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 > 传统节日

中秋川西三日游推荐线路 这份行程请收好

时间:2023-08-1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是2022年的中秋节假期了,而三天小长假也是自驾游的最佳时候,中秋三天自驾游推荐川西三日游,那么中秋川西三日游推荐线路详情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天:成都-康定-新都桥

从成都出发,成雅高速、雅安转雅西高速穿二郎山隧道进入藏区,远观大渡河峡谷风光前往康定,翻越折多山到达新都桥,天气若晴好还可前往曲莫贡(鱼子西)观看日落美景,全程约380km,预计行车时间6小时。

亮点:曲莫贡(鱼子西)

鱼子西,位于新都桥鱼子西村的山顶,是一个360度观景平台,海拔约4000米,天气好时可看见雅拉雪山、四姑娘山、贡嘎群山,从新都桥出发,约40公里,1小时即可到达,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雪山观景平台。

亮点:新都桥

这里被称作令人神往的"光与影的世界"、"摄影家的天堂"。特别是在金秋时节,自驾在路上,无垠的草原,连绵的山峰、弯弯的小溪……川西的平原风光一览无余,眼里所见的景致,犹如一幅彩色丰富的油画。

中秋川西三日游推荐线路 这份行程请收好

第二天:新都桥-塔公草原-墨石公园-甲居藏寨

从新都桥出发前往塔公镇,可在此处远观雅拉雪山、参观塔公寺,随后前往八美墨石公园游玩。沿着熊猫大道前往丹巴县,途中经过台站沟观景台,可以促足欣赏雅拉雪山,最后顺着牦牛河谷一路前行到达甲居藏寨,全程约150km,预计行车时间3小时。

亮点:塔公草原

“塔公”,系藏语,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这里是距康定最近的一个纯牧区草原,每年6-8月是塔公草原最美丽最美丽的季节,运气好的话还能赶上当地的传统赛马节,当然,也是一处令人惊喜的取景地。

亮点:墨石公园

被地质专家誉为“中国地质百慕大”,这里的石林由糜棱岩构成。会随着季节、温度、光照的变化而变化色彩,有着变化万千的特色景致,春季呈浅灰色、浅蓝色,恍如新生,夏秋两季呈苍黑色的石林,宛如堆积如山的银子,冬季整个石林都笼罩在神秘的蓝色面纱之中,与皑皑白雪交相辉映,胜似仙境。

中秋川西三日游推荐线路 这份行程请收好

第三天:甲居藏寨-泸定-成都

游玩甲居藏寨之后,沿着大渡河前往泸定,可在泸定参观泸定桥,亦或还有时间可前往磨西古镇、海螺沟等地游玩,结束后从泸定经雅康高速返回成都,全程约365km,预计行车时间6小时。

亮点:甲居藏寨

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最美村庄第一名”的丹巴藏寨是嘉绒藏族聚集地,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境内。甲居藏寨作为其代表性名片,错落有致的田地和隐在密林深处的寨房置落于充满灵气的山谷中,宛若佳人尤为亮眼。

中秋川西三日游推荐线路 这份行程请收好

亮点:泸定桥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组成,因“飞夺泸定桥”战斗而闻名中外,成为泸定桥风景区的主要文物,到此,不妨重走一遍长征路。

12星座专属减压治愈秘籍,收好!

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每个人都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减压方式。不同的星座,面对压力时有着不同的反应与需求,因此,找到适合自己星座的减压方法,就如同找到了一剂专属的心灵良药。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12星座的专属减压治愈秘籍,让心灵在星座的指引下,找到属于它的宁静港湾。

2030年,中国将踏上火星!这份行星探测时间表,让世界惊叹

小明最近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要从上周五的一堂科学课说起。那天,老师带着全班同学来到了学校的天文台。当天空中繁星点点时,老师指着天空说:"孩子们,你们看,那颗红色的星星就是火星。"小明睁大了眼睛,兴奋地问道:"老师,我们能去火星上看看吗?"老师笑着回答:"现在还不行,不过我们国家正在努力探索火星呢!"这句话勾起了小明的好奇心。回家后,他立即上网搜索相关信息。没想到,他发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我国行星探测的最新时间表刚刚公布!重大消息:行星探测新时间表2024年6月27日,一个重要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邀请了国家航天局的领导来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最新进展。在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公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介绍说,我国已经制定了未来几年行星探测的具体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了三个重要的探测任务,分别是:天问二号:计划在2025年前后发射,主要任务是探测小行星。天问二号:计划在2025年前后发射,主要任务是探测小行星。天问三号:计划在2030年前后发射,目标是实现火星采样返回。天问三号:计划在2030年前后发射,目标是实现火星采样返回。天问四号:同样计划在2030年前后发射,将开展木星系的探测任务。天问四号:同样计划在2030年前后发射,将开展木星系的探测任务。这个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人都在讨论:这意味着什么?我们离探索宇宙又近了一步吗?为什么要探测行星?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要花这么大力气去探测其他行星呢?这个问题,其实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想想看,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手机导航,看天气预报。这些便利的服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的卫星技术。而行星探测,正是推动航天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通过探索其他行星,我们可以获得更多关于宇宙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能满足人类的好奇心,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比如,通过研究火星的气候变化,我们可能找到应对地球气候问题的新思路。再比如,木星的强大引力场,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行星形成的过程。所以说,行星探测看似遥远,实际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天问二号:探索小行星的奥秘在这次公布的计划中,最先要执行的是天问二号任务。它计划在2025年前后发射,主要目标是探测小行星。小行星,顾名思义就是体积较小的星体。它们大多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形成了所谓的"小行星带"。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去探测小行星呢?首先,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早期的"活化石"。研究小行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其次,一些小行星含有稀有金属等宝贵资源。未来,它们可能成为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最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防御地球。有些小行星的轨道可能与地球相交,存在撞击地球的风险。通过探测小行星,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防范这种风险。天问二号的具体任务还在规划中。但可以想象,它可能会近距离观察小行星,甚至采集样本。天问三号:火星样本的归来之旅在天问二号之后,我国的行星探测计划还将继续推进。下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天问三号。这个任务计划在2030年前后发射,其主要目标是火星采样返回。说起火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颗红色的行星一直是人类探索的热点。我们已经通过多次探测任务,对火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要真正揭开火星的奥秘,仅仅依靠远程观测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直接获取火星的岩石和土壤样本。这就是天问三号任务的重要性所在。那么,为什么火星样本如此重要呢?首先,火星样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火星的地质历史。通过分析样本中的矿物成分,我们可以推断火星过去的环境变化。其次,火星样本可能包含生命存在的痕迹。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火星上的生命,但不排除过去存在的可能性。如果能在样本中发现有机分子或微生物化石,那将是一个重大发现。最后,火星样本还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未来人类登陆火星的可能性。通过分析样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火星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天问三号的任务难度非常大。它不仅要在火星表面采集样本,还要将样本安全带回地球。这个过程涉及多个复杂的步骤,每一步都充满挑战。首先,探测器要精确着陆在预定地点。然后,它需要在火星表面进行采样作业。接下来,装有样本的容器要从火星表面发射升空。最后,还要完成地球轨道交会和大气层再入等关键步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突破多项技术难关。但是,一旦成功,天问三号将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它将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火星采样返回的国家。天问四号:探索木星的奥秘在天问三号之后,我国的行星探测计划还将更进一步。天问四号任务计划在2030年前后发射,其目标是木星系探测。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质量相当于地球的318倍。这颗巨大的气态行星,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去探测木星呢?首先,木星系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迷你太阳系"。木星有众多的卫星,其中最大的四颗被称为"伽利略卫星"。这些卫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堪比一些行星。通过研究木星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行星系统的形成和演化。其次,木星的大气层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信息。木星表面的大红斑是已知最大的行星风暴,已经持续了数百年。研究木星的大气活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行星大气的运动规律。最后,木星的一些卫星可能存在液态水。比如欧罗巴,科学家推测在其冰层下可能存在液态海洋。这些地方可能是寻找地外生命的潜在场所。天问四号的具体任务还在规划中。但可以预见,它可能会包括对木星大气的观测,以及对木星卫星的近距离探测。这个任务的难度非常大。首先,木星距离地球非常远,探测器需要长时间的飞行才能到达。其次,木星有强大的辐射带,这对探测器的电子设备是一个巨大挑战。最后,如何在木星系统中进行精确的轨道控制,也是一个技术难题。尽管困难重重,但天问四号的意义重大。它将是中国首次挑战外行星探测,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能力的又一次跨越。未来展望:中国航天的新征程随着天问二号、三号和四号任务的逐步展开,中国的行星探测事业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些任务不仅将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科学数据,还将推动航天技术的全面进步。比如,为了实现火星采样返回,我们需要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深空探测,还可能在地球上找到应用。例如,高精度的制导控制技术,可以用于改进无人驾驶系统。再如,用于保护样本的特殊材料,可能在医疗领域派上用场。同时,这些探测任务也将激发更多年轻人对科学的兴趣。就像小明被老师的一句话点燃了对航天的热情一样。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孩子们因为这些任务而梦想成为科学家或宇航员。此外,这些任务也体现了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开放态度。在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表示欢迎国际合作。这意味着,中国的行星探测任务可能会成为国际合作的新平台。通过合作,我们可以分享资源,互补优势,共同推动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回到文章开头的小明,他现在可能正在憧憬着未来。也许有一天,他真的能参与到火星或木星的探测任务中。这就是科学的魅力,它能让我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飞向宇宙的深处。正如一位著名科学家所说:"探索太空,就是探索人类自身。"通过探索宇宙,我们不仅能了解更多关于星球的知识,还能更深入地认识我们自己。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这些古老的哲学问题,或许能在太空探索中找到新的答案。所以,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航天事业的新征程。期待天问二号、三号、四号带来的每一个惊喜。期待有朝一日,我们能亲眼看到火星的红土地,感受木星的磅礴气势。探索永无止境,未来充满可能。中国的行星探测计划,正在为我们开启通往宇宙的新大门。让我们一起,怀着好奇心和探索欲,勇敢地迈向星辰大海!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