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迷案追踪

大案纪实:兄弟俩碎尸卖淫女 又被另一个卖淫女蒙蔽终被抓获

时间:2024-02-2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安某和曲某,这对表兄弟来自蛟河市,他们的命运在长春这座城市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2003年,安某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长春,希望在这里开展自己的生意。

不久后,曲某也离开了家乡,来到长春,希望能在表哥的帮助下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然而,两年的时间过去了,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如预期那样顺利,生意上的挫折让他们倍感压力。

一天,安某在网吧消磨时间,偶然间看到了一则新闻,报道了一起涉及10名卖淫女的凶杀案。

这个新闻触动了他的心弦,他开始萌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

他找到曲某,两人在阴暗的角落里密谋,决定在卖淫女身上做文章。

他们准备了尖刀、绳子、胶带等作案工具,准备实施他们的计划。

大案纪实:兄弟俩碎尸卖淫女 又被另一个卖淫女蒙蔽终被抓获

2005年5月31日,安某通过一个熟人得到了陪聊女于某的手机号码。

他以找人聊天为借口,将于某约到了某宾馆门前见面。

晚上21时30分,于某和她的女友吴某准时到达了约定地点。

安某让曲某将于某和吴某带到他们的暂住处。

进屋后,四人开始聊天,气氛看似轻松。

然而,当时间接近午夜,于某提出要离开时,安和曲的真面目暴露了。

他们从后面冲过来,拦住了于某和吴某的去路。

曲某掐住了于某的脖子,为了确保于某死亡,他用尖刀刺向了于某的左胸。

在一阵混乱中,于某被残忍地杀害并碎尸。

与此同时,安某掐住了吴某的脖子,但吴某机智地装晕,这让安某放松了警惕。

他注意到了吴某手中的高档皮包,认为里面一定有值钱的东西。

为了套取银行卡密码,他们没有立即杀害吴某。

大案纪实:兄弟俩碎尸卖淫女 又被另一个卖淫女蒙蔽终被抓获

安某抓起皮包,发现里面有两张银行卡。

他将装晕的吴某弄醒,逼迫她说出密码。

曲某拿着银行卡去取钱,但发现卡里并没有钱,他空手而归。

在随后的一天多时间里,吴某与两名犯罪嫌疑人展开了一场心理战。

她巧妙地骗取了两人的信任,告诉他们她和男友以前也干过这一行,并且对如何骗来女子了如指掌。

她还主动帮忙收拾房间,与两人一起吃喝,逐渐让两人将她视为自己人。

2005年6月2日凌晨3时许,两名犯罪嫌疑人因为一天未睡,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吴某抓住了这个机会,趁机逃出了出租屋,并向巡逻的民警报了案。

长春市公安局绿园区分局普阳街派出所的民警迅速出击,将还在睡梦中的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在警方的审讯下,安某和曲某对杀人碎尸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他们的罪行最终被揭露,正义得到了伸张。

这起案件不仅展示了吴某的机智和勇敢,也反映了安某和曲某在生活压力下的扭曲心理。

他们的行为是对法律的严重挑战,也是对人性的极大亵渎。

出乎意料:清代法律规定帝王每年要亲自扶犁耕地

导读:在古代,龙抬头的时候,亲自犁田,确有其事。明清时,皇帝每年都要亲自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躬耕一番,以给天下百姓做一个重视农业生产的榜样。当时,明清皇帝都有自己的“自留地”——“一亩三分地”。那么,这“一亩三分地”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在明清时的祭农之礼已十分完备。每年皇帝都要到京城的先农坛祭祀先农,然后再到观耕台前的亲耕田进行示范性耕耘,以完成对先农崇祭的全过程。皇帝亲耕的田地,据说在周代时是“千亩”,也许是怕皇帝累着了,后来才变成了“一亩三分地”。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一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从大舜时就有用象耕田的记载,战国时说:“先王者,为民兴利除害,故天下之民归之。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者也。”《礼记》记载,周时已开始这种祭祀先农的“耕礼”,叫“耒礼”,是封建社会十分神圣和重大的国典。清代从皇帝时延续了明代的“耕礼”的仪式,“顺治十一年(1654年)二月,朝日于东郊。始行耕藉礼。定每年仲春亥日行耕藉礼。”也称之为皇帝“亲耕”。皇帝把“演耕”(即亲耕)作为法律固定下来,于每年春季都举行“演耕”之礼,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和诸大臣扶犁耕地。有一幅《皇帝祭先农图》描绘的就是皇帝亲自扶犁,另有六大臣身着蓑衣也扶犁而行,还有24个60岁以上的老年农夫,也着蓑衣扶犁而行。这幅画真实纪录了当时的皇帝亲耕的场面,以及四周围观的王公大臣。 也可以说,皇帝耕田基本上就是作秀,并且还有一套严格程序。明代时,皇帝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往返犁地4趟;清代时改为往返犁地3趟,名曰“三推三返”。皇帝亲耕完毕,就登上观耕台观看王公大臣们耕作了。据《宛署杂记》记载,每次“圣驾躬耕”,地方政府都要筹备至少一个月时间,搭建一座巨大的耕棚,供皇帝和大臣们休息,要为他们精心准备膳食,还要找数十名经验丰富的老农进行礼仪培训。皇帝的耕田必须是筛过的细土,以便让皇帝犁起来能省些劲儿。 有意思的是,二十年(1815年),亲耕时,碰巧所备耕牛不驯服,让嘉庆皇帝无法驾驭,御前侍卫十余人上前帮忙,才勉强耕了三个来回。为此,嘉庆皇帝大怒并发了上谕:“耕藉为劭农大典,顺天府供备牛只,平时不勤加演习,玩忽从事。著将专司供办之大兴县知县沈守恒、宛平县知县张洽俱先行革去顶戴,交部严加议处;顺天府府尹费锡章系专辖之员,著交部严加议处……所有此次一切例赏,概行停给。”本来是皇帝亲耕自己没秀好,却让手下的人都倒了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从严执法的先锋:天生法律人酷吏张汤

张汤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出门回来,发现老鼠偷吃了肉,就迁怒于张汤,把他打了一顿。于是张汤挖开老鼠的巢穴,活捉了老鼠,把老鼠当作犯人一样严加审讯拷打,并记录下审讯过程,最后把老鼠和老鼠吃剩的肉都当堂呈供,作为证据,宣判老鼠应当受磔刑,然后亲自把老鼠分尸。 张汤的父亲看到这份审讯记录,,因为这份判决书简直就像一个资深法官的作品,于是让张汤学习断案的文书。父亲死后,张汤当上了长安的官员。 张汤工于心计。他的好朋友赵禹担任少府,廉洁傲慢,公卿去拜访他,他却从来不回访,甚至和知心朋友都断绝了来往,一心一意秉公办理公事。张汤觉得他的做法不可取,于是广泛结交官员,哪怕自己讨厌的人也装作亲热的样子。 张汤后来做到了九卿的大官,他善于揣摩的喜好,每次有疑难案件,都先向汉武帝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汉武帝认为对的,张汤就记下来,作为以后判决的法规。如果办案没有顺着汉武帝的意思,受到谴责之后,张汤就把别的同事抬出来,说:“哎呀!他们早就向我提过跟皇上您的意见,我这人太笨了,竟然没有采纳。”既恭维了汉武帝又推卸了责任,汉武帝也就既往不咎了。他还善于笼络人心,汉武帝对他办的事很满意的时候,张汤就说是谁谁谁出的主意。凡是他办的案子,揣摩是汉武帝想要治罪的,就交给执法严酷的官吏去办;揣摩是汉武帝想宽大的,就交给执法公正的官吏去办。所以张汤办的每件案子都很符合汉武帝的口味。 当然,该邀功的时候,该表示的时候,张汤也会表演得像一个坚持原则的法官。他办理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谋反的案件时,汉武帝本想宽恕同案犯严助和伍被,张汤却说:“伍被是策划者,严助是出入禁宫受您宠的人,他们俩竟然和诸侯私交同谋,如果不杀了他们,后果不堪设想。”这一番替汉武帝设想的大道理,让汉武帝没了办法,只好杀了二人。 当时和匈奴连年征战,这一年匈奴提议和亲,博士狄山上奏说和亲有利。汉武帝就问他为什么有利。狄山回答:“刀兵乃凶器,不能轻举妄动。伐匈奴,结果被困在了平城,答应和亲后才被放回来。孝惠和高后时期,没有和匈奴打仗,结果天下太平。到了孝文帝时期,想征伐匈奴,结果天下不得安宁。孝景帝遇到了,打来打去,民不聊生,平定七国之乱后,孝景帝终生不再提打仗之事,因此天下富足。现在皇上您如果攻打匈奴,一定会导致国库空虚,百姓贫困,所以还是和亲的好。”张汤一听,当场就反驳说:“这是腐儒之见。”狄山面子下不来了,干脆和张汤听上了:“你说我是愚忠,我看你是诈忠。你处理淮南王和江都王案子的时候,深文周纳,诬陷诸侯,离间皇上和诸侯骨肉之亲,诸侯的大臣们也寝食不安,这不是诈忠是什么!”这句话一下戳到了汉武帝的痛处,他马上变了脸色,问狄山:“你丫牛逼哄哄的,我让你去管一个郡,你能挡住匈奴吗?”狄山回答:“不能。”汉武帝又问:“那一个县呢?”狄山仍然回答说不能。汉武帝又问:“那一座要塞呢?”狄山心想,如果再说不能,皇上肯定会把我治罪,于是只好说能。这一下不打紧,汉武帝真的派狄山去守要塞了,一个多月以后,手无的狄山就被匈奴砍去了脑袋。于是群臣大惊,再也不敢和张汤公开辩论了。 张汤做了七年御史大夫,后来失势了。这时,被他整治过的人开始对他实施报复。 河东人李文曾经同张汤有矛盾,做了御史中丞后,开始整张汤的黑材料。张汤有个手下叫鲁谒居,为了讨好张汤,就向汉武帝造谣告发李文。这件事正好落到张汤手中,张汤就把李文给杀了。汉武帝问他:“那个匿名告发李文的人是谁啊?”张汤故作惊讶:“啊?可能是李文的老朋友干的吧。”事后鲁谒居生病,张汤亲自去探望,居然替鲁谒居按摩双脚,以报答鲁谒居。这件隐私被赵王侦知,上书说:“张汤是朝中大臣,鲁谒居是他的手下,张汤竟然替他按摩双脚,他肯定指使鲁谒居干了什么大坏事。” 这件事交给了廷尉处理。鲁谒居一病呜呼,他弟弟也被牵连了进来,下狱。恰好张汤去审理别的囚犯,看到鲁谒居的弟弟,就想私下里开脱他,当面却装作不认识。没想到鲁谒居的弟弟会错了意,还以为张汤故意不理他呢,一怒之下就告发张鲁谒居是共谋。正好丞相庄青翟和他手下的三个长史都忌恨张汤,于是联手陷害张汤。汉武帝终于认清了张汤的真面目,派了八批使者,像张汤小时候审讯老鼠一样审讯张汤。张汤不服,汉武帝于是派张汤的好朋友、铁面无私的赵禹审讯。赵禹责备张汤以前办案子的时候杀了多少人,现在你的案子有根有据,皇上很难处理,就想让你自己自杀算了,你还想多方对质干吗呀? 张汤一听原来是汉武帝的意思,没办法,只好自杀了。 张汤死后,抄家时发现,他的家产只有五百金,而且全是皇上赏赐给他的,没有别的任何产业。亲戚们想厚葬张汤,张汤的母亲说:“张汤是被诬告而死,干吗要厚葬?”于是葬得非常寒酸。汉武帝听说后,感慨说:“没有这样的母亲,哪能生出这样的儿子呢。”于是下令穷究此案,杀了那三位长史,丞相庄青翟也像张汤一样自杀了。张汤即使死了也报了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