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 > 奇闻百怪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是真的吗?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优质回答:

庞统不死的话,对刘备集团乃至整个蜀国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水镜先生曾经说过: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庞统如果还活着,可以协助关羽镇守荆州、防御吕蒙的进攻,能不能取代诸葛亮当丞相很难说,但至少能够帮助大将关羽应付孙权和曹操。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庞统与诸葛亮都是刘备麾下的“军事中郎将”,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战死在益州境内。

公元211年,刘备应益州牧刘璋的邀请,离开大本营荆州,去益州帮助同宗的远房亲戚刘璋一起对抗汉中军阀张鲁。

出发前,刘备的谋士庞统等人劝说刘备趁机夺取益州,刘备于是留下诸葛亮、赵云、关羽、张飞等人镇守荆州大本营,自己则与庞统、黄忠等人率领3万大军浩浩荡荡入川。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可是,刘备进入益州后不久就和刘璋撕破了脸,说好的盟友变成了死敌关系。刘备在益州境内不断攻城掠地,而刘璋则坚守各个关口,想困死刘备。危急时刻,庞统提出了进攻成都的险招。

刘备军队的战斗力虽然高,但毕竟是孤军深入没有援军,所以处境非常危险。

东汉建安19年(214年),深感吃力的刘备从荆州调来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协助自己,独留大量关羽镇守荆州。这样一来,刘备的主力军团悉数进入川中作战,只留下大将关羽镇守荆州,独自面对东面的孙权、北面的曹操这两方势力。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诸葛亮等人的军队还没有与刘备、庞统成功会师,庞统就在进攻雒城时因为中箭死去。庞统去世时的地位与诸葛亮基本相当,都在刘备麾下担任“军师中郎将”这样的职务。可见,庞统的能力与诸葛亮差别不大。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以诸葛亮为丞相。如果那时庞统还在,至少也会是仅次于诸葛亮的重臣。

庞统如果不死,至少还有机会协助大将关羽镇守荆州

公元214年,庞统战死之后,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帮助下才平定了益州。不过,由于刘备集团的主力文武班子全部入川,所以荆州的实力也大为削弱,关羽一个人难以应付复杂的局势。

就在庞统死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214年左右,孙权趁刘备攻下益州,立刻派人偷袭荆州。吕蒙、鲁肃、甘宁等人从关羽手中攻下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

刘备虽然想与孙权决战,但是又面临汉中曹操的威胁,显得分身乏力,不得不与孙权平分了荆州。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经过好几轮讨价还价,荆州的南郡、武陵郡、零陵郡划归刘备,长沙郡、桂阳郡、江夏郡归孙权,史称湘水划界事件。刘备以平分荆州的代价,暂时稳住了孙权集团的进攻。

可惜好景不长,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击破曹操,同年关羽也在荆州一带发动北伐,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关羽留部下傅士仁、糜芳等人镇守荆州大本营南郡,结果这两人全部投降孙权。

庞统不死的话,也不是没有可能调回荆州支援关羽。如果刘备与诸葛亮经营益州,留下庞统来辅佐关羽的话,刘备还能守住剩下半个荆州。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襄樊之战失败后,由于关羽在荆州孤立无援,再加上部下糜芳、潘浚等人叛变投敌,所以在曹操与孙权的联手夹击下,兵败被杀,刘备集团也彻底失去荆州。

因此,庞统的死亡对刘备集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是损失了重要的谋士,第二是削弱了荆州的防御力量。经过这次重大变故之后,刘备集团的实力遭到重创。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其他网友观点

刘备心里,丞相的第一人选应该是法正,其次是庞统,诸葛亮最后做了丞相,是因为法正和庞统不幸早世,刘备没得选。如果法正和庞统不死,诸葛亮或许要在荆州呆很长的时间,三国的命运或许不同。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

综合《三国志》里刘备对法正、庞统和诸葛亮的态度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本分析不涉及《三国演义》的内容和倾向,如果按照小说的导向,法正和庞统谁也赶不上诸葛亮在刘备心里的地位。这里只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分析:

三人里,诸葛亮最早跟随刘备,刘备在荆州依附刘表时,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其次是庞统,庞统是在刘备得到荆州后,先去投奔了周瑜,做了功曹,主要负责选拔官员,在东吴这一段时间,庞统和孙权的很多重要人物成为了朋友,如陆勣、顾劭、全琮等。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不知为何,庞统放弃了东吴,投奔了刘备。庞统在刘备那开始做了一个耒阳县令,结果没啥政绩,被免了官。鲁肃写信给刘备,说庞统是个人才,当县令屈才了。鲁肃给对手推荐人才,可见是个光明磊落的人。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诸葛亮也向刘备推荐了庞统,刘备“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与诸葛亮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地位待遇一样。

第三,法正是在刘备入川时,背弃了刘璋,投靠刘备的。法正第一次见到刘备,是作为刘璋的使者,和刘备拉关系的,没想到,法正为刘备折服,法正心里起了另投明主的心思。

法正、庞统、诸葛亮三人在刘备的心里分量是不一样的:法正最重,庞统次之,最后诸葛亮。

214年刘备鸠占鹊巢,成功占领了益州。法正被刘备封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蜀郡是刘备集团的大本营,所以蜀郡太守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扬武将军掌征战。法正他手中的权力是实打实的,地位明显高于诸葛亮了。

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汉末三国时,尚书台成为独立的中央机构,下属有20多个部门,成为最高的行政机关,其长官是尚书令,号称宰相。

此时刘备还没登基呢,已经将法正提上了宰相的地位。蜀汉的护军将军是高级将军,掌管中级以上将领的考察和选拔。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可见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之高,给予的权力之大,法正成为刘备手下的第一人。

再说庞统。刘备除了任命庞统为军师中郎将之外,还有一个官职是诸葛亮没有的,叫治中从事。治中从事,为州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管各个部门的文件往来。刘备这时的官职是左将军、领荆州牧,治所在公安(今湖北公安县),庞统相当于刘备的一秘,成为近臣、亲信。

此时诸葛亮并不在刘备的身边,而是在临烝(今湖南衡阳市),两地相距千里,虽然说距离产生美,但是距离也是感情的杀手,异地恋分手多半是距离造成的。上位者肯定优先重用视野里的身边人,由此诸葛亮的权力、地位开始下降。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刘备和庞统亲近,其实还有二人性格相似的原因,庞统这个人不太顾忌礼法,例如他可以坐在地上和树上的长辈司马徽谈论一整天;刘备呢,“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二人为人的共同点就是不拘礼法,比较随意。人以类聚,具有相同爱好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知己。刘备可以对庞统说心里话,

“我的仁义是对付曹操的手段,是装出来的。”

他对诸葛亮就不敢这么直白,而是将自己打扮成“为了恢复汉室江山”类似高大的语言。

如果不是庞统年战死在雒城,庞统一直会作为刘备的左膀右臂陪伴在身边。

最后说一说诸葛亮,他成为蜀汉的丞相,说白了就是刘备别无选择。

诸葛亮跟了刘备16年,有10年是在后勤部门,他们的蜜月期只有在荆州一段时间,即207年至211年。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211年庞统跟从刘备进川,214年战死在雒城。这四年时间,庞统一直作为刘备的左膀右臂陪伴在身边。

215年刘备占领益州后,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署”是暂任的意思。

刘备这个人权利欲太强,喜欢赤膊上阵,不给手下表现的机会。这一点孙权就比他强多了,孙权只是决定打不打,至于怎么打,全交给手下的将领自己做主。

诸葛亮扮演的是后勤部长的角色,“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217年至219年,刘备率军平定汉中,随行的是谋主法正。

219年刘备称汉中王,此时左将军府已经不存在了,诸葛亮的官职只剩下军师将军一职,在刘备集团的地位骤然下降。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这种状况在221年刘备称帝时才改变,以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

原因很简单,蜀汉政权此时已经没有可堪大用的人了,庞统在214年战死,法正病逝于220年。在世大臣中,有能力有忠心的只剩下诸葛亮一个人了。

其他网友观点

引言

让最适合的人才,做最适合的事;把最恰当的人,安排在最恰当的岗位。这是一个成功者,必须要掌握的用人之道。

如果秉着这个用人原则来说,小编认为,即便庞统不死,他也不能入川做丞相。做丞相的,依旧是诸葛亮,庞统或许有可能调往荆州前线去辅助关羽,但诸葛亮是一定要调回刘备身边的。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分析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要搞清楚一个丞相的工作范畴。也要弄明白诸葛亮、庞统二人的各自特点。

庞统所擅长的是军事

关于庞统的能力,我们先来看看庞统其人对自己的评价:

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庞统所擅长者,是霸王之策,分析要害,这种策略特长,适用于军事范畴,并一定适用于整理政务。

而且,庞统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做过统揽国家全貌的政治工作,虽然在治理县务上,曾让人“惊艳”了一把,但一县之地,与一国之地,毕竟是两码事。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可要说到军事,那的确是庞统所长。他的谋略一向以诡诈而为人所知。

刘备到访东吴,他曾劝谏周瑜扣押刘备;而他投奔刘备之后,也是劝谏刘备阴夺益州:

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对于庞统的谋略,从实用上,我绝对是持赞同态度的,但是从道义上,我是持否认态度的。

虽然把我换成刘备,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听从庞统的建议,但我绝不会让庞统来担任丞相这个职位。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刘备已经心有所属

在夺取益州这一点上,诸葛亮和庞统所持的态度是一致的。

早在《隆中对》里,诸葛亮就给刘备制定了夺取益州的计划,而庞统投身刘备后,也阐述了他对益州的态度:

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而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可成就大业。

从目标上,卧龙凤雏都要夺取益州;从手段上,两个人也都想阴夺益州。那么刘备对他们俩的想法和策略赞同么?

刘备是赞同的,刘备素有大志,他也想兵不血刃的骗取益州,但他要做出来表面工作,所以会显得比较“仁厚”。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既然刘备赞同夺取益州,那么他去益州的时候带庞统和诸葛亮都可以,可为什么偏偏要带庞统呢?这一点有刘备自己的考量。我大胆猜测一下,刘备之所以带庞统,是因为决定了将来丞相非诸葛亮莫属:

1、刘备心中赞同以“阴夺”的方式去益州,可这种方式势必会伤害益州的官员。所以,无论刘备带谁去益州,这个人都会站在益州土著集团的对立面。如果刘备真的想让庞统当丞相,那他不会不考虑这一点,他之所以把诸葛亮留在荆州,是为了保护诸葛亮。让诸葛亮在未来好开展工作。

2、庞统擅长王霸之术,这种谋略有奇效,但损功德。做丞相者,需要的是德才兼备之人。我并非是说庞统无德,但以庞统的德行无法统领其他官员,难以服众。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3、诸葛亮追随刘备早于庞统,而且和刘备集团的老人们关系要比庞统融洽。这一优势,让诸葛亮从威望上更适合做丞相。

4、刘备留诸葛亮在荆州帮助关羽,一方面是荆州不稳,关羽的确需要有人帮助;而另一方面也是在让诸葛亮通过治理荆州而熟悉政务,诸葛亮虽然是大才,但也需要实践。刘备的这一安排,就是在给诸葛亮的丞相之路做铺垫。

从这四点中,我们其实不难看出,当刘备带庞统踏上益州的时候,庞统就没有了做丞相的机会。所以,即便庞统不死,也不能做丞相。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庞统和诸葛亮谁更适合做丞相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简单的了解一下丞相的工作职责。

丞相作为百官之长,他的作用是辅佐皇帝处理一切的军国大事,这里我们要着重的突出一个词:一切。

这就是说,丞相一职,考核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军事才能,而是要考核这个人的综合能力。

这个综合能力包含很多,与百官的沟通能力,对百官的工作进行安排,制定律法,制定经济政策,制定外交政策,制定军事战略,这些都是一个丞相需要去做的。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从综合能力上来看,庞统的综合能力是不及诸葛亮的。庞统自己都承认自己不能够识人:

统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吾不及卿;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

这是庞统对顾邵说的话,由此可见,在识人善任方面,庞统自己也知道他有所不足。

至于制定律法、发展经济、进行外交就更非庞统所擅长了,起码在庞统的生平中尚没有表现出来。或许庞统也可以,但历史的命运没有给了他机会。

可历史给了诸葛亮机会,诸葛亮担任丞相之后,发掘刘巴开拓经济,同法正、刘巴等人制定律法,早在荆州的时候,就制定了联吴抗曹的外交政策。

起码,从诸葛亮当丞相后,所表现出来的看,他有足够的能力来当刘备的丞相。

如果他能力不够,后来也不会进入武庙十哲,也不会让后世所敬仰,成为了后代谋士的精神领袖。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结语

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其实早在隆中相见的那一刻,就已经刻在了历史的车轮上,无法更改。

做丞相,不仅仅是军事才能够就可以,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是更为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做丞相需要有统领百官的威望,也能得到百官的认同。庞统或许在综合能力上并不弱于诸葛亮,只是历史没有给他机会。

但当刘备带庞统进入益州的时候,并且听从了庞统的建议夺取益州的时候,庞统就已经成为了益州土著集团直面上的对立面。仅此一点,他就难以担当丞相。

所以,即便庞统不死,他最适合的位置也不是当这个丞相。

他最适合的位置,是回到荆州,替代诸葛亮帮助关羽。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庞统真正的死因是什么?他到底是如何死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历史上的真实死因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演义》是根据三国期间的真实事件改编,作者罗贯中以优秀的文笔演绎了三国时期的那些风云人物和重要事件。三国时期人才辈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他的足智多谋,一系列的计谋让人钦佩至极,甚至被人神话。 而在三国时期还有一位和诸葛亮齐名的谋士凤雏庞统,他的才华和诸葛亮不相上下,但是让人深感遗憾的是庞统却死得比较早,不过,他在《三国演义》中的死因与历载有着很大的出入:罗贯中写的是庞统死于落凤坡,史书上记载的却不是这样。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聊聊庞统的真实死因吧。 在《三国演义》当中,庞统因为中了张任设下的埋伏,导致自己陨落于落凤坡,但是要和历史资料对比的话就会发现和史书记载大有出入,事实上,庞统没有受到埋伏,也不是被张任设埋伏害死的。《·蜀书》中记载: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意思就是说庞统在攻城时冲过靠前,被流矢射中不幸身死,当时庞统已经包围了雒县,张任又如何设埋伏让庞统落网呢?所以庞统中了埋伏而死纯属罗贯中虚构。 此外,庞统死亡的地点也有很大的出入,史书上记载庞统死在雒县的城外,但是《三国演义》当中庞统的死亡地点在落凤坡,当时雒县和落凤坡相隔有39公里之远,所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更重要的一点是三国时期并没有落凤坡这个地名,这是在时期才有的地名。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进行了艺术化改动。可见书中庞统的死因是罗贯中想象出来的,并非历史真相,所以后来不少学者在经过仔细的研究后,发现被罗贯中忽悠了很久。 《三国演义》虽然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小说,但是里面很多桥段都和历史真相有出入,尽管罗贯中改动了很多历史事件,瑕不掩瑜,没有他就不会让三国历史如此引世人注目,只是不要把《三国演义》当做正史来读就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庞统如果没有死,蜀国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对假如没有死,蜀国结局会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中的英雄人物中,长得丑的人其实并不少。但要说长得丑又有能力的,就只有庞统一人了。罗贯中的如此描写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看这描述就能想到庞统那副丑陋的尊容了。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庞统一定是长得奇丑且并不讨喜。倘若庞统生的一幅英俊无比,,迷倒万千少女的容貌,想必罗贯中也不会这般讽刺他的长相了。 虽然庞统长得丑,但却是一个能力超凡卓越的人。他最开始是给集团投的简历,准备去面试上班。我们这个年代上班都会考虑到工作离家近好点,那个年代交通又不方便,更得考虑离家近点了。身为荆州人,庞统第一时间就找到当地最大的吴国孙权。毕竟谁也不愿意长年在外地上班。 无奈的是,庞统事情想的挺美,但奈何长得太丑。孙权是个十足的外貌协会,见到庞统后愣是没正眼瞧他。原因很简单,庞统确实是个超凡卓越的人才,但凡人才大都自傲,而庞统也如此。所以他绕着弯的贬低损了孙权最喜爱的大都督,以贬低周瑜的方式抬升自己,结果可想而知的悲剧了。所以说随意评价人着实是不好的,而且是评价的是人不好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你还评价的那么精准到位,这不是给孙权添堵吗。 但庞统也是个重情义的人。周瑜死的时候,曾经在周瑜手下做过功曹的庞统手扶周瑜的棺椁,一路送葬到吴国。无论庞统是真情义也好,做样子也罢,此种行为无疑是让自己的知名度风靡了吴国各个阶层。 幸好有能力的人始终不是靠脸吃饭的。当时和孙权刚刚合作在中打了个大胜仗,蜀国吴国关系甚好,吴国的便将庞统推荐给了刘备。刘备一看是合作伙伴推荐的人才,怎么都要给予一定的面子就直接录用了,然后给了庞统一个县长大小的职位。 庞统自然对县长这岗位瞧不上,悲剧的被免去了管制。直到过去了很长时间,专门致信刘备再次推荐他时,刘备才总算是对庞统有了些印象。而且这次诸葛亮推荐庞统的时候说,庞统是辅佐君王的大能臣,你怎么能让他去当县长呢,这简直是暴殄天物,啊! 刘备收到诸葛亮信件后,马上花时间专门和庞统小哥来了次促膝长谈。通过一番深切的交流后,逐渐给予庞统信任并委以重任,让其担任了与诸葛亮同样重要的中郎将职位,一起为刘备治理蜀国出谋划策。 庞统给刘备曾献过上中下三策,刘备最终选择了中策。经过一番运作后,顺利占据了蜀中,成为三国中蜀国的,虽然蜀国的面积是三国中最小的。颇为可惜的是,庞统的长久大计是定完了,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就死了。一身大才付诸东流。现在说起来,庞统 错就错在不该去掺和武将的工作,攻打雒县,他非得好死不死的冲在前线。结果被张任带兵射成了刺猬,最终葬在了落凤坡。墓地还是刘备亲自挑选的,也是没谁了。 那么回到最终的话题,假如庞统没死呢? 依照蜀国当时的布局,诸葛亮是不会安排到西川而是守护荆州的。因为诸葛亮是刘备手中三大军师排名前三的。但庞统的死去改变了计划,诸葛亮没办法只能放下荆州的工作去西川,这才导致了一人守荆州,被白衣过江之计夺下荆州,继而败走麦城,丢了性命。 关羽死后,刘备不计一切代价的丧心病狂的攻打吴国,被陆逊大败火烧连营七百里烧掉了蜀国大半家底。然后就发生了一代箭神被一箭射死,猛将被人割头杀死,刘备的忠实手下麋芳和干儿子也背叛了。之前虽然说不上顺风局,但也算是平风局,因为这一连串事件蜀国直接进入了弱势的后期逆风局。 倘若庞统不死,诸葛亮必然和关羽共同守荆州,吕蒙那个白衣过江的计策在诸葛亮这里必然失败,荆州和蜀中互为呼应,蜀国名将老将都还健在,吴国周瑜刚死不久没有出色的谋士,必然任蜀国宰割了。 随后大将常在,谋士长存,刘备的神演技搞人脉拉关系一绝,百姓依附,民心所向,刘备恢复汉室江山并无不可。 老白最后只能说一句:庞统之死,为自己画上了生命句号的同时,也为蜀国画上了一个句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