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皇太极的宗室斗争: 竟换旗南面独尊打压诸王

时间:2023-08-0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清太祖去世后,皇太极在众人推荐下登上汗位,汗权受到王权的抑制。皇太极在摧抑诸王之后,初步实现了皇权的集中。但是,皇太极与努尔哈赤相似,集权建立在崇高的个人威望基础之上,王权势力依然强大。

一、清太宗嗣位的背景

皇太极的宗室斗争: 竟换旗南面独尊打压诸王

清太祖去世后,四贝勒皇太极在诸贝勒推荐下成为新的大汗,即清太宗。“代善与其子岳?、萨哈廉以上才德冠世,与诸贝勒议请嗣位。”皇太极是四贝勒,在其前列还有三大贝勒,年龄、能力、才华不居其下,但是为何选择皇太极为汗呢?归根结底是诸贝勒相互妥协的结果,大贝勒代善被废黜了太子之位;二贝勒阿敏的父亲是被囚禁致死的舒尔哈齐;三贝勒莽古尔泰为人凶残,为了取悦努尔哈赤竟然“弑其生母”,因此三大贝勒都不得立。同时,皇太极与诸小贝勒私人关系极好,与代善之子岳托、萨哈廉,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莽古尔泰的同母弟德格类私交甚密,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皇太极即位初期,为了回报诸贝勒的举荐之恩,依然延续了四大贝勒共同执政的政体。四大贝勒 “以兄行命列坐左右。不令下坐。凡朝会之处、悉如之国制。”太宗“事事掣肘,虽有一汗之虚名,实无异于整黄旗一贝勒也”。

皇太极的宗室斗争: 竟换旗南面独尊打压诸王

清太祖建立八旗、推行八王议政,本意是家国大事由诸贝勒民主决意,避免权力的纷争。但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诸贝勒各领本旗,旗人只知旗主不知汗王,国事由诸贝勒决断,太宗只是名义上的君主,没有处事的决断权。清太宗本是雄才大略之主,故不能容忍诸贝勒凌驾其上。

二、清太宗集权历程

皇太极在位期间,初步实现了皇权(汗权)的初步集中,宫闱斗争异常激烈。

1、换旗

皇太极的宗室斗争: 竟换旗南面独尊打压诸王

努尔哈赤生建立八旗制度,其本人掌握正黄、镶黄二旗,后由三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掌握;正红、镶红二旗旗主为大贝勒代善,镶蓝旗主为二贝勒阿敏,正蓝旗主为三贝勒莽古尔泰,正白旗旗主为四贝勒皇太极,镶白旗主为褚英长子大贝勒之侄杜度(努尔哈赤长孙)。

太祖去世后,皇太极将两黄旗与两白旗互换,独掌握两黄旗,原镶白旗主杜度则降为普通贝勒,纵观清朝历史进程,褚英家族备受皇太极家族的猜忌,不得重用。皇太极借换旗一跃成为掌握两旗的旗主,壮大了势力。

三十六计中的第三计,郑桓公用过,皇太极也用过

借刀杀人是中的第三计,同时也是第一套胜战计的第四计,书中原文是这样的“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译文是这样的“敌人的情况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还未明朗,利用盟友的力量去消灭敌人,就不必自己付出什么力量了,这是从《损》卦中推演出来的计策”。 这一计策的名字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下》,当时郑桓公想要侵占郐国,但是郐国有不少的能臣勇将不好打。他的谋士就为他出了一个计策,让手下人去讲郐国的英雄豪杰、能臣勇将的名字都记下来。自己挑选了一个吉利的日子在城门边设了一个祭坛,一下子引来了很多人公布自己要攻打郐国的消息,并放出消息说郐国的能臣勇将不喜欢自己的国君,想要邀请自己做他们的国君,他假装宣誓当自己攻下郐国之后就将郐国的良田赠送给他们,并让他们做大官,然后将写有能臣勇将名字的帛书埋在了祭坛下面。后来帛书到了郐国国君的手中,郐国国君一怒之下将这些人全都杀了,最后郐国被郑桓公不飞就灭了。 在历史中有一个经典的借刀杀人的事件,这就是皇太极计除袁崇焕,当时努尔哈赤率军攻打宁远,结果被袁崇焕挫伤满军锐气而败北,努尔哈赤也因为这件事羞愧愤懑,气急身亡。他的儿子皇太极经过几年的准备再一次进攻。这次他避开了宁远想要直插后方,但是袁崇焕及时赶到满军又一次败北。为了除掉袁崇焕,又因为皇帝多疑,所以皇太极想到了一个借刀杀人的妙计。他派人用重金贿赂明朝宦官。让宦官“告密”。宦官“告密”说袁崇焕因为与满军签订协议,所以满军才成功翻阅长城进入内地。最终一代名将袁崇焕因为皇帝的不信任最终被斩首。 随机文章埋下亡国种!如果清朝12位皇帝齐聚皇太极最想骂谁?埃及出土木乃伊是无价之宝,为制作木乃伊而掏空内脏美国超级黑科技tv-8核动力坦克,克莱斯勒打造水陆两栖核战坦克苏联多炮塔神教T35坦克,武装到牙齿却被吊打(3门炮5挺机枪)宇宙膨胀的三种结果,反弹收缩/大撕裂/绝对零度(都是宇宙末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皇太极逼继母自杀只是为努尔哈赤殉葬吗?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