负义。于是黄堂四处散布谣言,说武大郎夫妇忘恩负义,后来黄堂邂逅了西门庆,西门庆曾经作恶多端,被县令武大郎惩治过,一直对武大郎怀恨在心。两人一拍即合,编造谣言诋毁这对恩爱夫妻。西门庆故意污蔑自己是潘金莲的小三,和黄堂编造花边新闻,到处传播,这些谣言迅速传开,夫妻二人名誉扫地。数年后,施耐庵根据这些谣言,将故事写进《水浒传》,让武植和潘金莲的污名更广为流传。从此,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形象就被严重污蔑了,几十年过去,施耐庵的后人终于调查清楚了真相,知道这只是黄堂和西门庆的陷害。他特意为武大郎夫妇写下了道歉信,前往他们的墓前祭奠致歉。可惜,在许多人的眼里,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形象早已变得不堪,这可真是谣言害惨了人啊! 3、诸葛亮没被黑但被神化了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以聪敏睿智著称,深受后人推崇,但是关于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一方面,有人赞扬诸葛亮忠心报国、智勇双全,这个正面评价源自史书和小说的渲染。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写为辅佐刘备、以计取胜的汉室忠臣,他在长坂坡击败司马懿,被描写为出神入化。在为孙刘联盟对抗曹操时,他祭风求雨,呼风唤雨般地为孙权提供东南风,助其火攻击败曹军,这些描写无疑将诸葛亮刻画为智勇超群的人物。但是,这些评价存在一定的夸大之嫌,比如诸葛亮在长坂坡用计退敌的对象不是司马懿,而是张郃,祭风求雨一事也纯属杜撰。细究史料可以发现,诸葛亮的实际军事才能并不如小说所描述的那么出众,刘备去世时,也并未全权托孤于他,可见刘备对他的信任也存在一定限制。诸葛亮北伐的战绩也颇受争议,他多次出兵攻魏,但均未能获得决定性胜利。前几次北伐占了便宜,但也付出不小代价,损失了大量将领,晚年的北伐更是以失败告终。姜维接班后情况也大同小异,可以说,诸葛亮的军事成就并不如神话般出色。当然,也有人为诸葛亮的北伐正名,他们认为,以蜀汉寡弱的国力长时间牵制魏军,并非全无成效,有学者还分析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意图,认为其打算长期消耗魏国。但即便如此,也难掩诸葛亮军事能力被夸大的事实。尽管关于诸葛亮的评价颇多争议,但他并未像东吴的周瑜那样深受污名化。周瑜之所以被丑化,是因为《三国演义》刻意描写他嫉贤妒能、陷害诸葛亮,以衬托诸葛亮的形象。相比之下,虽有人批评诸葛亮被神化,但他总体上仍是一个正面人物的印象更深。可以说,诸葛亮确实政才兼优,但也非全知全能,把他描绘成无懈可击的圣人,或轻描淡写成功绩平平之辈,都与史实存在一定出入。作为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我们不应将诸葛亮的形象极端化,而应采取平和的态度看待他的成就与不足。4、刘禅:一个被黑了1700多年的亡国之君 刘禅作为蜀汉的第二代君主,继承了刘备的基业,面临魏国强大的军事压力和蜀汉内忧外患的困境。但是,他却一直深受昏庸无能的评价,如果我们跳出先入为主的观念,放在当时的历史语境里审视,就会发现刘禅是一个务实英明、深谋远虑的君主。刘禅年轻时期的经历为他后来的执政打下坚实基础,刘备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让他读汉书、礼记,学习先贤之道,以备继承大位。诸葛亮也曾评价刘禅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这表明刘禅受到良好教育,有才干和品德。刘备临终时托孤给诸葛亮,也是考验诸葛亮的心意,并非看轻刘禅。诸葛亮辅政期间,刘禅对他给予极大信任和支持,二人关系密切如父子。刘禅不插手军国大事,让诸葛亮全权处理,使蜀汉国力渐盛,刘禅也深谙人情世故,安抚群臣,维持朝堂稳定。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平稳处理了权力交接,没有爆发政变,可见他善于平衡各方势力。北伐失败后,刘禅采取守势,使国家安定发展,他没有像小说所写沉湎声色,而是辛勤处理政事。面对日益强大的魏国,他减轻徭役以安民心,刘禅晚年重用黄皓,也是迫于无奈,并非昏庸。最后,刘禅主动投降,保全了蜀汉文化,使大批百姓免于战祸,这一英明决定体现他深谋远虑的政治智慧。可以说,正是有了刘禅40余年的稳健统治,蜀汉才能在历史上确立其不可磨灭的地位。所以,刘禅并非传统印象中的庸懦之主,而是一个充满政治智慧的君主。他确保了蜀汉的安定统治,对维系国家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5、千古一帝秦始皇,历史上被黑得最惨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混战,各国都想完成统一大业。在这场纷争中,秦国经过秦孝公、秦庄襄王等一系列英明君主的积累,国力日盛。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即位后,命王翦击灭了西周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完成了秦朝的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秦始皇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废除了列国的度量衡制度,实行了车同轨、书同文、货币统一,消除了各国之间的界限,促进了交流,此举被后人誉为统一六国,成就大业。他还修筑长城,连接旧有的战国烽火台,形成了万里长城雄踞边疆,修建驰道沟通全国各地,修建灵渠引水入城,在当时是极其宏伟的工程。但是,秦始皇的作为也招致了批评,他下令焚烧诸侯国的历史典籍,坑杀了许多术士和反对者。他修建阿房宫时,动用数十万民工,导致劳民伤财,他在自己死后要营建规模巨大的陵墓,继续劳民损财,这些行为让后人诟病。秦始皇去世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秦朝在建立仅15年后就灭亡了,这也被视为秦始皇苛政的恶果。汉朝取代秦朝后,史官们大肆批评秦始皇是暴君,将秦朝视为残暴之代。不过,历史往往由胜利者书写,这些记载不免存在片面之词。更为审慎的历史学家也注意到,秦始皇并不是完全的暴君,他曾重用失误的李信,没有加害功臣,这都显示了他是一个明智和宽厚的君主。即使按当时的标准,秦始皇的作为也不应简单地归为暴政。可以说,秦始皇既有建树,也有过失,一个历史人物很难用简单的褒贬来概括。特别是对于开国皇帝这样的人物,功过自有公论。现代人判断历史,更需要摆脱先入为主的观念,以开放、理性和审慎的视角,在历史的坐标上定位这个功罪参半的人物。

古代人物传记:2024年大年三十是哪一天?大年三十有哪些习俗?

2024年大年三十是哪一天?大年三十有哪些风俗?2024年2月9日就是大年三十了,俗话说,大年三十熬一宿为何大年三十要熬更守夜?这一天还有哪些习俗习惯?下面和怪柴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除夕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终一天,即大年三十夜里不睡觉,熬更守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风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风俗。守岁的风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探究这个风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夜晚,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2、年夜饭 年夜饭也称为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圆饭体现了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也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共吃团圆饭。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方人年夜饭常备有糍粑或年糕,北方人则吃饺子。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3、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4、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 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5、放鞭炮 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这声声爆竹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今夜,对于无数人来说,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晚上。愿你,会有始料不及的运气,会有突如其来的欢喜,愿新年,胜旧年。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