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更多百家姓文化,每个姓氏起名字的讲究,更多宝宝名字推荐,请关注华易网。
史载贤士伯益善用火,夏禹时掌管火种,他带族人焚烧荆棘,使禽兽逃匿,开辟农田,疏通河道,为人造福。
因其功绩,孙都得到了封赏,其中一个叫孟亏的分封至萧地(今安徽萧县西北),建立了萧国,并以国为氏,其后代都姓萧。
周代宋国微子启后裔大心(讳叔,字正义)诛南宫长万有功,被分封于萧,并升萧邑为附庸国,大心为萧国君主。
宣公十二年,萧为楚所灭,大心子孙复国未得,遂以国为氏,称萧姓。
宋朝有一将军名钟达,为奸臣所害,抄斩九族,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死里逃生,为避害而分别改姓萧、叶;金、元时期,在中国北方流播的太一教中,因创教人姓萧,一些非萧姓嗣教者被改为萧姓。
汉朝时就有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被赐姓萧。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连年战争,外族民众南逃进入中原,其中一些人姓了萧。
北宋末年,辽国契丹族的拔里氏族、回鹘族的述律氏族等5个氏族全部改为萧姓,整个北方乃至中原一下子增加了许多萧姓。
少数民族中满族、佤族、傣族、普米族等也有受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的影响而改姓萧的。
台北萧氏宗亲会印行的《兰陵世家·萧、钟、叶三姓本是一家》记载,宋朝有一将军名钟达,为奸臣所害,抄斩九族,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死里逃生,为避害而分别改姓萧、叶。
萧姓是肖姓吗?萧姓不是肖姓实际上,或许肖姓古代也有,但十分罕见,而且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后人。
但萧可是大姓,据称有一脉出自嬴姓,嫡系祖先叫伯益,是帮助大禹治水的功臣,因为有后代被分在萧地,也就是今天的安徽萧县,于是后代姓萧。
还有一脉来自子姓,是商朝的皇族,后代在宋国有一名叫大心的王族成员因立了功被封在萧邑,于是他的后代也姓萧。
除此之外,还有赐姓,如辽国的皇后家族,原本姓述律。
辽国皇帝仰慕中原文化,自己改姓刘,赐姓皇后萧。
因为小毛贼,历史上没有留名留姓,也欢迎大家提名,我也怕自己记得不够全面、完整。
严格的说,他不算盗墓,但是他却真真正正的掘了人家的坟墓。
伍子胥楚国人,出生在一个世代文臣武将辈出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文韬武略,无所不学。
网络配图 因父亲伍奢及兄伍尚遭谗被楚平王杀害,他途经昭关,避难奔吴,投在门下,他参与策划刺杀吴王僚,为公子光夺得王位,在公子光当上吴王后,伍子胥向建议,“先立城廓,设守备,实仓廪,治兵革”。
伍子胥上观天象,下测水文地质,在原有吴子城的基础上,扩建阖闾大城,亦即现在的苏州城。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用伍子胥为谋士,为将,发动了对楚国的进攻,五战五捷,攻下了楚都郢,楚昭王仓惶出逃。
伍子胥掘开了楚平王的墓穴,鞭尸三百,以报当年杀父、兄之仇。
网络配图 关于这个最早的掘墓人,事实上史书的记载还不统一,第一种说法是鞭尸。
《·吴太伯世家》云:“子胥、伯鞭平王之尸,以报父仇。
”《史记·伍子胥列传》曰:“及吴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扬雄《法言·重黎》也有这种说法,然后批评伍子胥“鞭尸籍棺,皆不由德”。
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除记有“掘墓鞭尸”的情节外,更增加了“左足践腹,右手扶其目,诮之曰‘谁使汝用谗谀之口,杀我父兄,岂不冤哉’”的细节。
照此看来,说伍子胥掘墓鞭尸,是有根据的。
网络配图 第二种说法却只是鞭坟 这样,伍子胥只是鞭坟三百,没有掘墓鞭尸。
不管是鞭坟还是鞭尸,在当时都算惊悚的大新闻了。
孔子的学生问他:“笞墓何名乎?”孔子回答说,“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
” 世事总是轮回的,伍子胥当年掘了楚平王的墓,两千载之后,他自己的墓也在文革中毁于一旦,可叹。
更可惜力挺了两千多年经过战火的伍公祠,也在十年的疯狂岁月中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