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 > 极品奇葩 >

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全诗是什么?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内容

时间:2023-08-11 05:33 来源:网络 作者: 小叶

【帆叶网探索分享关于春江,水暖,先知,全诗,是什么,内容相关的知识】

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全诗是什么意思呢?本来这句诗的意思就是说,春天的时候,鸭子都知道先知先觉,所以在这个时候,它们都会先知先觉的下水游泳,然后等到水温上升的时候,它们就会自己浮上水面,这样就可以幸免寒冷的天气了。而且这句诗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说,如果你的家里养了一只鸭子,那么你就就要注意了,因为它可能会在冬天的时候偷偷下蛋,然后把蛋放在你的床上。

一: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是什么意思

从前鲁迅写《秋夜》,开篇就是:我家后园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写作文不是讲究“避复”吗?很多学生觉得奥秘。难道因为他是大文豪就可以乱写废话吗?

本来鲁迅这样的事儿,有一位古人也干过,那个人就是苏东坡。他有一首诗名叫《观潮》,相传是他临终前留给儿子苏过的诗偈。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四句话中首、尾两句一样都是:庐山烟雨浙江潮。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诗中,到底有什么玄机。

一、苏东坡《观潮》诗赏析

《观潮》——宋·苏东坡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是一首充满禅机的诗偈,当中包含了苏东坡晚年对佛学思想的感悟。它的大意是说:庐山烟雨和浙江的潮水,都是我心心念念想要去欣赏的美景。

一天不去,我心中就遗恨难消。现在我已经到过庐山,看过了烟雨,又去浙江看过了钱塘潮,好像一切不过如此。但真实的“庐山烟雨浙江潮”都还是原本的样子。

苏东坡早年经历过“乌台诗案”,坐了一百多天的牢。曾经以为必死,还给兄弟写诗说“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后来侥幸脱难,从此不再执着于政务。虽没出家,却开始研究禅道,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

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全诗是什么?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内容

从前,中国的诗人有一种“照见”的观念。柳宗元的说法是“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也就是说:风景很美丽,山水很美,是因为有人见到了它们,它们才美。

早期的苏东坡持有同样的看法,可是到了苏东坡晚年,他悟出了另一个境界,就是佛家所说的,万事万物的美是自然存在的,不管你看不看它,它都在哪里。

所以,这首《观潮》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以前想看风景没去成,我就一直挂念着。后来我终于看到这些风景,但我并没有特别地高兴。这是因为庐山的烟雨和浙江的潮水不好看吗?本来不是这样。不管我去不去看它,庐山烟雨和浙江潮水就在那里,它们和从前一样美。

而“我”,被想去看它们的“执念”套进了一个“囚笼”。在没去之前,我已经在心中给“什么是美丽”定了一下标准,自创了一个“尘境”;等我见到真实的风景后,这个“尘境”就被打破了,产生了失落。

永离爱恶,就是苏东坡后来悟出的思想。“天地万物不能感人之心,而人心自感于物。”那些遥远的风景,不过是你没见过,你才会觉得非见它不可。本来见与不见,有什么主要呢?原本一切不过是人在自作多情。

一旦一个人受到欲望的推动,内心中就会产生一种“执念”。于是就会“趁兴而来”。可是由于在来之前,已经对它们的美丽做了无数次的假设,期望已经远远脱离了现实;等到真正见到它们时,就会“败兴而归”了。

结果你忙活了半天,做的都是无用之功。“庐山烟雨浙江潮”还是像原本一样矗立在那里,它的美丽,并不会因为你的好恶而增减半分。

二、苏东坡诗词风格的转变

苏东坡早年经历过“乌台诗案”后,对人生就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因为一场文字狱,导致他在后面的诗词创作中,基本不再谈政治上的思想和抱负。

虽然他还是写豪放词,但是词中更多谈的是个人生活与禅学思想。到了晚年时,苏东坡创作了大约400多首诗歌,其中四分之一都和禅学有关。

我们读他的早期的诗词,比如1072年的《吴中田妇叹》,会发现他也会像杜甫、白居易等前人一样,感叹江南雨灾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也会写下像“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这样的诗句。

“乌台诗案”一出狱,他就只写“自笑平生为口忙”了。之后的诗也多谈风景,不再提政治。重要写一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之类,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兴高采烈的东西。

再看他的词作,在《水调歌头》里面那个苏东坡是狂放不羁的,像唐朝的李白一样,纵酒高歌,时不时还幻想“乘风飞去”揽日邀月。到湖州当知州,路过扬州平山堂时,还曾写下“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十年不见老仙翁”,仿佛是一个道家信徒。

“乌台诗案”发生前几年,苏东坡在密州乡下当打猎老翁,常常“左牵黄,右擎苍”,心中惦记着为国出力。结果“乌台诗案”出狱后,他就填词劝自己“莫听穿林打叶声”。

被贬官之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开始学着煮“东坡肉”,赏菊花,有时候也会趁着月夜跑到酒家痛饮解愁。

醉了就在桥边一倒,醒过来天就亮了。然后在桥栏杆上题一首诗。还会嘱咐自己的马儿说:这一溪的水月多么美丽,你的蹄子小心点,别踩碎了这块玉石。

结果到了晚年,他就不再写这些句子,开始写禅意的诗,比如前文提到那一首,以及“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之类的东西。

结语

苏东坡晚年在禅学上有非常深的造诣,他从来没有出过家,但是自学成才,有了一套独特的禅道理论,因此也影响到了他的诗歌创作。

这一首《观潮》,想要表达的就是一种禅境的思想,他是想告诉他自己的儿子,一个人不要被自己的执念和情绪牵着鼻子走。

一个人如果对一件事抱有太大的执念,就会通过自己的大脑去刻意地美化它,然后编造出一个想象中的世界,你见到的就不是它其实的样子。假如这时你见到了它其实的面貌,你就会非常失望,这就是你自寻烦恼了。

比如从前有一个笑话就说:有人娶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老婆,有一次他看到他老婆上厕所,就非常失望。他认为这么美丽的人为何会干这么俗的事呢?这也太不美好了!后来他们就离婚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庐山观潮”事件,因为这个人的想象中,他老婆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罔顾事实,产生了过分的期望 期望娶一个仙女,最终导致了他们两个人分开。

在整个事件中,他老婆有错吗?本来一点都没有,他的老婆就是诗中的“庐山烟雨浙江潮”。

二:春江水暖鸭先知上一句是什么古诗

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上一句是竹外桃花三两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日出松江红似火的下一句是,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忆江南》。

原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南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三: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哪首诗里的?全诗是什么?

“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惠崇春江晚景》,全诗如下: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诗作一般指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即本题所问的,其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

其二原文: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白话译文

其一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二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苏轼 1037~1101年,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嘉祐 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进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放纵不羁,雄浑豪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出自《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全诗如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译文如下: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注释如下:惠崇 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扩展资料: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 《春雨后》,杜牧 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 《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参考资料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