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张嫣嫁给帝王多年,为什么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时间:2023-08-0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张嫣鲁元公主与宣平侯张敖之女,汉惠帝刘盈的皇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十二年四月,汉高帝汉高祖刘邦崩于长乐宫,皇太子刘盈袭号为帝,是为汉孝惠帝,四年后,孝惠帝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立宣平侯张敖女儿张氏为皇后,史称张氏为孝惠皇后。

  宣平侯张敖本是赵王。

  汉五年,原赵王张耳去世,其子张敖继承王位,并娶鲁元公主为妻,鲁元公主乃汉高祖汉高祖刘邦的嫡出女儿,与孝惠帝刘盈同父同母。

  也就是说,不管张氏是不是鲁元公主的亲生女儿,但至少在名义上是鲁元公主的女儿,在伦理上是孝惠帝刘盈的外甥女。

  舅舅娶外甥女,甚是罕见,亦甚是荒唐。

  但做舅舅的刘盈和做外甥女的张氏,都坦然接受了,只不过,张氏终其一生,都未必能诞下一儿半女。

image.png

  为什么张氏自始至终未能诞下一儿半女?

  对此,众说纷纭,野史记载,当作舅舅的刘盈不忍心乱了辈分,故而不愿碰张氏。

  本来这一说法毫无道理。

  做舅舅的刘盈能娶做外甥女的张氏,管亲姐姐叫岳母管亲姐夫叫岳父,已然乱了辈分。

  做外甥女的张氏能嫁做舅舅的刘盈,管舅舅叫夫君,管姥姥叫婆婆,管去世的外公叫公公,已然乱了辈分。

  两个乱了辈分的人,已有婚姻之名,如何会没有婚姻之实?难道说,刘盈是已经背了乱辈分之名却不做乱辈分之事?

  这如何可能啊?刘盈和张氏的婚姻,本就是亲上加亲之举,亲上加亲的目的,并不仅仅要有婚姻之名,更要有婚姻之实,有了婚姻之实,才干生下婚姻的结晶,有了婚姻的结晶,两家的联姻才干稳固。

  刘盈是个政治人物,面对这样一桩政治婚姻,说什么也应该努力耕耘,争取让张氏诞下一儿半女才对啊。

  为何最终的结果,却是张氏没有诞下一儿半女呢?

image.png

  司马迁一句话道破了原因。

  吕太后以重亲故,欲其生子万方,终无子,诈取后宫人子炎子。——《史记·外戚世家》

  为了能让张氏生下一个儿子,吕后想尽了办法,但最后,张氏也没能生下孩子。

  “万方”一词点名了吕后和张氏是多么地努力,“终无子”一词店名了吕后和张氏是多么地无奈。

image.png

  这种无奈只能源于一个真相,即张氏不孕,且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来看,始终无法解决张氏不孕的问题,最终只好假装怀孕,把其他宫人诞下的儿子宣称是张氏生的儿子。

  说到底,这是一个医学问题,而非伦理问题。

  两千年前的西汉,医疗还很不可以,既没法像现在这样治疗各种两性所面临的各种疑难杂症,更没法像现在一样搞试管婴儿,所以张氏最后也没法诞下一儿半女。

  参考资料:《史记·高祖本纪》、《史记·吕太后本纪》、《史记·外戚世家》、《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西汉名声不好的馆陶公主:开启公主养男宠之风

其实是我们如今所属的河北人,她的出生时间是在西汉时期。根据历载,其实馆陶公主的名声一点都不好,并且当时的,对于这位长公主在也是极其不怀好感的。所以,就将这位长公主随便嫁给了一个权势很一般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嫁人之后的馆陶公主实际上并没有安安分分在家相夫教子,甚至在私底下开始与另外一个男人私定终生。在历史的记载上,其中有一些对于馆陶公主她的评价,只要大家看到这些描述,心中就会非常的明了是怎么回事。因为馆陶公主自小就被宠惯了,所以在很多行为上都是比较的偏执和目中无人的。认为只要她想要的,别人的就不能跟她作对。 在历史的记载中,馆陶公主的城府是非常深的。特别是在当时皇帝相关的政治事物上面,她都极力想参与其中。甚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太子,以换取自己更大的权利。可见馆陶公主她的城府是多么深不可测。虽然在相关资料上记载这位馆陶公主在为人方面,确实是作风不正,但是她却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她为历史上添上重大的一笔,作出巨大贡献的一件事就是她扶正坐上了皇位,这对历史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看了馆陶公主简介,了解了她是一位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当然每个历史人物在历史上都是占有一定分量的,都有很多的可探究性。如果没有他们这些人物的出现了,我们的历史知识也不会变得如此的丰富多彩。 馆陶公主为什么要叫窦太主 馆陶公主是和窦皇后唯一的亲生女儿,她的身份比较尊贵和特殊。后来即位的是她的亲生弟弟,而汉武帝是她的亲生侄子和女婿,因为她把自己唯一的女儿阿娇嫁给了刘彻,所以说她在汉室之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窦漪房窦皇后在汉文帝去世之后把持朝政,并且非常的有权威被称为窦太皇,馆陶公主因为是下嫁所以窦漪房对她非常的愧疚,当然从小就是非常宠爱的,所以人们也尊称馆陶公主为窦太主。 的时候还有些崇尚母系遗风,例如后来的汉武帝的太子是的儿子,所以有的时候也被称为。称馆陶公主为窦太主是汉武帝时期的事,那时候她已经成为汉武帝的岳母,就只是对她的一种尊称罢了。馆陶公主刘嫖当时在王室中还是很有地位的,她不仅为人聪慧而且非常有政治心机,提前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之子就不必说了,就是后来她在王室中为自己的丈夫和儿子牟取利益的时候,就能看出馆陶公主具有非常睿智的政治敏感度。 但是她的生活作风非常的混乱。丈夫陈午去世之后,馆陶公主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据说董偃也是她的养子和随从,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她的情人和男宠,馆陶公主的很多过份的行为造成了以后朝代的公主很多行为的先例,也开了公主贵族豢养男宠的行为,并在之后形成一种风尚。 馆陶公主怎么死的 在历史上,馆陶公主是西汉时期皇室当中唯一的一位长公主,对于馆陶公主的身世,如果看过相关历史的人们就会很清楚。但是对于馆陶公主是怎么死的,大家可能就不太不清楚了。在历史的记载上,只说了馆陶公主是死在她女儿的前边的,但是对于馆陶公主怎么死的,记载上却不是很详尽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此可以看来馆陶公主她活的时间,没有她的女儿时间长。这就是说馆陶公主是在正值中年的时候死掉的。在史书上有相关的记载,因为馆陶公主生性十分自私,并且因为她在皇室当中依靠窦皇后的力量,权大势大的她不把谁放在眼里。所以,当刘彻坐上皇位之后,对这位馆陶公主也是相当不满意的。 馆陶公主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做事也肆无忌惮,所以两人之间的矛盾的非常大。馆陶公主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刘彻,也就是说刘彻后来成为了馆陶公主的女婿。但是由于刘彻和馆陶公主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很大,所以刘彻对她的女儿特别不好。馆陶公主的女儿不得宠之后,馆陶公主心里也是极其压抑的。 在历史记载上,也描述了馆陶公主在私底下是有一个秘密情人的,并且交往甚密。汉武帝自然知道了这件事,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是馆陶公主的情人在汉武帝那里并不受到重用。所以馆陶公主的情人也很想不开,在抑郁中去世了。随后馆陶公主也有可能是思念过度随之抑郁而终的。后来就有相关资料记载,馆陶公主她其实是病死的,大概馆陶公主就是这样死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西汉权臣霍光生前风光无比,死后家族尽数被诛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权臣极致,不过霍光 权臣善终,不过霍光 权臣家族,大抵不过霍光 这一段话就概括了霍光生前和生后的事情,权臣做到极致也不过霍光,权臣善终也不过霍光,而权臣死后家族结局也大抵不过霍光。一个权臣能强大到废立以至于生前政事一决于光,但是霍光死后家族尽数被诛。然而皇帝并没有抹杀霍光的功绩,反而让其陪葬武帝陵,其葬礼规格比照汉初功臣。为什么霍光能位极人臣?为什么霍光能善终?为什么霍光家族不能善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数十年如一日 公元119年,霍去病横扫漠北,。霍去病得胜回朝的时候将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带走了,尽管自幼霍去病就背负着私生子的称号,但霍去病对父亲一家都有着喜感。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尽管你一生碌碌无为,但是你把大人物生出来,那就是大功一件。原本霍去病的父亲以为生出一个霍去病就已经荣耀至极了,但他没想到的是让霍家光大门庭的是霍光。 霍去病是皇后的外甥,而卫子夫又属于家族,所以霍去病和霍光就有了卫氏家族的背书。有这一层关系所以霍光的地位也是蹭蹭蹭的往上窜,霍光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奉车都尉。奉车都尉是干什么的?说白了就是的贴身保镖,出门奉车,去侍左右。不过当时的霍光才十几岁,自己都管不好更别说管皇帝了,但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霍光前途无量。 为什么?因为他能经常跟在皇帝身边,深得皇帝信任而且还能跟着皇帝长本事,历代这一职位都是火箭通道。不过汉武帝是个特例,因为汉武帝身边人基本上都是原地爆炸,很少有一飞冲天的。为什么?因为汉武帝当时搞的一系列政治统治框架是从来没有的,组织全民战争、经济大改革、权利制度更替,新的制度一定会有无数漏洞,而这些漏洞基本上都是用人命去试出来的。这种情况下,霍光一步走错触碰红线,那就基本上前途无望甚至都有可能丢失性命。 原本霍光还有霍去病这一后台,但是霍光根本就没有想到霍去病走的那么早。霍去病走后,霍光就没有了强力依靠。身处于权利中枢,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有一句话是这一说的:有的一些魔鬼通道通关的唯一方法就是慢慢地推着车走。霍光深谙此理,他在当差的时候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数十年如一日。“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什么意思?意思就是霍光每次进出宫门的时候,他在哪一层殿阶停留都会有固定的位置,而且每次落步距离尺寸不差。也正是因为霍光无比谨慎,所以入宫二十年未尝有一错,深得汉武帝信任更是肩负着汉武帝的期望。 《汉书·霍光传第三十八》:去病大为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为郎,稍迁诸曹、侍中。《汉书·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霍光传》:光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奉车都尉: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置,秩比二千石,掌御乘舆车。 极致的权力也意味着极致的责任,穿越千年放之四海皆准。 有一句是评价霍去病的,那就是:有些人的出现就仿佛是完成特定的历史使命。霍光父亲的使命是生下霍去病和霍光,霍去病的使命是横扫漠北,而霍光的使命就是维持的统治,让汉朝再创辉煌。汉朝初期采取了分封制,虽然之后陆续消灭了一些异和诸侯王,但是地方上仍旧残存大量政治势力。开国功臣势力、刘氏诸王势力、刘氏诸王的姻亲家族势力、武帝前的残存势力、还有一些在地方上有极大影响力但未踏足政坛的家族势力,武帝生前把这些势力折磨得不轻,虽然死前多次下罪己诏,但是不是每一个对不起都能换回没关系的。 武帝生前镇压这些势力的同时大力扶持戾太子,为的就是让权力顺利过渡给戾太子。但是晚年爆发巫蛊之乱,戾太子自杀身亡,原本培养的接班人就这样没了。武帝见幼子有几分自己的模样,所以就决定立幼主。但是武帝生前做了那么多事,死后如果那些势力反扑,刘弗陵能镇住吗?不知道,汉武帝他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所以他就开始给刘弗陵找托孤大臣。一向谨慎的霍光一直出没在汉武帝的身边,汉武帝看着霍光突然间笑了起来,霍光难道不正是刘弗陵需要的吗? 武帝让人绘制了辅成王的图画,并且赐给了霍光。意思很明显了,幼主刘弗陵是接班人,霍光行周公之事。霍光前半生一直谨慎,现在依旧谨慎,他颤颤巍巍的问如果陛下不行了,谁来继承大统?武帝就说道,和画一样,幼主继位你辅佐。这其实就是两人最后的试探,霍光希望武帝能亲口说出来让霍光辅政的话,虽然霍光说自己不如金日磾,但是金日磾赶忙说我是外国人不如霍光。武帝也想看看霍光的反应,如果霍光要是有一丝神情不对,武帝拼命也会把霍光带走。但霍光这幅表现也让武帝安心了,汉武帝临走前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立子杀母。为了避免“”再现,汉武帝帮霍光解决掉最大的外戚问题,为的就是让霍光放手收拾烂摊子。 极致的权利也就意味着极致的责任,这句话穿越千年放之四海皆准。武帝肯定了霍光的地位,、给予霍光极致的权利,同时霍光也要极致的负责,因为汉朝危亡就托于霍光了。前面说了,武帝生前穷兵黩武,并且得罪了很多既得利益者,这么大的一个烂摊子可不是谁都能收拾的,但是上天把这个烂摊子交给了霍光,亦或者说是武帝把这个烂摊子交给了霍光。 《·汉纪·十四》: 上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资治通鉴·汉纪·十四》:汉武帝立子杀母,帝曰: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武帝驾崩,行周公之事 武帝驾崩,幼主刘弗陵继位,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为左将军,为丞相,为御史大夫。为什么丞相排名不是第一?霍光为汉武帝钦点的“周公”,难道霍光不应该是丞相吗?我们先科普一下汉武帝时期的权利中枢,看看他们在的职位都管什么事,你就知道为什么这样了。 首先武帝时期由于丞相不能跟上武帝的脚步,所以丞相的权利被阉割了,丞相的权利也基本上都交给了尚书。大臣有罪,尚书弹劾;州郡官吏入朝禀事,面见尚书;官员的生前,上报尚书;丞相有过,尚书弹劾;御史选拔,尚书品定。也就是把这些事全部集中到尚书哪里,然后尚书禀报皇帝,最后武帝拍板决定。武帝生前是武帝管,但是武帝死后就让霍光领尚书事,也就意味着汉武帝把他的权利交给了霍光。自此霍光位极人臣,政事一决于光。 大司马就是古代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也就是最高军事顾问,这一职务就是方便让霍光名正言顺的管理军事行政事务。大将军最初是刘邦拜的,职务权利就是总理军事。但是之后除了战争时期设置,其他时期都不立。一直到武帝北伐才立为大将军,之后又立霍光为大将军。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三职于一身,就意味着霍光已经牢牢掌握相权和军权。 车骑将军就是掌管京师、宫廷兵卫的重要官职,之所以把这一职务交给金日磾是因为金日磾是一个外国人。外国人在朝廷没有根基,所以只能当一个孤臣。一般孤臣都深得皇帝信任,汉武帝之所以让金日磾当车骑将军,其目的可能就是想要让皇帝牢牢抓住京师和宫廷兵卫,必要的时候扑杀霍光。 是左将军,桑弘羊是御史大夫,上官桀孙女是皇后,他们几个人也就形成了后党。武帝设置的非常巧妙,让孤臣和后党等人监视着霍光,霍光又统领天下大事。如果霍光没问题,那么天下太平。但是如果霍光有问题,那么后党和孤臣就能迅速扑杀霍光。其实最要紧的棋子就是金日磾,因为金日磾掌管京师的兵卫,他能决定权臣威胁皇帝还是皇帝威胁权臣。但是非常不幸的是金日磾死的非常早,而这一权利又过渡给了霍光。 《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大臣有罪,由尚书劾奏;选任御史大夫,由尚书品定高下;官吏有功迁升,上报尚书;州郡官吏入朝奏事,则面见尚书。丞相若有过失,反由尚书问状劾奏。《资治通鉴·汉纪·十四》: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丙寅,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又以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 权倾朝野,政事一决于光 武帝死后,霍光和上官桀、金日磾等人铲除了射莽何罗与弟重合侯的叛乱阴谋。但是随后上官桀、盖长公主、燕王刘旦、桑弘羊等人组成了反霍联盟,他们要想一举铲除霍光。原本只是用阴谋想要皇帝下令杀霍光,但是皇帝不吃这一套,反而下令严查诬陷霍光的人。阴谋不行了,上官桀等人就开始用阳谋,想要发动政变铲除霍光。 上官桀刚有权利就把自己的儿子安排到权力中枢,而比他更有权利的霍光都没有把自己的子嗣安排进权利中枢。为什么?因为真正的高手都知道,载没有完全的把握下是不会把自己的人放进权力中枢,因为如果安排不妥当那就会拖累自己。 对此江郎就感觉到有点可笑,霍光何许人也?他是一个跟了汉武帝几十年的人,他是一个能在皇帝身边不出错的人,身处权力中枢却不卷入旋涡,被武帝钦点为周公的人,能统领军权和相权,手上的权利比肩帝权,他怎么可能输给上官桀等人。在霍光的铁腕手段下,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被灭,长公主和燕王自杀,霍光因此成为朝廷实际掌权者。其实金日磾死后这一切都已经能预料到的,当车骑将军的权利到霍光手里的时候就已经能预料到了,上官桀等人再也无法制衡霍光,政事一决于光的局面已经形成。 武帝刚死就发生了叛乱和政变,很明显武帝镇压的势力蠢蠢欲动,暗潮汹涌。但是霍光硬是镇压了所有蠢蠢欲动的势力,驱妖除魔。如果没有霍光这根定海神针,汉朝能不能那么安稳都是一个未知数。汉昭帝继位之后并没有像汉武帝那样英明神武,反而是英年早逝,连一个子嗣都没有留下。在这种情况下还是霍光站了出来,霍光扶持了。 起初刘贺的名声就不怎么样,而且继位之后就开始和霍光争权,说实在的本身霍光就没看上他,只不过是矬子里拔将军的无奈之举。你要是上位之后老老实实,然后把权利继续交给霍光,那么一切安好。但是你一上位就开始争权,万一汉家江山毁在你手里怎么办?霍光也很理智,在立帝的时候就特意安排了心腹收集刘贺的罪过。为的就是如果刘贺不行,那么果断止损。 刘贺不断提拔心腹彻底激怒了霍光,霍光因此联合皇、车骑将军、大司农、丞相,一同组成了一个废帝联盟,这个联盟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要皇帝把权利归还于霍光。没有悬念,刘贺输的一败涂地,最终权利还是回到了霍光的手里。霍光废了刘贺,之后又在大臣们的推荐下立刘病己。 刘病己自己很清楚自己为什么上位,这一切都是因为大将军霍光。随后加封霍光一万七千户,车骑将军以下加封者十人,封侯五人,赐关内侯八人。自刘邦开国以来,这次赏赐数量和分量都是前所未有的,之后霍光的地位也是前所未有的。霍光请求把权利归还给皇帝,但是皇帝宁死也不接受,反而坚持把权利给霍光。之后霍光家人毒杀了刘病己的妻子,但是没有继续追查,反而娶了霍光的女儿,并且尊为皇后。 刘病己一直忍,一直忍到霍光去世。霍光去世的时候,刘病已让其陪葬武帝陵,并且其规格是比肩汉初功臣萧何。 《汉书·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亦惭。……繇是与光争权。” 尘埃落定,满门被灭 真正决定霍家命运的其实就是,也就是车骑将军。张安世几乎是霍光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而且霍光死后张安世仍旧是车骑将军,并且主管尚书事务。霍光的职位基本上被张安世全部接过来了,此时霍家也没什么反对的,只要让右将军霍禹逐步接替张安世的权利,霍家依旧可以权倾朝野。但是关键人物张安世出了问题,要知道张安世的弟弟是太子党,是一路资助刘病己成才的人,张安世的儿子和刘病己还是发小。 现在回想起来汉武帝将刘病己养于掖庭也不无道理, 明知霍光会提拔心腹张安世,但又让张安世的弟弟资助刘病己,为的不就是让张安世倒戈吗?张安世家族和刘病己的关系非常复杂,虽然张安世是霍光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是张安世的家族却是一手扶持了刘病己。张安世要在刘病己和霍家做出选择,根据后面发生的事情看,张安世选择了刘病己。 车骑将军已经归顺了皇帝,之后刘病己慢慢的替换霍光遗留势力,把羽林军、未央和长乐卫尉等重要位置全部换成自己人。之后明升暗降,虽然让霍家人担任大司马,但是剥夺了霍家的兵权。时至如今霍家就算政变也没有权利了,终于把权利顺利过渡到自己手里,并且把霍家灭族。霍家被灭族之后张安世安然无恙,并且还深得皇帝器重,不知霍光知道这个结局会有何感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张嫣西汉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