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会认为明朝时期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民间也一直都流传着很多与朱厚照有关的故事,史书上也有一些记载,经常说他荒淫无度、恣意妄为等等,因此很多人眼中的朱厚照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
只不过,历史究竟发生过什么,后人是永远没有办法得知真相的,朱厚照这个昏君难道真的就没有任何疑点吗?他究竟是真的昏君,还是故意被人抹黑了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朱厚照是位不学无术、昏庸无能,只知道声色犬马的皇帝。
事实上,朱厚照虽说算不上一个贤明之君,但其身上仍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跟那些史上真正的昏君不可同日而语。
1、处死刘瑾
朱厚照还在做太子之时,刘瑾就在旁侍奉,跟朱厚照还是有一定的感情的。
朱厚照继位后,刘瑾逐步爬上高位,成为权倾一时的大宦官,和张永、谷大用等人,被称为“八虎”。
这事情很好理解,王振、魏忠贤都是由此发迹的,跟太子处好关系,那么等太子成为皇帝,自然就能获得最大化收益。
在皇帝的宠信下,刘瑾开始胡作非为,铲除异己、贪赃枉法,还实行高压统治,甚至还搞出了个内行厂。
如果说只针对官员可能还有情可原,而刘瑾同样侵扰到百姓的生计,比如驱逐京城的佣人,命令寡妇嫁人,不及时安葬的被命令焚化尸体,一时间街市之上是人心惶惶。
史料记载:“瑾复立内行厂,尤酷烈,中人以微法,无得全者。
又悉逐京师客佣,令寡妇尽嫁,丧不葬者焚之,辇下汹汹几致乱。
俗话说得好,善恶到头终有报,人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
在杨一清、张永的策划下,给刘瑾编织好了无法宽恕的罪行,便是谋逆之罪,这下朱厚照才下令诛杀了刘瑾,为天下除掉了一害。
朱厚照智商不低,他对刘瑾的所做作为当然是有所耳闻,但随着弹劾信件的增多,舆论的压力,朱厚照也意识到刘瑾不得不除。
就算杨一清、张永策划得天衣无缝,只要朱厚照不同意,那么刘瑾就死不了,所以处死刘瑾,朱厚照也是有意为之,杀掉刘瑾也是做了一件好事。
2、将国事依仗重臣
朱厚照不是个坐得住的皇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算朱厚照有意识去处理政务,但他实在没有太多耐心。
但国家不能倒在他的手中,于是朱厚照将重要国家事务委托给了杨廷和等人。
杨廷和原本就是朱厚照的老师,刘瑾发迹之后,曾有和杨廷和产生过矛盾,刘瑾私自将杨廷和贬了南京。
但没有多久,朱厚照得知消息,马上又将杨廷和调回中央,进入内阁,从此刘瑾再也不敢和杨廷和为敌。
纵使朱厚照再糊涂,他也知道朝廷要正常运转,就必须有几位重臣坐镇。
而杨廷和不仅是他信任的人,也同样是治世之臣,将军国大事交给杨老师,那自然不会出问题。
杨廷和经常劝朱厚照要有个皇帝的样子,劝他每日加强学习,勤于政务等等,朱厚照有的听有的不听。
杨廷和父亲去世,请求回家奔丧,朱厚照不同意,多次申请才获得批复,可见朱厚照对杨廷和的重视程度。
正是由于杨廷和等人的存在,国家机器才能正常运转,专业的人才能干专业的事,朱厚照自知没有那个能力,就交给有能力的人,这一点他做得十分出色。
3、做事有度,不滥杀无辜
喜欢玩是朱厚照兴趣所在,但朱厚照不是个弑杀的皇帝,固然做事随性而来,却知理有度。
明朝的言官大多不怎么怕死,就算是皇帝也经常被骂,朱厚照整天不务正业,当然也难免被人指责。
然而,朱厚照对此并不在意,他贵为天子,天下都是他的,他也清楚那些官员的良苦用心。
如果把这些官员们都杀了,那谁给他干活,所以有时候,朱厚照也不太在乎面子问题,只要能满足其兴趣所需,国家正常运作,其他的都事都好谈。
最让大臣们郁闷的是,朱厚照竟然在宫内玩腻了,还想出宫玩,皇帝是一国的核心,如果皇帝出个大事小情,那么国家就可能受到巨大影响。
不过,朱厚照实在克制不住内心的好奇,三番五次偷摸地往宫外跑。
乙巳,梁储、蒋冕、毛纪追及于沙河,请回跸,不听。
己酉,至居庸关,巡关御史张钦闭关拒命,乃还。
正德十二年,朱厚照换了普通人的衣服,跑出了宫,内阁大臣梁储、蒋冕得知消息,也不敢惊动他人,只能亲自去追。
一帮老头骑着马,去追逃出宫的皇帝,这场景着实令人啼笑皆非。
等追上了朱厚照,接着便是苦口婆心的劝谏,希望皇帝能尽快回宫,朱厚照玩心已起,自然不会轻易罢手,于是他不同意回去。
等到了居庸关,朱厚照却被巡管御史张钦给拦住了,张钦明知下面就是皇帝陛下,但他的职责告诉他不能开门。
就这样,朱厚照被个小御史给怼了回来,而朱厚照并不生气。
朱厚照心里很清楚,如果他因为出去玩,就杀掉边防的官员,这样做的后果有多严重。
张钦恪尽职守,不仅是为了国家,也是为了他这个皇帝,所以朱厚照不会惩罚张钦。
4、御驾亲征,有国君担当
除此之外,朱厚照最令人崇拜的,便是他敢于御驾亲征,而且还打了个漂亮的大胜仗。
男孩子心中总有个英雄梦,驰骋疆场、战鼓齐鸣,纵刀御敌那是何等的威风,在朱厚照心中同样有个榜样,那就是永乐大帝。
为了他的爱好,也为了保卫边境,朱厚照毅然决定常驻边塞,来个真正意义的“天子守国门”。
朱厚照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正德十二年,鞑靼小王子,进犯明朝边境,朱厚照率兵亲自指挥战斗。
别看朱厚照没有丝毫作战经验,他却可以制定周密的计划,从容地分兵派将。
双方总兵力近十万,经过多日惨烈厮杀,在朱厚照指挥下,最终明军在应州击溃了来犯的敌军。
纵然史书有抹黑朱厚照的意图,但我们不能否认,朱厚照在这次战争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军事天赋这东西真实存在于朱厚照的身上。
倘若朱厚照不是皇帝,他也可能会成为名噪一时的大将。
作为守成之君,朱厚照做得也算是不错了,固然他犯下很多错误,但在他在位期间,国家安定、政治平稳,他还击败了强悍的小王子,于情于理,我们都应给朱厚照点个赞。
看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观众都知道纪晓岚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清官,他在历史上也十分有名,当时的皇帝曾命他去负责修订《》,所以纪晓岚算是一个古代大学霸,在他的领导下浩大的修书工程最终取得完满成功,可是有人觉得纪晓岚虽是一位很有牌面的学者,也会有犯错的时候,因此他给庙写的题词就写错字了。
孔子乃中华史上一位非常厉害的思想家、儒学创始人、作家,他一生写出的作品深深影响了无数汉人,其文化思想遍布全球。
当孔子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其家乡修建了一座孔子庙。
孔子生前被誉为天下第一大学者,自然成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偶像,关于孔庙的题词工作,很多人都想写,因为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不过众人还是请到了清朝纪晓岚给孔庙题词。
当时纪晓岚欣然应之,很快就写出了一副对联,内容为:“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此对联看似工整巧妙,但是颇有学识的人在身临孔庙后,突然发现对联中的两个字有失偏驳,因为那两个字疑是写错了,具体是上联中的富字没有上面的一点,下联中章字的下边部首“早”又“写过了头”。
一个是富字没有点、一个是章子写穿了头,这会不会是工匠在依照原句制造对联的时候不小心造错的呢?这点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当时弄错,那么验收的学者们也肯定能看出端倪,改而让工匠们翻工。
按此来看那就说明是纪晓岚故意写错的,身为清朝大学士的他为什么会犯这种文字上的低级错误呢? 想充分了解纪大学士是否真的写错,还得从我国博大精深的汉字中探出究竟,众所周知汉字乃世界上最复杂语境最具内涵的文字,特别是繁体汉字就越加复杂,至今很多古老汉字在日常中不常用导致很多人不了解字的意义也不知道怎么读。
因此为了让汉字更加通俗易懂,人们就把慢慢发明出一种新简单字体,名叫俗体字。
这种字体源于民间,是专为方便普通人所发明,通常都是在原子上修改偏旁部首,以达到更好的辨识。
当时纪晓岚估计也熟悉异体字,所他以就故意把上联里的富字去掉一点,将下联的章字就直接“十字穿一日”以表达他所藏的意思。
经过了解,纪晓岚故意把“富”字弄错,其实想暗喻财富无顶的意思,而“章”字下面穿过头,又大概意喻为出头日的意思。
看来大学士就是大学士写个对联都很不一般,令人看了觉得似错非错,不知不觉就发现了其中内涵。
另外有人觉得这两个字就是当时流行的“俗体字”,是为了让百看懂才故意为之,因此又证明了当时很多人都能明白这两个字代表的意思,只是我们现代人鲜少看得懂而已。
据说俗体字在当时确实影响了很多文人墨客,部分有学识的人士也很喜欢写俗体字,可是现在的人由于历史问题,往往就把它们当成了错别字。
1955年当国家推行简体字政策的时候,这种俗体字才被依据规定废弃不用,但其中一部分俗体字仍被纳入简体字范围,一直沿用到现今。
纪晓岚所采用的富字去头、章字穿日代表一语双关的意思,所以不得不佩服古人确实很聪明,那么简单的字却含着颇多意义,如果是用英语来表达的话估计得写一大串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