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装甲部队指挥官,就比如说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等等。同为轴心大国的意大利,看起来没什么战斗力,也没什么很出众的厉害将领,最多也就是会有一些朋友们会想到在游戏中出现过的乔瓦尼·梅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意大利也有几位比梅塞更擅长指挥装甲部队的将领,其中就包括被德军称赞为"意大利的古德里安"的弗朗切斯科·津加莱斯(Francesco
Zingales)。这位将军长着一张圆里带方、略显肥胖的脸,架着一副瓶底眼镜,面容甚至有些"慈祥"。如果只看照片,没人会想到他是个作风彪悍的将军。

津加莱斯是西西里人,出生于1884年。他毕业于摩德纳军校,先后参加了意土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几次关键战役,负伤多次,战功累累。一战结束时,他已经是意军第48步兵师的参谋军官,并因为维托里奥·维内托战役的战功晋升少校。之后,他又获得了多次晋升,并担任过意大利一所重要军校的校长。二战爆发时,他先是担任一个师的师长,随后在1941年初升任摩托化军(因为意大利军队的摩托化程度很低,也有资料称之为半摩托化军)军长,军衔也被提升为中将。

■津加莱斯中将正装照。此时应当是1942年秋季,他在苏联前线担任意大利第35军军长。
津加莱斯的外号起源于1941年4月轴心国入侵南斯拉夫的行动。他率领的摩托化军隶属于驻扎在南斯拉夫西北边境的意大利第2集团军,下辖第9"帕苏比奥"师、第52"都灵"师和第133"利托里奥"装甲师。4月11日,意大利第2集团军在前沿步兵扫清了道路两侧的障碍后发起猛烈攻势,津加莱斯带领三个师绕过敌军的坚固据点向南斯拉夫境内快速穿插,"都灵"师和"利托里奥"装甲师在4月12日就占领了距离边境超过60公里的几座城镇。4月13日,"利托里奥"装甲师进抵距离边境约300公里的克宁(Knin),与从扎拉(Zara)出发的另一路意军会合。4月17日,他们最终抵达沿海城市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与从阿尔巴尼亚北上的意军会师。在6天时间的作战中,津加莱斯率部长途奔袭750公里,横扫了南斯拉夫沿海地区的几乎全部领土。意大利最高统帅部对津加莱斯的表现非常满意,装备精良的德军也对这位将军青睐有加,送给他一个外号——"italienischer
Guderian"(意大利人的古德里安)。

■1941年4月,意军M13/40坦克在南斯拉夫的公路上行进。津加莱斯率部用6天时间横扫了南斯拉夫沿海地区,进行了一次意大利版的"闪电战"。

■1941年4月,在南斯拉夫作战的乘坐摩托车的意大利精锐步兵。
之后,意军打算派兵到苏联前线参战,命令津加莱斯的摩托化军回到国内休整,并改名为意大利俄罗斯远征军(简称CSIR)。津加莱斯自然而然的担任了入侵苏联的意军总指挥。然而,就在军队陆续开拔的节骨眼上,津加莱斯在维也纳犯了严重的胃病,只好将指挥权转交给乔瓦尼·梅塞,自己留在后方休养。1942年1月,身体有所好转的津加莱斯再次飞往前线,不过这一次是去北非战场担任意大利第20摩托化军军长。第20军下辖2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师,是意军摩托化部队的精华。津加莱斯在任上参与了隆美尔反攻昔兰尼加的行动,之后在1942年4月卸任,暂时指挥意大利第21军。

■1942年2月,在北非担任第20摩托化军军长的津加莱斯(中)与隆美尔查看地图,"沙漠之狐"对这位意大利同僚非常尊重,对其业务能力很满意。

■1942年初,北非战场的津加莱斯(左)与另一名军官合影。
1942年10月,津加莱斯终于来到苏德战场,接替梅塞担任第35军(即原先的意大利俄罗斯远征军)军长。不久后,苏军向驻守顿河沿岸的意军大举反攻,缺乏汽车和反坦克炮的意军无力抵挡苏军攻势,津加莱斯只能率部撤退。
1943年7月12日,津加莱斯被任命为驻守西西里西部的第12军军长,飞往西西里岛挽救危局。当时,乔治·巴顿将军正计划使用美军第2装甲师和第3步兵师两支王牌部队猛攻西西里首府巴勒莫,同时派遣另一部分美军从中部山区把轴心国守军切成两半。津加莱斯敏锐地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他将手上仅有的少量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巧妙布置在山区的关隘和城镇,命令第12军主力2个步兵师和其他尚有作战能力的单位用最快的速度撤退到西西里东部。最终,巴顿虽然如愿以偿进占巴勒莫并俘虏53000名意军,但是这些意军都是士气低落的海防师和杂牌部队,意大利第12军的主力2个步兵师及数个炮兵营早已跳出巴顿的陷阱,得以继续和美军纠缠,为德意军队最终撤离西西里赢得了时间。

■1943年夏季意军部署在西西里岛的R35坦克,这些过时的战车是1940年法国战役时德军缴获的法国货,然后转赠给意大利。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津加莱斯能用来拒敌的只有这样一些落后且数量不多的老旧装备。
"意大利的古德里安"津加莱斯将军活过了二战,最终于1959年在米兰逝世。他长得像一名大学教授,却是意大利最擅长指挥装甲部队的将领之一。其快速突击的作战理念和勇猛果断的指挥风格和古德里安颇为相似。不过,这位将军的仕途也和古德里安有得一拼:他曾经像火箭一般飞速晋升,但是从1941年初成为中将、参与过多次战役后还是一名中将。这也算是他的性格给他带来的遗憾吧。
隆美尔是如何得到重用的?为什么希特勒最后要杀他
,全名埃尔温·隆美尔,出生在符腾堡邦海登姆市,毕业于但泽皇家军官候补学校,1910年7月开始从军,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身先士卒的奋勇杀敌,且创造了俘获敌人5000多人的战绩,拿到了德皇亲自颁布的最高勋章“蓝斯勋章”。 但是由于自身只是普通的教师家庭出生,在当时德国军队盛行的唯贵族重要的大环境中,隆美尔并未得到重用,战后的职位仅是连长,后来通过努力也只是缓慢的爬行到了一个低级军官学校的校长职位上。 面对职位上升的无望,隆美尔选择了曲线救国,他利用自己在军官学校教学的经历,以及自身在第一世界大战中的实战经验,创作了一本《步兵攻击》,全面阐述了未来步兵的战斗方式。 而从历史的结果来看,这本也确实如他的意,成为他走上德国核心权力圈的敲门砖。1939年跟隆美尔一样是一战老兵,出生也不是贵族的德国时任掌舵人,从《步兵攻击》认识到了隆美尔。 加之希特勒当时有利用平民将领牵制原贵族将领的想说,隆美尔即刻被重用,调任元首大本营卫队长,成功接触到了德国最核心的权力层。 1940年2月15日,出于给平民将领一次出头机会,以及死死握住前线军权的考虑,隆美尔被希特勒以亲兵的姿态下放到了前线当第7装甲师师长。 而隆美尔在整个之中,却确实没有给希特勒丢丝毫的脸,当法军准备再构缪斯河防线之时,隆美尔率部强行“冲撞”,在防线构建起来之前将之击溃,创造自伤仅2000余人,俘虏近10万敌人的辉煌战绩。 1940年12月试图夺取英国苏伊士运河的意大利军队,遭到英国的疯狂反击。在英国海军的配合下,意大利整支军团在北非地区陷入的死局之中。 为了能够稳定北非局势,防止法西斯阵营出现“一败再败”的颓势,打击自己准备开打苏德战争的士气,希特勒决定支援意大利。而考虑到苏德战场开打在即,正是急需用兵的时刻,希特勒支援意大利的兵力不是很多,只有一个轻快师、一个装甲师。 不过为了表示自己对北非战场的重视,希特勒派遣了亲信隆美尔任职北非支援部队的司令。而这一次隆美尔同样没有让希特勒失望,隆美尔仅凭2个师的德军以及开始厌战的意大利残军。 在1941年初果断发起进攻,当时英国方面认为德军人数不多,一定会被动防御,因而在防线上很松懈,结果直接被隆美尔打了一个对穿,此后北非战场从意大利军队被动挨打,直接变成英国挨打。 1942年6月,隆美尔更是一举攻克了托卜鲁克要塞,使英国人陷入完全被动,若非大批援军赶到,北非就成纳粹的了,而希特勒也因隆美尔此战之功,将其晋升为了元帅。 但有时物资的绝对优势,往往是可以压倒一切的战术失败,在英国海军的强大补给下,北非的英军越打越多,而隆美尔这边由于苏德战场的颓势,能得到的资源越来越有限。 如此一来自托卜鲁克要塞之战后,隆美尔在北非是连连吃败仗,气愤的希特勒在1943年3月将其撤职回国修养。但随着德国在战场上的败仗越来越多,希特勒慢慢的陷入无将可用的绝境之中。 1943年12月隆美尔再次被重用,任职“B”集团军群司令,负责在法国防御盟军的进攻。但,1944年7月20日德国内部的反希特勒团体在希特勒大本营狼穴刺杀失败。 希特勒借此在德国军队掀起了清查异己的“白色恐怖”,由于在刺杀之前,反希特勒组织曾支会过隆美尔,希望他能够在希特勒死亡之后,成为主持大局的重要德军将领。 隆美尔对此没有表示肯定,但也没有检举。所以在盖世太保把隆美尔这一举动放在希特勒办工桌上之后,一生最怕被背叛的希特勒,在1944年10月14日授意隆美尔自杀谢罪。 随机文章秦始皇陵是谁发现的,陕西临潼县农民杨志发打井时发现基本企业管理中的十大定律,比尔盖茨马云等人坚信的理念河北ufo最真实视频探秘,树林上空惊现碟状飞行物(视频疑似作假)揭秘古代真正的美人鱼图片,因自相残杀而灭绝的美人鱼(古代海怪)揭秘末日景象般的风暴云,从大海袭来的澳洲风暴云就像恶魔降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刘伯温收到“一梨和两枣”就辞官了,“一梨和两枣”是什么意思?
收到“一梨和两枣”就辞官了,“一梨和两枣”是什么意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三分天下,一统江山刘伯温”,这是后世国人对于刘伯温最高的评价。刘基字伯温,公元1311出身于江浙行省的青田县。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完成帝业,开创并保持国家安定而驰名天下,因此被后人比作诸葛亮。 朱元璋崛起于群雄之中,一战定长江,灭陈友谅、张士诚,二战于黄河,匡扶往日汉家领土,趋元庭于漠北。朱元璋这一连串丰功伟绩的背后,我们始终都能看到刘伯温的身影,也正是如此后人总是将刘伯温与诸葛亮做比较,这在那个时代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 但是,在描绘着过去的史书中,我们会发现,历史上的许多开国功臣,多数都逃不掉“,”的厄运。明朝也是一样,当朱元璋坐上宝座之后,他便将自己手中的钢刀利刃,指向了那一群开国功臣。以“案”、“案”等为导火索,对此前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勋贵,进行了疯狂的屠杀。根据史书记载,仅“”被牵连人数就高达3万多人,其中开国功臣、陆仲亨等开国元老都未曾善终,由此可见朱元璋在登上皇位后的残暴嗜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刘伯温算是这一干臣子中,最为幸运的。 说起刘伯温的幸运大逃亡,一定要先说一个人,她是朱元璋的老婆。曾经在朱元璋创业的时候,马皇后就一直默默的支持着朱元璋,两人一起,共同创建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称帝后,马皇后一直坚守着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的指责。不断的提醒着朱元璋,要控制好暴怒的性格,收敛乱杀无辜的行为,总体来说马皇后对整个王朝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再说刘伯温,实际上刘伯温心中非常清楚一件事,尽管和朱元璋一起吃苦闯天下,但是朱元璋是不愿意与他人一同分享,这来之不易的成功果实的。所以,朱元璋称帝后,他并没有像其他功臣一样,去争功夺劳,而是选择。 虽然他想过辞官回家,归隐山林,安度晚年,但是却被朱元璋拒绝了。而且马秀英皇后对刘伯温也是体恤有加,所以便将心中的想法压制了下去。但是,朱元璋对自己手下的大臣要求越来越严苛,甚至出现一点误差都可能掉脑袋,这让刘伯温心生忌惮,不知如何是好。实际上,朱元璋心中一直在计算着刘伯温,总是想找机会除掉刘伯温。然而,刘伯温做事滴水不漏,不但事事小心,甚至都不敢与其他大臣共事,朱元璋实在是抓不到他的把柄。一日,刘伯温突然收到了马皇后贴身丫鬟送来的水果篮,本来皇后关心老臣是分内的事,但是刘伯温打开水果篮后却大惊失色。 篮子中只有一个梨和两个大枣,刘伯温一瞬间就明白了马皇后的心意,于是立马像朱元璋呈递上了辞职信,辞官还乡了。因为这一梨两枣的含义恰好是“早早离去”的含义,也正是这样,刘伯温逃过了一劫,成为了少数朱元璋手下逃脱的功臣。 历史总是这样的,历朝历代的诞生,总是会伴随着些许的杀戮,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不断的上演着,也使我们对于能臣干将的认识应该换一个角度。不仅是以文治武功来看一个臣子,更多的时候也应该看这个人是否拥有明哲保身的大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