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读懂了刘邦的人性哲学,你迟早脱离底层

时间:2024-07-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刘邦称帝后,在洛阳南宫设酒宴。

问了一个被讨论千年的问题:我为何得天下,项羽为何失天下?

他自己回答,虽然我运筹建策比不上张良,管理国家不如萧何,统领大军不如韩信,但我能知人善用,人尽其才。

以前,看到这情节时,我心生疑窦:

不对呀,你文不及张良,武不如韩信,为何能压他们一头,带他们取得天下?

这几天再读《史记·高祖本纪》,我这个疑惑终于解开了。

与麾下谋士将领相比,刘邦赢在了通晓人性。

如张良等谋士,运筹帷幄,决算千里之外,偏算不出人性幽微;

像韩信等武将,排兵布阵,统御百万之众,唯独驾驭不了人性。

只有刘邦,理解了人性,拿捏了人心。

读懂了刘邦的人性哲学,你迟早脱离底层

01

对别人,拿捏人心

公元前204年,黔布猜忌项羽报复,千里迢迢投奔了刘邦。

他以为刘邦会好酒好肉地招待他,却没想到一进屋,就瞧见刘邦叉开两腿坐在床边洗脚。

叉腿叫踞,在古代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何况当着人面洗脚。

黔布见状怒火中烧。

为什么刘邦会在洗脚时,接待一个前来投奔的诸侯王?

因为在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之时,刘邦和黥布同为诸侯王。

黔布为项羽左右手,地位甚至略高于刘邦。

若刘邦对黥布卑辞厚礼,会滋生其傲气,故意以洗脚相见,明确地位尊卑。

当然,如果只有这样的安排,黔布必心生间隙。

刘邦还有后招,他让仆从带黔布到寝宫休息。

黔布走近一看,发现那里的陈设、饮食、侍从的规格都与刘邦相同,于是又喜出望外。

先一个棒槌,让其畏威;后一个萝卜,使他怀德。

刘邦就这样拿捏住了黔布。

陈寿在《帝王世纪·汉高祖论》谈到刘邦之所以能羁勒英雄,问鼎天下,是因为他或以威服,或以徳致,或以义成,或以权断。

刘邦有金刚之威,也有菩萨之柔。

虽然手下有各式各样的人物,樊哙是卖狗肉的,周勃是吹唢呐的,萧何是县吏,张良是贵族,但他御下有术,把这一帮人管理得服服帖帖。

汉高帝十年,陈豨兴兵叛汉,自封代王。

刘邦御驾亲征,但因为召集的诸侯军未及时赶到,不得不在赵国直接选拔将领。

于是,刘邦询问赵国丞相周昌,赵国能找到带兵打仗的壮士吗?

周昌顺势推荐了四个人。

刘邦与他们一见面,直接破口大骂:就凭你小子们也能领军打战?

四个人惭愧地趴在地上不敢吱声。

可他们出去后,刘邦大手一挥,分封四个人各一千户的食邑,任命为将。

四人一上战场,奋勇杀敌。

永远不要相信人,要相信人性。

只贬不褒,会让人离心离德;只赏不惩,诱使人得寸进尺。

与人相处,敬意有度,施压有尺,才能拿捏住人性。

说白了,展示几分力量,是慑服人心;给予几分善意,是为了收拢人心。

读懂了刘邦的人性哲学,你迟早脱离底层

02

对自己,战胜人性

西方认为:人有七宗罪,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

这是人性的底色,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与其博弈。

刘邦讨伐匈奴时,派出许多探子侦探敌情。

回来的人都禀告说,匈奴军队皆为老弱士兵、瘦弱马匹,主张这仗可以打。

最后派出的是娄敬,娄敬探查后,却坚决说不能打。

匈奴以骑兵强大著称,如今却只剩老弱病残,这分明示敌以弱。

人性恃骄,刘邦已贵为皇帝,更是目空一切,一气之下把娄敬关起来,撂下狠话:打完胜仗回来杀你。

刘邦带着少数部队冒进,被困白登山,差点兵败身死。

打败仗的刘邦,不仅没有杀娄敬,还虚心向娄敬承认错误。

后来,他还封娄敬为关内侯。

这是刘邦克服了傲慢,这七罪之首。

自高自大只会招致祸患,心怀谦卑才能行稳致远。

刘邦与娄敬的这一幕,在几百年后再次上演。

袁绍在官渡之战之前,田丰不断谏言不能打。

袁绍恼羞成怒地把他关了起来。

官渡之战兵败后,众人都会以为田丰会被释放出来。

田丰却苦笑道,如果打了胜仗回来,我还有活命的机会,如果打了败仗,我必死无疑。

果然,兵败而归的袁绍,自尊心作祟下,立马杀了田丰。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傲慢的人闻过则怒,知过不改,一步步走向败局。

作家姚华飞说:人生最大的对手是自己,战胜自己,人生就是一马平川;被自己击败,人生就成了荒芜的山野。

刘邦起于阡陌,成于帝王,与其说是因为打赢了敌人,不如说是因为战胜了自己。

司马迁评价刘邦:高祖为人,好酒及色。

入咸阳时,他却满堂金玉一律不取,三千佳丽一概不碰。

这是克服了色欲。

御史大夫周昌骂刘邦是夏桀、商纣。

刘邦只是一笑而过

这是克服了暴怒。

人,应该是自己的主人。

当你审视人性,改变自己时,也会成为命运的主人。

读懂了刘邦的人性哲学,你迟早脱离底层

03

对大势,迎合人情

古人言: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顺天应人,按照国学大师曾仕强的解释就是:顺乎天理,适应人情。

人情所向者,往往也是受益者。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大军跨过函谷关,直入咸阳。

无天险可据,无兵可守的秦王子婴,只能选择投降。

他披着白色孝服,驾着白色马,以绳自缚,带着传国玉玺在关道上迎接刘邦入城。

众将皆言,诛杀秦王子婴。

素来听劝的刘邦,却选择留下子婴和秦宗室。

子婴因为杀赵高、平息乱政,在秦民心有一定好感。

如果一杀了之,他又如何当关中王。

况且他一路招降这么多秦人,杀了又怎能收买秦人之心。

毕竟天下这一盘棋下到最后,要靠军队攻城略地,也要靠人心大势。

一个月后,项羽率部进驻咸阳。

他杀秦王子婴及其宗族,屠咸阳民众,烧阿房宫,民心尽失。

天下百姓都在看项、刘二人,观其言、察其行。

他们希望能苟全性命,能居有定所,这是战乱时的人心,也是人性。

刘邦深谙其道,顺人心而为,仁厚爱人,约法三章。

项羽却不明白,从流放途中暗杀义帝,到坑杀20万投降的秦军,再到诛秦王子婴,最后诸侯惊惧他、百姓厌憎他。

楚汉相争,懂人性的刘邦,顺势得了天下。

有历史学家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刘邦的仁义是出乎本心,还是帝王手段?

不管是哪种,但给了我们一个启发:

当一个人体察人情、顺应大局,自然能游刃有余地行走于社会。

有一次,后赵开国皇帝石勒问大臣徐光:我相当于自古以来开创基业的哪一类君主?

徐光回答:你可以和汉高祖刘邦相比。

石勒听完摆摆手,人怎能没有自知之明,我遇到汉高祖,只能俯首称臣,与韩信、彭越一起争着当他的大将,为他效力。

刘邦是一介布衣,石勒自己也是奴隶出身,所以他深知一个人从底层爬上来有多难。

但刘邦为何能以一介布衣,开四百年大汉?

归根结底,无非是他拿捏了人性,战胜了自己,也战胜了别人。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安南属明时期:越南是如何脱离明朝统治的?

安南古称交趾,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在我国历史上从汉唐起就一直是我国的属地。到了五代时期,国内大乱,安南乘机独立,元时有重新的收归中国版图。但到了元末天下大乱,安南再度闹起了独立。 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可就在建国之初,安南竟然起兵北越二百余里,攻占了丘温、庆远等大明五县。这件事惹得朱元璋大怒,并告知安南国王陈日昆,马上归还土地。但安南国王并未答应,因为那时的安南已经被国相黎季犛掌权。朱元璋也因国内战乱刚平,不愿再起刀兵,于是以安抚为主。 明朝建文二年(1400),安南国相黎季犛父子将国王陈日昆杀害,并将一族几乎杀戮殆尽,只有国王的弟弟陈天平,逃亡哀牢(今老挝),这场政变明朝也一直没有得到消息。而且当时的明朝也在发生着,就算知道也无暇顾及安南的政事。黎季犛杀死国王后,改名胡一元,让自己的儿子做国王,而他却自封“太上皇”,幕后操纵国事。1402年登基后,他派使臣求见成祖,谎报安南国王陈氏病逝而且无后,让自己的儿子胡汉苍以外孙身份登基,请求大明册封。 朱棣并未及时做出答复,而是派使者前往安南以“访问”的由头调查情况,但使者到达安被贿赂收买,归国后做了伪证,朱棣只好册封为安南国王。但纸总是包不住火的,不久,安南旧臣裴伯耆暗中见到朱棣,并说出真相。朱棣大怒,派御史出使安南,表明立场。胡氏父子见到御史随即认错,表示愿意将功折罪,将朝政还于陈氏。 1406年(永乐四年)正月,朱棣命广西副将军黄中,率军兵五千护送陈天平归国。但令朱棣没想到的是,黄中一行人刚进入安南境,就被胡氏所派大军包围缴械,陈天平经胡朝审讯後,被“处陵迟罪”。这简直就是当众扇了朱棣一个大耳刮子。再加上之前胡氏派兵攻打安南南边的占城就已经惹得朱棣不悦,这次朱棣是忍无可忍了。 同年七月,朱棣发布通告,以朱能为征夷将军,沐晟和张辅为左右副将军,统帅三十万大军,从广西和云南兵分两路分头南下,向安南进发。到第二年的五月,明军在富良江会战中彻底歼灭胡氏父子的水师,斩首近四万人。胡氏父子败逃后被捕获,押送京城斩首。朱棣是以恢复陈朝的名义,但陈朝子孙被胡氏杀戮殆尽,无人继承,于是明在越南设置交址都指挥使司、交址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及交址等处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将之直接管辖。此时的越南基本上可以说成为了明朝的一个省。 但之后,安南再次出现叛乱,但此时的明朝已将战略重心放在了北方,虽然也多次击败叛乱,但各种叛乱却一直不断,此时的安南已经成为明朝一个沉重的负担。朱棣死后,安南的局势更不稳定,而明朝连年兴兵,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于是在登基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的时候,册封黎利为国王,至此,安南成了名义上明朝的附属国,实际上已经独立,脱离了明朝的直接统治。 随机文章没周瑜、陆逊的战功怎当都督?鲁肃靠「榻上策」助孙权称帝日本干细胞再生人体器官,万能干细胞(生命的源头)希腊阿提密斯神殿,被烧7次终被罗马大帝摧毁地球的伤疤东非大裂谷,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长6千公里/深2000米)太岁是什么东西值钱吗,有抑制肿瘤的效果(价格在1-4万左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刘备为什么要脱离袁绍单干呢 难道说他给的待遇不好吗

还不知道:为何要脱离单干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看过《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曾经投奔过袁绍,但是时间不长,一个月后就离开了。刘备为什么投奔袁绍呢?因为在时说,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他。 袁绍下令联合刘备攻打曹操 刘备听了后很害怕,知道曹操会把他视为竞争对手,容不下他。于是刘备与董承等人合谋杀曹操,刘备就借助曹操攻打的机会,进军下邳,杀了徐州刺史车胄,然后率军联合袁绍抗击曹操。 曹操知道后就猛攻刘备,结果刘备被打败,只能投奔袁绍。但是不久,刘备又离开了袁绍。袁绍和刘备的敌人都是曹操,本该通力合作共击曹操,为什么刘备突然离开了呢?其主要原因有两个: 刘备被曹操打败 1.袁绍的为人 袁绍为人刚愎自用,心胸狭隘,而且胸无大志,所以他在才输给了曹操。刘备是因为势单力薄被曹操打败了,为了避难才投奔了袁绍。 来到袁绍军中后,刘备慢慢发现袁绍并不是个明智的人。曹操在攻打刘备时,要袁绍袭击曹操的后方,袁绍却以孩子生病为由拒绝出兵。 田丰觉得可惜了这次机会,就说了几句惋惜的话,袁绍听了以后,却非常生气,从此疏远了田丰。 田丰劝袁绍 刘备来到袁绍军中后,田丰又要袁绍做打持久之战的打算,袁绍认为田丰这是败坏军心,把田丰关了起来。 官渡之战时,也建议袁绍打持久战,袁绍还是不听,沮授后来建议派兵防止曹操偷袭,袁绍也没有采纳,结果曹操偷袭乌巢成功,导致了袁绍在官渡之战大败。 袁绍战败回营后,觉得田丰会笑话他,就把田丰杀了。 袁绍杀田丰 这些都说明了袁绍并非是一个明主。刘备觉得跟着袁绍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也不可能复兴汉室,那么刘备的愿望也不能实现了,甚至还有性命之忧。 因此从客观原因来讲,刘备是不可能一直跟随袁绍的。 袁绍向曹操下战书 2.刘备的志向 前面我们分析了刘备不会跟随袁绍的客观原因,我们再来分析刘备不会跟随袁绍的主观原因。刘备是要一心复兴汉室的,而且还想自己做。 他跟着任何一个军阀,都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他只有自己单干才能如愿以偿。刘备请出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刘备在占荆州、夺益州之前,确实也投靠过很多军阀,但那都是暂时的避难,不是依附于这些军阀,更不会在他们麾下长期效力。 袁绍迎接刘备 一开始,袁绍看见刘备投奔他时还是很高兴的,也很敬重刘备,但是刘备发现袁绍和自己的目标不同,理念也不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刘备最终必然会离开。 刘备当初投奔袁绍,除了为了保命,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部队被曹操打散了,他需要时间等待人马归来。所以一个月后,等人都回到了刘备身边,刘备也就借机离开了袁绍。 许攸离开袁绍 袁绍无大志,又小心眼,还爱面子。这种人谁都不愿意与他为伍。不仅刘备离开了,许攸等人也都离开了袁绍,最后袁绍在官渡是一败涂地,从此后他一蹶不振,直至病逝。 刘备眼光独到,志存高远,他连曹操都不愿依附,怎么可能会跟着袁绍呢?所以,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来讲,刘备都不会跟随袁绍。 刘备和袁绍代表了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心存理想,勇于实践的人。一种是贪图享乐、安于现状的人。如果你像刘备一样有理想、有抱负,那么就赶紧行动起来。因为理想要付诸于行动,才能实现。 袁绍在官渡指挥作战 能够实现理想是一种幸福。即使现实的残酷使你没有实现理想,那也无需后悔,因为你为此奋斗过,人生便无遗憾。 如果你像袁绍一样只想安于现状,那么你需要好好考虑一下,现状是否能够长久。古人说居安思危,必然有它的道理。要不然,号称拥有十万大军的袁绍,怎么会有官渡的惨败呢? 一个心中有理想的人,也能让周围的人在他身上看到了希望。理想是一种魅力,它会召集贤人志士来帮助自己,这样凝聚力就加强了,实力也提升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加。 参考文献: 《.蜀书.先主传》 《.袁绍列传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