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西汉的七位异姓诸侯王下场都怎么样呢?

时间:2023-08-0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汉高祖刘邦在建立西汉王朝的时候,曾经分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他们分别是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燕王臧荼、赵王张耳、韩王信和长沙王吴芮。这些异姓诸侯王当中,尤以韩信的功劳最大,他曾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西汉王朝。这七位异姓诸侯王都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首先是韩信,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他是西汉初期著名的军事家。韩信早期非常落魄,甚至还有乞讨的经历。在秦末乱世之际,韩信投靠了项羽的楚军,因为和钟离眜的关系,他在军中做起了执戟郎中的职务。韩信有过人的军事素养,且精通兵法,在项羽军中,韩信曾多次试图为项羽出谋划策,奈何却不为项羽重视。

  楚汉之争前夕,韩信从彭城投奔刘邦,他在汉军中认识了夏侯婴,夏侯婴见韩信有军事才能,遂将其推荐给了萧何。经过与韩信的交流,萧何发现韩信是一员不可多得的人才,遂极力将其推荐给了刘邦。

  后期,韩信长期在汉中任职,他曾设计暗渡陈仓,并击败了秦末名将章邯。后来,他又统兵攻打魏国,经过多年的战争,他协助刘邦最终击败了项羽。西汉建立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后期,刘邦因忌惮韩信的功劳,遂设计诈游云梦泽削掉了韩信的封地。陈豨叛变时,韩信被人诬告谋反,公元前196年,吕后与萧何设计将韩信诛杀。

image.png

  接着为淮南王英布。英布早年曾是囚犯,因为脸上刺字,所以他也被人称作黥布。陈胜吴广起义后,英布加入了义军,因其作战勇敢,后来他便为项羽所收降。楚汉之争前夕,英布被项羽分封为九江王,他曾协助项羽一起攻打田荣,立功颇多。楚汉之争时,英布叛归刘邦,不久,他又随同刘邦一起攻打项羽,并在垓下之战中给予项羽以重击。西汉初年,英布被封为淮南王。由于刘邦晚年猜忌诸侯王,英布遂不得不起兵反叛,公元前196年,英布战败被杀。

  第三位异姓王就是梁王彭越。彭越是西汉初年的名将,他早年是土匪出身,曾经起兵反抗暴秦。楚汉之争时,彭越归顺刘邦,他曾与韩信一起将项羽围攻于该下,并致其于死地。西汉建立后,彭越被刘邦封为梁王。

  梁王彭越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他也长期受到高祖的猜疑。陈豨叛乱时,彭越听到韩信被杀,竟拒绝上朝。后期,刘邦派使者拿掉了彭越的封地,他被诬告谋反,并被押解到了长安,本来,刘邦是想将彭越贬为平民,奈何吕后从中作祟,可怜名将彭越,最后竟然被剁为肉酱。

image.png

  赵王张耳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他曾扶持赵王赵歇起兵反秦。楚汉之争时,张耳投奔了刘邦,其曾与韩信一起平定了魏国和赵国,在井陉之战中,张耳又大败其死敌陈余。因其战功卓著,刘邦遂封其为赵王,公元前202年,张耳病逝。

  燕王臧荼是项羽时期分封的诸侯王,楚汉之争时期,臧荼看到汉军的强大,遂主动归顺汉军。不过,虽然燕王归顺汉朝,但刘邦始终将其视为异己。西汉建立后,臧荼首先举兵反叛,刘邦亲率大军征讨燕国,燕国很快便被灭亡。

  韩王信是和韩信同名同姓的诸侯王,他是韩国的国王。韩王信是韩国的后裔,西汉建立后,韩王信被封在了马邑。韩王信不属于刘邦阵营中的大将,西汉建立没多久,他就与陈豨勾结,共同举兵反叛。后来,他在一次战斗中失利,为汉军柴武击杀。

  最后一位异姓诸侯王就是长沙王吴芮,吴芮是吴王夫差的后代,楚汉之争时,他出兵曾支持刘邦。长沙国是西汉的南部屏障,长沙王吴芮长期兼领此地。

汉朝的这个外戚家族,和汉朝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汉朝名臣窦固的生平简介,窦固的人物事迹

1人物简介 大臣。字孟孙。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好读书,喜兵法。时袭父爵,封显亲侯。明帝时,迁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秩比二千石。后从兄窦穆获罪,受牵连,罢职家居10余年。为恢复与西域各族的联系,明帝决定出兵西击北匈奴。永平十五年(72)冬,窦固因熟悉边事,被封为奉车都尉,与骑都尉耿忠等屯兵凉州,整军备战。次年,窦固等分兵四路征伐北匈奴。窦固军出酒泉,至天山(今新疆吐鲁番西),大败北匈奴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留军屯伊吾庐城(今新疆哈密县)。时诸将唯窦固有功,受表彰。窦固又派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诸国皆归附。永平十七年(74),窦固率军再出玉门,击败北匈奴在车师一带的势力。后历任大鸿胪、光禄勋、卫尉。久历大位,甚见尊贵,而性谦俭,爱人好施,颇得人心。逝后,赐谥号文侯。 2生平经历 中元元年(56年),袭父窦友爵位,封显亲侯。明帝即位后,迁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军,秩比二千石。后其从兄窦穆犯罪,窦固受到牵连,被罢官,在家呆了十余年。时天下安定,明帝欲效仿的事迹,恢复与西域各族的联系,出兵西击北匈奴。窦固因明习边事,于永平十五年(72年)十二月,,被拜为奉车都尉,以骑都尉耿忠为副将,谒者仆射为驸马都尉,秦彭为副将,屯凉州酒泉郡,积极部署对北匈奴的进攻。 永平十六年(73年)二月,汉军分四路出击:窦固与耿忠率酒泉﹑敦煌﹑张掖士兵及卢水羌兵万二千骑出酒泉(郡治禄福,今甘肃酒泉市)塞;耿秉﹑秦彭率武威﹑陇西﹑天水士兵及羌兵万骑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塞;太仆祭肜﹑度辽将军吴棠率河东北地﹑西河羌兵及南单于兵一万一千骑出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塞;骑都尉来苗﹑护乌桓校尉文穆率太原﹑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定襄郡兵及乌桓﹑鲜卑兵一万一千骑出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塞。 窦固、耿忠率军由酒泉出塞至天山(今新疆天山),击败北匈奴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留吏士屯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西北四堡),并以班超为假司马出使西域,招降西域诸国。耿秉﹑秦彭入大漠六百余里,至三木楼山,来苗﹑文穆至匈奴河水上,匈奴皆败走,无所获。祭肜﹑吴棠因没到涿邪山,被贬为庶人。四路大军唯窦固有,受表彰。 永平十六年(74年),十七年十一月,窦固与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率1.4万骑再出玉门关(今甘肃敦煌市西北小方盘城)进军西域,在蒲类海击败白山部后,转军进击依附北匈奴之车师(一作姑师,西域国名,都交河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10里雅尔湖村西之交河故城)。车师王降。东汉置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宜禾都尉屯田,逐渐恢复了对西域的控制。 窦固在边关数年,羌人服其恩信。 章帝即位后,给公主加号为长公主,增邑三千户;召窦固代魏应为大鸿胪。肃宗因其晓习边事,每有大事,都争求窦固的建议。 建初三年(78年),章帝追录窦固前,增邑一千三百户。建初七年(82年),窦固代马防(之子)为光禄勋。次年,又代马防为卫尉。 章和二年(88年),窦固去世,谥文侯。其子窦彪,官至射声校尉,先于窦固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刘邦汉朝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