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五代十国还得从中晚唐开始。唐玄宗时早期也算是英明之主,开创了开元盛世。不过到了后期他越来越糊涂,也没有了动力,开始沉溺于玩乐,一步步把大唐带进了深渊。
我们重点要说的就是唐玄宗建立的募兵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均田制已经被破坏,由于长期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使得唐朝压力非常大,每次作战都要舟车劳顿,长途跋涉。
所以唐玄宗在边境地区设置十节度使,统称“藩镇”。这样,就解决了上面的问题,可以说这些藩镇,没有其他任务,就是专心对北方游牧民族作战。
虽然募兵制有很多优点,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事,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

如果皇帝英明,藩镇远远不可能割据,但由于皇帝昏庸,一些有异心的节度使开始扩大自己的权力,更有甚者还控制了财政支配等权力,久而久之开始拥兵自重,对朝廷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安史之乱一打就是八年,这八年对唐朝的影响非常大,最关键的是唐王朝自盛而衰,节度使把地方军队、政治、经济大权皆集于一身。朝廷渐渐地没有了话语权,中央集权受到很大削弱。
重要是因为,唐军在面对叛军时被打得不堪一击,朝廷为了消灭叛军,不得不将军镇制度扩展到了内地,于是各地出现不少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等大小军镇。
所以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藩镇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多了。这之后的一百多年间,唐朝皇帝也一直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怎奈种种真相本来并没有成功。
不过尽管问题很多,但由于这些藩镇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衡,也没有一家独大,所以也并没有再次造成安史之乱这样的局面。
可是,我们说,自从安史之乱后,唐朝始终在衰落,甚至长时间宦官专权。这些太监权力巨大,甚至可以废立皇帝,可以说唐朝早已经积重难返了。

尤其是唐朝皇帝长期受制于宦官专权,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加强中央集权,让大唐恢复到从前。虽然也有像唐宣宗这样的英明之主,但毕竟没有彻底改变这一切,一旦换个皇帝,又回到了以往。
唐僖宗时由于经年累月的发展,再加上天灾,终于还是爆发了黄巢农民起义,虽然这场起义最后被扑灭了,但十来年的时间,对于本就衰落不堪的大唐影响非常大。
朱温这个亲手终结大唐的人,他本是黄巢起义的一员,不过后来投降了大唐,一步步成为了梁王。不过也正是他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逼着唐哀帝禅位,建立了梁,史称“后梁”。
不过朱温之所以能够篡唐,并非因为自己有多大的势力,只不过他掌控了朝政罢了。所以唐灭后,他并没有能力收拢各地的藩镇,而统一,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自立。
从唐灭开始,没有谁能够统一,所以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这个混乱的时期。
五代是指位于中原地区的,依次更替的五个政权。区别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而且这五个国家不是同时存在的。
十国是指几乎在五代同时期存在的,区别为:南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北汉这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其中北汉在北方之外,其余九国均在南方。
在这些割据政权中,有强有弱。其中后周在郭威以及柴荣的不断改革下,一步步发展壮大。不过宋太祖赵匡胤却来了一个黄袍加身,成功把后周变成了大宋。

大宋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继续了统一的战争,确立“先南后北”策略,在南方大宋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阻碍,不过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大麻烦,甚至连燕云十六州也没有收复。
五代十国南楚是如何灭亡的 马希声开启了南楚君主作死新格局
上次讲到马希声为了名声超过,每天都要吃50只鸡,今天我们在继续讲讲这荒唐的其他事情。 朱温是马希声的偶像,在楚国的土地上,马希声也有不少自己的粉丝。自此之后,楚国的养鸡业有了长足发展,养鸡专业户般成长,种茶兼养鸡,楚国农民的衣袋里装满了沉甸甸的铁制大钱。 马希声突然喜欢上吃鸡,家里是没人敢反对的。他虽然是的二儿子,所以的人都把他当太子对待,不是因为他比大哥马希振优秀多少,关键是他的亲妈袁夫人比马希振他妈漂亮。马希振他妈是马殷还在河南老家开木匠铺的时候娶的老婆,一个小木匠,能娶上老婆已经不错了,所以马希振他妈只是相貌一般的女人。后来,马殷参军做了军官,发达了之后开始娶二姨太三姨太四姨太,后来娶的女人在外貌上相对来说就讲究一些了,袁夫人在这些女人里面是最美丽的,也最得马殷宠爱,所以,她生出来的儿子马希声在所有的儿子里面也最得宠,马希声说,我要吃鸡,别人谁也不敢说你少吃两只吧,他说五十只就五十只,没人敢提反对意见。 马殷在位的时候,马希声是武安节度副使,马殷很看重这个儿子,还任他判内外军事,掌管国家的兵权。 手中掌管了大权的马希声很快就给老爸惹了一个大乱子。 楚国的谋臣高郁为楚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发展茶业,发展蚕桑,铸铅铁钱等等,都是高郁替马殷出的主意,一系列富国强民的国策,使楚国经济腾飞,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富裕的小国。楚国有了高郁这个能人,让邻居南平王高季兴很不舒服。 高季兴的荆南地区很穷,但是穷横穷横的,他们利用自己被后唐、吴、楚和蜀夹在当中的优越地理位置,谁要经过他的地盘都要留下买路钱,南汉、楚和闽向后唐进贡,都过经过这里,这些贡品他能抢就抢,活脱脱一个占山为王的土匪,人称 “高赖子”。高季兴最恨的人就是楚国的高郁,他派了间谍到马殷那里离间马殷和高郁的关系,没想到马殷不买他的帐。高季兴转过身去又去马希声那里离间,说高郁今后会谋反,削夺了他手中的兵权。马希声信了,去找高郁算账,高郁愤然要求退居二线,从此什么都不干了。马希声想的是,你说不干了就不干了?万一你真的谋反呢?他假造了一个马殷的圣旨,把高郁杀了,以除后患。 马殷听说这件事的时候,高郁早就人头落地了。已经年近八十的马殷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看起来像个可怜兮兮的孩子,他哭着说:我真的老得没用了,连我的功臣都保不住,让他惨遭横死,我还活着有什么用啊。 老态龙钟的马殷确实开始说了不算了,名义上他是一 国之君,实际上权利基本上已经被马希声攥在了手里,所以,当马殷活到了七十九岁,的时候,长子马希振想都没敢想继位的事,乖乖把王位让给了马希声。 老皇上驾崩了,举国悲哀,马希声一看就有大将风范,表情上一点都看不出哀伤的意思,每天像平时一样从容地说笑,自始至终没有掉一滴眼泪,他这表情很让人看不懂,死的是最疼爱他的亲爸,难道他一点都不悲伤?也许,朱温的粉丝就要这样寡情绝义。 老爸去世了,服丧期间马希声依然坚持完成每天吃五十只鸡的艰巨任务,雷打不动地做好这件事,即使马殷马上要下葬了,马希声镇定地喝完他那五十只鸡炖的鸡汤,吃了好几盘鸡肉,抹着油汪汪的嘴唇,打着饱嗝,迈着四方步子来到久等的送葬队伍面前,马殷的灵柩这才向墓地出发。 马殷这大逆不道的做法,人们都不敢言语,只有一个叫潘起的礼部侍郎发了几句牢骚,也不敢明说,说什么东晋的的故事,说阮籍他妈要下葬的时候,他不按照规矩吃素食,而是吃蒸,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不懂事不孝顺的人。 阮籍那种不靠谱的风流之士吃吃蒸小猪、喝喝酒的,还有情可原,但是,马希声不管怎么说也是即将继承王位的准皇帝啊,谁都听得出来,这个的是在借古喻今讽刺马希声。不知道马希声正式上任后,这个礼部的潘副官是不是遭到了打击报复。 马殷好歹算是入土为安,马希声于同月继位。 继位后,马希声不敢当国王。表面上看他胆子很大,那得看对谁,他是软的欺硬的怕的主儿,对强悍的后唐政府,他其实是个的窝囊废。他不敢称王,自动废去王号, 只称自己是藩镇。后唐政府就喜欢这样听话的人,任命他为武安、静江等军节度使。 即使继承了老爸的位置,马希声还是经常犯欺软怕硬的毛病。据说那年有个外地商人到长沙来卖犀带,犀带就是饰有犀角的腰带,在当时这玩意很流行,也很贵重,古代百官服饰都离不开腰带,这种腰带不像今天在衣服里面藏着,那时候是系在外面的,从腰带上的装饰就能看出某个人的官阶品位。那个卖犀带的不知怎么就遇上了马希声,大概犀带的质量确实很不错,马希声一眼就看上了,问人家多少钱卖,人家说一条百万钱。马希声让那个商人到住的宾馆当然那时候叫驿馆等着他。那人地回住处等着,却等来了御林军,三下两下就把商人杀了,犀带归了马希声。 这件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按说这种黑社会老大才做的事,马希声不会去做的,他即使不敢做国王,也是一方老大,至于杀人越货吗?这个很江湖的故事,就当传奇故事听听得了。 马希声一共就当了三年政,他当政的时候,在治理国家方面完全是推着走,没做出什么好事,也没干成什么大的坏事,主要是他没有更多的爱好,一天吃五十只鸡,还不至于把国家吃垮了。不过,最后他是不是因为吃鸡吃死的就说不好了。三十三岁的马希声在当政的第三个年头上,突然得暴病死了,谁知道是死于禽流感呢,还是引发了急性肠胃病呢,反正命是没了,每天吃五十只鸡的美好生活到此结束。 马希声死了之后,才被后唐末帝追封为衡阳王,总算是做了回王。 马殷一共有十个儿子,现在老二死了,还剩下九个呢。当初马殷临终的时候就留下遗言,这个王位兄终弟及,也就是说,哥哥死了弟弟继位,这老爷子怎么这么有先见之明呢,之后他的这些儿子们不断的死去,不断又有人前赴后继,形成了众驹争槽的乱象。 马殷的大儿子马希振是个聪明人,他不想当这个国王,和马希声同日出生的弟弟武平军节度使马希范接任了二哥的职位,成为第三任楚王。 和马希声相比,马希范不喜欢吃鸡,但是也喜欢,这一点和二哥有共同点。除此之外,马希范还喜欢建筑工程,这一点大概是从小做木匠的老爸的传承,他在建筑设计方面很有才能,一般工程师设计的图纸他看不上,修建大型工程天策府的时候,他亲自审定设计方案,那座建筑,很有创意。最有创意的是里面的九龙殿,大殿里面八条巨龙绕柱,马希范的座位在八龙之间,也就是说加上他这条龙,一共是九条龙,有创意吧。还有一个宏伟工程就是会春园,也是高端大气上水平的超豪华建筑。有了这些硬件设置,没有美女做装饰和陪衬,就少了许多成色和味道,于是马希范广纳美女,和许多无为的皇帝一样落入无道的怪圈中。 比二哥幸运的是,马希范当了十多年皇帝,也得病死了,弟弟们你争我斗,马希范的同母弟马希广胜出。但是这哥们儿天生懦弱无能,面对马希范留下的一堆烂摊子无从下手,和他不是一个妈的弟弟马希萼乘机反叛,马希萼是武平军节度使,自己手中有兵权,已经有了很大胜算,再加上他向南唐称臣,有外援的资助,拿下了马家的江山,把亲兄弟马希广一条白绫赐死。 马希萼上任后,比哥哥们强不到哪儿去,他躺在皇帝的宝座上,每天做的还是荒淫皇帝那点儿事儿,喝酒淫乐,国家政务交给同母兄弟马希崇全权办理。想想看,这样下去时间长了,马希崇也舍不得把国家大权还给马希萼了,会有什么后果傻能想明白。 马希崇上台,是平定了一场宗室内部的叛乱顺理成章上去的,叛乱平息完毕的时候,马希萼还一无所知依然沉浸在他的淫乐中,直到被囚送到衡山,才明白过来,自己的位置已经被马希崇抢走了。 马希崇夺权后,同样一头栽进纵酒荒淫的温柔乡,马殷这些儿子们真是一个比一个更不争气,摊上这么一帮倒霉儿子,楚国灭亡是早晚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君主马希声简介 马希声生平事迹
马希声(898―932年8月15日),字若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武穆王次子 ,时期南楚第二任君主,930年―932年在位。 马殷在位时任武安节度副使。后唐长兴元年(930年),马殷去世,马希声继立,不称王,只称藩镇。后唐则任命马希声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兼中书令。长兴三年(932年)马希声去世,其弟马希范继立。马希声在位时并未称王,只在死后被追封为衡阳王。 早年经历 马希声,字若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南楚武穆王马殷次子。马殷建立南楚政权后,任命马希声为判内外诸军事。 继承王位 长兴元年(930年)十月,马殷病危,派遣使者前往后唐,请求后廷把职位传给马希声,后唐怀疑马殷已死,便于十月二十一日,任命马希声为武安节度使,兼任侍中。 十一月初十日,马殷去世,临终前遗命诸子要兄终弟及,并放置一把宝剑在祠堂内,说:“谁要是违背我的遗命,就杀死他!” 十一月二十七日,马希声继位,声称奉马殷的遗命,除去建立楚国的规制,恢复节度使藩镇的旧制。 十二月二十一日,后唐任命马希声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加官兼任中书令。 去世追封 长兴三年(932年)七月,马希声因湖南连年大旱,下令关闭南岳以及境内诸神祠的大门,最终还是没有下雨。七月十一日,马希声去世,其弟镇南节度使马希范继位。 马希声死后被追封为衡阳王。 趣闻轶事 起初,马希声听说后梁太祖嗜好吃鸡,很是羡慕。等到他继位之后,每天杀五十只鸡供膳食之用,他正居于服丧之期,也没有悲伤的样子。长兴二年(931年)十二月初七日,在衡阳安葬父亲马殷,将要发丧,顿时吃下数盘鸡汤,前吏部侍郎潘起讥讽他说:“从前居丧吃蒸;哪一代没有‘贤人’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