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武英殿的布局有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用的?

时间:2023-08-0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故宫中的武英殿布局有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用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武英殿位于北京故宫外朝熙和门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凝道殿、焕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间。院落东北有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武英殿与位于外朝之东的文华殿相对应,即一文一武。

图片.png


  明初帝王斋居、召见大臣皆于武英殿,后移至文华殿。崇祯年间皇后千秋、命妇朝贺仪也在此举行。明代于武英殿设待诏,择能画者居之。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占领北京皇宫之后曾在武英殿办理军务,李自成兵败山海关退回北京以后,于6月3日仓促举行的称帝典礼也是在武英殿举行的。6月4日凌晨,李自成撤离北京时下令火烧皇宫,武英殿幸免于难。所以清兵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10月19日顺治皇帝由沈阳迁都到北京时,一度也住在武英殿里。

  康熙八年(1669年)二月因为开工重建太和殿,康熙皇帝要迁出保和殿以避开喧闹的工地,他的祖母认为保和殿是用于举行典礼的庄重场所,此后不宜再用作寝宫,决定将乾清宫修复以供皇帝居住。康熙皇帝在十一月乾清宫修理完工之前暂居于武英殿,擒拿鳌拜事件发生在这一年的五月十六日,正是康熙皇帝暂居于武英殿的期间。

  康熙年间,首开武英殿书局。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左右廊房设为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之事,由亲王大臣总理,下设监造、主事、笔帖式、总裁、总纂、纂修、协修等30余人,由皇帝和翰林院派充。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后,武英殿大量刊刻书籍,使用铜版雕刻活字及特制的开化纸印刷,字体秀丽工整,绘图完善精美,书品甚高。乾隆朝以后,武英殿成为专司校勘、刻印书籍之处。

图片.png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命将《永乐大典》中摘出的珍本138种排字付印,御赐名《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世称“殿本”。武英殿刻书活动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为兴盛,因纸墨优良,校勘精审,书品甚高,版本学上即以刊刻地点称之为“殿本”。修书处的刻书活动一直持续到清末,长达200余年,几近贯穿全清。道光二十年(1755年)后刊书甚少,仅存其名。武英殿之书凡存而不发者一向贮于敬思殿中。嘉庆十九年(1814年)夏清查存书,将完好者移贮武英殿,残缺之书变价出售,此后敬思殿实际作为存储版片之处。

  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烧毁正殿、后殿、殿门、东配殿、浴德堂等建筑共37间,书籍版片焚烧殆尽。同年重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进行过大规模整。

清朝选妃都是如何选的呢 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怎么选妃,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清宫剧特别是清朝后宫剧的泛滥,让我们直观的见识了清朝后宫的争奇斗艳嫔争宠,同时也给我们造成了一种认识上的误区:的后宫一定是美女如云的。 其实,在清朝之前,皇帝选妃的标准主要依皇帝个人喜好,多数情况下姿色的确是第一位。 如汉朝选妃就是在每年的八月,由中大夫、掖庭丞、相工在长安、洛阳周边“阅视”13岁至20岁的女子,其筛选的标准主要是“姿色端丽”。 再如的选妃也同样注重姿色,选妃时,曾云集天下美女5000人,每百人为一序,由内监负责循视,结果有4000人因为腕稍短、趾稍巨、声音稍雄或某个部位过于贫瘠等理由被遣送回去,最终只留下1000人。 可见,明朝的选妃更有点像现在的选美大赛。从5000人中脱颖而出的明熹宗皇后,史书说她是“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 当然,明朝选妃也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待选女子基本来自贫寒之家,以助帝王节俭,这也是明朝屡屡出贤明皇后的原因所在。 清朝入关以后,在明朝后妃制度基础上,建立起了选秀制度。 所谓“选秀”指的是选“秀女”,其意虽然是美貌女子,但实际上,清朝选秀跟美丑无关,而主要看2大条件是否满足: 第一是看是否在旗。清朝后宫上至皇后妃嫔,下至宫女,都是从中选出来的,这也是清朝独有的后宫粉黛制度。而旗人又分为和包衣(八旗家奴)三旗。 当然,尽管八旗和包衣女子都被叫做秀女,但地位却不能相比。八旗秀女每3年选一次,备选的是后妃或宗室,而包衣三旗则每年挑选一次,虽然也有晋升妃嫔的可能,但多数情况下是承担后宫杂役。 清朝规定:凡是年龄在13-16岁的在旗女子,只要是健康无残疾的,每年都需要参加阅选,没有参加过选秀的严禁出嫁,违者严惩。 第二是看门第。除了讲究旗人出身外,清朝的等级制度也十分森严,跟明朝后妃多出身贫寒不同,清朝的后妃基本“诞育名门”,比如年间的妃嫔册封就规定:公爵、将军之女封为妃,知府、员外郎之女只能封为嫔。 皇帝的皇后隆裕容貌就较为丑陋,但因为她是的侄女,出身,所以被立为了皇后。而光绪最喜爱的,其出身门第也非常高,父亲是侍郎,伯父是广州将军。 在旗和门第,也是清朝选妃的两大标准。那么问题来了:门第高的旗人女子,就一定是丑女吗? 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八旗也不乏美女,只不过碍于落下“好色”的不良名声,没有人敢把容貌靓丽作为选秀的标准。如四十三年乌拉那拉皇后丧仪一事,乾隆就曾专门解释说:当初册封乌拉那拉氏“并非以色选爱升”,后来失宠也“并非因色衰爱弛”。 所以,清朝的后妃大多姿色平平,甚至还有部分在现代审美看来有点“歪瓜裂枣”的情况。 通过身份、门第审核后,秀女们会经历第二重考验:阅选,并重点检查一处部位。 阅选当天,八旗秀女需着旗装,严禁穿时装,由该旗参领、领催用骡车于傍晚时分拉入神武门,再步行进入顺贞门外恭候,由按班引入,每班5人,再由宫中嬷嬷“嗅其腋”,即检查腋下部位是否有异味,以免熏到皇帝。 只有通过了这层检查,秀女们才能在第二日进入御花园或体元殿,三四人站一排,供皇帝或太后选阅,选中者叫留牌(写名的牌子),没有选中的则叫撂牌。入围者在经历册封后,整个选妃工作才算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慈禧太后太后靠选秀发家竟主宰大清朝长达一甲子

过去的选秀跟现在社会的选美差不多,也是经过海选、初赛、复赛等层层关卡,最后被选为秀女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佳丽如云的选秀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在后宫,众多的嫔妃中得到的宠幸。除了美貌之外,她洞悉隐性,工于心计,有着一般男人所没有的帝王素质。美国总统夫人杰奎琳的经典名言曾经这样说:男人通过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对于在男权社会统治中国长达48年之久的中国女人,后一句话用来阐释她具有超人控制力的深刻原因是再恰当不过了。她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独断乾纲,她主宰了一个朝代。网络配图 慈禧容貌端庄,美丽动人,不能说是,也算得上是国色天香的。尽管脸谱化的中国文学戏剧描绘慈喜是一个的丑女人。但是,众所周知的是,她是后宫选秀的佼佼者。德龄描写慈禧的书中说,当伊在妙龄时,真是一位风姿绰约,明媚绚丽的少女,这是宫中人时常称道的。慈禧年近七旬的时候。美国画家卡尔,她在慈禧写照记中也说,身体各部位非常相称,美丽的面容与其柔嫩修美的手,苗条的身材和乌黑的发亮的头发,和谐的组会在一起,,姿态横生,令人自然欣悦。她能被选为秀女肯定是女中极品。 二年,1852年2月。21岁的咸丰皇帝,按照皇家规矩,的进行了他新任皇帝以来的第一次选秀女。选自全国各地的六十位佳丽早已坐着马车来到了京城。来自北京四牌楼劈柴胡同的叶赫那拉姐妹俩,后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两个人。一个是有名的慈禧太后,一个是皇帝的生母慈禧的妹妹。网络配图 在,时候就有一个规定,凡是人家年满十三岁至十七岁的女子,必须参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选秀女,由经过两次选择。二月初七晚,运送秀女的车队来到了皇宫的神武门。秀女们,按照旗籍分组,每组四五个人一字排开。太监仔细审视,容貌端庄秀丽者留下,没选上的送回家可自行择偶。初选经过的还要进行太监主持的复选。复选是有对绣锦等基本技艺进行测试,观察其仪容形态,不合格的,称为撂牌子,出宫回家。下一步,是选秀中最关健的一关,皇帝亲阅。 咸丰皇帝,连续看了几个秀女,都难称心如意,正在为此烦恼不已。这时,叶赫那拉怀着激动而忐忑不安的心情被唤入殿中,太监命她抬头见驾。咸丰皇帝眼前一亮,这是一个难得一见的美人儿。苗条而均称的身材,一对灵气爆满的隐性眼睛,眼角微微上翘,一双灵巧的手,一副弯弯的眉,一个高高隆起的鼻梁,坚强的下巴上是饱满清晰的嘴唇。她着态生羞秋波微掩,咸丰皇帝看得目不转睛,正看的有几分醉态。一位老福晋说,此女频有福相。咸丰皇帝这才醒转过来。初次引阅,慈禧和其他十六位秀女,一起留宫住宿,等待再次复选,慈禧的妹妹因落选,回家自行择婚。一担被选为秀女,就不可避免地推到后宫这个竞争的漩涡中。越是接近皇帝,竞争就越激烈残酷。被选中的秀女们还要经过屡屡复试,才能最终获得后妃封号。网络配图 慈禧正是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后宫中脱颖而出,得到咸丰皇帝的宠幸。咸丰皇帝在热河驾崩。慈禧通过政变掌握了朝廷的实际权利,开始了她长达48年的清朝统治期。可是,她对世界发展的潮流,却不是了解。不少人认为慈禧精于治术,而昧于世界大势,在一系列的中外事件中,其判断及决策一错再错,结果让中国在半殖民地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他的一句,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暴露了他专横跋扈的治人之术的狠毒,这实在是国家的悲剧。俗话说,漂亮女人笑在前,智慧女人笑在后,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人就寥寥无几。能征服所有男人,主宰一个朝代的女人就更少了。慈禧是一位风华正茂的寡妇,也是一位唯我独尊的皇太后,她演绎了一凤戏双龙的至尊人生。慈禧成为中国历史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武英殿清朝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