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未解之谜

世界十大未解之谜:夺走2亿性命的黑死病18个恐怖真相至今仍流行!

时间:2023-08-1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夺走2亿性命的黑死病18个恐怖真相 至今仍流行!

  14世纪爆发的黑死病,夺走欧洲30%至60%的人口,恶名昭彰,至今仍让人闻风丧胆。这数字看似模煳,但想想在1346年至1353年短短几年间,因黑死病而死亡的人数就多达数百万。以下是你会想要知道的黑死病知识:

  1. 这场瘟疫在14世纪时,夺走7500万至两亿条人命,最高估计的死亡人数,相当于当今巴西人口。

夺走2亿性命的黑死病18个恐怖真相 至今仍流行!

  2. 黑死病是现在人取的新名字,在当时,这病称为「瘟疫」。

夺走2亿性命的黑死病18个恐怖真相 至今仍流行!

  果然黑死病听起来比较有感觉。

  3. 专家证实,黑死病是由囓齿动物身上的鼠疫桿菌所来。

夺走2亿性命的黑死病18个恐怖真相 至今仍流行!

  4. 当时的人相信,这场瘟疫是神对世人的惩罚,也有人认为是星球的排列,或直接怪罪至犹太人身上。

夺走2亿性命的黑死病18个恐怖真相 至今仍流行!

  理智点,各位,不要随便牵拖好吗?

  5. 黑死病杀死了30-75%的患者,但欧洲应该感到庆幸,因为败血性鼠疫致死率高达100%,还好当时流行的不是这个。

夺走2亿性命的黑死病18个恐怖真相 至今仍流行!

  凡事往好的方向看吧!

  6. 黑死病会让你的组织坏死,让身体变成黑色。

夺走2亿性命的黑死病18个恐怖真相 至今仍流行!

  因为它叫做黑死病…

  7. 多数人在得病后7天内死去。

夺走2亿性命的黑死病18个恐怖真相 至今仍流行!

  死因于剧烈呕吐。所以多数人死前可没有闲情逸致享受自己的最后7天。

  8. 这是当时医生戴的防毒面具。尖嘴部分放有薰衣草,毕竟死者为数众多,总得为医生的嗅觉着想。

  在当时,这真的是一场噩梦。

夺走2亿性命的黑死病18个恐怖真相 至今仍流行!

  9. 有些医生相信恶臭能杀死瘟疫,因此以粪便或尿液当作处方。不用想也知道,这些病患死得更快。

  医生的话不要全部相信好吗?

夺走2亿性命的黑死病18个恐怖真相 至今仍流行!

  10. 瘟疫过后,欧洲的人口花了150年才复兴。

  11. 瘟疫流行当时,大家认为洗澡容易被传染。

夺走2亿性命的黑死病18个恐怖真相 至今仍流行!

  不过法国人现在还是不爱洗澡,为什么呢?

  12. 瘟疫在欧洲蔓延,最远曾到冰岛。

夺走2亿性命的黑死病18个恐怖真相 至今仍流行!

  13. 为寻求解药,欧洲人开始寻找科学方法,并带动之后的文艺复兴。

夺走2亿性命的黑死病18个恐怖真相 至今仍流行!

  14. 黑死病不是欧洲的第一场瘟疫。早在6世纪就曾爆发查士丁尼大瘟疫,但只杀死5000万人。

夺走2亿性命的黑死病18个恐怖真相 至今仍流行!

  15. 1855年,中国也爆发瘟疫,还传至印度造成1000万人死亡。

夺走2亿性命的黑死病18个恐怖真相 至今仍流行!

  16. 1900年旧金山也被感染了,但多亏医疗进步,仅113人死亡。

夺走2亿性命的黑死病18个恐怖真相 至今仍流行!

  17. 鼠疫至今仍存在世上,在马达加斯加还曾爆发过,但那是因为马达加斯加拒绝使用抗生素。

夺走2亿性命的黑死病18个恐怖真相 至今仍流行!

  18. 身上充满跳蚤的老鼠被视为始作俑者,但有研究显示,带原者可能是一种称为沙鼠的老鼠。

夺走2亿性命的黑死病18个恐怖真相 至今仍流行!

  黑死病听起来像过去式的名词,但其实当今社会仍有人罹患黑死病。我的建议很简单,保持清洁、远离脏乱、不要接近沙鼠。

楚霸王项羽叔父项伯做了什么竟坑害了项氏全族性命

关于这个人,没有听过这个名字的人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听过他的名字并对他的一些事迹有所认识的人对他的评价都不是很好。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项伯作为的叔父,却干了对不起他的事。因此人们往往认为这是一个吃里扒外的奸逆小人。但是这里面显然有对他的很多的误解,如果我们细细研究他的人生轨迹,可以发现他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是一个的小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项伯,生年不详,名缠,字伯,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他的父亲是楚国的大将项燕,而他的二哥则是把项羽抚养成人的。或许是因为成长环境的缘故,项伯从小便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人,他对那些欺负弱小的权贵十分看不惯,相反他对于穷苦的百姓则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史书上记载道他曾经犯了杀人罪,虽然并没有具体讲他杀了什么人,为什么杀人,但是我们可以依据他的嫉恶如仇的个性推断他杀的应该不是什么好人,或许是某个为害一方的权贵也说不定。而他之所以能从官兵的追捕中解脱出来,完全是的功劳。张良什么人?他可是帮助打下江山的开国功臣之一啊!他年轻的时候曾经策划过对的暗杀计划,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会就救一个和自己素不相识的人?很有可能是因为项伯做了张良想做的事情他才帮助项伯的。 项伯被后世批评主要是因为两点:一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消息透露给了张良;二是在时舞剑保护了刘邦使他得以逃脱。第一件事情,项伯纯粹是不想自己的恩人张良受到伤害才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他哪里会想到之后刘邦能够击败项羽建立伟业呢!第二件事情,可以说是项伯的仁慈被张良给利用了,他建议刘邦盛情款待项伯让他替自己向项羽求情,结果项伯果然中了张良的计谋,舍身保护了刘邦。这里只能说明项伯不识大局和不够睿智,没有识破张良的诡计,并不能说明他就是楚军的内奸。 总得来说,项伯是一个重情重义和知恩图报的人,他的缺点主要在于他的仁慈柔弱和,他并非是一个居心叵测的奸臣。 鸿门宴项伯 鸿门宴应该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次宴会了。这次宴会的双方是项羽和西汉的的开国刘邦。在这一次宴会上可以说是完全体现了参与宴会的品行和性格了。这一次的宴会上,刘邦因为自己的机警和手下的帮助而逃过了被杀的命运。而他之所以能够逃过一劫,除了要感谢项羽的优柔寡断和自负之外,更重要的是项羽的叔父项伯的挺身而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 项伯作为项羽的叔父为什么会帮助项羽的敌人刘邦呢?这就要从他年轻时候的经历说起了。项伯年轻的时候是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士,他对于穷苦人家十分同情,而对于那些仗着自己权势欺负穷苦百姓的权贵十分看不惯,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他为何杀了人,但是很可能就是因为这种事情而失手杀了人。幸亏张良的帮助,项伯才没有被官府抓住。这个张良不是别人,就是刘邦重要的谋士和大臣张良。 项伯一直记着张良的大恩,想要报答他的救命之恩。这个机会终于来了,项羽听说了刘邦准备在汉中称王的消息之后,非常不满,立即准备率军攻打刘邦。项伯知道之后,他不想自己的恩人受到伤害,于是便悄悄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张良。张良当然不傻,他马上把消息报告给了刘邦。刘邦将计就计,以厚礼盛情款待项伯,让他替自己求情。项伯压根没有想到自己被刘邦利用了,于是便欣然接受了。等到刘邦和项羽举行宴会的时候,虽然项羽听了刘邦的解释之后打消了攻打他的念头,但是他的谋士不想放过这个好机会。他暗中命令项庄借舞剑的机会杀死刘邦。这时项伯看穿了项庄的意图,他也借舞剑的机会保护刘邦不受伤害。最终自然是刘邦顺利逃走,刺杀计划失败。 项伯对于张良的感激和报答自然值得我们敬佩,但是他身为项羽的身边人先是把消息泄露给身为刘邦手下的张良,随后又起身保护刘邦的举动,却显示了他不识大局和心软仁慈的一面。 项伯为什么帮刘邦 鸿门宴素来便成为了的代名词,然而当时的刘邦却能有惊无险地平安赴宴,最终在天罗地网中成功解围逃脱将此宴会作为一个转折点,至此,与项伯私自暗助刘邦是脱不了关系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项伯作为项羽的部下,为何不帮侄子而要暗助刘邦呢?当时项羽部下的范增执意要杀刘邦,认为此时若留其活口日后必有大害,于是设下鸿门宴,为的就是将其斩草除根。而此时在刘邦军中做事的张良是项伯的,对他有救命之恩,于是项伯连夜赶赴刘邦军营中向张良通风报信。刘邦知晓此事后,使其向项羽传话表示自己无心反叛,正等待项羽入关。刘邦还顺势与项伯定下了儿女亲事,像对待兄长一般礼待项伯。项伯应允告别后,返回军中以刘邦为项羽打下关中有功之劝项羽不可违背道义将其杀害。 后来项羽出于的境地,项伯虽然作为项羽的叔叔地位较高,但在楚军中也并无什么威望和实权,最后也不例外的投靠了刘邦。无论是最初的处于对张良的情分,演变成与刘邦之间的联姻,项伯虽然为人没有什么才能,但也感受到了刘、项之间的区别,项羽为人粗莽自负,没有什么远虑,而刘邦却能礼贤下士,大有抱负,且在鸿门宴中脱险逃出,日后定有大作为,想必若是投靠于他,项伯也更能得到厚待。不过当时通风报信的项伯应该也不会想到自以为的仁义善举会改变日后刘项之间的局面,造成项家的境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武帝刘彻刘彻一次艳遇竟然葬送了十万士兵的性命

西汉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不但好色,而且还是个的人,他宠爱上了,跟着就宠幸重用她的亲人、;后来迷恋,就给她的三个兄弟加官进爵。这个性格给大汉帝国带来了不小的灾难。 李夫人能打动好色的汉武帝,按照史书的说法,她生得云鬓花颜,婀娜多姿,又精通音律,是一个才貌双全的佳人。不幸的是,因为家境贫寒,李夫人早年曾沦落风尘。 然而,李夫人有个哥哥李延年在皇宫里担任音律侍奉。一天,他为汉武帝演唱自己的新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使人难再得。 汉武帝听完,色心陡起,顺口就问:“果真有如此美貌的佳人吗?”李延年还没开口,汉武帝的姐姐平阳阳公主就接话道:“延年的妹妹貌美超人!” 听完,汉武帝连忙地召进宫相见。见面的一刻,一生征服无数敌人的汉武帝被别人征服了。眼前的李氏娇美可人,所谓“”之貌真是。汉武帝当场下令封李氏为夫人,入宫服侍自己。 在汉武帝的格外宠爱下,李夫人入宫一年就生下一子,被封为。不幸的是,李氏生下昌邑王后调理不当,生了一场大病,憔悴布满了她白皙的肌肤。 李夫人想出了一条妙计,当时汉武帝心里十分挂念她。只要一有时间就跑到宫里来探望,却每每都被拒绝。汉武帝哪里能容忍这些,后来干脆直接闯了进去。 早已料到此事的李夫人把全身严严实实地蒙在被子里,连一根头发都不让汉武帝看到。汉武帝非要看上一眼,李夫人就可怜兮兮地说自己来日不多,想把儿子昌邑王和几个哥哥托付给照顾。汉武帝说只要让朕看看看你,就当面给他们封赏,还说:“夫人若能见我,赐给夫人千金。” 李夫人说自己容貌不修,实在无法见人。汉武帝执拗了一会儿,李夫人就是不肯露脸,然后翻身在床娇滴滴哭了起来。汉武帝没了办法,很生气地离开了。 李夫人拒绝了皇帝,她的家人生怕皇帝一生气,把他们的房子、田产全部没收,于是集体来到李夫人床前劝个不停。李夫人说了一段很有见地的话:“靠脸蛋儿取悦男人,色衰则爱弛。如果让皇帝看见我这病歪歪的样子,那么从前的形象就会被他忘得干干净净。如此一来,在我死后,你们,还有我的孩子还能得到照顾吗?” 李夫人早逝后,汉武帝伤心欲绝,继而把对她的思念转化为对她兄弟的厚待。皇帝手里最值钱的无疑是乌纱帽,汉武帝于是下了一道圣旨:任命李夫人的大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二哥利为将军。 封赏完毕,汉武帝认为他们的这顶乌纱帽,早晚会被后面的皇帝收回,得给他们一个永远不过时的赏赐——爵位,这样他们老李家就能世世代代吃皇粮。享富贵。 不过想实现这一步,有个前提,那就是军功,所谓无功不封侯。汉武帝封李广利为将军的用意就在这里,希望有朝一日他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到时封侯拜相就顺理成章了。李夫人的二哥李广利一没读过兵书,二没扛过枪,汉武帝还偏偏让他去打仗,而且是跨越前山水的远征,可见这时的汉武帝昏庸到了什么程度。 当时西汉政府和匈奴打打停停,汉武帝对此倒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另一块地方——西域。因为的外交才能,西域诸多王国大多表示臣服,唯有一个叫大宛的国家例外。大宛大概位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远离西汉帝国数千里,境内生产赫赫有名的。王毋寡觉得自己和西汉相距很远不说,中间还隔着一个大大的沙漠,汉军就是插上翅膀也非不过来。 偏偏汉武帝十分爱马,就下了大本钱,派人带着纯金做的马去换汗血宝马。毋寡一口回绝,还半路截杀汉武帝的使团。汉武帝知道后气得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于公元前104年,率领6000骑兵和数万步兵,踏上远征大宛的道路。 事实上,李广利的出征比预想的还要难。西域各国对汉军一点都不欢迎,各地都紧闭城门,不给给养。可怜的李广利为了不饿死在路上,只能一个城接着一个城打,等到了大宛时,手下的数万大军已经成了几千衣衫褴褛的乞丐了。此事非常不适合进攻,但是脑子里一直想着封侯的李广利,下令马上开始进攻,结果吃了败仗。为了保命,他只好下令撤军,回到敦煌时,兵力剩下的不到出发时的两成。汉武帝本来希望他去给自己挣面子的,结果却丢了面子,盛怒之下,让他原地待命,不得进入玉门关。 过了几年,汉武帝暂且原谅了李广利,派他再次远征。这次汉武帝雄心勃勃,一次拨给他精兵六万,牛十万头,马三万匹,驴和骆驼数万头。另外,还有18万大军为后备军,随时准备去做他的垫背。 在兵力、后勤、后备军如此充足的情况下,李广利顺利打到大宛都城。就是这样,蠢笨的他还是攻了40天才攻下来,而且到达时已经减员近一半。毋寡被手下大臣杀死,大宛贵族献出3000多匹汗血宝马,上表臣服于。至此,远征大宛结束,李广利如愿以偿地被汉武帝封为海西侯。 政和三年(公元前90年),匈奴发动大规模攻击。汉武帝命令李广利出击匈奴。此前,李广利已经和丞相刘屈髦结成。悲剧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李广利在前方杀得正欢,后方的长安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这件案子牵连很广,连太子一家都不能幸免。后来查来查去,查到了丞相刘屈髦的头上。汉武帝下令把他的妻儿全部杀掉。刘屈髦的亲家李广利的妻儿们也被抓了起来。 身在前方的李广利知道后,想以战功换取汉武帝的宽恕。心急的他为求速胜,下令全线出击,在水郅水附近与匈奴左贤王发生大战,先胜后败,七万大军全部送给匈奴人坐投降礼。加上前两次远征大宛,李光利一人前后共葬送了不下十万士兵的性命。 李广利给大汉帝国造成的损害看上去是他本人的无能造成的,但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封建社会的游戏规则。在这个游戏规则里,权力是皇帝手中的私有财产,他想怎样,完全凭他一人的意志和好恶来决定。所以为了讨好一个女人,把十万人的生命作为礼物也就不足为奇了。(原文来自读写人生的头条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