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黄巾之战时,董卓为什么不招揽刘备三人到自己麾下?

时间:2023-08-0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关张已经救下董卓,他为何还不重用这三人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一,董卓看不上刘关张三人“白身”身份。

  当时,刘备看到朝廷皇榜,为剿灭黄巾军,招募士兵。他感慨之时,先后遇到了张飞、关羽二人,气味相投,于是在桃园结为异姓兄弟,相约投军。刘关张三人结义后,自筹资金打造兵器,并招兵买马。此时,刘备没有得到东汉朝廷的任命,自然是“白身”一个。因此,他救了董卓后,被其问起“现居何职”,刘备不好意思说谎,只能老老实实回到道:“白身”。“白身”就是平头老百姓的意思,没有一官半职,只是一个普通人。

  刘备回答的也是很无奈的,虽然他是汉室宗亲之后,可是由于“推恩令”,到了他这一代,只能以卖草鞋为生。但凡刘备有个一官半职,也比白身强啊,偏偏他就没有。此时的刘备心里不知道是啥滋味,估计酸甜苦辣都有吧。后来在汜水关,关羽也受到盟主袁绍的轻视,认为派出一个“马弓手”战华雄,丢人。

image.png

  其二,董卓可能探知刘备是卢植的学生,自然不敢招揽重用。

  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这一年,刘备十五岁时,他与刘德然、公孙瓒等人一起拜同郡人卢植为师。刘备是卢植的学生,他也正要前去投奔负责围剿黄巾军的卢植。可是在半路,刘备听到了卢植“围剿不力”,被朝廷免职,换成了西凉董卓。《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

  董卓是新任中郎将,可能打探到刘备是自己的前任卢植的学生,是来投奔卢植的,而自己是取代卢植。虽然这是朝廷决议,可是自己毕竟取代了卢植的位置。一个单位,现任领导一般是不会重用前任领导的亲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班底,优先重用自己的嫡系,这样得心应手。很明显,刘备属于卢植的人,董卓考虑到很难收为己用,干脆不用了。如果刘备三人所救之人使卢植,就皆大欢喜了,多半受到重用,建功立业了。

  其三,董卓即使招揽刘备三人,也不会委以重任的。

  刘备救董卓,属于对董卓个人的恩情,而董卓任用将领属于国家公务。公私不能混为一谈,董卓不能因为刘备三人救了自己一命,任人唯亲,任命刘备等人官职。这一点,董卓做得很好,值得夸赞。报恩的办法千千万,如给金银珠宝,举荐给朝廷,总之不能因公废私。

image.png

  即使董卓招揽刘备三人到自己麾下,也不会委以重任的。如赵云曾救国公孙瓒,同时投奔到公孙瓒的麾下。赵云对公孙瓒有救命之恩,还武功高强,刚刚出道就能和河北上将文丑战成平手。于情于理,公孙瓒也应该重用赵云的,然而,公孙瓒只是将赵云作为普通将领使用,对其戒心很重,没有物尽其用。后赵云在公孙瓒手下很憋屈,找了个理由,离开了。

  如果董卓招揽刘备三人到麾下,多半也是这样的结局。董卓是不敢给予刘备三人过多兵权的,万一被刘备反咬一口,就得不偿失了。董卓的担忧不是毫无道理的,如董卓非常信任吕布,还收其为“义子”,有啥好事都想着他,没想到吕布反手就将董卓斩杀。即使董卓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招揽在自己麾下,他也不会重用,而刘关张三人估计也会像赵云离开公孙瓒一样,离开董卓的。

刘备为什么会一口回绝诸葛亮想要拿下荆州的想法?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建议拿下荆州,为何一口拒绝,真实原因其实并不简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却说玄德问求拒曹兵之计。孔明曰:“新野小县,不可久居,近闻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庶可拒也。”玄德曰:“公言甚善;但备受景升之恩,安忍图之!”孔明曰:“今若不取,后悔何及!”玄德曰:“吾宁死,不忍作负义之事。”孔明曰:“且再作商议。” 按照小说的故事进程,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不久,曹操就派夏侯惇、李典、于禁等人率兵进攻新野。、对诸葛亮的能力心存疑惑,张飞甚至出言讽刺。不过,在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刘备大军火烧博望坡,取得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场胜利,关羽、张飞二人对诸葛亮佩服不已。此战结束后,诸葛亮认为曹操必将亲率大军前来进攻,向刘备献上一计,提出趁着病重夺取荆州。也就是在这番交谈之中,诸葛亮说出了“安身之地”这句。 安身之地这句成语的大意是存身的地方,多用意形容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这句成语大家都耳熟能详,或许会认为该成语很早就已经出现,其实它的最早出处就是《演义》。 小说中的这个故事与真实的历史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刘备火烧博望坡在历史上是存在的,不过时间确实在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而诸葛亮出山则是在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这也就意味着这个故事真假参半。火烧博望坡是真,诸葛亮参战是假。 那么,诸葛亮建议刘备夺取荆州是真是假呢?同样也是个真假参半的事情。《三国志·先主传》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由此可见看出,诸葛亮的确向刘备提出过夺取荆州的建议,不过时间却是在刘表病逝之后,而非病重期间。 刘备为何会拒绝诸葛亮的建议,这一点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提过,刘备并非不忍心夺取荆州,而是力不能及。且不说以刘备的兵力能否拿下荆州的州治襄阳,就算是占据了襄阳,也将马上面临曹军的强大的攻势。以双方的力量对比及襄阳的地形来看,刘备的可能性很大,所谓的“安身之地”其实是一块死地。由此可以看出,刚刚出山的诸葛亮还是经验不足,远远比不上久经沙场的刘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诸葛亮自叹不如的奇才,却最讨厌刘备

此人的才干,连都自叹不如,挖角最给力的也是诸葛亮。为了把他请出來,阵营几乎是全部动员,这位架子奇大的,何许人也? 刘巴字子初,是荊州世家名人,少年时就很有才干,不过却是打从他出名开始,就以“讨厌刘备”闻名。偏偏他跟刘备又有缘到了极点,不管怎么闪,都会遇到刘备。 他十八岁时,在荊州担任郡署戶曹吏主记主簿。当时刘备正好来荊州投奔。 刘巴何时开始讨厌刘备,我们不知道。只知道这时他已经十分有名气,刘备叫刘表的外甥周不疑去向他求学,刘巴一听是刘备介紹的,拼命推辞,说自己承当不起,大大谦虚了一番。本來这只能证明他很谦虚,不能证明他讨厌刘备,但是不久之后,刘备就发现原來他真的是讨厌自己的。 在前夕,刘备被打得,开始逃难,荊州的士族都跟着刘备走,只有刘巴一个人往北去找曹操。这下可表明他宁愿去当汉奸(的奸臣)也不要跟着刘备。 曹操对他的投奔又惊又喜,任命他做掾(助理),后來曹操叫他去招抚长沙、零陵等地,这是委以极大的重任。刘巴却说:“我不去。” 曹操很奇怪,我要重用你,你居然不肯?当然就问原因了。刘巴臭着脸說:“刘备在荊州,我不要去!” 曹操似乎没有听懂这句话的意义,笑着说:“安啦!万一你遇到刘备,我派六军去保护你!” “你说的喔!”有了这句保证,刘巴才上路了。 想不到,他真的很衰,赤壁之战曹操惨败,诸葛亮指导刘备的战略就是去夺长沙、零陵等郡。 刘备入主零陵,听说刘巴也在这里,非常地高兴。神经少一条的刘备还以为上次他沒跟自己南下,是被曹操抓去的关系。当刘备很热情地准备去找刘巴敘敘旧,才发现刘巴逃走了,而且逃得很远,逃到交趾(越南)。 刘备再怎么迟钝,也终于发现人家真的不想理自己。贤才是都有点架子没错,但是当初他去时,虽然也躲了他几次,至少沒有逃走啊!(亮:“我是來不及跑。”)刘备觉得很沒面子,好像受到蛮大的伤害。 如果他知道刘巴有多讨厌他,他可能会更伤心。刘巴逃到越南还不够,怕刘备通过渠道找到他,刘巴还改名换姓。 老天好像有意跟刘巴闹,逃到交趾改的刘巴,在交趾的太守士燮手下做事,士燮是拥吴派,也是时代少数沒有卷入斗争的领导者。或许是刘巴给他的意见与他的作风不合,兩人处得不好,刘巴便离开了。经由牂牁道时,被益州郡守拘留,(我猜是他报假名,跟证件不合之类的问题)差点要被杀掉。(注:这个益州郡,与益州沒有关系,是在云南省。)所幸太守的主簿觉得刘巴似乎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不愧是三国时代,乡下地方的一个科长都有的识人功力),便将他送去见见益州牧。 熟悉三国史的人大概都已经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了。 刘璋本來是亲曹派,派张松去对曹操表明态度。不料因为张松,曹操对他冷冷淡淡,憋了一肚子气回來的张松便劝刘璋和刘备合起來对付曹操。刘璋沒什么主见,也就同意了。(曹操正值赤壁战败,莫名其妙又少了个盟友,真是,人在走霉的时候,什么都不顺……) 这时刘巴被抓到刘璋面前,刘璋以前就听过他的大名,,马上问他对自己有什么好的意见?刘巴只给他一个意见:“不要接纳刘备。” 刘璋不听,益州果然被刘备并吞。刘巴要再度展开他的“远离刘备之旅”,却被堵住,刘备这回卯起來不让他跑了。孔明写信给刘巴说:“你躲不掉的!天命如此,刘备就是你的真命天子,认命吧!给我出來!” 刘巴回信说:“我是替刘璋办事的,事情沒办好,你应该放我回家才对,讲那个什么话!” 总之,孔明死要活要,还是把刘巴要出來了。 刘巴大概是放弃挣扎,只好答应为刘备效命。但是“你可以得到我的身体,不能得到我的心”,刘巴还是继续讨厌刘备。 所谓“嫌乌及屋”,他对、当然也沒有好脸色。那个跟他老哥一样少了一根神经的张飞,居然还兴冲冲地跑到刘巴家睡觉。可能是听说刘巴讨厌刘备,张飞对他很好奇吧?也可能张飞还说过:“他的假名也姓张,我想他可能比较喜欢我!”之类很得意的话,也想体验一下大哥跟孔明同榻而寢、的感觉,便也去跟刘巴挤同一张床。 刘巴沒想到除了帮刘备处理公事之外,还要陪他老弟睡。(我想这个谁都想不到的),睡就让他睡,我不讲话可以吧?张飞在刘巴家赖了一整天,东问西问,刘巴都沒开口吐出一个字,(可能会是不好听的字),张飞终于发现(你早在进门看到他的脸色就该发现!)刘巴不欢迎自己(正确地说是很讨厌!)。张飞气得哇哇叫,孔明赶快居中调解,刘巴还是爱理不理地说:“我干嘛要理他?”(对啊!张飞你没事去別人家睡觉干什么?) 最好笑的是这件事居然连吴国都知道了,吴国君臣在东家长西家短时(门外挂着“战略研讨中心”的牌子),聊到这事,说:“刘巴实在是很不上道,对张飞这么沒礼貌。”说:“刘巴就是这样嘛,高人都是有架子的。”实在是没意义的对话,更无聊的是写史的人还把它记下來了……不过,呵呵,我喜欢,可爱的裴松之。 刘巴虽然很拽,却有拽的本钱,在刘备攻取益州之后,国库空空,刘备十分忧心。刘巴说:“小事一件,三个动作搞定:一、铸值百钱的铜板通行;二、统一物价;三、实行公卖制度。”真不是盖的,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孔明要他真是要得太漂亮了! 这件事上面,就可以看出刘巴的能力实在罕见,但是他的态度非常被动,事情不塞给他,他绝不会抢着做。想也知道,他本來就是被逼着帮刘备的,当然不会追求表现。 刘备登基之后,诏命公文什么的都是刘巴写的,国号年号也都是他定的(好在他沒有,把刘备年号章武取为“章螂”),但他实在太不愿意被后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刘备:“当我的手下真的有这么丟脸吗?!”),因此,关于他的记载确实很少。 刘巴在章武二年去世,时年只有39岁。总计花了13年(生命中三分之一的时光)躲刘备,最后8年才认命。死后的他,总算可以摆脱刘备了。 然而,他在天堂只清静了不到一天(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刘备就跟來了。没错,刘巴去世的第二年,刘备也死了! 上穷碧落下黄泉,兩处茫茫皆撞见。真是有缘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董卓刘备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