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叶网探索分享关于迷案追踪相关的知识】
朱元璋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高压态势反腐倡廉,除了运用《大明律》常规手段以外,法外用刑,采用剥皮揎草的酷刑,就是将贪官污吏的人皮剥下来,做成鼓,或者在人皮内部填充稻草后做成稻草人,立于衙门口或者当地土地庙之内,用于警示各级官吏,杜绝贪赃枉法行为。
就是这样的高压线,三品大员郭桓和他的同伙也敢碰。
由此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大贪腐案。
贪官郭桓被抓获
一、惊天大案
郭桓是山东兖州府东平州人,洪武十七年(1384)他升官了,被调至中央出任户部(财政部)侍郎,当时户部尚书空缺,朱元璋还准备升他为尚书,这说明郭桓是非常能干的、组织部门对他的考评均为优秀。
明朝的统治体系
但是一年后的洪武十八年三月,御史余敏和丁廷举等人举报郭桓和赵全德、胡益等合伙贪污、盗卖官粮。
朱元璋非常生气,立即派人调查,没有想到竟然查出了一个惊天大案:
第一:郭桓勾结地方官员私分应天府、镇江等五个州府的税收和秋粮。
(国家税收直接私分)
第二:郭桓等人收受地方官员50万贯贿赂。
(一贯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300元左右,50万贯已经是过亿人民币)
第三:以郭桓为首的贪官污吏征收皇粮国税时,巧立名目,篡改数字。
还收取五花八门的费用多如牛毛。
(做花账)
郭桓等人在倒卖粮食以及掺假,总共给大明王朝造成了两千四百万担粮食的损失,相当于国库一年的的收入。
他个人所得折合银两为1200万两。
......
而当时大明朝全国一年的税收加起来,也才折合2943万石精粮。
郭桓是三品侍郎,他本人一年俸禄只有420石。
二、怒杀贪官
朱元璋痛定思痛,转念一想,郭桓这几个人恐怕完不成这么大宗的贪腐,应该还有同伙儿。
于是案件向上、向下全面深入调查,很快查到了中央六部,结果令人瞠目结舌!除了吏部之外的其它五部都有问题,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工部侍郎麦至德、兵部侍郎王志全部涉案,户部尚书一职空缺。
官员朝不保夕,成为惊弓之鸟
牵连到的地方官员数不胜数。
地方上逃税的富商也在被追查之列。
整个郭桓案共用了两年才审查完,根据大明律贪污60两银子以上的官员都处死刑的规定,朱元璋为此案前后共杀了3万多人。
明朝时一两白银可以购买300斤大米,现在的大米按均价3元每斤计算,一两白银大约可以换算成900元人民币,60两白银就相当于5.4万元人民币。
朱元璋杀了那么多人,有没有被杀冤枉的?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那么多人?
他曾对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原来老朱是为了自己的江山、为了子孙万代坐江山在着想啊。
当然,老朱出身贫民,他对农民感情深厚,对贪官深恶痛绝。
朱元璋对农民感情深厚
郭桓案还导致了一个记账方式的大改变:大写数字的出现。
之前记账用的汉字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等等,非常容易改动。
于是朱元璋下令,将上述数字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以杜绝贪官污吏通过篡改数字贪赃枉法。
三、杀人之后朱元璋进行了廉政警示教育。
查贪官、杀贪官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朱元璋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想借助这个大案来教育官员们要廉洁奉公守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什么郭桓一案能够长时间、系统性地存在?因为明朝经过了20多年的治理后,社会结构和阶层开始固化,官僚体系成型,很多官员之间通过各种圈子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于是朱元璋在此案后专门下发了诏书:
1. 不准百姓结交官员,违反者家长处死,家属充军。
老百姓不准与官员们套近乎,不准参加饭局、打牌、一起去KTV娱乐。
2.受贿的官员要问罪,行贿的人也要重处。
3.地方官员不准给中央官员送钱,一旦发现,就一查到底。
......
诏书洋洋洒洒数千言,语重心长,句句在理。
四、郭桓案仔细分析,疑点重重。
郭桓和他的同党一共贪污了2400多万石的粮食,相当于当时明朝的一年总税收,他们怎么可能贪污一整年的税收?洪武十八年,国库一点粮食都没有进,这怎么可能?郭桓只是一个侍郎(副部长),他胆子再大也不敢把国家一年的收入全部贪污。
存在这么多疑点,朱元璋为什么还要继续不分青红皂白就抓人、杀人呢?说明朱元璋对于贪官极为仇恨,在他眼里只要是贪官都该杀。
这个案子的第二个疑点就是郭桓贪污案牵连的人越来越多。
一般贪污,唯恐别人知道,而郭桓呢?唯恐别人不知道,郭桓贪污和其他五部(礼部、刑部、兵部、工部、史部)的人都合作了,而且偏偏合作的对象除了五部的尚书(部长)、侍郎(副部长)外,其他人都参与了。
小小的侍郎郭桓案牵连人之多,就是当初的丞相胡惟庸案都无法匹及,郭桓真真正正风光了一把。
其实,郭桓贪污还是可以确定的,只是不可能牵扯这么多人,不然朱元璋也不会拿郭桓开刀。
五、不怕牵扯人多,就是为了肃清贪官
分析朱元璋个人行为,他有很强的猜疑心,但凡有一点猜疑,他不会把人放了。
郭桓案除了六部被牵连的人,还有地方的经办官员、各府县、富户、粮长,一共三万多人被杀。
六部的尚书因为此案成了光杆司令,官员们每天活在恐惧的阴影之中,朝廷官员可谓是大换新,官员们每天上朝前与家人告别,如果到晚上不回来,就是被杀了。
除了牵连官员以外,还牵扯了富户。
明初一共有多少富户?胡惟庸案中杀了一批,现在剩下的富户也被牵连进去了,结果是百姓中产之家大都破产。
郭桓贪污了明朝一年的税收粮食,那么这些钱粮到底到哪里去了?亏空的国库必须有人补上。
郭桓及其同党,没收他们的家产也不够补充给他们定的贪污数量,穷苦百姓肯定拿不出来,只有从富户下手。
郭桓案致使各地中豪之家皆被牵连,民间富人无不倾家荡产,受牵连的地主阶级一时间群情激愤,官民无不指斥攻击告发此案的御史和审判官。
为平息民愤,朱元璋以在郭桓案中使用逼供信的办法,下令将审理本次案件的审刑司右审刑吴庸凌迟处死。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此案中被杀的最后一个人竟然是主审法官吴庸,他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六、郭桓案的后果,官员全面换新;但换新后的官员又前腐后继了。
老朱一个案子杀了3万多人,朝廷和地方官员一下子出现了大量的空缺。
于是朱元璋内心非常高兴。
他想,我亲手选拔一大批优秀干部,应该没有问题了吧?
朱元璋从后备干部队伍——监生中选出了1000多人出任知州、知县等中级职务,填补了官员的损失。
杀了一批贪官污吏,又换了一批新官员
看着一个个精瘦的新鲜面孔,老朱非常得意,这回都是我自己提拔的干部,应该不会贪腐了吧?
但是他错了。
干部队伍换血了,并没能解决贪腐问题。
权力就是春药,有了权力如果不受监督,腐败乱权那是必然的。
朱元璋死后,特别是到了明朝的中后期,贪腐已经成了系统性的普遍性问题,最终导致明朝彻底覆灭。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