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叶网探索分享关于龙相关的知识】
我们中华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古代的皇帝自称真龙天子,又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古代传说里又有能够呼风唤雨的龙王,更有祖龙青龙应龙蛟龙等数个更为细化的系统性等级种类区分。而所谓金鳞本非池中物,一遇风云化作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句莫大的赞扬。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中从来都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文化从始至终一直存在。
距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关于龙的图案,堪称是“长江流域第一龙”的焦墩遗址卵石摆塑龙,形体巨大,形象精美,细节考究,距今已有大约五千到六千年的历史。在它被发现到如今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为诸多领域传递了很多信息,也带来了很多新的课题。焦墩遗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黄梅新石器时期,于1983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在十年后才正式发掘。那是1993年,正值六月,因为总长达320公里的合九铁路的建设,这条钢铁巨龙即将经过湖北黄梅县焦墩遗址。为了配合利国利民的铁路建设并且同时保护文物,湖北省的文物考古研究所决定组织专业的考古人员对焦墩遗址进行发掘。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这些专业的人员在发掘的过程中一边充满着迫不及待,一边又尽可能的小心翼翼缓慢进行。突然,在遗址的西北部发现了一片不得了的图案,头像鹿,尾像鱼,身像蛇,爪像鹰,后背长了一排鱼鳍,腹部生了四条腿。集齐了这么多动物的特点,不是别的,正是只存在于传说中的至尊神兽——龙。这条龙全长7米,高2.26米,头朝西尾朝东,是用无数个大小不一的鹅卵石组成,它们颜色不同,色彩也各有深浅。
平地而起一座红烧土台面,上面有着画好的图案,而整个龙形就在这图案上由无数个鹅卵石组成。更为精巧的是,在这长4.46米的躯干上,这层叠起伏的鹅卵石恰如它坚不可摧散发光芒的鳞片,密疏有序随躯干走势合理分布。乍一看这条龙仿佛活了过来,一阵风吹过就能直冲九霄,吞云吐雾。那高高扬起的头颅,上卷的尾巴,无一不显示它的至尊威仪,张嘴吐舌,气吞万里。
许多细节更是堪称一绝,尤其是在龙背上方,有三堆倾斜排列的鹅卵石,专家认为很可能是代表着星座。除了整条龙组成的卵石排列考究,在龙的周围还有序摆塑着鱼蛇龟等多种水生动物的图案,它们将龙围在中间,众星捧月。这一巨幅图案除了摆塑精美,还传达了一种以龙为尊,万物朝拜的信息,而它已经存在了至少有五千多年的历史。焦墩石龙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都被龙文化贯穿,是名副其实的龙的传人。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焦墩石龙的发现,可以让人大胆猜想在远古时期可能真的有龙的存在。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