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 > 奇闻百怪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是真的吗?

时间:2023-08-1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优质回答:

天波府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府邸,现如今位于河南开封亭区龙亭北路14号,因为在北宋都城东京城内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所以也被称为“天波杨府”。杨家满门忠烈,宋太宗赵光义赏赐黄金五百万两,为其建筑了这座杨家府邸,并亲笔御书“天波杨府”,天波杨府在建成之后,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威望,据历史记载,无论是当朝文武百官,还是平民百姓,但凡是经过天波杨府的人,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就是以此表示对杨家的敬重。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现如今还不算是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一个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的一座大型府邸,常年四季供游客观赏,每天7:30-18:00开放,里面有很多景点,比如孝严祠、演兵场、兵器殿等,属于AAA级景区。

天波杨府布局

天波杨府整体是由三个院落组成,分别是东、西、中,主体就是杨家府邸、杨家花园以及演兵场构成,当时所花费的银两非常多,都是按照一品官员的级别修建的,东边是六朝皇宫龙亭旅游景区,西边又是清明上河园,是一座仿宋代古典园林建筑。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天波杨府的中院是杨家府邸的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门、照壁、钟鼓楼、过厅、天波楼、东西配殿、后殿、回廊,殿内还有群雕和孝严祠,主体建筑是天波楼,也就是“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 ”,据说一楼是当年杨业处理军事的地方,二楼是佘太君杨门选将的地方。东西配殿也雕塑了很多杨家将的人物故事,比如七郎闯幽州、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

东院则是校场,是杨家将平时操练的场所,里面也有很多景点,比如点将台、练兵场,还设有养马的地方,俨然一支私人军队。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西院则是偏向于休闲游玩的场所,里面的风景宜人,很符合江南园林建筑特色,青山绿水,亭台楼阁应有尽有。

天波杨府并非当年的天波杨府

如今的天波杨府是为了纪念北宋名将杨业而建筑的,先前的天波杨府早已遭到北宋末年战火的焚毁,公元1389年,明朝时期重建孝严寺(即原来的天波杨府),后来又遭遇水患,黄河水泛滥,孝严寺大多建筑被拆除,于清朝康熙年间再次重建。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到了民国时期,孝严寺成了一座孤寺,只剩下门前一对石狮,周围没有居民居住,抗日战争时期,直接被日军拆除,后来只有街道,所以今天所看到的天波杨府都是后人根据杨家将的传说故事修建而成,如果真像现在那样,杨家将在里面设有练兵场、点将台、马厩等如此规格,怕杨家将早就被定为谋反罪名了。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现如今的这些景点大多也只用来观赏,直白一点就是挣钱的,利用人们对杨家将满门忠烈的敬重,就和末代皇帝溥仪的墓地一样的效果。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观点

中国古代流传着众多民间英雄故事,在这千年的岁月中,杨家将大放光彩。北宋杨家满门忠烈,誉满华夏,是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他们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块民族丰碑,忠勇报国,守护百姓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千年。

只可惜,杨家将的故事,仅有三分实事,其余七分皆为虚构,甚至在历史中能叫得上名来的真实杨家将仅有三位。想必很多人就会心生疑惑,既然杨家将的故事虚构成分居多,那么,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的天波府,是否也是虚构的呢?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重建的天波府

北宋的首都为东京,也就是今日的开封,如若杨家将的府邸真的存在,那么杨府也一定是在开封城里的。果不其然,在开封市的龙亭湖风景区,就有这样一座“天波杨府”。

令人遗憾的是,这座府邸是在1994年修建而成的,并不是杨家将真正的府邸旧址,它只是一座仿照宋朝的大型建筑群,是由现代人打造的一座旅游胜地,并不具备真正的历史价值。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重建的天波府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天波杨府不存在,北宋年间的《宋东京考》、《祥符县志》中有过记载,天波府原来的位置,就在东京城的西北面,于天波门的金水河旁建立,“天波府”也是因此而得名。

旧时杨府的府邸之所以会选址在这里建立,是因为当时的宋太宗十分欣赏老令公杨业的清正刚直,所以专门给杨业修建了这座“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赏赐给杨家居住。以前“天波杨府”这块牌匾,据说都是宋太宗亲笔写下的。在民间故事里,凡是经过天波府的文武百官,都需要落轿下纳,表示对杨家的尊重。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天波府里的兵器库

现在修建而成了这座天波杨府,并非后人胡乱搭建而成。虽然是一座仿古建筑,但是在修建这里时,这座建筑的规格完全按照当时正一品的武官级别打造而成。在这座建筑门口,修建有评书中提到的“下马石”,杨府大门的两侧分布着钟、鼓楼,东院设有演兵场,西院是一座花园,颇具江南园林的风情。

在天波楼后面,矗立着一座杨家家庙,名为孝严祠,里面设有杨家将的塑像和神位。为了让游人更直观的感受到杨家将的精神,这座天波杨府甚至每天还会上映实景演出。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天波府实景演出

虽然真正的天波府早已经不复存在,但是这座仿建的旅游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杨家将的精神,更寄托着后人对于这些英雄的喜爱之情。去这里游玩,更多的是感受这些忠烈将军的英雄之气。

那么这座天波杨府,现在属于国家所保护的文化遗产吗?

按照“天波府”的修建时间,它是一座新建的仿古建筑,并不是保留千年的古老文物,自然算不上文化遗产,更何况这里只是一个3A级景区,确实与真正的文化遗产相差甚远。不过杨家将慷慨就义、忠于民族、忠于百姓的精神,却是一份难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的精神值得后人继续传承,继续锻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杨家将”。

其他网友观点

1994年,在开封府龙亭湖风景区,一座典型的仿宋古典园林建成,他就是天波杨府,至今已经25岁。

杨家将

这杨家将的故事感天动地,满门忠烈男人死光,妇女顶上。家国二字实乃考验。不过这些终究演义故事,历史上的杨家将可没有七郎八虎、杨门女将,还有那些杨志、杨康、杨过等人。那么真实历史上的杨家将又是怎么样的呢?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杨家三代

杨家将主要是三个人分别是第一代杨继业、第二代杨延昭、第三代杨文广。这三代人忠心报国,一心想要收复幽燕,平定北方,无奈三代的努力都败在了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上。

杨继业

杨继业原本是五代十国中北汉的名将,为人勇猛、屡立战功,国人称无敌。不过因为当时缺乏历史记录,所以他在北汉的事迹寥寥无几。倒是宋史中记载了几次杨继业的狼狈战绩,多次被以少胜多,这其中有待考证。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北汉被北宋灭了后,宋太宗知道杨继业和辽军有三十多年的交锋,所以又开始重用杨继业,归潘美(就是我们所说的潘仁美原型)管。最后因为王冼这小人陷害外加潘美妒忌杨继业已久,杨继业被辽军抓到,但杨继业不屈,绝食三日而亡。

杨延昭(杨六郎)

因为继承了杨继业的所有优点,骁勇善战,让辽军敬畏不已,送他杨六郎称号(辽人认为北斗七星的第六颗是克他们的,认为杨延昭就是第六颗星转世),并不是因为是杨继业的第六子(历史上是长子)。

杨文广

他可不是杨宗保与杨桂英的儿子,他是杨延昭之子。杨文广先是讨伐贼寇,又南征广西,立下功劳。宋英宗发现他还是名将之后,就给他升了官。后来又献上夺回幽燕之策,无奈天妒英才,杨文广还没建功立业就死了。

这三人正是杨家将的原型,杨家将的故事是中国人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寄托,传扬着伟大的爱国精神。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那么天波府在历史上是否存在?是否是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呢?

当然不存在,开封杨府是有的,但不叫天波府,它主要是人们为了烘托杨家将的地位而虚构的。

如今的天波府建成不到30年,是根据《宋东京考》、《如梦令》等记载的杨府修建的,更多是为了纪念杨家将。

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有东中西三个大庭院,东部是练武场,中部是杨府,西部是花园,是国家3A级景区,主要是当地政府想通过相关历史来发展旅游业而建造,借助历史名人的噱头来赚点钱。特色就是古典园林,当成公园一样逛就可以了。

逛完也别太当真,毕竟里面很多建筑不该存在,比如点将台,钟楼,鼓楼等,而且以杨继业的官职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府邸。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你们说这个建立不到三十年的天波杨府符合哪一点了?

北宋杨家将中有七郎八虎,都是哪些人呢,有什么本领?

原来“”指的是北宋初年武将世家杨家的兄弟八人,其中七个是亲兄弟,一个是义兄弟,所以被称为"七郎八虎"。评书中第二代为兄弟七人,有杨继忠、杨继孝、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杨继业、杨继亮(义子,原名高怀亮),合成“老八郎”。 而第三代杨家将的名字则有很多说法:《宋史》等书所记兄弟七人是:延朗(延昭)、延浦、延训、延玉、延环、延贵、延彬。 《烬余录》中所记兄弟七人为:渊平、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昭、延彬。其中,大郎已经变成杨六郎。有的书中,杨延昭作杨延钊。元明杂剧中,写杨六郎(或为杨六使)的戏文较多,剧中人名多叫杨景或杨朗。 小说《北宋志传》中,兄弟七人为:渊平、延定、延辉、延朗、延德、延昭、延嗣。 而《杨家府》中兄弟七人则为:渊平、延广、延庆、延朗、延德、延昭、延嗣。 早期京剧《铁旗阵》中,七兄弟都为单名,他们是:大郎杨泰,二郎杨正,三郎杨高,四郎杨贵,五郎,六郎杨景,七郎杨希。 晚清时,评书、戏曲中,七兄弟才定型为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光、杨延辉、杨延德、杨延昭、,加上杨继业的义子(原名王平),合成“七郎八虎”或作“中八郎”。 至郎八虎,八虎不是指八个人,而是指第八个人。 一般来说,“七郎八虎”分别指,大郎杨泰字延平、二郎杨永字延定、三郎杨勋字延光、四郎杨贵字延辉、五郎杨春字延德、六郎杨景字延昭、七郎杨希字延嗣、八郎杨顺字延顺。这八郎是当年杨令公收的螟蛉义子,乃是他部下王锦的遗腹子,本名王顺。当年杨令公不肯归宋,北汉又中了反间计,派兵围困应州,辽军趁机出兵攻打杨令公,令公腹背受敌,是王锦冒死突围,搬来了呼延赞前来搭救,不幸重伤而死。 因此杨令公为了报恩,收养了王锦的儿子,又因为怕他长大后,得知自己不是杨家人,惹来生分。所以将他改名杨顺,没有和他明说。而杨顺也很有出息,小小年纪就被赐为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这就是,后来演义中常说的“七郎八虎”。 随机文章他们为什么把纽约变成美国的首都?小行星飞掠地球虚惊一场,最近3.15亿公里存在潜在威胁中国有舰载巡航导弹吗,东海10先进程度超战斧(未证实)德国p-1000超级坦克重1000吨,装两门280毫米火炮(堪比巡洋舰)河北异能者杀人事件,通过精神力控制别人变成傀儡(杀人不用手)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杨家将中的“杨四郎”是什么结局?杨四郎的原型是哪位?

中的“杨四郎”是什么结局?杨四郎的原型是谁?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杨四郎是四子,天生俊朗,武艺高强,据说是当时京师众多少女心中的理想郎君。杨四郎年少叛逆,他的父亲和母亲时常对他不认可,这也使得杨四郎有了忍辱负重的性格,而杨四郎也是中唯一长寿的人。不过杨四郎只是民间传说人物,他的真正原型是官员王继忠,如果了解王继忠一生的经历就会发现他和杨四郎有很多相似之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王继忠,一起来看看吧。 “杨家将”故事里,在宋辽“金沙滩之战”中,杨四郎被辽人俘获,招为驸马。十五年后,杨四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这个故事,被京剧改编为 《四郎探母》。但杨四郎的历史原型并不,而是促成了的王继忠。 被俘娶了辽国贵族女子 按《》记载,杨业七子之中,无一人被俘,且只有幼子战死沙场。而藩邸旧人王继忠的经历,与杨四郎颇为相似。 王继忠自幼与赵恒相识。相传赵恒为开封府尹时,曾经叫来算命者,给他的几名亲信摸骨。当算到王继忠时,算命者道:“此人可讶。半生食官禄,半生食胡禄。”真宗笑而遣去。 宋真宗即位后,王继忠迅速得到升迁,终至定州副都部署。咸平六年(1003年)四月,辽军围攻定州,定州都部署王超命王继忠率1500名步兵侦察敌情,结果被辽军发觉。 王继忠部被围困,而王超却拒绝支援(潘仁美曾拒绝支援杨家将),致使王继忠部,王继忠本人被俘。随后,王超向朝廷报告军情,言“副总管王继忠陷没”。宋真宗以为王继忠阵亡,非常伤心,下诏追封王继忠为大同军节度使,又恩荫王继忠的四个儿子为官。 次年,大举兴兵南侵, 宋真宗决定。这时,真宗收到一封从辽营中辗转送来的密信,写信人正是王继忠。宋真宗这才知道真相:王继忠被俘后,萧得知他是宋真宗藩邸旧人,便招为己用,授官户部使,还将一名契丹贵族女子许配给他。王继忠表示,将尽心效忠辽国。 与宋真宗通密信议和 这次王继忠给宋真宗写信,是为了说服真宗跟辽国和谈。宋辽两国征战日久,谁都讨不到好处,反而承受人力、物力的巨额消耗。到了宋真宗、辽圣宗一代,双方都有了厌战之心。因此,尽管辽圣宗此番大举兴兵南下,但同时接受了王继忠的提议,通过私人渠道向宋朝表达和谈之意。而宋真宗尽管在宰相的坚持下,决定御驾亲征,但他内心深处渴望和平。 只不过,双方既未建立正式的沟通机制,也缺乏基本的政治互信,和谈便无从开始。这时,身份特殊的王继忠,成了最合适的宋辽高层通信中介。 接到王继忠密信后,宋真宗没有马上派使者议和,但很快复信,交待王继忠:可向辽主转达宋朝亦有停战之意,若辽方有诚意,可通过“边臣闻奏”。“边臣”指的是与王继忠私交不错的莫州将领石普。 于是,两国一边在前线厮杀,一边通过王继忠、石普这一私人渠道,保持着最高层的间接秘密通信,许多前线将领都不知情。 “天波府”是怎么来的? 在宋朝正式遣使抵达辽营谈判前,双方停战议和的愿望,以及怎么和谈的细节,都是靠王继忠、石普这个私人渠道来沟通。如果没有王继忠的建议和牵针引线,很难有后来的“澶渊之盟”。 王继忠也因促成“澶渊之盟”有功,受到宋辽双方的一致褒奖。辽国方面,辽主“以继忠家无奴隶,赐宫户三十”,又给王继忠封官晋爵,先后封其为琅邪郡王、楚王、南院枢密使(南院大王的手下,《》中萧峰曾任南院大王)等,并“赐”,因此王继忠又叫“耶律宗信”。 宋朝方面,宋真宗每次遣使出使辽国,都不忘记带一份厚礼送给王继忠。继忠每接到真宗礼物,“对使者亦必泣下”,也会托使者给宋真宗带回他回赠的礼物。 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宋真宗“赐王继忠诸子天波门外官第一区”。有意思的是,小说“杨家将”故事中,杨家的府邸就叫作“天波府”。 按宋朝方面的史料记述,王继忠实际上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曾经委托宋朝使臣“恳请 (宋真宗) 致书国主,召己归”,但真宗犹豫再三,没有答应他,因为按“澶渊之盟”约定,宋朝不能要求辽国遣还降将。宋真宗只能告诉王继忠,“国主若自许卿归,则当重币为谢”。但辽主并没有批准王继忠之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