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朋友聊天,他认为,现代科技是双刃剑;而我则认为,科技是工具而己,主宰的是人,它是无辜的。不出所料,他说:“你看看原子弹……”
数据摆在那里,但各位看官可能没有留意过。原子弹作为被使用过的最厉害的杀伤性武器,被使用过两次:第一次爆炸当日死者计 8.8 万余人,负伤和失踪的为
5.1
万余人;第二次当日死亡6万余人;两次原子弹爆炸的直接死亡人数加起来约二十万(后来还有一些人陆续死于受伤和后遗症)。没错,是极其残酷。不过,类似这种级别的屠城,在中国的历史上比比皆是,例子俯拾即是。比如,在楚汉战争期间,项羽一次就坑了二十万人;早几十年,秦国大将白起一次就坑杀了赵国降卒四十万人,光是他的军队在与列国的战争中就斩首近90万众。当然,这两组数据被严重夸大了,考虑到两千多年前的人口本来就不多,大概这些参战国的男丁都死得七七八八了。

所以说,原始的冷兵器杀起人来虽然麻烦,可威力比原子弹还有过之无不及。没有任何武器的杀伤力能够与人心的残忍相比拟。
不得不说,在战争时期,屠城是家常便饭。以我熟悉的楚汉战争为例,项羽就很喜欢屠城。在《史记》中记载的就有: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项羽屠襄城。同一年,刘邦、项羽屠城阳。两年后,项羽屠咸阳:“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又屠齐地:“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楚怀王为什么派刘邦先入关?他私下和一些老将商量说,项羽这个人慓悍残忍,曾经攻打襄城,攻下后不给襄城留一个活口。这一点,从侧面旁证了屠城之实。
而刘邦,也并不见得有多良善,除了与项羽一同屠城阳之外,秦二世三年,他也屠了颖阳,又引水灌废丘;在打败项羽后,刘邦还打算引天下兵屠鲁,但后来出于别的打算放弃了,鲁国也投降了。而在刘邦立国之后,还发生了刘贾屠城父;樊哙屠胡陵、煮枣、废丘;周殷屠六邑;周勃屠马邑;柴武屠参合;栾布灌赵城邯郸;周勃屠浑都(存疑)。以上的一桩桩一件件,都说明,在秦末战争当中,将军们真不把屠城看成一回事,更不把人命看成一回事。脾气暴躁些的,杀人就杀得眼红一点,如项羽、樊哙;性格正常的,像刘邦,就挑几个城市来杀;手下的将领屠城,老大也不会把这当作一回事。
有了项羽这种暴虐的货色作为对比,刘邦这种暴虐程度一般的,也成了大善人了。而且,如此频繁的屠城,在史书中往往只用一个字“屠”。谁知道这一个字后面,是多少万条人命?

问题是,项羽的名声并不差,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当中,他只是一个失败的悲剧英雄,被同情、被讴歌的对象,仿佛那些被屠杀的都不曾存在过似的。刘邦常被批为“伪善”,不过,像项羽这样连“善”都不愿意“伪”的人,杀宋义、杀义帝、杀二十万秦军连借口都懒得找的人,连恶都不愿掩饰的人,怎么可能当了皇帝之后,忽然柔情似水?
实际上,在后来的历史发展当中,每逢战乱,屠城(包括灌城、坑卒)仍然是一个可怕的传统一样,断断续续地维持着。
众所周知,在热兵器时代,有过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于战场的约1000多万人,受伤的约2000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更大,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包括饥荒、瘟疫等)的人约为7000万,其中中国死亡约1850万人。这两次战争动用了各种先进武器,杀人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过,中国历史上惨烈程度堪与其比肩的战争多了去,中国古代史保持了多项杀人的纪录。
大概很多人以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刀箭的杀伤力怎么能跟飞机大炮原子弹相提并论?而且与热兵器时代的远程杀伤不同,冷兵器时代一般都要面对面近身作战,面对鲜活的肉体,杀人者身上溅的血更多,嗜血者的心理更需要更强健、更残忍才行。但这都没关系,技术和工具落后也通通不是问题,一点也不妨碍他们的杀伤力。

我这里所说的“他们”,主要是指乱世之中意欲问鼎天下的起义者。虽则帝王能让万千人头落地,但所杀者多为政治对手,一般不杀无辜百姓,因为国民是他的子民,也是他的财富;而传说中的起义者或征服者,却不乏如醉如狂的饮血为乐者。除了个别能深谋远虑,抑制自己也控制住军队、最终成了改朝换代的胜利者之外,大部分都走上这条路。因为历史告诉他们,残忍者方能得天下(治天下是另外一回事了);而且,越是杀人如麻者,越是容易被捧上神坛。项羽如是,黄巢、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张献忠、洪秀全也如是。这些人,常以“英雄”、“反抗者”“征服者”的姿态在我们的教材中出现。
历史上的惨烈的事实,史书中早有记载,并且互相佐证,并没有什么新发现;问题不是出在我们被蒙蔽了,而是我们被灌输了一种奇特的价值观:如果有人有本事能杀一百万、一千万人,那么他就是旷世的枭雄,哪怕是失败了,也是失败的英雄,自然有人给他的所作所为杜撰出合理性。
如果说,屠杀是第一次巨大的灾难的话,那么,美化杀人狂,则是第二次。
帝王最宠爱的女儿安乐公主,从公主到最后一无所有,还被取消封号却被人说是活该
2008年,孙女,之女墓被开。 从坟墓的规格看,寒酸而狭小,与的公主根本沾不上边,根本连宫女都不如。 而从她300字的墓志铭中可以看出,她之所以会落到如此下场,完全是她罪有应得。 安乐公主,唐中宗最小的女儿。 从小便被备受父亲唐中宗以及母亲韦皇后的溺爱。 当时,被武则天贬到了房陵,心情郁闷。 而安乐公主的诞生让这位落难十分欣慰,解衣以褓之,名曰裹儿。 长大后,安乐公主许配给了武崇训。 不久后,武则天病重,唐中宗复位登基,而安乐公主也随着,以艳丽名动京城。 而安乐公主嫁给武崇训后仅仅六个月,便产下一子。 有人说,安乐公主在成亲前,便与武崇训发生了关系,是奉子成婚。 不过也有人说,安乐公主放浪形骸,武崇训或许只是当了“老实人”“接盘侠”。 唐朝女性地位较高,因此唐朝公主的地位也居于历代之冠。 当时,唐中宗的妹妹权倾朝野,宰相高官多出其府。 而安乐公主也不遑多让,她势必要与这个姑姑比个高低。 她大肆开府设官,干预朝政,贿买官爵,因此也向朝廷推举了几个宰相。 渐渐的,安乐公主羽翼丰满,势力膨胀,而她的属下们纷纷“劝进”。 希望她能成为自武则天后第二女皇帝。 因此,野心勃勃的安乐公主屡次找上父皇,要求他加封自己为“皇太女”。 虽然古人对安乐公主多有贬损。 但按照现代人的价值观,安乐公主或许还是个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 毕竟皇太女这个身份是史无前例的。 然而唐中宗将安乐公主的行为视为女孩子胡闹,不过一笑了之。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安乐公主是真想当皇帝。 从小到大,唐中宗从未拒绝过安乐公主的要求。 无论是钱财、豪华的府邸亦或是华丽的衣服,唐中宗都毫不吝啬。 但皇位这种事,非同小可,哪能随意给? 然而安乐公主却认为,既然武则天能称帝,自己为什么不行。 因此,安乐公主对父皇由尊敬转向了不满。 又由不满转向了仇恨,权力这瓶毒药,竟将公主毒害至此。 安乐公主不仅权力欲膨胀,生活奢侈,而且十分不守妇道。 丈夫武崇训有位堂弟,名为武延秀,此人久在边地,善于唱歌,会跳突厥舞,非常帅气。 武延秀多次在安乐公主家做客,两人竟勾搭成奸,旁若无人,而武崇训只是装作没看到。 不久后,武崇训病死,而安乐公主也顺理成章的和武延秀结婚。 结婚当天,盛况空前,甚至连姑姑太平公主也为两人新人起舞。 为了修建新的公主府,唐中宗在长安城内到处拆迁,搞得人民怨声载道。 虽然唐中宗对安乐公主非常好,但就是不肯给她权力。 因此,安乐公主与同样野心勃勃的母亲合谋,于710年6月用毒药杀害了唐中宗。 她们已经盘算好,首先以唐中宗15岁的幼子李崇茂为皇帝,由韦后摄政。 随后韦后效仿武则天称帝,而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就在母女俩掌控朝政,弹冠相庆之时,消息灵通的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便得知此消息。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明白,一旦韦后称帝,相王李旦(李隆基之父,太平公主兄长)必然受害。 也必将牵连他们两人。 因此两人合谋发动政变,其中李隆基,收买了。 因此,李隆基率军,杀入宫中,安乐公主被乱刀砍死。 安乐公主死后,李旦登基,是为唐睿宗。 而安乐公主也遭到清算,被废为“勃逆宫人”。 所谓“宫人”,“皇后之贱隶也”。 因此,安乐公主由尊贵的公主,被废为卑贱的宫女。 按照唐律,犯有谋反罪者,“没其家为官奴婢”。 很显然,这条法律即使对于皇族,依然有效。 念及公主的皇族身份,李隆基等人还是为她立了一座墓志铭,直到1000多年后被咱们发现。 在墓志铭中,李隆基等人历数安乐公主数条大罪: 票性骄纵,立志矜奢, 倾国府之为第宇之雕饰。 其后,墓志铭又说: 其夫武延秀与韦温等谋危宗社, 潜结回邪, 交构凶徒, 排挤端善。密行鸩毒,中宗暴崩。 由此,安乐公主毒害君父的罪过得以实锤。 安乐公主坑害人民,毒害皇帝,危害正常的统治秩序,死得一点也不冤枉。 都说女孩要富养,但从安乐公主的事例来看。 过度的富养反而催生了她们的邪心,正所谓欲壑难填,古人诚不欺吾。 随机文章请问明朝是被谁所灭?李自成还是清朝?日本三菱零式战斗机2012再飞,太平洋战争完败P51NASA拍到地球是监狱,人类是外星人送到地球的囚犯(太阳系屏障)探索蚺和蟒的区别是怎么样的,蚺的体积比巨蟒还要庞大(长达12米)哥斯拉为什么会喷火,摄入核能需维持生理机能/火焰温度达50万度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老八占尽先机为什么还是败给了毫不起眼的老四
前一段时间中四爷成为荧幕上的主角,都说那一年四爷都很忙,但是四爷的名气也不过是在当上的那一刻才出现的,在此之前他表现得毫不起眼。网络配图 毫不起眼并不是四爷一事无成,而是城府很深表现得很低调。而与老四性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八,八爷出身低微,只因其母是辛者库的婢女,都说母凭子贵,八爷在身世上就输了其他阿哥一大截。他的兄长被立又被废,被废又重新被立,说白了不是这太子爷有多强大而是皇帝爱他已经去世的母亲。由此可见母亲身份的高低的确对自己儿子未来的前途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并非是起决定性作用。网络配图 很多人称八阿哥是高分低能,然而这句话并不正确,从出生来看八阿哥分并不高,即便日后在朝堂上有很多人拥护他,这个高分也是老八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而站在一个低起点却有着这样大的作为低能一词也不适用他。 说白了,老八为自己筹谋策划并不比老四差,在军事上他有处处支持他的十四阿哥,十四阿哥手握兵权是老八争皇位的一张王牌,而四爷的军事王牌则是依仗。网络配图 在朝堂上老八一呼百应,太子被废他当太子的呼声最高,相比较四爷朝中的实力不知高出多少,但是最后老八却输了。还输得那样惨,说白了是性格上输给了老四。老八不懂韬光养晦,也不懂低调行事,在争太子之位时太,后来被不满,最后一步步瓦解了老八的实力,让他败得彻底。相反四阿哥表面上看似不争不抢反而让康熙欣慰,最终获得皇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