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 > 奇闻百怪

《水浒传》中,王进为什么不上梁山?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水浒传》中,王进为什么不上梁山?

优质回答:

一部《水浒传》把108位好汉及其周边数百位人物讲得淋漓尽致,当我们翻开这本书(最主流的100回本)时,却发现出现在大家视线内的第一位好汉并不在108将之列。他就是“九纹龙”史进的师父、原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

《水浒传》中,王进为什么不上梁山?

王进出现在《水浒传》的第2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王进的父亲一棒打得高俅三四个月起不了床(是否太狠?),现在人家做了太尉,要报复。王进见机行事,当夜就走。王进说要去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那里许多军官喜欢他使的枪棒,边庭正是用人之时。其实呢,太尉就是军队的大领导,王进一走,高太尉就撒下了捉拿逃军的公告。王进见了史太公自称姓张,就在隐姓埋名。

《水浒传》中,王进为什么不上梁山?

到了延安府,很多熟人,怎么可能隐姓埋名呢?同时,老种经略相公怎么可能不受太尉管辖呢?宋代杯酒释兵权后,根本不会有地方军阀割据,因此去延安府是自投罗网。

不管王进怎么想的,反正就是走了。

历史上也真有其人,也叫“王进”,还叫“王庆”。北宋文献中有记载,其中内容:北宋的禁军将领(文献中没说是教头)王进在京城得罪了高官(文献中没指明是高俅),先是逃到到延安小种经略府的故人那守边关。在西北,王进领兵和西夏的小股部队有过战斗,皆获胜。后王进又投靠河北的战将种师中和种师道门下任先锋,在后来的太原战役中,随同种师中力战而死。

《水浒传》中,王进为什么不上梁山?

历史上的王进为国捐躯,《水浒传》原著中没有交代下落,电视剧中说是病死。

回到《水浒传》原著之中,第2回就安排了王进出场,仅仅是为了引出史进和鲁达吗?笔者认为不是这样的。

整部《水浒传》都在表示着作者的观点,明线是铲除奸佞和为国尽忠,暗线则是感叹社会,表达着对世道的无奈。

同样是面对高俅的迫害,王进选择了第一时间一走了之,得以成功避祸去边关建功立业。王进的经历简直是在告诉林冲,以及和林冲一样遭受迫害的人:与权贵斗是斗不过的,识时务者为俊杰,一走了之是最好的出路。

在大结局部分,梁山一百单八将中,迷信朝廷、想靠战功博个功名和出身的,多数阵亡、病亡或被害死;而有个好结局的,都是弃了朝廷、急流勇退者,像燕青、武松、李俊、阮小七、柴进、李应、公孙胜等数人,他们出走的出走,出家的出家,出海的出海……

王进的出走,走在整体好汉的开端;燕青等人的出走,走在了整体好汉的结尾。一个开端,一个结尾,对于作者来讲面对权贵,“走”是最好的选择。不要对权贵、对朝廷抱有幻想,委曲求全、投降招安只能是死路一条!

《水浒传》中,王进为什么不上梁山?

作为《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对现实不愤怒吗?愤怒是一定的,只是无可奈何。

尽管施耐庵针对统治者给《水浒传》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宋江诸人受招安的结局,一定程度淡化了统治者对这部书的反感。但毕竟读者看重的是生动曲折的故事和活灵活现的人物。《水浒传》处处生动地描写了官员的贪婪残酷,下层人走投无路的反抗,也在许多细节上渲染了反抗行动的暴力和血腥。

因此,《水浒传》从成书伊始,就不招统治者待见,在明清时期被列入禁书名单。

《水浒传》中,王进为什么不上梁山?

施耐庵对统治者做出了妥协,最终活了下来。时间到了清朝顺治年间,金圣叹腰斩了《水浒传》,把受招安、征辽、镇压方腊等回目全部砍掉。而且他在批点文字中,高度褒扬了反抗性强的鲁智深、武松、李逵诸人,处处贬损以造反为手段目的为受招安而做大官的宋江、戴宗诸人。如此,腰斩后的《水浒传》只剩下造反的故事了,全书凸显的主题成了“造反有理,招安有罪”了,完全没有了忠于朝廷的“政治正确性”。

最终,苏州大才子金圣叹罹祸被杀。对此您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您发表您的真实观点!

其他网友观点

王进世代军伍出身,与林冲同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但他似乎比林冲要豁达一些。他一眼就看穿了高俅的本性,似此小人得志必然会公报私仇,有道是"不怕官,只怕管",与其在小人手下受气,活的不快活。倘若稍有闪失,被他寻一个罪名,就死无葬身之地了。果如此老母无人奉养,岂不悔杀了王进这个大孝子。于是当机立断,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凭一身本领投奔守边老种经略相公处效力。王进可谓机智练达,避开了军卒耳目,成功逃出东京。林冲与其相比,就显的迂腐、守拙、懦弱。总是看不透高俅,抱着幻想,结果被害的家破人亡。在被追杀中,林冲终于觉悟了,激起了血性,杀了仇人帮凶,无耐之下被逼上了梁山山。至于王进不上梁山大概有其以下理由:一是王进本来没有落草的想法,与其世代军伍出身有关,秉持纲常,心里装的是大宋朝廷。躲避的是高俅,投奔的仍是宋朝边庭守将。二是梁山当时名头并不响亮,即使当时已树旗开张,恐怕也没引起朝廷的重视。王进大概也不知道梁山有人聚众造反。因王伦心胸狭窄,小肚鸡肠,只怕把名头搞大,引起官军的围剿。假设王进也上的梁山,恐怕五虎将会有一席之地,似秦明、董平小地方的军官就要退而次之了。三是王进被逼迫的程度有限,路上又遇上了史进父子款待有加,不曾吃过高俅的苦头。后来明未清初浙江乌程人陈忱又写了一部《水浒后传》,写道金兵入侵靖康之变后,梁山仅存的三十二人在混江龙李俊的带领下远走海外暹罗国,机缘巧合李俊当了国王,又封了个五虎上将。其中就有王进和祝家庄逃走的铁棒栾廷玉。所谓五虎大概都受三国故事的影响吧?

其他网友观点

王进上不上梁山,只有作者说了算。应该问,为什么施耐庵不安排王进上梁山?

王进是《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的英雄人物。书中第二回便写道“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水浒传》中,王进为什么不上梁山?

王进本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的父亲是王升。高俅先前未发迹时,被王升打伤。两家的梁子由此结下。高俅当上太尉时,便决意报复王升的儿子王进。王进无奈之下,只好出走东京,一路向西,最后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

《水浒传》中,王进为什么不上梁山?

多少年来,很多人为王进没有上梁山颇多猜测。分析下来大致如下:一是王进和高俅有恩怨,并没有获罪,还没逼到份上。二是王进家中有老母,而且出走时老母直接说“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而刚好,王进有投靠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的打算。三是除了投靠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之外,王进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留在史家庄。但他执意出走,主要的目的就是“镇守边庭”。

《水浒传》中,王进为什么不上梁山?

以上都是基于故事内容的分析。在小说中,情节是安排出来的,王进上不上梁山,还不是作者的安排?这就转入另一个问题,施耐庵为什么要以王进开篇,而且还不让他上梁山?

王进的头衔是教头。教头虽然没有职位,但还是属于武官群体。水浒中,很多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属于这一群体。武官群体面对朝廷恶势力,会怎么做?自然是不同人有不同的选择。王进则选择逃离体制。王进的出走揭开了北宋黑暗政治的一面,施耐庵无疑是比较痛恨这一切的。

《水浒传》中,王进为什么不上梁山?

同时,儒家有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所以,王进骨子是受儒家影响的。同时,儒家思想也要求人们,不满你可以逃离,但不能反抗,更不能落草为寇。细心品味,施耐庵对落草为寇的态度是比较复杂的。

《水浒传》中,王进为什么不上梁山?

综合来看,水浒开篇写王进,至少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北宋末年的现实太黑暗,体制内尤为黑暗;二是忠良,正直之人是要受到迫害的,这是后面诸多英雄遭遇的一贯逻辑。

所以,王进的出场更像是奠定了一种的基调。伴随着王进的出场,“九纹龙”史进及“豹子头”林冲的故事也就自然地展开了。

《水浒传》中,王进为什么不上梁山?

对比王进,林冲的遭遇则更进一步。面对逼迫,林冲多了忍让而少了反抗,即便有也是被动反抗。这就注定了面对层层逼迫,他最终要落草为寇。林冲的遭遇更是直接说明“乱自上作”。试想,施耐庵一上来就阐明这个主题,是不是太不循序渐进了?

梁山好汉的排名有什么玄机?为什么只招了108位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梁山上的好汉来自,在落草之前从事的都各种不同的职业。有许多利益小集团,所以在梁山一派祥和的大环境下,还是会有一些小摩擦。 梁山组织的前二十名,可以说无一白丁,个个不是前政府官员,就是世家子弟,或是神功大师,只有出身稍微差一点,但也至少是个乡村小学教师,都不算是社会底层出来的。 其中有三类仇视现象是比较突出的。梁山上的人大多都是行走江湖的好汉,内心都要有一套江湖准则,即崇拜关公这种事,因为大家都有这样的心理,所以在排名上,自然把关公的后人排在前面。就连早先上梁山,并且还是重量级人物的都排在他后面了。 而朱仝呢?因为与宋江的关系密切,是他的心腹,即使武功没有那么厉害,也依然能排在大名鼎鼎的之前。 还有一种现象是,梁山上的好汉多半是被朝廷迫害而落草的,他们其实多是正义人士,干的事都,因此心里对之类的勾当很是不屑,就像偷盗技能的就算为梁山立下也得不到众人的拥戴,依然被人瞧不起,所以排名靠后。 当然,如果时迁是宋江的心腹,那结果又不一样了,宋江肯定会想方设法为他洗白,给他机会立更多的功,那样他的境遇就可以反转了。可惜他跟的人是,杨雄在梁山上本就不招人待见,时迁也一样,他的排名居然排在一无所有的后面,可谓相当憋屈。 不过,梁山整体也是一个利益集团,其中有些暗箱操作也是很正常的。当然也有些人没那么走运,比如,他的祖先杨令公也是名人,他自己还是个人,但他在梁山上也没得到好的待遇,这还跟他的个人秉性和人缘有关。 比如武松,他是没什么背景的人物,但因为他武艺实在高强,所以能成为重量级人物。也是个平民,但因为他光明磊落,为人仗义,人人都觉得他可爱而器重他。 宋什么要搞这么一个排名呢?因为当时梁山越来越发展壮大,许多好汉都闻讯赶上山来,这么多人乱哄哄地在一处也不好管理,宋江只好把他们分出许多部门,让这些头领各管一处,这样就不至于毫无秩序可言了。 宋江作为最高掌权者,只要管理这些头领就行,不至于忙不过来。在制定这些计划时,吴用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他帮着宋江策划这一切,帮他理顺梁山好汉们的关系。所以宋江和吴用是梁山的灵魂人物,如果没有他们梁山将是一盘散沙。 相比之下,第二名的和第四名的就没那么重要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摆设。第五名的关胜是许多读者都想不明白的事,相比于林冲等人,他的功名明显要弱很多,但因为他是的后代,所以他的位置就能排在前面。 可见梁山上的排名并非只是按照个人的武功来排,还得衡量各方面的利弊,这其中大有玄机。宋江通过石碣受天文,不仅给兄弟们排了个位置,也等于是公告天下,梁山就这么多把交椅了,以后也不会再招募新人了,因为好汉们都是上应天星,天星就这么108颗,再有人来就不是108星之内的了。这也就表明从此梁山不会再扩张,现有的势力就是梁山最大的势力,然后便竖起一杆书写“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帜。 随机文章揭秘沙尘暴多发于什么季节,沙尘暴的天气符号图标是怎么样的揭秘尼古拉特斯拉的黑科技,人造地震武器可以劈开地球揭秘希腊文物费斯托斯圆盘,4000年前老古董拥有241个神秘符号宇宙空间是无限的吗,爱因斯坦的理论E=mc^可证明宇宙无限大自然界的雷电能够收集吗,技术受限无法实现/特斯拉也无法做到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独角龙邹润是因为什么真相上梁山落草的

是施耐庵《水花转》中的人物,山东莱州人,为人慷慨,有一身非常不错的武功,是的侄子,因为古代的时候人们没有计划生育,所以造成了作为侄子的邹润与邹渊年龄相仿,邹润头上长有一个肉瘤子,看起来就像是龙的犄角一样,所以人送绰号,从此邹润就以独角龙的名号行走江湖,人称独角龙邹润。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邹润非常忌讳别人说自己头上的那个肉瘤,所以一旦是有人称呼其为瘤子邹就会跟人翻脸,据说有一天有人又称其为瘤子邹,邹润性起,于是一头向那人撞去,但是没有撞到,撞到了一棵松树上面,竟然将松树撞折。虽然邹润比较计较别人叫自己瘤子邹,但是对于独角龙邹润这个名号却是非常满意。 邹润与邹渊叔侄二人在登云山落草为寇,后来邹润与熟识,为了解救和打入祝家庄内部,祝家庄被梁山攻占后,邹润归顺了梁山,成为了梁山的第九十一位好汉,为步兵将校的第十三位。后来受到了政府的招安,被封为武奕郎,后来参加了攻打方腊,在方腊被攻下之后,可以说,受到了政府的封赏,能够走入了正途了,在很多人看来是求之不得的,但是邹润却不稀罕这些,不想做官,后来辞官回到了自己的老地方,到了登云山再次落草为寇,邹润是梁山好汉中重拾旧业的唯一的一个人吧,可能人家独角龙邹润就是喜欢独霸山林的那种自由自在吧。 邹润的故事 邹润是施耐庵所著的《传》中的人物,下面我们就讲一下邹润的故事。邹润,为人豪爽,性情慷慨,与其叔叔年龄相当,感情也非常的好,两个人经常是做什么事情都一起做,后来两个人一起到了登云山落草为寇,过着打家劫舍的生活,但是登云山与梁山实在是不能相提并论,只有几十个人,势力比较小。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邹润与孙新熟识,后来为了解救解珍和解宝二人邹润与其叔叔邹渊一起打入了祝家庄内部,后来祝家庄被梁山攻占,邹润与叔叔一起归顺了梁山,成为了梁山的第九十位好汉,也成为了步兵将校第十三位。 据说有一次,因为与人口角,邹润一时兴起,用自己的头去撞冒犯了自己的人,但是没有撞到,却撞到了一棵松树上面,竟然将这棵松树撞折,可见邹润性情是比较暴躁,同时武功也是非常了得的。因为邹润头上有一个大肉瘤,所以人送绰号“独角龙”。 邹润成为了梁山好汉之后曾经参与登州劫狱,并且与叔叔一起杀死了陷害解珍解宝的王孔目,跟随着梁山众将官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并且参与了讨伐方腊的战斗,与自己的叔叔邹渊等五人一起杀死了王寅。后来邹润被官府封赏,被封为武奕郎,并且做了官,但是不久就辞官回到了登云山,当上了山大王,过起了逍遥自在的日子。 邹润是梁山众将中唯一的一个不接受朝廷的封赏,重操旧业的人,可见邹润的反抗精神是非常强烈的,在邹润的心里,与其做一个朝廷的走狗,不如自己落草为寇逍遥自在。从邹润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施耐庵的价值取向,也可以看到《水浒传》的反叛精神。 邹润结局 邹润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人物,邹润与其叔叔邹渊年龄相当,感情也非常不错,所以叔侄二人很多事情都是一起去做的,邹润生的身材长大,相貌奇异,并且头上还有一个肉瘤子,所以人送绰号“独角龙”,邹润对这绰号也比较满意,所以自己也经常的以“独角龙”自称,那个瘤子于是从一个赘物成了邹润的标志性物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邹润性情豪爽,为人慷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但是由于不能容与那个黑暗的世道,所以与叔叔邹渊一起到登云山落草为寇,过着打家劫舍的生活,倒也快活自在,但是邹润在登云山上的势力是非常弱的,跟梁山是无法相比的,后来邹润为了解救解珍和解宝与叔叔邹渊一起打入祝家庄内部,后来祝家庄被梁山攻破,于是邹润与叔叔一起归顺了梁山,邹润成为了梁山第九十一位好汉,也成为了步兵将领中的第十三位。 后来邹润被政府招安,参加了征讨方腊的战斗,邹润的叔叔邹渊在战斗中命丧沙场,邹润却幸运的活了下来,因为有功,邹润被封为武奕郎,并且在战斗结束之后被朝廷封赏,在当时的政府中做了官,但是不久邹润就辞官不做,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再次上了登云山,重操旧业当了自由快活的山大王,我想可能是邹润看到了官府的黑暗,自己不愿意与那些人同流合污吧,也可能是不适应尔虞我诈的官场,觉得自己在登云山的日子才是神仙一样的日子,所以才重操旧业了吧。无论是出于什么想法,邹润结局在梁山的众将中算是比较好的一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