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明朝铁券制度的兴衰史:因朱元璋而兴,又因朱元璋而衰

时间:2023-08-1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所谓铁券是指,古代的君王赐予有功之臣的一种免死凭证,因为此免死凭证有“坚久”的意思,所以都用铁来铸造,也是因此,这个可以免死的凭证一般都称其为“丹书铁券”。

铁券制度虽说起源于汉朝,但是它却并不怎么受用,从西汉一直到元朝期间一直处于那种,要么偶尔用用,要么一直不用,要么干脆废掉的状态,与其说它是一种制度,还不如称它为一种从汉朝传下来的礼俗呢,从来就没有形成过严密的、规范的、程序化的典章制度。

就这样一直到明朝,这铁券制度才被明太祖朱元璋正式使用起来,渐渐的开始兴起。

浅析明朝铁券制度的兴衰史:因朱元璋而兴,又因朱元璋而衰

朱元璋 画像明朝铁券制度的兴起

朱元璋我们都知道,他从一介布衣到一国之君,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创业历程。

他的创业之路并不容易,经历了数次鬼门关之后才得到的这个一国之君,而其中以鄱阳湖水战时,最为接近死亡。我们看朱元璋一路走来的经历,可以发现他之所以能成功,并不是说他本人厉害、无敌,而是因为他有着一群出生入死的兄弟,比如运筹帷幄的刘伯温和勇猛善战的徐达。

所以,在朱元璋成功之后,也就是明朝刚建立时期,他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封赏这些陪他出生入死的将相大臣。

于是,朱元璋便沿用前朝的铁券制度,以送这块“免死金牌”的方式来缓和他和群臣们之间的关系,本来这次封赏应该在明朝刚建之时进行的,但是由于当时明朝的统一战争还没有完成,所以只能先把此事放下。

后在洪武三年(1370年)统一战争结束之后,朱元璋开始论功行赏,封了公爵十人、侯爵二十八人,除给了爵位之外,朱元璋还赏了他们丹书铁券,可以以此免除死罪。

浅析明朝铁券制度的兴衰史:因朱元璋而兴,又因朱元璋而衰

明朝大将军徐达

但是当时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朱元璋也没见过铁券的样式,也就是说在朱元璋论功行赏之时,铁券还没有制作出来,后来还是通过朝中学士危素的奏折,他才知道了唐朝时期所使用的的铁券的下落。

于是朱元璋便召见当时唐朝铁券的拥有人钱尚德,并派定国公李善长、礼部尚书牛亮等人与钱尚德一起去放铁券的地方,按照唐朝铁券的样子重新仿制。

但是朱元璋并不完全模仿唐朝时的铁券制度,而是在它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所以朱元璋当时仿制唐朝铁券后实行铁券制度的原则是:“因其制而损益焉“”,所谓的“损益”便是改革的意思。

朱元璋改革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想要以此铁券来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君臣关系和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他改革的范围也是相当广,不仅要对前朝铁券的外貌进行改变,还要在券词的内容、受券者的范围和免罪免死特权的规定上都要有所变更。

浅析明朝铁券制度的兴衰史:因朱元璋而兴,又因朱元璋而衰

唐朝铁券明朝铁券相比于唐朝铁券而言,外形不同

明太祖朱元璋讽刺日本人像青蛙,为什么却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

在中国的东北方向,有许多个小国,其中最为嚣张的当属日本了,这个国家原本是依附中国生存的,并且向中国学习了很多东西,然后将这些东西据为己有。到了近现代时期,中国没落了,日本因为得到发展,便开始骄傲起来,企图覆灭中国,让中国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华人民自然不是这么容易击败的,因此他们失败了,灰溜溜逃回了国家。这样的一个国家,确实令中国人无法喜欢起来。 当然,在中国古代的时候,虽然日本没有攻打中国,但是人们也是不喜欢这个国家的,比如便是其中之一。据说,朱元璋曾经写了一首乐府诗《倭扇行》,讽刺日本君臣光着脚,说话像青蛙叫。 诗歌的内容如下: 沧溟之中有奇甸,人风俗礼奇尚扇, 卷舒非矩亦非规,列阵健儿首投献。 国王无道民为贼,扰害生灵神鬼怨, 观天坐井亦何知,断发斑衣以为便。 浮辞尝云弁服多,捕贼观来王无辩。 王无辩,折裤笼松诚难验。 君臣跣足语蛙鸣,肆志跳梁于天宪, 今知一挥掌握中,异日倭奴必此变。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对于这样的一个国家,朱元璋却为何将其列为“不征之国”呢? 所谓的“不征之国”便是不攻打的意思。朱元璋登基的会后,派遣使臣前往日本、高丽、安南、占城四国,其中高丽、安南和占城都派遣使臣前来朝贺,唯有日本是个例外,不仅没有来朝贡,反而砍了使者的脑袋。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个极其侮辱的事情,于是他便扬言要攻打日本,不过并未马上去做。 后来,由于日本倭寇多次骚扰我国沿海地区,因此朱元璋在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派出使日本,赐玺书声讨其罪,国书写道:“诏书到日,如臣则奉表来庭,不臣则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如必为寇盗,联当命舟师,扬帆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岂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图之。”也就是说,朱元璋要日本对自己称臣,并且取缔倭寇,否则就要攻打日本。 收到这封国书的人是日本控制九州的南朝实力派人物怀良亲王,他是个打仗能手,性子也比较暴躁,自然无法忍受这种侮辱,所以便杀了五个使者,同时还拘留了杨载等人三个月之久。 朱元璋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自然十分生气,于是便又派遣使臣,最终怀良亲王派和尚祖来捎带了大量的贡马和土特产向“奉表称臣”,而且还送还了七十多个被倭寇抓去的中国人。朱元璋见此也就不生气了,和日本开始交好。然而人们没有想到的是,日本国王对此却毫无兴趣,最终中日交好在此搁浅。 朱元璋当然还是不高兴的,但是他也无可奈何,因为时期就曾派遣军队攻打日本,但是却吃了两次亏,这让朱元璋心有余悸,于是他便选择忍了下来,而日本国王正是因为看中了这一点才如此嚣张。 随机文章大魔王贝利尔,曾是撒旦人选能力最强的堕天使之一宇宙黑洞里面是什么,黑洞的坍缩会使得地球灭亡/宇宙爆炸时间漏洞是真的存在吗?科学家已经找到停滞时间的方法(操控时间)当代年轻人的九大特征,20多岁头就秃了/嘴炮减肥/还是单身狗探秘:日本海底神秘的金字塔,建筑工具不属于日本远古文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明太祖明太祖朱元璋嗜杀成性 本来是因为他有精神病

有的人认为,马上得天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南征北战,都是能撑得起一方天地的角色。但他的太子皇孙都温顺柔弱,他担心一旦他百年归山,他的子孙无法控制局面。 据史载;太子对的滥杀无辜不以为然,曾多次劝谏。有一天,朱元璋把一根长满尖刺的荆棘条扔在地上,叫朱标捡起来,朱标左观右看,无处下手。朱元璋笑了,他说:“这根荆棘条不好拿吧?假如我替你将那些尖刺削光磨平,岂不是很好拿了吗?——现在我所杀的,都是将来有可能威胁到你的皇位的人,我把他们除了,是在为你造莫大的福啊!”网络配图 可见,他的滥杀功臣,是在为大明王朝消除隐患,以确保他子孙后代皇位的安全。 有的人认为,朱元璋出身草莽,早年浪迹江湖,深知贪官污吏强取豪夺之恶,草民深受欺凌投告无门之苦。他仇视权贵,仇视压迫,仇视阴谋,他想建立一个官吏奉公守法、百居乐业的清明世界。 登基前夕,战乱未定,他就任命为律令总裁官,会同、刘基等二十人负责制定法律。他自己也“每御西楼,召诸臣赐坐,从容讲论律义”,逐条审议,然后颁布执行。洪武六年(1373),他又派刑部尚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庑,亲加裁酌”,总计六百零六条,颁布执行。 他是一个以法治国的严厉的君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一例,还是战争时期,粮食紧张,朱元璋曾严令禁酒。大将胡大海的儿子犯酒禁,当斩。都事王恺进言:胡大海正在前线拼杀,可饶。朱元璋大怒道:“宁可胡大海反了,不可坏我号令!”说罢,竟自己抽刀把他杀了。这与他冷冷地对说“杀人偿命”,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那些功臣勋旧则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天下是自己血拼出来的,他们和朱元璋共过生死患难,是同一条战壕的战友,那些法令条文是管束小民的,与他们毫不相干。他们骄恣横暴,为所欲为。史载:洪武三年,“时武臣恃功骄恣,得罪者渐众”;洪武四年,“时诸勋臣所赐公田庄佃,多倚势冒法,凌暴乡里”。洪武六年,朱元璋敕令工部专门铸造了申戒公侯的铁榜,规定公侯人家倚势凌人、夺侵田产财物,和私托门下、隐蔽差徭的,都处斩罪。网络配图 但他们在铁榜之后,仍不收敛。如,蓄庄奴假子数千,鱼肉乡里,尝占东昌民田,御史依法提审,蓝玉竟一顿乱棍把他打走。又令家人贩购云南私盐,阻坏盐法。又如郭英,私养家奴百五十余人,又擅杀男女五人。周德兴(与朱元璋同村)营宅第逾制,赵仲中城破遁逃,等等。 朱元璋曾说:“奈何胡元以宽而失,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以猛、以严治国,是朱元璋的既定方针,这些人触犯法令,实是罪有应得,根本不存在嗜杀或滥杀的问题。 还有人认为,朱元璋一生受到了太多的精神冲击,地位的卑下、处境的恶劣、战斗的艰苦、牺牲的惨烈,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太多的创伤。一旦黄袍加身,过大的落差使他有恍然若梦之感。他常常幻想这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唯恐。自卑、恐惧、危机意识纠结在一起,在他的精神上形成了一种变态的被害妄想。他是一种偏执型的人格障碍者,时时犯疑心病,到处安插耳目,遍布特务网,到头来仍然是惴惴不安,。在日益加剧的恐惧感的追迫下,经历了长期战争岁月的洪武,本能地倾向于一种较为彻底的解决办法——从肉体上消灭他想象中的潜在对手,这就是他一再地制造冤狱,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屠杀的根本原因。网络配图 一人犯罪,按一家一族进行屠杀。枭示、凌迟、剥皮、抽筋,以及刷洗、抽肠、黥刺、剕、劓、阉割、挑膝盖等名目繁多的非刑折磨。从朱元璋致人于死命的方式方法的选择上看,他早已堕落成乐于用他人血污来填补自己精神空虚的虐杀狂。 弗洛伊德在《心理分析所遇到的性格类型》一文中指出,这一类的精神病患者是“被成功毁灭的人”。 焦躁,狂怒,精神失控,疑心病,恐惧,被害妄想,终日追踪着朱元璋,折磨着他,直到他生命的终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