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顗(yǐ)和司马睿,两个人一见面曾经互有好感。司马睿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送的礼物很大方,那就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荆州刺史。万没想到,周顗到外面的世界转了一圈后,人生观、世界观彻底改变。司马睿等到了他的归期,却再也等不到他的真心。
他父亲有段浪漫爱情
西晋派六路大军灭吴时,东边的一路军统帅是王浑。消灭了东吴中央军后,突然停在江北,走完了九十九步,只差最后一步。当时有个人急得要命,劝王浑说:赶紧进入建业啊,否则肯定会被王濬抢去头功。
王浑不听,后来肠子都悔青了。这个劝说的人就是周浚,周顗的父亲。
周浚有段真正邂逅的爱情,估计前世有上万次的回眸,换得今生的这次偶然。灭吴后他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相当于扬州的最高军事长官。一次带着随从们出去打猎,途中天空中飘起了雨。他看到路边有户人家,就进去避雨。
周浚坐着休息,本来没有在意,一直是手下人和户主打招呼。但过了一会他感到很奇怪,因为只看到丰盛又精细的菜上来,却听不到人动静。他就悄悄地到厨房去看,只见一个漂亮女子和婢女在忙忙碌碌,一切井井有条,毫不慌乱。周浚一下子就坠入了情网。
这个女子叫李络秀,当天父亲和哥哥正好外出,她就招待了这十多个客人。
周浚赖着不走了,一直等到他们回来,提出要纳李络秀为妾。她父亲和哥哥感到太突然了,不答应。李络秀听到后,说:我家门第不高,如果和贵族联姻,对我们家族很有帮助,何必爱惜一个女儿呢?
婚事遂成。李络秀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周顗、周嵩、周谟。在周家的帮助下,李家也渐渐成为北方的大族。
周顗名气大脾气好
到了东晋,周顗等人都做了高官。但三个人性格并不一样。在一次宴席上,李络秀举起酒杯对三个儿子说:我们都是渡江到南方来,现在你们都显贵了,我还有什么忧虑的呢!
老二周嵩说:恐怕不是这样。大哥志大才疏,名声大却见识糊涂,恐怕不能保全自己;我性子耿直,也不会被社会所容;只有弟弟平庸,将来一定会好好服侍你。
后来周顗、周嵩果然都被杀。
周顗对人宽厚,周嵩是个臭脾气,一次喝醉了酒拿蜡烛打周顗,说:你的才气不如我,凭什么名气比我大。

周顗脸色不变很淡定,说:你实施火攻,这本来就是个下策啊。
这件事后,周顗对他弟弟依然很好。
周顗长得帅,声誉很高,有一个东南名士叫戴渊,以雄辩出名。听到周顗大名,一次专门去拜见他,相对而坐好久,完全被他的气势压倒。直到离开时,都不敢显示自己的口才。
王敦从小就与周顗相识,但每次遇见周顗,都紧张得面热耳赤。即使是在寒冬腊月,也要用手作扇,扇风不止。
周顗差点被王敦杀掉
周家是名门望族,南下后对司马睿忠心耿耿,司马睿任他为荆州刺史,对他寄以了无限希望。
当时荆州正经历着第二次叛乱:杜弢造反。原来的荆州刺史是王澄,回建康途中被王敦杀死。周顗就是顶替王澄,屯兵在浔水城(今湖北黄梅西)。没想到杜弢立即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周顗预备工作做得太差,又是个名士,不是打仗的料,看到外面战鼓阵阵,都不敢应战。
正在一筹莫展时,王敦派陶侃救援,才击退了杜弢。王敦感慨:伯仁(周顗的字)刚到任,就被贼兵击败,不知道他怎么能当刺史?
周顗在他心中的偶像形象就此崩塌。
周顗感到力不从心,控制不住这纷乱的局势。就到豫章投奔王敦,王敦越发看不起他,还洋洋得意地问手下:是我进步了,还是周顗退步了?
王敦知道司马睿这次任用周顗是担心王家势力太强,想在荆州“甩石头”“掺沙子”,不让王敦独霸荆州。于是他动了杀心,准备除掉周顗。
司马睿听到消息后,大惊,立即召周顗回建康,才从王敦刀下救下他一命。让他留在身边做军谘祭酒,接着转为右长史,相当于担任司马睿的秘书。
周顗和司马睿拉开了距离
然而司马睿却是浪费了一番苦心,因为周顗的心变了。他“下放锻炼”的时间虽短,却尝到了王家的厉害,自己不再愿意卷入到“王、马”的是非斗争之中。他采取的办法是天天醉酒。
他本来酒量就大,也喜欢喝酒,经常说喝酒没有对手。一次江北来了个朋友,周顗非常开心,宴请他时双双大醉。等到周顗醒了以后,发现那个人已经喝死了。
不仅如此,他在和王导的相处中,对他越来越崇拜,两人几乎到了好“基友”的地步。王导曾把头枕在周顗的腿上,指着周顗的肚子,问: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周顗回答:这里空空洞洞,没有东西,可是能容纳下几百个像你这样的人。(“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周顗是开玩笑,说自己肚量大,王导听了也不生气。这就是成语“空洞无物”的由来。
周顗又曾在王导座间傲然长啸,王导说:你是想学嵇康、阮籍吗?
周顗回答说:我怎么敢近舍明公(指王导),而远效嵇康、阮籍呢?
周顗投入了王家的怀抱,对司马睿则是渐渐拉开了距离。
司马睿在一次聚会中,酒酣耳热,想到南方初平,高兴地说:众位爱卿,今天名臣聚集,和尧舜时相比怎么样啊?
周顗很不给面子,在下面大声喊:现在怎么能够和“圣世”相比。
司马睿大怒,命人把周顗抓了起来,准备处死他。过了好多天,司马睿心情才平静下来,把他从狱中放出。朋友们去探望他,周顗说:我就知道死不了,没犯死罪啊。
两人至此貌合神离,司马睿一番苦心宣布失败,只得另外寻找同盟者。
历史上的草包将军,打了一辈子败仗却被“封神”
中国上下五千年,有着悠长的历史,有些人位高权重,但是却因为能力有限,做出了一些让人感觉很无奈的事情。今天小编给大家聊一聊,历史上最大的草包将军,看看他有着什么样的“英雄事迹”呢?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西汉的一位将军,他们的名字叫李广利。可能大家听过百战百胜的将军,但是百战百败的将军绝对是很少见的。然而这位末期的军事统帅李广利却完成了这一罕见的军事记录,竟然打了一辈子败仗,这样的神操作实数难得,让人“心服口服”。 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长兄,是昌邑哀王的舅舅,李广利和,相比,简直一个天生一个地下。卫青和霍去病两位统帅横扫漠北,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将草原野狼打的嗷嗷叫。有了卫青和霍去病大军有横扫千里的实力,于是汉武帝渐渐的依赖上了,他认为只有外戚才能真正的领兵打仗,于是李广利就开始了他一步升天的将军生涯。李广利在卫青去世之后接替了大将军的位置,当时的李广利享受的是卫青打下的疆土,形势一片大好。不管是匈奴还是西域,都已经战战兢兢,强大的有着强大的军力和财力,可以说想打哪里就打哪里。 到时李广利确实没有领兵打仗的天赋,自从李广利出场,差一点将将整个汉朝都拱手让出。二征大宛,李广利率领6万大军出塞,结果的是,虽然最终大宛还是投降了,但是汉军的损失却高达六分之五。但是这样的战绩也并没有改变汉武帝的想法,竟然还敢让李广利三征战匈奴,当时的汉武帝对李广利还是满满的信心,希望李广利能将匈奴一网打尽。 一战匈奴的时候,李广利率领3万大军大战右贤王,当时被匈奴的人重重包围,差点长埋于此。不禁让小编想起了霍去病当年的威风凛凛。二战匈奴的时候,汉武帝动了真格的,将21万大军交给了李广利,和匈奴单于10万大军在内蒙古展开了大战,双方开始了拉锯战,这种情况李广利立即宣布撤军,汉军被一路打一路退,经过后方部队的浴血奋战,总算是将部队带回来了。三战匈奴的时候,李广利率领7万精兵,在内蒙古再次和匈奴开战,这次就没有前两次幸运了。开始假意失败,节节败退,之后来个“包饺子”,汉朝7万大军,李广利随之也投降与匈奴。 三征匈奴让汉朝的实际大打折扣,精兵可谓是十不存一,汉武帝开始暂停了对匈奴的战争,但是老话说的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汉朝没有因为李广利的失败而终结整个朝代。这就是历史上最“完蛋”的统帅,没有一次彻头彻尾的胜利,他的名字叫李广利。重用李广利也是汉武帝最大的决策,真不知道这样的无能之辈为什么能手握西汉军权数十年,可能他是的大舅哥吧。 随机文章夏朝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吗?佛罗里达州温特帕克天坑,游泳池一夜间变天坑重庆神秘天书之谜,打开书页竟然一个字都不认识秦始皇陵是谁设计的,大秦丞相李斯/80万人建造40年完工俄罗斯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号称最先进导弹(实际不如战斧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康熙将十四阿哥封为“大将军王” 有何深意?
,又名,是的十四子,同时也是皇帝的亲弟弟,两人的母亲都是。在康熙末年的皇位争夺战中,胤禵是除去四阿哥、八阿哥之外,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网络配图 公元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西北地区的准格尔部首领守军入侵西藏,拉藏汗上书,请求派遣大军救援。康熙皇帝任命十四阿哥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统帅西部大军,进军青海,讨伐叛乱,并封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 十四阿哥的这次出征规格及高,康熙皇帝特许他以天子亲征的礼仪出征。并且在胤禵帅大军出发之后,下旨给青海各地的蒙古王公:“大将军王是我皇子……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通过康熙皇帝的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十四阿哥胤禵在康熙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非常之高。 但有心人会注意到一点,十四阿哥的封号不是大将军,而是“大将军王”,这其中有什么区别吗?不要小看这一个字的区别,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就是康熙的高明之处!网络配图 康熙知道十四阿哥胤禵与八阿哥允祀走的非常近,可以说都是八爷党,所以康熙对八阿哥十分警惕。在康熙的心里认为,如果八阿哥想要发动政变,那么带兵前来逼宫的一定是十四阿哥。所以康熙才要将允祀和胤禵拆散,让两个人不能在一起行动。 正巧赶上西北战事爆发,必须要年轻有为的皇子坐镇指挥。这对于康熙皇帝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正好可以将允祀和胤禵分开,而且十四阿哥也确有带兵的能力和资格。同时,十四阿哥这次出征,一下从贝子被封为大将军王,还有立下战功的机会,自然也非常高兴带兵前去。 而对于朝廷来说,大臣们见康熙如此器重十四阿哥,都认为康熙有意将皇位传给十四阿哥,这次派他带兵出征,就是为了积累政治资本,所以大臣们也就不会在为立储的事情再生事端,朝廷也得以清净。所以康熙这一招,可以说是一箭多雕!网络配图 另一方面,派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也是对诸皇子的制约。胤禵有了追求,就不会生事;四阿哥胤禛有了对手,就不会翘尾巴;八爷党有了盼头,也不会铤而走险。当然,如果康熙发现他心中默许的四阿哥胤禛并不理想,召回胤禵即可。胤禵是大将军王,由他接任储君并不唐突。 如果胤禛可以即位,胤禵那边也好交代,因为他本来就是个“大将军王”,没有封号的王爷,是个“假王”,没有什么可抱怨的。而且的康熙早就安排好了——掌握着西征大军粮草的是四阿哥胤禛的奴才。有年羹尧掌握着大军的命脉,胤禵他逼不了宫,也造不了反。这是康熙的老谋深算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