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郑一嫂,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古代事迹。
19世纪初期,西方国家英国成为全球资本主义最强国家。他们早已眼红中国依靠出口茶叶、瓷器等赚取的很大财富,于是将中国设为侵略目标。
而此时的清朝由于长久的封建独立,早已不再是当年强大的清帝国,再加上政策的日益腐败以及对百姓的肆意剥削,清朝阶级矛盾激化,清朝已到了大厦将倾之际。于是,英国以鸦片毒品打开中国市场,轻而易举地导出大量白银。晚清积弱,无法采取有效抵抗,西方列强见利纷纷来分一杯羹,百姓苦不堪言。
由于清政府已经自顾不暇,中央集权的弱化导致境内混乱不堪,再加上洋人的欺凌,很多百姓或揭竿而起发动起义,或者撂下锄头/渔网,索性落草当了土匪/海盗。
红旗帮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一个海盗势力。其首领郑一胸怀大志,统一珠江口地区的各大疍家贼并成为盟主。正当他大展拳脚之时,无奈造化弄人,42岁的时候被一阵台风吹入海中溺水而亡。
而他建立的“海盗大联盟”,被妻子石香姑继承。
由于石香姑是郑一的贤内助,在作战谋略方面非常有能力,海盗们对她很是服气,都习惯叫她郑一嫂。郑一死后,郑一嫂凭借其手段以及张保仔(郑一与郑一嫂的养子,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红旗帮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郑一嫂之后的行动,很多都是张保仔的功劳)的拥护,被手下们推选为盟主,成为海盗联盟的控制者。

郑一嫂接手后,发布一系列严格的纪律管理方案:
凡是擅自专权或忤逆上级命令者——斩;盗窃乡民财产、欺压乡民、强奸妇女者——斩;私藏战利品者——斩。
这一条条铁令,使红旗帮拥有了超高的纪律性,虽是海盗,但是他们从不鱼肉百姓,而是专门针对海上的西方洋人的货船。这使得当地百姓对红旗帮拥有了好感,纷纷加入其中,帮众人数得到扩大,再加上超高的纪律性,使得红旗帮拥有了强大的战斗力。
红旗帮见到西方货轮就打劫,往往都能劫持到非常多的鸦片以及从中国获取的大量财富。郑一嫂绝对禁止手下吸食鸦片,截获的鸦片也都全部销毁。
在郑一嫂的率领下,红旗帮的实力大幅度上升:
大小船只五六百艘,部众达到了三四万人,并且红旗帮在香港还有造船厂,能够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当时全球比较先进的战船(红旗帮在这一点上比清朝强很多,他们很早就学习西方造船技术,制造出来的船只比清朝水军舰船更为高档)。至于武器,红旗帮虽然造不出来,但是他们会花费大量金钱从洋人手中购买,反正这些钱都是抢洋人的,到时候再抢回来便是!
红旗帮凭借着劫持西方的大量财富发展迅速,装备得到了快速提升。
不过红旗帮的一次次行动也惹怒了英国与葡萄牙驻中国地区政府,他们组建联合军事(其中还是有美国雇佣兵),对红旗帮进行围剿。要知道,英国与葡萄牙之所以能够迅速成为殖民大国,凭借着就是强大的海军,其中葡萄牙更是率先发起殖民的国家之一,有“海上霸主”之称。
然而面对英国与葡萄牙联军,郑一嫂不慌不忙地指挥,凭借着不输列强的装备以及高超的水上作战能力,红旗帮一次次从联军的进攻中逃出生天,并且损失也极小。
而郑一嫂也不是一个甘心吃亏的主,她长期隐忍之后,终于抓住机会将驻扎在澳门的葡澳舰队团团包围,将其打得丢盔卸甲,龟缩在岸上不出。无奈葡澳舰队快要断粮之时,恰好英美联军前来支援,红旗帮才不得不撤退。
这一仗使红旗帮名声大噪。要知道,葡萄牙海军在当时战无不胜,清军的水师在他们面前根本不值一提,而红旗帮竟然能将其打败,实在是给中国长脸。当然,清政府除外,他们觉得脸上无光。

红旗帮似乎与西方洋人“杠”上了,如今不管是货轮、商船还是战船,红旗帮但凡见到就会冲上去打劫一番,当然,红旗帮会提前评估对比的,觉得打不过自然不会去送死。1809年红旗帮在广州内河地区发现一批英国舰队,并且成功将其战败,斩杀近百英国士兵,并且捕获一艘英国军舰。
红旗帮彻底让英国与葡萄牙忌惮不已,因此,他们强迫清朝出兵围剿红旗帮。
不过即使三国联军,也奈何不了红旗帮。
红旗帮率先得到围剿情报后,自知不是对手,于是箭头一转,奇袭广州城,将清军作战总指挥虎门总兵击杀。这个“围魏救赵”之法使得清军大乱,联军不攻自破。而撤退途中,联军又遭到红旗帮的埋伏,经过九个昼夜的激战,联军大败而归,几十艘军舰只剩下6艘狼狈逃走,反观红旗帮,仅仅阵亡了40人。
清军对于红旗帮以无可奈何,于是开始了招抚的方案。
对于清军的主动势弱,郑一嫂也选择了妥协。
其一是个人永远无法与国家相对,之前的围剿清朝本来并未动用全力,毕竟清朝还有很多疆域需要驻守,红旗帮是耗不过一个国家的,到时候清军急眼拼个鱼死网破,反而给西方列强有了可乘之机。
其二,红旗帮的帮众,有很多家人也都在内地,他们不可能不回家的。
因此在权衡之下,郑一嫂还是答应了清军的招抚。最后,红旗帮帮众被收编,演化为义军,加强了清军的海上作战能力。而郑一嫂与张保仔被皇帝赐为夫妻,封了官职为清军抵抗西方列强而战,在之后的虎门销烟中,郑一嫂就为林则徐抗击英军出谋划策。
然而郑一嫂未想到的是,再好的牌到了清军手里也被打烂。
红旗帮原来作战能力如此之强的部队,在收编之后也逐渐被清军同化成了“弱鸡”,再也发挥不出原来的水平,而郑一嫂年事已高,并且没有了管理军事的权利,也有心无力了。
郑一嫂去世后,关于她的事迹也被清朝尽数抹除,关于她以及红旗帮的事迹皆被销毁,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没有几人知道昔日还有如此强大的一个海盗联盟。而郑一嫂以及她的红旗帮,就这般毁在了清朝手中。

直到几十年后,英国出了一本叫做《格拉斯普尔先生及中国海盗》的书籍,人们才得知还有这样一个巾帼女英雄郑一嫂。
原本,格拉斯普尔乃是英国的一位富商儿子,他曾被红旗帮俘虏过并且在红旗帮待过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格拉斯普尔被红旗帮所震惊,他们丝毫不像一群海盗,而是一个纪律严明的组织。首领郑一嫂更是拥有非人一般的人格魅力。
后来,他被家人以7654西班牙银元赎走。回去之后,格拉斯普尔对这个组织记忆深刻,于是开始收集关于红旗帮的资料,写成了这本书,最后直到他晚年的时候,这个中国史上最牛女海盗,郑一嫂的轶事公诸天下。
清朝的军队一般由谁管?谁才有权力调动军队
自成立后,对于军队的管理,就比较头疼。因为江山是靠军队打下的,朝廷不可能没有优待。可是,这种优待造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兵凶将悍,横行民间,不遵守法纪,产生祸乱。其实,这并非只是清朝面临的问题。 过去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建国以后,基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军队问题。有些朝代选择把军队放到外面,让他们到塞外撒野。有些朝代选择,削弱军队的地位。 清朝走了一个中间路线。他们采取用文官节制武将的办法。这也不是清朝原创,自以来,以文官节制武将的办法,就开始长期实行。 、时期,就先后有御史、兵部官员上疏,希望朝廷可以效仿的办法,让总督、巡抚,节制绿营军队中的提督、总督。 总督、巡抚这两个职位,最早是朝廷特派地方的。它们比武将更容易获得信任。为了稳定江山,也采取了这一建议。不过,当总督开始陆续掌握军权,成为地方同时执掌几个省份、地区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时,同样会引起朝廷的忌惮。 清朝时,设立总督的地区,位置都极为重要。要么像直隶省这样的全国中心,或者是两江地区那样的富裕省份。不管哪个地方出现问题,朝廷都很难应付。 所以,朝廷在满足总督可以完整行使职权的基础上,对总督又进行许多牵制。这种牵制是多方面的。从人事、财政、军事,都有牵制。 仅从兵权上讲,清朝把兵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交给地方督抚掌管,让他们可以应对一些突发事件,比如某地叛乱,防范不时之需。另一部分收回朝廷中枢,交由兵部负责。 具体而言,在地方上,如果是低层军官,则主要负责训练军队,维护军纪。如果是总督、巡抚这样的官员,更多是节制绿营军中的武将。 对底层士兵的指挥,反而非常有限。虽然清朝授予总督、巡抚一支绿营军,可以让他们直接指挥,无需经过兵部调动。但是,这部分军队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 一般来说,总督可以调动的军队,大概在2到5个营的绿营军。每个营人数在数十人到上千人不固定。也就是说,总督可以调动的军队,最多在5千绿营军左右。 这个跟全国60万绿营军的数量相比,实在相差太多。不过,这也是有意为之。主要是为了保证督抚可以应对一些紧急事务。又不至于因为掌握的兵权太多,对朝廷产生威胁。 而且,在地方驻扎的八旗军,并不归总督、巡抚关系爱。八旗军在地方归都统、将军管辖。他们住在专门修建的城市里。而八旗都统、八旗将军,都是皇帝亲信,接受皇帝直接调动管辖。 而兵部掌握的,则是调发兵役,颁布军律,以及武将官职的升降考核,整备牛器等事务。也就是说,清朝的兵权分为兵部和地方。他们之间,互相配合,也互相牵制。 两者的界限,大概就是,既要保证地方督抚有足够权限,可以掌握军政大权,处理好地方事务,又要保证,他们在朝廷的掌握之下,不至于拥有过多军权。也就是说,地方督抚如果要大规模调动军队,必须得到兵部调令。否则,视同违法。 但是,朝廷授予兵部调动军队的权力,并非意味着,兵部可以独揽大权。除了要顾及地方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兵部要考虑到皇帝的想法。 清朝在关外的时候,并没有兵部。直到称帝后,才效仿明朝的制度,建立六部。天聪五年,兵、工、礼、吏、刑、户六部成立,以贝勒主事。 顺治元年,才改贝勒为尚书,全面效仿明制。而在这套制度下,兵部是在内阁以下的。必须接受皇帝命令办事。后来到了年间,清朝设立军机处后,朝廷军国大事,只有皇帝。 即便是军机处,也是顾问咨询,为皇帝提供建议。在真正办事的时候,则是秉持皇帝意见。至于兵部,更是成为一个单纯的执行机构,没有决策的权力。 不过,这是清朝前中期的情况。到了清朝后期,又发生了一些改变。地方总督可以掌握更大军权,自己筹集军饷,拥有军队。 而兵部也被改为陆军部,统率全国军队。后来又增设海军部。而总体上,大权还在皇帝(最高层)手中,直到清朝灭亡。 随机文章17亿美元的俄罗斯阿库拉级核潜艇,可击沉任何美国核潜艇专家解读新疆ufo事件悬停5小时,最快速度达1.6公里/秒如果有一天火星撞地球,两者都将毁灭(可能性为0)黑洞效应是什么意思,宇宙天体/超级品牌光环/隧道失明地球的伤疤东非大裂谷,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长6千公里/深2000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朝的军队一般由谁管?谁才有权力调动军队
自成立后,对于军队的管理,就比较头疼。因为江山是靠军队打下的,朝廷不可能没有优待。可是,这种优待造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兵凶将悍,横行民间,不遵守法纪,产生祸乱。其实,这并非只是清朝面临的问题。 过去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建国以后,基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军队问题。有些朝代选择把军队放到外面,让他们到塞外撒野。有些朝代选择,削弱军队的地位。 清朝走了一个中间路线。他们采取用文官节制武将的办法。这也不是清朝原创,自以来,以文官节制武将的办法,就开始长期实行。 、时期,就先后有御史、兵部官员上疏,希望朝廷可以效仿的办法,让总督、巡抚,节制绿营军队中的提督、总督。 总督、巡抚这两个职位,最早是朝廷特派地方的。它们比武将更容易获得信任。为了稳定江山,也采取了这一建议。不过,当总督开始陆续掌握军权,成为地方同时执掌几个省份、地区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时,同样会引起朝廷的忌惮。 清朝时,设立总督的地区,位置都极为重要。要么像直隶省这样的全国中心,或者是两江地区那样的富裕省份。不管哪个地方出现问题,朝廷都很难应付。 所以,朝廷在满足总督可以完整行使职权的基础上,对总督又进行许多牵制。这种牵制是多方面的。从人事、财政、军事,都有牵制。 仅从兵权上讲,清朝把兵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交给地方督抚掌管,让他们可以应对一些突发事件,比如某地叛乱,防范不时之需。另一部分收回朝廷中枢,交由兵部负责。 具体而言,在地方上,如果是低层军官,则主要负责训练军队,维护军纪。如果是总督、巡抚这样的官员,更多是节制绿营军中的武将。 对底层士兵的指挥,反而非常有限。虽然清朝授予总督、巡抚一支绿营军,可以让他们直接指挥,无需经过兵部调动。但是,这部分军队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 一般来说,总督可以调动的军队,大概在2到5个营的绿营军。每个营人数在数十人到上千人不固定。也就是说,总督可以调动的军队,最多在5千绿营军左右。 这个跟全国60万绿营军的数量相比,实在相差太多。不过,这也是有意为之。主要是为了保证督抚可以应对一些紧急事务。又不至于因为掌握的兵权太多,对朝廷产生威胁。 而且,在地方驻扎的八旗军,并不归总督、巡抚关系爱。八旗军在地方归都统、将军管辖。他们住在专门修建的城市里。而八旗都统、八旗将军,都是皇帝亲信,接受皇帝直接调动管辖。 而兵部掌握的,则是调发兵役,颁布军律,以及武将官职的升降考核,整备牛器等事务。也就是说,清朝的兵权分为兵部和地方。他们之间,互相配合,也互相牵制。 两者的界限,大概就是,既要保证地方督抚有足够权限,可以掌握军政大权,处理好地方事务,又要保证,他们在朝廷的掌握之下,不至于拥有过多军权。也就是说,地方督抚如果要大规模调动军队,必须得到兵部调令。否则,视同违法。 但是,朝廷授予兵部调动军队的权力,并非意味着,兵部可以独揽大权。除了要顾及地方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兵部要考虑到皇帝的想法。 清朝在关外的时候,并没有兵部。直到称帝后,才效仿明朝的制度,建立六部。天聪五年,兵、工、礼、吏、刑、户六部成立,以贝勒主事。 顺治元年,才改贝勒为尚书,全面效仿明制。而在这套制度下,兵部是在内阁以下的。必须接受皇帝命令办事。后来到了年间,清朝设立军机处后,朝廷军国大事,只有皇帝。 即便是军机处,也是顾问咨询,为皇帝提供建议。在真正办事的时候,则是秉持皇帝意见。至于兵部,更是成为一个单纯的执行机构,没有决策的权力。 不过,这是清朝前中期的情况。到了清朝后期,又发生了一些改变。地方总督可以掌握更大军权,自己筹集军饷,拥有军队。 而兵部也被改为陆军部,统率全国军队。后来又增设海军部。而总体上,大权还在皇帝(最高层)手中,直到清朝灭亡。 随机文章商朝有多久的历史?商朝历史简介英国男子发现木乃伊猫,30年前就变成天然的木乃伊人类为什么不把火山浇灭,岩浆能融化地球万物/无能无力日本二战战斗机排名分析,96舰载机仅位列第2揭秘世界上最早的黑洞,原生黑洞比原子核还小/还会瞬间消失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