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叶网探索分享关于杨七郎,宋朝相关的知识】
杨延嗣是小说《杨家将》中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七子,并州太原人,人称“杨七郎”。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小时候读《杨家将演义》,杨七郎打擂,印象深刻,在记忆中,杨七郎是杨家将中武艺最高的人,曾力杀四门,最终被“奸臣”潘仁美所害,其实这一切都是小说家的妙笔生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一个杨七郎吗?
可以肯定地说,历史上杨业确实有七个儿子,七子叫杨延彬,由于杨业“死于王事”,宋廷擢任杨延朗(演义中的杨六郎杨延昭)自供奉官迁崇仪副使,杨延彬(也就是杨七郎)录为殿直,并没有上战场抗辽杀敌,只有杨延朗(杨六郎)一直奋战在边关,由于今河北保定、易州、徐水、满城、望都一线是辽军入寇南下的路线,为控扼这条咽喉要道,杨延朗在保州一线任职,与他同时任职这一地区的有个勇将杨嗣(也就是演义中杨七郎杨延嗣的原型),时称“二杨”。
说来这个杨嗣,论年纪还是杨延朗的长辈,生于后唐应顺元年(公元934年),瀛州(今河北河间)人,与杨业家族没有亲属关系,连同乡都不是。
杨嗣可以说出道比较早,杨延朗还没懂事时,杨嗣已经是一员将领,他的哥哥叫杨信(与杨业的父亲、杨延朗的祖父同名),是老赵与二赵的心腹,深谙官场之道,虽然是行武出身,洞察到上层的权力之争,这游戏不好玩,弄不好惹火烧身。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那些资历深的开国元勋都退居二线,老赵提拔了侍卫“保镖”张琼为殿前司都指挥使(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官,兵马司令呀),后来张琼“因罪”被处死(干涉了朝廷上层的权力之争),杨嗣的兄长杨信继任殿前司都指挥使,上任不久,杨信得了“病”,不能说话了,临去世前,宋太宗赵光义前来探望,杨信竟然开口讲话了,原来杨信不想卷入政治斗争,深知处于权力高层,言多必失,便以得病为由,装聋作哑,这不由令宋太宗感到意外,故后人称杨信为“哑巴太尉”,朝野上下,都十分敬重杨信的人品。
杨嗣并没有借兄长的威望来谋取功名,而是踊跃投身军中,到前线大显身手,从低层做起,屡立战功,颇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壮志,体现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一直处身于边关前线,与契丹兵马击战。
自中原王朝失去地理位置重要的燕云十六州后,门户洞开,给在北方雄起的契丹人提供了便利条件,契丹铁骑有了纵横驰骋的空间,利用骑兵强大的机动能力,蹂躏河北大平原。
二、扬威边关的杨嗣
杨嗣驻守的高阳关、保州一线,恰恰是契丹铁骑南下必经的第一道防线,只要战事一起,契丹铁骑蜂拥而至,而宋军一直以步军为主,难以与契丹铁骑抗衡,杨嗣深深地认识到,在战场上骑兵的重要性,便精心组建了一支骑兵,虽然人数不多,但以骑制骑,收到效果,增加了军队机动性,常常率骑兵迂回攻击,打得契丹人胆颤心惊,避其锋芒。
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冬,辽军大举南下,接连攻克北宋边境数城,时为镇、定、高阳关行营都部署的傅潜畏敌怯战,手据重兵不敢出击,杨嗣时任保州刺史、缘边巡检,主动出击,大胜辽军,杨延朗也固守遂城击退攻城辽军,于是,“二杨”之名传遍边关。
宋真宗召杨嗣入朝,亲自接见他,要升位杨嗣为团练使,杨嗣上奏道:“臣久与杨延朗联职,今一旦骤然居于其上,故愿且守旧官!”
杨嗣在军中的资历高于杨延朗,却能够不争功,令宋真宗颇为嘉赏,故并命保州刺史杨嗣与莫州刺史杨延朗为本州团练使。
宋真宗对朝中大臣说:“杨嗣及杨延朗并出于疏外,以忠勇自効,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保庇,乃及于此。”
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冬,辽军又一次大举入寇,杨嗣与莫州团练使杨延朗以及李继宣、秦翰各统本部兵马分屯静戎军(即梁门)、威虏军(即徐水)一带,杨延朗设伏于遂城西北的羊山西麓,大胜辽军,随后杨嗣挥军追杀,斩杀两千余人,获得大捷。
杨嗣唯一一次败仗,是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春,辽军再次进攻保州,杨嗣与杨延朗率军增援,遭到辽军袭击,损失很大。
宋真宗因二杨素以忠勇闻名,并没有责贬。
宋辽签定澶渊之盟后,杨嗣调任镇州路副都部署,七十九高龄出任天雄军副都部署,后以左龙武大将军退休。
到了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杨嗣八十一岁时去世(这年,杨延朗也去世了)。
《宋史》评价说:“嗣与延朗久居北边,俱以善战闻”,难怪后人创作《杨家将》,把杨嗣演义成杨七郎。
回眸历史,有多少抗辽将领的事迹,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