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瞰协同——卫星视角下的十年之变

时间:2024-03-0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瞰协同——卫星视角下的十年之变

图①:2月3日,卫星拍摄的雄安新区容东片区。

瞰协同——卫星视角下的十年之变

图②:2014年9月27日,卫星拍摄的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建设前。

瞰协同——卫星视角下的十年之变

图③:2023年4月28日拍摄的雄安新区建设者。

瞰协同——卫星视角下的十年之变

图④:2023年11月1日,卫星拍摄的位于崇礼的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

瞰协同——卫星视角下的十年之变

图⑤:2014年10月25日,卫星拍摄的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建设前。

瞰协同——卫星视角下的十年之变

图⑥:1月27日,参赛运动员在崇礼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北欧两项个人大跳台比赛中。

瞰协同——卫星视角下的十年之变

图⑦:2月12日,游客在大运河(沧州)首届新春灯会欣赏花灯。

瞰协同——卫星视角下的十年之变

图⑧:2月17日,卫星拍摄的京杭大运河沧州段。

瞰协同——卫星视角下的十年之变

图⑨:2014年11月18日,卫星拍摄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前。

瞰协同——卫星视角下的十年之变

图⑩:2月3日,卫星拍摄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瞰协同——卫星视角下的十年之变

图⑪:2023年12月18日,乘坐津兴城际铁路首趟列车的旅客在大兴机场站内拍照留念。

瞰协同——卫星视角下的十年之变

图⑫:2023年11月4日,市民在石家庄高铁片区中央绿色体育公园运动。

瞰协同——卫星视角下的十年之变

图⑬:2023年9月13日,卫星拍摄的石家庄高铁片区。

匠心独运丹青手,万里山河起宏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不断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十年来,京津冀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

如今,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见成效;雄安新区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一幅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在京畿大地徐徐展开。

燕山脚下、渤海之滨、太行之畔。

历史行进的脚步,留下了勃勃生机的气象。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之际,河北日报和河北省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与应用中心合作推出特别策划,通过卫星视角见证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未来之城拔节生长、大兴机场凤凰展翅、冬奥小城崇礼风光无限、石家庄高铁片区建设正酣……一个个点位犹如一个个协同发展的切片,所见是壮美河山,所见是历史与当下,所见是希冀与未来。

文/河北日报记者 郭 昭

图/河北日报记者 耿 辉 田 明 张 昊 史晟全

卫星图片/河北省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与应用中心

魏刀儿简介 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首领魏刀儿生平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范仲淹救灾有奇招!大兴土木,哄抬米价是如何回事?

救灾有奇招!,哄抬米价是怎么回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范仲淹是的名人,不仅才学很高,在市场需求上,也能分析的十分清楚,这通过他的赈灾方式就能够看出来。 皇祐二年,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浙,发生了的大饥荒,百姓为了活命,只能背井离乡。当时,61岁的范仲淹正在浙西为官。他不光开仓赈粮,还四处倡议,发动民间富商大户一起来赈济灾民,但政府的粮食毕竟有限,来自民间的救济更是杯水车薪,无法应对灾情。眼看灾情无法控制,按说范仲淹应该一边上奏朝廷,一边加大力度筹款赈灾才是。可他却显得有些,大张旗鼓地搞起了划船大赛。 范仲淹为了把划船大赛搞得风生水起,还特意做了很多宣传。他自己也常常携朋带友,乘船在江中宴饮游玩。每逢划船大赛的时候,他不仅张灯结彩,还敲锣打鼓,把个赛事举办得热热闹闹,吸引了不少人来观看比赛。在范仲淹的组织下,划船比赛花样繁多,赛事不断。由于热闹好看,吸引了不少外地人专门来看。 当时,范仲淹紧急调拨国库的粮食,募集民间的存粮来营救百姓。但这种做法显然还不够,无良商人囤积居奇,大量食不果腹的百姓选择离家流亡,就在这时范仲淹提出了救灾策略。 范仲淹召集了大量食不果腹的民众,让他们翻修府衙、仓库,并且付给他们很低的酬劳。之后范仲淹亲自拜访那些囤积了大量粮食的寺院,告诉他们现在的工人工资非常低,可以趁机让这些人为寺院修建住宅房舍。主持们一看有利可图,于是怀着占便宜的心理,纷纷雇佣廉价劳动力。对付那些故意囤积居奇的无良商人,范仲淹把他们召集起来说:“你们应该联合起来把粮食价格再次提高。”商人们一看有官府牵头,于是经过商议,联合将粮食价格提升了很多。 米商们把 粮食的价格涨了又涨,害得许多百姓更加买不起。这样一来,很多人都对范仲淹,认为他置百姓疾苦不顾,光是整些赛事,另外还大兴土木,根本不体恤民情。就有人在面前弹劾他。宋仁宗也觉得范仲淹这是劳民伤财,不顾百姓死活,是渎职的罪过,于是就让范仲淹解释。 范仲淹呈上一份奏折,为自己辩护。范仲淹说,灾民太多,光靠政府赈济,根本没有成效。所以,这是他另外想的方法。江浙一带近水,百姓素来喜欢比赛划船。想要参加划船比赛,就需要造船。造船就需要工人,这样就能使部分灾民有工作。另外,在比赛的过程中,还需要雇人来参与比赛。这样,又可以缓解部分灾民的生计问题。原来,组织划舟比赛和庙会是为了增加旅游资源,让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获得收入。府衙、寺庙大兴土木是为了稳定流民,让他们不至于流浪,据说当时为官府和寺庙做工的人达到了数万以上。 为了给更多的百姓提供就业机会,他又动员香火旺盛的寺庙翻修寺庙,加盖房舍。而富商大户们见到人工便宜,也纷纷仿效寺庙大兴土木。这样做,就能让本来饭都吃不上的灾民,都得到了安置,缓解饥荒。另外,由于米商哄抬米价,其他地方的米商听说有利可图,就会纷纷把米运到此地来卖。由此,米的储备就会非常充足,甚至供大于求。米商们为了早点脱手,就会纷纷降价。这样一来,米价不仅不会涨,反而会比之前还便宜。 宋仁宗听后,才明白范仲淹的良苦用心,范仲淹这样做,不光给饥民提供了工作,还替政府分担了忧愁。因此,宋仁宗对范仲淹大为赞许。而事实真是如此,江浙一带的饥民,由于都有活干,有饭吃。因此,尽管饥荒还是很严重,但他们平安地度过了最难熬的荒年,等到了第二年粮食收成的时候。百姓的损失,也变得微乎其微。 可以说,范仲淹虽然只是个古代官员,但他却懂得利用经济规律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平衡经济危机。这一点,显然是十分了得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