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叶网探索分享】
恒星之间的物质﹐包括星际气体﹑星际尘埃和各种各样的星际云﹐还可包括星际磁场和宇宙线。
星际物质的总质量约占银河系总质量的5%。
平均密度为10/厘米﹐相当于平均数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个氢原子﹐密度范围是10~10/厘米。
这种密度是地球上的实验室中远未达到的真空度(目前实验室的最高真空度为10^-7毫米水银柱,相当于每立方厘米 32﹐000个质点)。
星际物质的温度相差很大,从几K到千万K。
星际物质在银河系内分布的特点是:不均匀性,不同区域的星际物质密度可相差很大﹐星际气体和尘埃当聚集成质点数密度超过每立方厘米10~10个时﹐就成为星际云﹐云间密度则低到每立方厘米0.1个质点。
星际物质和年轻恒星高度集中在银道面,尤其在旋臂中。
星际气体包括气态原子﹑分子﹑电子﹑离子,其化学组成可以通过各种电磁波谱线的测量求出。
结果表明﹐星际气体的元素丰度与根据太阳﹑恒星﹑陨石得出的宇宙丰度相似,即氢最多,氦次之,其他元素很低。
下表第二行是按对数尺度列出的宇宙丰度,第三行是按对数尺度表示的太阳与蛇夫座ζ星之间的星际气体元素丰度,第四行为二者的差值。
星际气体中,90%是氢,氦约占10%,其他的元素如锂、氮、氧等总共不到1%。
星际气体根据主要元素──氢原子的存在形式而分为电离氢区和中性氢区。
星际尘埃 是直径约10(或10)厘米的固态质点,分散在星际气体中。
星际尘埃总质量约占星际物质总质量的10%。
星际尘埃可能是由下列物质组成的;水﹑氨﹑甲烷等的冰状物;二氧化硅﹑硅酸镁﹑三氧化二铁等矿物﹔石墨晶粒;上述三种物质的混合物。
星际尘埃散射星光,使星光减弱;这种现象叫作星际消光。
星际消光随波长的增长而增长﹐星光的颜色也随之变红﹔这种现象叫作星际红化。
星际尘埃对于星际分子的形成和存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尘埃能阻挡星光紫外辐射不使星际分子离解﹐另一方面固体尘埃作为催化剂能加速星际分子的形成。
星际物质(缩写为ISM)是存在于星系和恒星之间的物质和辐射场(ISRF)的总称。
星际物质在天文物理的准确性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因为它是介于星系和恒星之间的中间角色。
恒星在星际物质密度较高的分子云中形成,并且经由行星状星云、恒星风、和超新星获得能量和物质的重新补充。
换个角度看,恒星和星际物质的相互影响,可以协助测量星系中气体物质的消耗率,也就是恒星形成的活耀期的时间。
以地球的标准,星际物质是极度稀薄的等离子、气体、和尘埃,是离子、原子、分子、尘埃、电磁辐射、宇宙射线、和磁场的混合体。
物质的成分是99%的气体和1%的尘埃,充满在星际间的空间。
这种极端稀薄的混合物,典型的密度从每立方米只有数百到数亿个质点,以太初核合成的结果来看气体的成分,在数量上应该是90%氢和10%的氦,和其他微迹的金属(以天文学说法,除氢和氦以外的元素都是金属)。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