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神秘事件

1984年吉林玉米地现烧焦女尸,死前挣扎求生,现场细节颇为诡异

时间:2024-12-1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28

1984年7月26日中午,吉林省辽源市南郊乡镇派出所接到报警:一名农民午饭后去田里干活,路过一片麦田时发现有火烧过的迹象。

1984年吉林玉米地现烧焦女尸,死前挣扎求生,现场细节颇为诡异

农民有些困惑,按理说七八月份不是烧田的季节。

好奇之下,他循着痕迹一路找去,远远看到河边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

凑近一看,那竟是一个被烧焦的人。

警方抵达现场后,发现情况比预期中要糟糕:死者已被烧得面目全非,以至于一眼看上去分不出是男是女。

不过他们很快就确认了三点:

其一,死者死亡时间在昨夜11点到12点之间;其二,民警在两处不同的地方分别找到两只红色高跟凉鞋,与死者脚型和现场鞋印相匹配,因此断定死者为女性;其三,死者的口腔和咽管中发现大量烟尘,这证明她是被活活烧死的。

由于现场并没有发现第二个人的脚印,加上死者遗体上不见机械性伤痕,警方逐渐倾向于这是一起自杀事件。

他们还原出事情的经过:7月25日深夜,死者带着汽油一类的助燃剂来到渭津河边的麦田里,这儿深更半夜绝不会来人,没有人会打扰她自我了结。

死者显然并不是一心赴死,决定动手前,她在原地徘徊了许久,因此留下了大量鞋印。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死者将助燃剂淋在身上并点燃,在麦田里留下了第一处着火点。

可烧伤带来的剧烈疼痛随即便令她后悔,在求生欲望的支撑下,死者一路向河边狂奔企图自救。

遗憾的是,她最终倒在了离河边仅几步之遥的地方。

其间,死者在半路被绊倒,因此在距离河边较近的地方出现了第二处着火点。

上级领导在听过汇报后,觉得推测合情合理,遂决定以自杀结案,将死者遗体就地掩埋。

然而就在结案前的最后一次汇报会议上,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反对者名叫孙玉金,是一名年轻的刑警。

他并没有参与此案的调查工作,出现在会场也是因为有其他案子需要向领导汇报。

可在旁听完案情汇报后,他觉得事情没有大伙认为得那么简单。

有几个疑点让他觉得此事非常诡异。

其一,死者的行为与动机不相匹配

死者假如真要自杀,尤其是对于一名女性死者而言,自焚显然不是一个好选择。

不但如此,从其死前挣扎的痕迹来看,死者的内心并不坚定,按理说她应该选择一些更快速、痛苦更小的自杀手段,而不是选择让自己活活烧死。

其二,死者临死前的一些举动非常怪异

尸体焚毁得很严重,但死者所穿的红色高跟凉鞋却基本完好。

按理说她没有理由在自杀前特意脱掉鞋子的,但如果死者穿着鞋子自焚,鞋子又不可能不被火烧到。

况且两只完好的鞋子分别掉落在两个地点,这也解释不同。

其三,现场的一些痕迹不合常理

从现场发现的痕迹来看,死者在火焰腾起后跌倒过。

庄稼地土质松软,如果死者要挣扎着站起来,那么地上一定会留下掌印、手肘印等痕迹,但这些都没有。

那么,死者是如何站起来的呢?

总而言之,孙玉金认为当时现场应该还有其他人,这起案件是一起谋杀案。

听罢,局领导决定让他来负责此案的调查工作,并给他配了两名助手;而后者也当场立下军令状:一个月不破案,他就脱掉这身警服。

可没多久,孙玉金就后些后悔说出这句豪言壮语了——此案比看上去要复杂得多。

作为破案的第一步,确认死者身份一事就让他做了许多无用功:头几天里,孙玉金挨家挨户地对附近居民展开上门走访,可问了个遍,本地人都表示自己家没少人,也不认得死者留下的那双红色高跟鞋。

孙玉金不甘心,又把注意力放回到案发现场,试图找到更多能够确认死者身份的线索,果然在距离着火点约50米外发现一只袜子,可惜这非但对确认身份于事无补,反而让状况更加麻烦。

从材质来看,这只袜子并不便宜,住在周边的农民是基本没可能消费的。

也就是说,死者很可能不是当地人。

那个年代,我国警方尚未引进DNA技术,如果一个外地人被带到当地杀害,那么想要查清其身份,要做的工作量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好在柳暗花明,正当孙玉金焦头烂额之际,有个小青年报案称他的姐姐失踪了。

报案者称他姐姐名叫赵晓莲,时年35岁,身高1米62。

7月25日傍晚,她委托报案者照看女儿,说是身体难受要去看医生,可这一去再也不见音讯。

他所说的一切,都与死者状况相吻合,而当报案者看到那双红色高跟鞋时,立马哭了出来。

赵晓莲的弟弟表示,姐姐性情开朗人缘很好,从未见她与任何人发生不快。

要说可能得罪谁,他只知道姐姐近些天跟姐夫吵过架,不过姐夫几天前就去外地出差了。

孙玉金还了解到,赵晓莲在辽源市一家纺织厂工作,有着稳定的收入,在失踪当天没有任何反常表现。

这更加确定了他的推测:即便掩藏得再好,一位母亲也不可能在永远离开自己的孩子时表现得如此淡然,赵晓莲一定是被人杀害的。

确定了死者身份后,孙玉金决定从其最后见到的人身上获取线索。

他和同事兵分两路,由他去诊所调查,而两名助手则去赵晓莲丈夫李向东的工作单位了解后者状况。

谁知两个方向全都碰了壁。

1984年吉林玉米地现烧焦女尸,死前挣扎求生,现场细节颇为诡异

诊所表示,他们压根就没有赵晓莲的就诊记录,而李向东的工作单位,辽源市前进供销社则称根本就没有安排李向东出差;后者也好几天没来上班了,怎么都联系不上。

再问赵晓莲弟弟,他声称姐夫出差一事是从姐姐口中得知的;姐姐还说,此事也不是姐夫亲口告诉她的,而是托人转告的。

转告者究竟是谁,姐姐没说。

两条线索同时中断,孙玉金难免有些沮丧。

无奈之下,他只能再次用起笨办法——挨个走访。

经过大面积调查,孙玉金总算又有了些收获。

李向东的一些朋友表示,7月20日这天,也就是去出差当天,李向东还找朋友们喝了顿酒。

但反常的是,酒喝到一半,他突然说自己有事,不由分说就走了。

如果真要出差,李向东是没理由搞这么一出的,这意味着出差一事是谎言,他在隐瞒一些事情。

而问了一圈,这些朋友都否认替李向东给赵晓莲捎过话,这意味着此案还有其他参与者。

而这个神秘的捎话人,就是破案关键。

在走访中,孙玉金了解到,李向东一直放不下自己的前女友,甚至在办公室抽屉里偷藏了一张前女友照片。

调查后得知,他的前女友是人在沈阳,孙玉金向领导请示,准备去沈阳一探究竟时,领导却让他调查另一宗案子。

赵晓莲的案子谜团重重,而新案更是无比邪门。

辽源市向阳建筑公司经理报案称,昨天深夜有两名蒙面歹徒闯进公司,打晕了值班人员并敲开保险柜,然后把里面的票据都烧了。

诡异的是,保险柜里有大叠钞票,歹徒竟熟视无睹。

孙玉金要求会计查账,一番折腾后发现,公司在3月份被提走8吨钢材,但货款却一直没到位。

按理说,8吨钢材也就几千块,算不上多么不得了的数额,歹徒却要以身犯险,其中必定大有原因。

孙玉金向经理询问这单生意的状况,后者的答复却让他始料未及。

经理表示,提货人当时拿着公司张科长批的提货单,上面甚至有张科长的签名,但张科长却始终否认此事,而相关票据已经被烧了。

那提货人呢?他是谁?孙玉金追问道。

经理说公司曾派人找过他,可他当时不在家。

他是前进供销社的李向东。

经调查,李向东的前女友并没有涉案,人家已经在沈阳成家,与李再无联系。

而孙玉金追查到了从李向东手中买走钢材的买家,是长春市一家劳动服务所的王树德。

此人向警方吐槽:他从李向东手中低价买走钢材,心里十分高兴,却没注意到对方开出的不是正规发票,没法报销。

再试图联系李时,对方却没了音讯。

王树德只是图便宜货,他能提供的线索很有限,但也提到了建筑公司的张科长。

现在,此案所有的线索都集中在了这位张科长身上,可就在准备拜访此人时,一个突发的小插曲打乱了所有计划。

原来,当地有个矿场发生意外,一名矿工不慎坠亡。

其家属按照习俗将矿工就近火葬,被目击者误认为杀人焚尸。

孙玉金被派去调查此事,虽说绕了个小弯子,他却因此大受启发。

如果赵晓莲是被杀害的,凶手用汽油焚烧,目的显然不是为了伪造自杀假象,而是为了掩盖死者真实身份。

而在此之前,警方倾向于以自杀结案,考虑到尸体样貌骇人,怕引起不必要的社会影响,因此选择了隐瞒案情。

如果在此时,警方再放出消息,称死者面部没有被完全焚毁,要家属来辨认,凶手会不会心虚,露出一些马脚?

想到这儿,孙玉金暂时打消了调查张科长的念头,而是给凶手设了个圈套。

他预感到会有收获,却没想到对方犯的错误如此低级愚蠢。

在放出认尸告示不久,赵晓莲的弟弟就告诉警方,有人在他妹妹家的窗台上放了封信,信中以李向东的身份声称他与赵晓莲都在外地,安然无恙,要求家属不要去警局。

这显然是欲盖弥彰,但问题是,这封信的笔记不但与李向东不符,与目前掌握的所有涉案人的也都对不上,包括眼下嫌疑巨大的张科长。

再说这个张科长,此人一见到警察就大喊冤枉,孙玉金无法从其说辞中找到任何破绽——假如此人在撒谎,那么他的话术绝对无比高明。

线索又断了,孙玉金再次选择了笨办法。

冒充李向东的人能把信放到赵晓莲妹妹家的阳台上,这证明他对这一家人非常熟悉;他不是李向东,就一定与李向东关系不菲。

孙玉金还当真找到这么一个人,与信的笔迹对上了。

1984年吉林玉米地现烧焦女尸,死前挣扎求生,现场细节颇为诡异

此人名叫孔东林,在酒桌上跟李向东有一面之交。

他向警方坦白,信确实是自己写的,但是一个叫侯磊强的朋友让他写的:侯磊强提前写好了内容,要他笔着照抄一份。

据调查,侯磊强是向阳建筑公司仓库管理员。

这么一来,孙玉金豁然开朗,他心里对事情的缘由有了个大概的把握。

这侯磊强估计不是啥老实人,想办法捞偏门,伙同李向东一块从公司仓库里偷了批钢材,变现后分赃了。

李向东将此事告诉赵晓莲后,后者十分不满,担心招来牢狱之灾,两人遂爆发争执。

赵晓莲之死,原因正是被杀人灭口。

果不其然,面对审讯,侯磊强供认不讳。

他声称,先前李向东带着张科长签字的提货单,从他手里提走一批钢材,但后来这批货却莫名其妙地失踪了。

后来张科长找到他,说此事一旦被公司发现,闹不好他们都要坐牢。

侯磊强很害怕,忙向张科长询问办法。

后者说,当下知道此事的人越少越好,但李向东已经将事情告诉了其妻子赵晓莲,必须想办法让赵晓莲闭嘴。

1984年7月25日深夜,按照张科长要求,侯磊强将赵晓莲约到玉米地。

见面后,张科长凶相毕露,用铁丝捆住了赵晓莲的手。

见赵被控制住后,张科长要求侯磊强回避,随后,后者就看到远处冒出火光,伴随着女人的惨叫声。

直到此时,他才意识到张科长所谓的闭嘴是指杀人灭口。

他之所以要让孔东林代写那封信,就是怕参与了杀人,事情败露后会被判刑。

侯磊强的供词中提到许多警方没有公布的细节,与事实符合,孙玉金断定他没有撒谎。

眼见案子基本告破,大伙儿都非常高兴,可到了最后的环节上,他们又遇到大麻烦。

作为本案的主犯,张科长落网后却始终拒绝认罪,反而一直叫冤。

面对其他问题,他都如实回答,这让孙玉金感觉到其中肯定有蹊跷。

难道张科长真的被冤枉了?

孙玉金重新翻看卷宗,突然意识到一个大问题:侯磊强的供词实在太过翔实了,警方提到的细节他有,警方没有提到的细节他也有,甚至有些超出了事实的范畴。

例如,侯磊强提到张科长用铁丝捆绑赵晓莲双手,可法医非常确定,死者手腕处没有相关痕迹。

也就是说,出于某种原因,侯磊强撒谎了。

孙玉金没有直接去找侯对质,而是找到孔东林耍了个诈:侯磊强说他什么都不知道,信上的字迹是你的,这你怎么解释?

孔东林没想到盟友会背刺,当场脸色一变,把一切都交代了。

原来,提出倒卖钢材的不是张科长,而是侯磊强。

孔东林与侯磊强伪造了提货单,李向东负责出手,到手9400余元,三人将赃款平分。

面对孔东林的供词,侯磊强终于意识到大势已去。

他向警方坦白,钱到手后,他们都很高兴,本以为找到了财路,神不知鬼不觉,怎料公司很快便发现端倪,派人来调查此事。

侯磊强心虚,生怕事情败露,遂动了杀人灭口的歹心。

他于7月20日找到李向东,后者当时正与朋友聚餐,他把李骗到一处煤矿,趁对方不备用石头猛砸其头部,并将其推入矿井。

末了,侯磊强往矿井里扔了几块大石头,听到李向东没了动静才离开。

李向东一死,赵晓莲肯定会报警,她也不得不除。

事实上,赵晓莲是有私心的:他明知丈夫做的事违法,却有意帮忙隐瞒,因此约见侯磊强时,向弟弟谎称却看医生。

赵晓莲一见面就表示不会声张,但侯磊强杀心已决。

荒唐的是,他贪图赵的美貌,竟在杀人前提出要发生关系,赵为息事只好顺从,这也是为何她的一只袜子会遗落在案发地点50米外的原因。

末了,他先把赵晓莲掐晕,然后淋上汽油,不料赵晓莲突然醒了。

侯磊强慌忙点着火,赵晓莲凭借本能抓住侯磊的衣服站了起来,本能地向远处的河边跑去。

在看到赵晓莲倒下后,侯磊强迅速逃离现场。

他在田地里留下的脚印较浅,又很快被后来者覆盖,因此警方一度认为现场没有第二个人。

至于张科长,完全是他为自己准备的后手:一旦事情败露,他就把罪责全都推到张科长身上。

谜底终于水落石出,孙玉金自然很是振奋,但仔细一想却也觉得后怕。

侯磊强设的这个局不可谓不狡猾,倘若他不画蛇添足地编造铁丝捆手等细节,不冒充李向东写那封信,亦或是在夜袭建筑公司时将钞票和票据一并带走,伪造成抢劫的假象,那么孙玉金断然无法如此顺利地一查到底,甚至此案到最后很可能会沦为悬案。

讽刺的是,侯磊强这几个试图掐断线索的决定,偏偏为孙玉金断了的线索续上了弦,只能说此人聪明反被聪明误。

最终还是应了那句老话: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武则天临死前为什么要否定自己一生的事业?

在通往女皇的道路上,使用了大量非正常手段,其狠毒残忍要超过和,而她治国的能力又与不相上下,她的权力欲则达到了不可逾越的巅峰。

然而,令我们无法想到的是,武则天的遗嘱中充满了善意和谦虚,她在遗制中宣布: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

比起上述四位女子,武则天的事业显然更加辉煌。

吕后、再怎么嚣张,也不敢自称;萧太后再怎么强悍,也没有自称皇帝;太后则压根不愿当皇帝;而武则天,在中国漫长的男权社会里,是唯一一个敢称皇帝并以皇帝之名统治中国长达16年的女皇帝,这是、令整个世界都要震撼的! 在通往女皇的道路上,武则天使用了大量非正常手段,其狠毒残忍要超过吕后和慈禧太后,而她治国的能力又与萧太后不相上下,她的权力欲则达到了不可逾越的巅峰。

然而,令我们无法想到的是,武则天的遗嘱中充满了善意和谦虚,她在遗制中宣布: 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

她不再当皇帝了,自甘为李家的媳妇。

网络配图 她宽恕甚至讨好政敌、、褚遂良、韩瑗的子孙亲属,让他们全部复业。

她不再有任何锋芒,她与整个世界和解了! 这个与她生平作风截然不同的遗嘱,基本上否定了她一生最大的事业,让我们很是惊讶。

是什么促使她立下这样的遗嘱呢? 对这一遗嘱的解读,我们依然不能局限于就事论事地做粗浅的判断,而是要联系与遗嘱相关的一切重要事件,乃至要从武则天的生命轨迹与心理轨迹处寻找答案。

…… 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武则天的心情是苍凉的。

记得她刚当女皇时,一切都笼罩在无比神秘的气息当中。

武则天以为自己与天相通,无所不能。

不知怎么回事,史书上竟然还有武则天在晚年生出牙齿的记载,这样一来,武则天更以为自己能超越众生了。

她称帝时66岁,70多岁时依然容颜不改,精力旺盛。

74岁时吃“长生药”,谋求通过道家养生之法,超越世人而达到长生不老。

但武则天终究还是人。

当病魔一次次降临之后,她也不能不觉察到自己的局限,这必定使她感到惶恐。

以前的价值观在困惑中地改变着。

她虽然仍在竭力地兼用佛道来谋求长生,但也不能不更加用心地安排后事。

武则天令皇太子改从,并召集皇太子、相王、与、定王武攸宁等人,在明堂举行誓言大会,昭告天地,将永远和平共处。

接着,武则天又地安排原来的李家与武家通婚,以便亲上加亲,不致于在自己死后兵戈相见。

武则天显然是个很重情感的女子,在她身体衰弱的时候,她的两位情人、受命主持朝政大事,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但二人都是没有功德之人,又贪赃枉法,甚至要挟制太子,以致犯了众怒。

武则天一味包庇,使朝政出现了更大的危机。

终于,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在武则天又一次病重时,朝廷中发生了政变。

癸卯日这一天,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左羽林将军桓彦范、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帅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至玄武门,作为政变的主要力量。

另遣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大将军以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阳王同皎等人一起到东宫迎接太子。

太子本来也是参与预谋的,但事到临头却疑惧不出。

王同皎劝说道:“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横遭幽废,人神同愤,二十三年矣!今天诱其衷,北门、南牙,同心?力,以今日诛凶竖,复社稷,愿殿下暂至玄武门,以符众望。

”网络配图 太子说:“凶竖诚当夷灭,然皇上身体不安,会不会惊扰了她老人家!诸公更为后图。

” 李湛愤然道:“诸将相不顾家族以殉社稷,殿下怎么可以将他们置之于鼎镬呢!请殿下自出止之。

”意思再明显不过,如果太子不出来,政变不能成功,则这些将兵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这件事是不可以拖延的。

太子这才出来。

王同皎扶抱太子上马,一起到玄武门会合,然后斩关而入,直奔武则天所在的迎仙宫。

见到张易之、张昌宗,张柬之,将其斩首。

政变将兵到则天所寝的,将宫殿团团包围。

武则天惊起,问:“乱者谁邪?” 外面回答:“张易之、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诛杀,恐有漏泄,所以不敢事先告知。

现在率兵进宫,罪当万死!” 武则天见到太子,有点不相信儿子有此胆量,就说:“是你吗?小子既诛,你可返回东宫!” 太子不敢回答。

桓彦范上前一步,说:“太子怎么可以返回!当初天皇将爱子托付陛下,如今年龄已长,久居东宫,不合情理。

天意人心,均久思李氏。

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所以奉太子诛杀贼臣。

愿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 武则天知道大势已去,但仍做最后的努力,她见之子李湛也在前面,就说:“你也是诛杀张易之的将军么?我对你父子不薄,竟然有今日!” 李湛被说得满脸愧色,不能回答。

武则天又对崔玄暐说:“别的人都是由于他人引见而升职的。

只有你是朕亲自擢升,你也在他们的行列中吗?” 崔玄暐正面回答:“此乃所以报陛下之大德。

” 这句话显然含有深意。

武则天再不追问。

在这样的情况下,武则天被变相地软禁起来,她被迫传位于太子,并移宫于上阳宫。

虽然她的儿子——新皇帝仍然率群臣请安,并尊奉她为则天大圣皇帝,但武则天内心的滋味肯定非常不好受——最热衷于权力的武则天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结果。

这是对她最致命的打击! 不过,人世间的事确实不好琢磨。

就像禅宗之顿悟一样,经过最致命的打击后,武则天虽已,但这位一生与佛有缘的女子,却在弥留之际悟通了人生。

网络配图 原来,所有的权力富贵都是空的,戏剧再辉煌也终有落幕的时候。

回首一看,自己的一生显然多在偏执当中,所谓的“圣神皇帝”也不过是过眼烟云。

她感觉有点累了,她想要,重新做回李家的媳妇。

所以,她在临终遗嘱中善意地宽恕了以前的政敌与情敌,指定自己要与先皇合葬,不再做皇帝而要重新当李唐的皇后。

很多人都诧异于武则天这一遗嘱,认为这是无奈而明智的。

殊不知,明智是需要感悟做后盾的。

以武则天的尊贵,在大失败后没有做一点点的反击,这就最能体现出她的变化。

不仅如此,她还能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平反自己所造成的冤假错案,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显然不能单纯以无奈与明智来解释。

因为她即便不这样做,也丝毫无损于她的尊贵。

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想想,后世有多少王朝的领导人能有勇气这样做? 武则天看似平淡的遗嘱,再次显示了这位女子的不凡! 由于这一遗嘱,武则天的灵柩在儿子中宗皇帝的亲自护送下返回长安,与合葬于乾陵。

安葬仪式上宣读的《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中,武则天被褒扬为“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

她也因此永恒地配享李唐的太庙,受到李氏子孙的尊礼。

直到一朝,仍加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孝庄死前的一道难题,后几十年无人能解直到雍正登基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