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汉朝时期由印度传入中原内地,在南北朝时期得到弘扬,到了唐朝时发展到顶峰。佛教能在中原遍地开花,被人们广泛信仰,不只是佛教教义的博大精深,更得益于封建王朝的大力推广。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山头寺庙中,存在着很多参透佛法,得道睿智的高僧,他们阅人观相,洞彻天机,很多高僧都与当朝皇帝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其中就有三位和尚,他们做了三件不同的事,催生出三个杰出的帝王,彻彻底底的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第一位和尚:般若寺智仙尼师
《隋书-高祖本纪》记载:隋高祖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于冯翊般若寺,出生的时候紫气充庭,神光满室。如此奇异景象招来一个河东的神尼,神尼对杨坚的父母说:“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神尼将高祖带回寺庙,亲自抚养。高祖杨坚生的头骨精奇,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跟寻常人差异很大。在他5岁的时候,神尼告诉他:“儿当大贵,从东国来,佛法当灭,由儿兴之。”十三岁时,才回到父母家。
杨坚的父亲杨忠因功官拜大司空,受封随国公。杨忠死后,杨坚承袭父爵,但由于相貌非常,有飞龙之姿且军功卓著,武帝宇文邕多次想杀掉他,以绝后患。但杨坚在朝中人缘甚好又低调内敛,多次化险为夷。581年,杨坚拥兵自重,废掉北周静帝自立,建国号为隋,又经过10年的征战,结束了中国上百年的分裂,让中华大地再次一统。(注:在佛教梵文里,得道或者地位高的女尼也可以称之为和尚)
第二位和尚:襄阳一寺庙高僧
《宋史》记载赵匡胤出生时,赤红的光充满了整间屋子,奇异的香味久久都没有散去,小名取为香孩儿,长大后容貌威武,器度豁达,学习骑马射箭,领悟力远超常人。在他20岁这一年,赵匡胤离开家乡,打算去外面闯荡,建立一番事业。
当他游历到湖北襄阳时,已经身无分文,穷困潦倒,被迫投宿在襄阳的一座破庙里,庙里的主持是一位得道高僧,特别善于看相,当他见过赵匡胤后,大为惊异,对他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东西都资助给你,你即刻向北走,会有奇遇发生。

赵匡胤按照他的话开始向北方行走,948年,投身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屡立战功。后来受到周世宗柴荣的器重,任命为校检太尉。柴荣驾崩后,赵匡胤被部下拥立为帝,建立大宋,登基后,一直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大业。但在南方初定,北方尚未收复时,赵匡胤就突然暴毙,死因也成为千古疑团。
第三位和尚:皇觉寺小和尚
明太祖朱元璋从小出生在一个穷人家庭,幼年时依靠给地主家放牛为生。后来当地发生灾荒,父母和哥哥相继被饿死。无助的朱元璋只好投奔皇觉寺做了一名小和尚艰难度日。不久,当地饥荒愈发严重,寺里的口粮也不够吃了,主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自谋生路。此时,年仅17岁的朱元璋也被打发出了寺院。
朱元璋边走边乞讨,游览了中原很多地方,于1348年又回到了皇觉寺。三年的流浪生活让他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变得眼界开阔,坚毅沉稳。

不久天下大乱,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朱元璋儿时的伙伴汤和给他写了一封信,邀请朱元璋参加起义。在朱元璋犹豫不定时,他的一个师兄偷偷告诉他,他准备谋反的事情已经被寺里的一个师兄知道了,此人准备告发他。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投奔义军郭子兴,参加了起义军。后来经过多年的征战,最终驱除元朝,剿灭群雄,建立了汉人王朝明朝。想当初,如果不是那个要告发他的师兄弟,逼他走上了军旅之路,不知道朱元璋会不会依旧在皇觉寺里默默无闻,孤老终生呢?
唐太宗李世民只因做错这件事 给子孙后代招来横祸!
李世民是乃至整个封建时代都很杰出的帝王之一。无论上马提刀平天下,还是下马提笔定江山,文治武功,历代帝王罕有能及者。他最为人称道之处,就是在用人方面,慧眼识人、大度容人、放手用人,三者兼得。使得天下英才尽归麾下,运筹帷幄之谋臣,之猛将,都竭忠尽智为他效力。并且还能做到善始善终,君臣同享富贵,可谓千古无人能与比肩。网络配图 不过,李世民也有犯迷糊的时候。每到处理家务纷争时,他就一改英明睿智的形象,变成了昏庸无能的暴君。为争皇位,他弑兄杀弟,血溅玄武门,几乎让一世英名付诸流水。尽管说当时也是情非得已,然而骨肉相残也实在有悖人伦,非圣贤天子之所为。这还不算,他还犯了一件不可饶恕的错误,历史证明,由于君臣两方面各自的原因,李世民他们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误。大唐王朝差一点丢了江山,、褚遂良他们则丢了性命. 这个错误就是废立太子、确定皇位继承人之事。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有多少个妻子和儿子?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常山王、四子魏王、九子晋王,都是长孙(音掌孙)皇后所生。是正宫,为人又极贤德,在朝臣中威望很高,李世民对她也是十分敬重的。下一任的,当然要从她的儿子当中选。承乾是嫡子,又是长子,无论“立子以嫡”,还是“立嫡以长”,他都天经地义地是太子。加之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是李世民手下头号功臣,他自然鼎力支持外甥继承皇位,其次当属的两个儿子,和李愔 大儿子是皇后长生的承乾,天资聪颖,自然也是皇太子了,可是渐渐长大后漫游无度,又喜欢耍两面派,当着太宗面装孝顺,返回自己宫中便猥琐懒散,还有点足疾,后来都有谋反之意,被人告密,被李世民废掉太子,远谪边外。新一轮太子之争开始上演。 李世民比较看好的是皇四子魏王李泰。李泰比承乾小一岁,相貌英俊,聪明好学,端肃多才,在太宗看来,是一定能成为一个有道明君的。网络配图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借机向自己的父亲撒娇,声称自己定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而唐太宗见投进自己的怀中,立马心就软了,再一听这样的保证,当即便许诺要立他为太子。不过这样的谎言却被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唐太宗冷静下来也明白杀子传弟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于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这三个爱子能够同时活下来,只好采取隔离政策,把李泰也被幽闭起来,徙居均州之郧乡县。 在这之后,在长孙无忌(已故长孙皇后之兄)和褚遂良(谏议大夫)强烈主张立皇九子晋王李治。李治时年二十二岁,虽不失为一个良善青年,却是有名的软柿子,一点用都没有。但长孙无忌等人看中的,恰恰正是他的温厚文弱、一无所长。如果是李泰接班,一朝天子一朝臣,没准会把他们开了涮。如果是李治呢?就好控制得多了。长孙无忌可以继续维持外戚权威,褚遂良、李世他们也可以继续保持元老地位,君臣共治,天下太平。网络配图 这算盘打得并不错,只是没把算进去。他们当然想不到,李治身边会出现一个蛇一样的女人武则天。他们当然也想不到,李治虽然好控制,却不是控制在他们手里,而是控制在老婆手里。结果,他们把李治扶上了台,李治却在老婆的指使下把他们整了下去。 强势而野心勃勃的武则天,很快把李治收拾的服服帖帖,,最终在690年取而代之,建立大周王朝。此时距李世民去世不到50年,大唐江山就在李世民的一个错误决定下夭折,落于他人之手。李家后人34人也被武则天斩草除根,差点绝了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元朝期间的两都之战是怎么回事?这件事情对元朝造成了什么影响
泰定五年(1328年)二月,改元“致和”。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初十,泰定帝驾崩于上都,享年三十六岁,葬于起辇谷。泰定帝去世,帝位本来应该由他的皇太子,九岁的继承,但身为左丞相的倒剌沙利用太子年幼,不即拥立,擅权自恣,独行独断,,众叛亲离。过了一个月仍不立新君,对此,朝野议论纷纷,朝内也是一片混乱。当时武宗的旧臣十分同情周王和世瑓的不幸遭遇,认为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的帝位得国不正,偏离了正统。此次帝位的传承应该还给武宗之子和世瑓。 因为根据当年“武仁授受”的君子协定,仁宗去世后,继承皇位的应该是武宗海山之子和世瑓。但是由于太皇答己和权臣铁木迭儿的干预以及仁宗禁不住权势和利益的诱惑,违背了这个协定,还下令将和世瑓封为周王,并令他去镇守云南,改由自己的儿子作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留守大都的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本是武宗的旧臣、钦察部功臣土土哈之孙。成宗与武宗时期的名将床兀儿就是燕铁木儿的父亲,他因抵御海都有功,被封为句容郡王。所以,燕铁木儿也随之受到了武宗海山的重用。 燕铁木儿身受武宗宠拔之恩,自然希望皇位能够重新回到武宗后代的手中,于是与留守大都的安西王阿剌忒纳失里、其父妃公主察吉儿等联合,利用自己“环卫大都”的权力以及家族世代掌握能征善战的钦察卫,并调动其他各卫宿卫军,募死士、买战马,在八月初乘机发动政变。八月初,倒刺沙以正统自居,发兵分道进攻大都。燕铁木儿迅即在迁民镇(今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古北口、居庸关等地增加驻军。二十五日,古北口守将脱脱木儿于宜兴(今河北承德西北)击败上都宗王失刺部,斩詹事钦察、平章乃马台。 九月初,燕铁木儿遣弟撒敦于榆林(今北京昌平西北)袭败上都王禅、右丞相塔失铁木儿。之后阻击来自辽东的上都宗王帖木儿、平章秃满迭儿于蓟州(今天津蓟县)东流沙河。倒剌沙指挥军队,兵分四路对大都实施包围形势紧急之下,燕铁木儿对同党说:“皇上病故,太子尚幼,国家须择立长君,英宗已不当立,大行,更是旁支,今日宜正名定分,迎立武宗嗣子,。当时由于武宗海山的嫡长子周王和世瑓远在漠北,嫡次子怀王在江陵居住。他们的策略是:先迎怀王入都,安定人心,然后再迎周王,重复仁宗朝的故事。 燕铁木儿通过一番密谋和武力运作,一边控制内廷,稳住百官;一边派心腹,乘着快驿,迎怀王图贴睦尔于江陵;一边还在大都放出空气,说周王、怀王都派信使来报,说都已动身前往大都。这个时候的燕铁木儿紧张得几天几夜不敢入睡,坐以待旦。图贴睦尔来到大都,燕铁木儿等就请他继承大统,怀王图贴睦尔说:“登大位者应该是兄长,现在两都之战尚未平息,暂来监国,等兄长到,再请即位。”到了九月份,燕铁木儿约了诸王大臣,再三上书,请怀王早登大位,以安天下。 怀王依然是再三推辞,燕铁木儿说:“人心向背,间不容发,现在兵戈未息,神器不可久虚,天下不可以无主;不速登大位,不足以稳定人心。”五天之后(致和元年9月13日),怀王图贴睦尔,在大都大明殿称帝,改元“天历”,这就是。燕铁木儿因拥立之功,被封为太平王、中书右丞相,加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兼修国史,占据了当时大臣中最高的名分与权位;而也被授予典瑞院都事,秩正七品,主要掌管瑞宝和礼用玉器,他从一名白衣儒士成为了的一名官员,并且可以侍奉在皇上身边。 与此同时,上都那边,丞相倒剌沙感到形势紧迫,急忙拥立9岁的皇太子阿速吉八即位为帝,改元“天顺”,是为。元文宗图贴睦尔和天顺帝阿速吉八分别在大都和上都即位,就好像是天上同时出现了两个太阳,随后双方爆发了一场短暂的内战,是为“两都之战”。倒剌沙拥立阿速吉八继位后,立即派遣梁王王禅、右丞相答矢铁木儿、御史大夫纽泽、太尉不花等率军分路南进,破居庸关,进昌平,直逼大都。面对上都的进攻,大都的大将、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急忙与其弟撒敦、儿子唐其势等率军迎战,王禅等屡败兵溃。 十一月,燕铁木儿的叔父、东部蒙古元帅不花帖木儿伙同齐王月鲁帖木儿统兵围困上都,倒剌沙屡战皆败,见形势危急,被迫开城门捧着帝玺出城投降,图帖睦尔兵入上都,进宫搜捕,后妃等人都在,唯独不见天顺帝阿速吉八。关于阿速吉八的下落,汉文史料无载。《黄金史》和《恒河之流》等蒙文史料均记载阿速吉八死于此战乱,而据藏文史料《红史》记载,阿速吉八为齐王月鲁帖木儿所杀。因为泰定帝、天顺帝父子被视为非法君主,没有上汉文庙号和谥号及蒙古汗号,甘麻刺亦被剥夺了“显宗”庙号,并撤出他供奉在太庙的神主。 泰定帝的后妃也被通通送给燕铁木儿为妻妾。两都之战削弱了蒙古贵族的统治力量,上都方面参战者主要是随驾怯薛、宿卫军队,其核心部分是由蒙古、色目成员组成的,战争指挥者也多是蒙古、色目贵族。如辽王脱脱、梁王王禅、国王朵罗台、阳翟王太平、湘宁王八剌失里、诸王也先帖木儿及忽刺台、驸马孛罗帖木儿以及“用事”之臣蒙古答失、雅失帖木儿、钮泽等。这些人或在战场上被杀,或被擒处死,其子孙也被流放到边远地区,晋王甘麻刺一系势力退出政治舞台。 随机文章图坦卡蒙木乃伊的超豪华墓室,高富帅图坦卡蒙木英年早逝(谋杀)黑龙江不明飞行物砸出10多米大坑,专家证实为人工制造德国空军狂风战斗机,海湾战争炸毁伊拉克95座机场揭秘苏联为什么没有登月,连续四次试射N1火箭均遭失败(前功尽弃)恶魔巴尔有多少手下,统帅66地狱军团与路西法齐名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