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暗能量和暗物质就像宇宙间的幽灵,至于它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

时间:2024-01-2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空间天文学有一个特别的说法,叫做两暗一黑三起源。

其中,两暗是指暗物质和暗能量,它们占据了宇宙物质的95%以上,但是很难被直接观测。

这听起来很奇怪,但是本来暗物质和暗能量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研究,科学家之所以提出来这两个东西有巨大一部分甩锅的嫌疑,因为他们遇到了完全无法解释的现象。

但是把暗物质和暗能量放进去之后,整个世界就豁然开朗,一切都能说得通了。

但这两个东西到底存不存在,现在来说还为时尚早,本期我们就来聊聊暗物质和暗能量是如何被提出来的,以及它们对我们的宇宙有什么影响。

暗能量和暗物质就像宇宙间的幽灵,至于它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

我们知道宇宙一直处在加速膨胀的状态,但我们尚未完全理解宇宙为什么会持续膨胀。

根据目前人类所掌握的物理法则,宇宙膨胀的速度应该逐渐减缓,最后可能甚至会停止或开始收缩。

这是基于牛顿引力定律,因为有质量的物体会相互吸引,所以宇宙中的天体也应该会相互吸引并最后聚集在一起。

但是呢,通过天文学家观测,我们这个宇宙在加速膨胀,这让科学家无法理解。

即使是在平常生活中,爆炸的产物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减速。

那么为何宇宙的膨胀会加速呢?为了解释这一现象,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假设性的力量,称为暗能量。

暗能量被假设为一种排斥力,与其他四种基本力一样,它也可以影响物质的相互作用。

是它在推动我们的宇宙加速膨胀。

这么一解释之后完全没毛病,但听下来似乎感觉有点玄乎。

毕竟这东西完全没有任何发现,也没有理论支持,只是一种假设存在的力。

暗能量和暗物质就像宇宙间的幽灵,至于它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

那么,我们如何知道暗能量的存在呢?目前探测暗能量的方法或实验有很多种,重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天文观测和实验室实验。

天文观测重要是利用暗能量对宇宙膨胀速度、宇宙岛分布、引力透镜等现象的影响,来推断暗能量的存在和性质。

例如,通过观测遥远的超新星,我们发现它们的亮度和红移与我们预期的不一致,这表明宇宙在加速膨胀,而这需要一种负压的能量来驱动。

这种能量就是暗能量。

另一个例子是,通过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我们发现宇宙是平坦的,这意味着宇宙的密度等于临界密度。

但是我们观测到的普通物质和暗物质的密度加起来远远不够,还需要有一种能量来填补差额。

这种能量也是暗能量。

暗能量和暗物质就像宇宙间的幽灵,至于它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

实验室实验重要是利用高能粒子加速器、超冷原子、光学腔等装置,来模拟或产生暗能量场,从而检验暗能量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例如,通过在加速器中对撞粒子,我们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粒子或场,这些粒子或场可能就是暗能量的载体。

另一个例子是,通过在超冷原子中创造出一种类似于宇宙常数的能量,我们可能会观测到暗能量的效应,如引力排斥或负压。

关于暗能量究竟是什么,我们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它就像是隐藏在宇宙间的幽灵,从种种迹象我们知道应该有这个东西,但是至于它在哪、究竟是什么,我们都一无所知。

暗能量和暗物质就像宇宙间的幽灵,至于它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

暗物质是宇宙中的一种神奇物质,它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只能通过引力作用来间接地探测。

暗物质的概念最早是由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在1932年提出的。

他通过研究发现,银河系中靠近太阳的太阳,它们的速度分布符合开普勒定律,即距离银河系中心越远的太阳,旋转速度越慢。

这是因为,太阳的旋转速度取决于银河系内的物质对它们的引力作用,而这个引力作用又和物质的分布有关。

如果银河系的物质重要集中在中心区域,那么外围的太阳就会受到较弱的引力,因此旋转速度就会较慢。

然而,当他观测了银河系边缘的太阳时,却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它们的速度分布与开普勒定律不符,即距离银河系中心越远的太阳,旋转速度并不变慢,而是保持一个大致相同的值。

这就好像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把这些太阳牢牢地固定在了一个高速旋转的轨道上。

暗能量和暗物质就像宇宙间的幽灵,至于它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

奥尔特推断,银河系里面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它提供了额外的引力作用,使得银河系边缘的太阳能够保持高速旋转。

这种看不见的物质就是暗物质。

暗物质这个概念一提出来,天体物理学家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因为之前很多问题解释不通,就比如宇宙岛为何转起来不散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为何会是这样,原本都是因为暗物质的存在。

暗物质比暗能量好一点的是,我们很容易能通过间接观测来确定这个东西的分布,就比如说宇宙岛产生的引力透镜现象。

引力透镜效应是指,一个大质量天体在我们和一个更远天体之间时,会弯曲空间和光线,使得我们看到更远天体的形状和位置发生变化。

根据引力透镜效应,我们可以推算出前方天体的质量分布。

然而,观测结果显示,前方天体的实际质量要远大于其可见光度所反映的质量。

这说明前方天体内部有一种不发光也不反射光的物质,对光线产生了强烈的弯曲作用。

这种物质就是暗物质。

这是间接证明暗物质最有力的方法之一。

暗能量和暗物质就像宇宙间的幽灵,至于它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

除了间接观测,人类还在努力寻找暗物质的直接证据。

直接探测暗物质的原理是,暗物质虽然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但可能会和普通物质发生弱相互作用,导致普通物质的原子核或电子发生反冲,从而产生可探测的信号。

为了捕捉到这样微弱的信号,就必须让周围物质相互作用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那为了保证实验环境的绝对静默,就得让实验室装置特别冷和安静,并且探测物质也得足够多,这就是探测暗物质的实验室非要建那么深的真相。

对暗物质感兴趣的同学应该会听过一些暗物质物理实验室,就比如我国的锦屏暗物质实验室,这就是专门用来直接探测暗物质的。

那暗物质如何探测呢?暗物质本来会和氙原子核产生相互作用,会导致它的原子核发光,简单说就是,如果氙原子平白无故发光了,很有可能就是暗物质造成的。

这种发光信号就是我们要寻找的暗物质的直接证据。

不过,这种信号很微弱,而且还有很多其他的噪声干扰,所以要想探测到暗物质,还需要很多的技术和创新。

暗能量和暗物质就像宇宙间的幽灵,至于它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

当然,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还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需要更多的理论和实验的努力。

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宇宙的本质和命运,就必须揭开它们的神奇面纱。

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你们如何认为呢!欢迎大家一键三连,本期内容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观看,我是探索宇宙,我们下期再见。

艮-新研究表明银河系或有20亿颗行星像地球

一项新研究表明,天空中大约每37至70颗类日恒星中也许就有一颗正孕育着一个“外星地球”。  研究人员说,研究结果暗示,我们的银河系中也许存在着数十亿颗类地行星。  这些新的计算结果基于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收集的数据。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2月轰动全球,它发现了超过1200颗太阳系外潜在行星,包括68个可能与地球大小类似的行星。  美国航天局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关注的主要是位于其恒星宜居带内、与地球大小类似的行星。宜居带是指,允许星球表面存在液态水的区域。  研究人员分析开普勒4个月来收集的原始数据后确定,在所有类日恒星中,预计有1.4%到2.7%的恒星拥有类地行星,这些类地行星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0.8至2倍,且位于其恒星的宜居带内。  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天文学家约瑟夫·卡坦扎里蒂说:“这意味着,存在许多与地球大小类似的星球,在银河系中有20亿颗。在数量这么多的情况下,其中有一些行星也许存在生命甚至是智慧生命的概率比较大。这还只是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另外还有500亿个其他星系。”  在研究了开普勒收集的3至4年的数据后,科学家们预言,将发现总共12个类地星球。他们还说,其中有4个已经在数据公布后的4个月内被陆续发现。科学家们预测,银河系中可能总共有500亿颗行星,尽管它们不全都是大小与地球类似且位于其恒星宜居带内。 以上就是关于新研究表明银河系或有20亿颗行星像地球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磁星对小行星的潮汐捕获

磁星喷射出的很大耀斑。鸣谢:NASA戈达德宇宙飞行中心/S .维辛格 神奇的地球uux.cn据《今日宇宙》 保罗·m·萨特:最近,天文学家已经能够将两个看似无关的现象联系起来:一个被称为快速射电爆发的爆炸事件和一个旋转磁星的速度变化。现在,新的研究表明,这两者的真相都是磁星摧毁了一颗小行星。多年来,天文学家对快速射电爆发的起源感到困惑,快速射电爆发是持续时间不到一秒的射电能量闪光。既然快速射电爆发是在遥远的宇宙岛中探测到的,它们一定是非常高能的事件。但是直到天文学家捕捉到发生在我们银河系的快速射电爆发,我们才发现可能的罪魁祸首:磁星。磁星是一种特殊的脉冲星,它们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当中子星最初形成时,它们可以携带非常强的磁场——整个宇宙中最强的磁场。因此这些超级磁化的中子星有了一个新名字:磁星。当天文学家注意到磁星故障时,这种联系就产生了。磁星以非常精确的速度旋转。但是偶尔这个速度会突然改变,变得更慢或更快。天文学家注意到,在一个快速射电爆发产生的同时,一颗磁星出现了小故障。由于磁星携带很大的能量,它们有可能解释快速射电爆发的起源。但是,虽然我们知道这两个过程是有联系的,但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它们。现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报》上发表的一篇新研究论文中,一组天体物理学家提出小行星与此有关。小行星被认为在磁星周围很常见。由于磁星是巨星死亡后的残留物,它们的部分太阳系将保持完整。因此,磁星很可能被许多小行星和其他各种碎片所包围。在研究人员描绘的场景中,偶尔一颗小行星会离它的磁星太近。磁星除了具有强大的磁场外,还具有极其强大的引力。如果小行星靠得太近,引力会将小行星撕裂。当小行星被撕裂时,它的角动量会转移到某个地方。如果它碰巧沿着磁星旋转的路径运行,那么一旦磁星被扰乱,它就会加快磁星的速度。这导致了故障。如果小行星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它会稍微减慢磁星的速度,导致所谓的反毛刺。不管如何样,被撕裂的小行星的碎片现在被极强的磁场捕获了。这导致磁场自身纠缠在一起,并以快速无线电爆发的形式释放它们被压抑的能量。最终,幸存的碎片最后落到磁星表面,释放出我们可能探测到的耀斑。这是一个解释磁星怎么导致快速射电爆发的合理方案侦破纪实:它表明即使是太阳系中最小的物体,如小行星,也能导致非常大的影响。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