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现代史

蹇硕是什么来历?他最终是什么结局?

时间:2023-08-0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蹇硕是汉灵帝最信任的宦官,而仗着自己手握重权的蹇硕,大意轻敌,最后被当时身为大将军的何进所杀。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中平六年 189年,宦官蹇硕联络十常侍赵忠等宦官,劝他们跟自己一起除掉大将军何进。可赵忠等人却选择出卖蹇硕,导致他被何进杀死。既然蹇硕与赵忠同属宦官集团,为什么却要支持外戚何进呢

  一,入宫为奴

  蹇硕出身贫寒,早年迫于生计,不得已入宫当了宦官。后来汉灵帝见蹇硕长相俊美且身材健壮,所以对他十分亲近。

  当时东汉局势不稳,内忧外患不断,朝廷一方面要与羌胡等部族频繁作战,另一方面又要镇压黄巾军。汉灵帝对此十分忧虑,蹇硕学过军队谋略,便主动为汉灵帝建言献策。所以汉灵帝对蹇硕更加信任与亲近,使得蹇硕成为后宫中主要的宦官之一。

  二,灵帝宠臣

image.png

  中平五年 188年,汉灵帝为了巩固自身权势与压制妻兄大将军何进,便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即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一代奸雄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佐军右校尉淳于琼、佐军左校尉夏牟。

  帝以蹇硕壮健而有武略,特亲任之,以为元帅,督司隶校尉以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 后汉书·何进传

  西园八校尉之首为蹇硕,直接受帝王指挥,统领司隶校尉以下官员,即使是大将军何进也要受其节制。蹇硕由官卑职小的小黄门一跃成为位高权重的上军校尉,地位丝毫不比张让、赵忠等深受汉灵帝宠信的十常侍差,可见汉灵帝对蹇硕的信任远超他人。

  蹇硕虽然成了西园军元帅,汉朝军事的最高指挥官,但对手握大权的何进仍是心怀恐惧,便鼓动汉灵帝将何进调到凉州平乱。何进对此心知肚明,于是以兵力不足,需要派人招募新兵为由推脱进兵,一直留在洛阳不走。

  三,对抗何进

  中平六年 189年,汉灵帝病重,担心皇太子刘辩即位后无力掌控局势,会受制于他母亲何皇后和舅舅何进,便想要传位给小儿子刘协。随后汉灵帝找来蹇硕托付后事,叫他立刘协为帝。不久汉灵帝去世,皇位空悬。蹇硕也失去了最大的后台,只有拥立刘协为帝,才干继续保持自己的影响力。

  硕既受遗诏,且素轻忌于进兄弟,及帝崩,硕时在内,欲先诛进而立协。及进从外入,硕司马潘隐与进早旧,迎而目之。进惊……因称疾不入。硕谋不可以,皇子辩乃即位…… 后汉书·何进传

  蹇硕知道皇太子刘辩最大的外援就是何进,决定先杀掉何进,这样刘辩就孤立无援,那自己就可以拥立刘协为帝。随后蹇硕就以商议善后事宜为名,邀请何进入宫,准备趁机将其除掉。但蹇硕的司马潘隐与何进是故友,便以眼睛示警,使何进得以逃过一劫。

  蹇硕见何进逃走,还躲入兵营,只得暂时放弃杀掉何进的打算,承认刘辩即位的合法性。随后刘辩就即位为帝,即后少帝,由何进辅政。何进深恨蹇硕,便大力招揽袁绍等名士,商议应付宦官集团。

  蹇硕疑不自安,与中常侍赵忠等书曰:“大将军兄弟秉国专朝,今与天下党人谋诛先帝左右,埽灭我曹。但以硕典禁兵,故且沉吟。今宜共闭上合,急捕诛之。” 后汉书·何进传

image.png

  蹇硕对此感到胆怯,于是写信拉拢中常侍赵忠等人,说:“何进与何苗兄弟独揽大权,又和天下士人商议除掉先帝左右,就是要消灭我们呀!只是我手握禁军,他们才有些犹豫不决。现在应该关闭宫门,把他们都杀掉。”

  蹇硕此言有些道理,毕竟东汉朝廷经常就是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轮流控制,两个集团为了争权多利而互相残杀。外戚窦武就想要除掉宦官集团而结束宦官乱政的局面,可惜失败被杀。何进为了拉拢士族集团,自然也要诛杀宦官,不过何进本身就是靠着宦官的帮助而上位,所以只想杀掉对自己有威胁的宦官,不打算除掉整个宦官集团。

  中常侍郭胜,进同郡人也。太后及进之贵幸,胜有力焉。故胜亲信何氏,遂共赵忠等议,不从硕计,而以其书示进。进乃使黄门令收硕,诛之,因领其屯兵。 后汉书·何进传

  赵忠对此犹豫不决,便找来同为中常侍的郭胜商议。郭胜本就与何进是老乡,何氏入宫侍奉汉灵帝也是他一手促成的,所以双方关系很好。郭胜便劝赵忠将密信交给何进,不要跟随蹇硕以卵击石。然后何进命令黄门令逮捕蹇硕,将其杀死。

汉朝帝王都有同性恋基因?刘彻就有五名男宠

在,们拥有男宠是相当普遍的,史书上记载很多。在两汉25个帝王中,有10个皇帝有男宠,占到40%,至于其他60%的,也不是完全没有男宠,但其事迹不那么突出罢了。当然,男宠也不止一个,例如这个“,独尊儒术”,史称拥有宏图大略的英明皇帝,男宠就有五个之多。这些汉朝皇帝的同性恋,准确地说,应该是“双性恋”,因为他们一方面妻妾如云,迷于女色,另一方面又湎于男宠。他们和男宠的关系,和后世的玩弄“相公”、“小唱”不同,和男宠往往还有较为真挚的感情,如前所说的和的关系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网络配图 汉哀帝和董贤:董贤其实在当时的朝廷里,本来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果不是因为一次偶然事件,估计一辈没有机会和皇帝打个照面。不过,历史就是这样,总是有无数个变数,让人无法不相信“缘分”与“命运”。不可否认,哀帝真的是对这名男子动了真情,这种爱估计比一般男女之爱有过之而无不及。能说明这一情况的就是那个著名的典故“断袖”事件:有一日,董贤与哀帝同眠共枕。董贤梦酣,头部不自觉地枕到了哀帝的衣袖上。哀帝醒后打算起身,不过董贤尚在梦中,哀帝实在不忍心打搅了“心爱之人”的好梦,便命人用刀将自己的衣袖割断。从此,在“龙阳之好”以外,人们又为形容古今人物的同性之恋找到了一个雅称——“断袖之癖”,或者直称为“断袖”。 和:汉文帝是历史上记载的一个英明皇帝,“”是整个汉朝的盛世。文帝是汉朝最勤俭的皇帝,连一件穿破了的衣服也舍不得丢掉,但对男宠邓通的宠爱却无以复加,在邓通身上所花的钱难以计数。 汉武帝和、李延年:、也是男宠?韩嫣,汉武帝的知名“男友”,他的出身并不低,是称帝后逃亡匈奴的韩王信之曾孙。《》和《汉书》都不怎么避讳,直说“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简言之,男色。两位史家还专门为这群“色男”立了个传,叫《佞幸列传》。汉武帝的“爱人”韩嫣就名列其中,二人“学书相爱”,对,你没看错,就是“相爱”,等到汉武帝即位之后,两人干脆“常同卧起”……有没有感到一股浓浓的基情扑面而来?网络配图 不过没有去掉是非根的男人,就算皇帝有超友谊的关系,经常出入后宫,几千莺莺燕燕在眼前晃,韩嫣终于湿了鞋。不过汉武帝似乎并不当回事,王要赐死韩嫣,他还在求情,莫非一点都不在乎帽子变得绿油油吗?既然有小JJ的不牢靠,阉人李延年就“有福”了。李延年之前因为犯法受了腐刑,在宫中做了养狗的“狗官”,这个境遇够惨了吧?可挡不住他一往无前的上进心,不但自己作词谱曲兼演唱勾搭汉武帝,还把自己妹妹送进了宫。 敢于大出血的李延年,身残志坚,终于靠着卖自己、卖妹妹当上了二千石的校尉,也和韩嫣一样,与皇帝“同卧起”,“贵幸”堪比韩嫣。不过和被点了名的另外两位相比,韩嫣、李延年的“贵幸”就是个渣啊! “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作为当时人,司马迁的评价很公允,虽然卫青、霍去病因为外戚的身份显贵,并得到皇帝的宠幸,却能够依靠自己军事天赋上进求取功名,这和那些纯粹以色娱人的佞幸之辈不一样。实话说,两位无敌将帅是“以色媚上”的角色,笔者也很难接受。但是,《史记·佞幸列传》开篇即说:“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结尾处又说:“自是之後,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到《史记》惯例的列传结尾处的评价,又有“曰:甚哉爱憎之时!之行,足以观后人佞幸矣。虽百世可知也。”之语,弥子瑕是何许人?与“分桃”者也。“分桃”、“龙阳”、“断袖”,究竟何意,今人也早已普及了吧?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又有:“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注意这个“幸”字,如果没有同在《史记》之中的《佞幸列传》,我们可以理解为“宠爱”、“幸运”,乃至于“非分之得”,问题是相互印证之下,这个“幸”只能是以“色”事君。网络配图 至于说卫青、霍去病善弓马、能征战,是天才的将帅,其实和这个事实都不矛盾,因为上文中提到的与汉武帝同卧起的韩嫣,同样也是善骑射、马战的壮士。或许,汉武帝喜欢的就是这种充满阳刚气息的少年。那么,汉武帝究竟和卫青有没有发生超友谊的关系呢?从司马迁的记载来看,说卫青“以和柔自媚于上”,又有《佞幸列传》的记载垫底,汉武帝又规定大将军要为皇帝“骖乘”,两人的亲近是的。再看史书,在卫青任大将军之后,汉武帝说起什么事,往往都是和卫青说这个,和大将军说那个,绝对是常见面的节奏,汉武帝父子、夫妻出现了隔阂,还让大将军转告开解,其亲厚程度确实罕见。因此,我们只能理解为,有很大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酷吏”就是坏人吗?汉朝的义纵是个如何样的人?

“酷吏”就是坏人吗?的义纵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义纵,时期十大酷吏之一。 义纵少年时期,和同乡的张次公一起做劫匪,靠着打家劫舍为生。 义纵当年绝都想不到,自己是出身,也能堂而皇之成为大汉帝国的官员。 汉朝人做官可不通过考试,大多由地方官举孝廉,当然也有凭借皇亲国戚的关系入朝为官的。 义纵有个姐姐叫义姁[xū] ,是著名的女医生,被后世誉为“巾帼医家第一人”。 义姁经常出入皇宫,为皇室人员治病,受到王的宠幸。 某一天,王太后问义姁:“你的兄弟有想当官的吗?” 义姁回答说:“我有个弟弟,可惜行为不端,不能做官!” 王太后以为义姁谦虚,于是就向推荐义纵。 汉武帝于是下诏,任命义纵为中郎,补上党郡中令,得以频繁接触皇帝。 义纵“治政严酷”,致使县中没有人敢于逃亡,后屡受朝廷提拔,历任长安令、河内都尉、定襄太守等官职,任内不避亲贵,杀人如麻,手法娴熟。 义纵在定襄创下了一次诛杀四百人的记录,使得郡中官吏百姓不寒而栗。 王太后有个外孙,在京城,多行不法,义纵查明事实,将其抓捕起来给法办了。 汉武帝认为义纵有能力,后提升为河内都尉,曾诛灭豪强穰氏一族,郡中逐步稳定,出现“道不拾遗”局面,因功升任南阳郡太守。 济南都尉也是酷吏之一,后畏罪逃回家乡,凭借放高利贷,成为南阳的一方豪强,家有良田千余顷,雇佣的佃农有数千家。 宁成听说义纵出任南阳太守,极为惊恐,于是对义纵迎来送往毕恭毕敬。 义纵上任不久,就开始调查取证,将宁成绳之以法。 吓得豪强孔氏、暴氏等家族,举家逃离南阳。 汉武帝改革货币,将私人铸币权收归官府,当时,各地私人盗铸五株钱的不法者十分猖獗。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为了打击私人盗铸之风,将义纵、调回京城,分别担任右内史、中尉,监督、打压京畿一带盗铸钱币的不法行为。 义纵、王温舒到任后,大肆捕杀盗铸者,却无法彻底根除盗铸行为。 元狩六年(前117年),汉武帝巡幸甘泉宫,他发现沿途驰道年久失修,多有损毁,对义纵非常不满,愤怒地说:“义纵这小子,以为我不会走这条道是吗?” 当年冬天,大臣杨可奉旨施行告缗事宜,即鼓励民众揭发不法商贾损害百益、隐匿财产等行为。 杨可到任后,严厉打压商贾不法行为,没收商贾财物数以亿计,奴婢数以千万计,导致诸多富商破产。 义纵认为告缗扰乱民心,影响民生,擅自抓捕了杨可的部下若干。 汉武帝闻知消息后,,诏令将义纵抓捕起来,由杜式查办。 不久,以破坏执行诏令之罪将义纵诛杀。 义纵在任内虽然严厉打击了豪强,维护了封建统治的稳定,但他同时也残害了无数无辜的百姓,其行为确实为人所不齿。 但却给与义纵肯定的评价:“虽惨酷,斯称其位”。 意思是义纵虽然残酷,但他还算是称职的官员。 所以从某个角度看,把“酷吏”都定义成是坏人,显然是不对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汉朝蹇硕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