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幽灵船之贝奇摩号船,无人驾驶漂浮40年。贝奇摩号船是世界十大幽灵船中最恐怖的一艘,没有之一。该船在海上漂浮了近40年,船上空无一人!最恐怖的是贝奇摩号船时不时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但又神秘消失,然后又出现又消失,有人说是幽灵在驾驶着这条船只,一起来看看吧。

十大幽灵船之贝奇摩号船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幽灵船已成为海上常见的船只,它们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但又神秘消失,就这样漂浮在大海中40年。贝奇摩号船是世界十大幽灵船中最诡异的幽灵船只,没有之一。该船在海域上孤独的漂浮了40年,船上空无一人,因此人们称行驶这条船的是“幽灵”。

贝奇摩号船是幽灵船中最令人害怕的一个,“贝奇摩”号是加拿大哈德逊湾公司的一艘1300吨级蒸汽货轮,从20世纪初开始,这艘船就作为商船在加拿大北部运输毛皮制品。它的烟囱高耸,驾驶台弯弯曲曲,船首又高又长,显得雄伟、漂亮,而且坚固结实,足以抵挡北方水域可怕的大块浮冰和流冰的袭击。
海上漂浮40年
但是在1931年,贝奇摩号船因遭遇冰川和暴风雪袭击,被困在阿拉斯加附近,在多次尝试脱困未果后,全部船员都被平安空运出“贝奇摩”号。暴风雪过后,人们试图把船从困境中拖回来,但是由于船身已严重损坏,哈德逊湾公司不得不做出弃船决定。随着“贝奇摩”号上的人员全部撤离,这艘船也就变成了一艘无人驾驶的幽灵鬼船,一直在阿拉斯加附近的海域孤独地漂泊了近40年。

在此后的38年里,这艘幽灵船非但没有沉没,反而能够独自漂浮在海面上,好像有什么力量在一直保护着它。这艘船变成了一个神话,附近的爱斯基摩人经常会见到该船漫无目的地晃来晃去。人们几次试图登临,但总是因为天气原因无法成功。
贝奇摩号消失不见
“贝奇摩”号在1969年最后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之后阿拉斯加海域结冰,该船也就跟着消失了。有人说这艘船已经沉没,也有人在近些年主张寻找这个快80岁的鬼船,但并没有找到这只被幽灵驾驶的“鬼船”。
将军夫人悄悄放走两个逃兵,40年后一座城池免遭屠城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很多人的人生信条,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毕竟无论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还是在物产丰富诱惑颇多的年代,敬善警恶都能让人更好的坚守行事底线。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个种善因、得善果的故事。 唐天佑年间(公元904~907年),闽国将军章仔钧得到闽王赏识,领命驻守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西岩山。一次,南唐大将卢某率军经过此地,向章仔钧借道西行。鉴于两国一向和平共处、未兴战事,章将军没有多想就一口答应了他。岂料南唐大军顺利进入西岩山后,突然向闽军发起了进攻。 猛遭敌军突袭,浦城危在旦夕。章仔钧将军一边组织兵力奋起抵抗,一边派出两个亲卫,让他们绕道出去搬救兵。可是天公不作美,山雨临盆而至,亲卫因道路艰险而未能及时完成使命。待他们回营时,南唐军虽已被击退,但自己也要面临军法的处置。 按律,这两个亲卫怕是难逃一死。关键时刻,章将军的妻子‘练夫人’出来求情说:“现在兵争已起,正是国家用人的时候,我们为何还要杀了这两个壮汉呢?这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吗?” 章仔钧叹了口气说到:“这我何尝不知?但是身为军人,又立下军令状,没有完成就当斩首,这是军纪啊,不杀怎能服众?” 练夫人听完,喃喃自语道:“如果他们自己逃脱,那就另当别论了。” 是夜,两亲卫“挣脱”了捆绑,连夜逃出了西岩山军营。 公元944年,闽太祖之子‘’改建闽国,定都建州。南唐国趁其根基未稳,举兵来讨,不久便兵临建州城下。 一边是的悍军,一边是慌不择路的新主,结果可想而知,建州很快被攻下,新主王延政也投降被俘。 按当时的情况,大军攻下主城后,往往会大肆屠城以断其复燃之路。建州城眼看就要一片炼狱。 然而,转机却就此发生了。 练夫人在章将军病逝后就搬离了浦城举家移居到了建州。而这次攻打建州的南唐将军不是别人,恰好是当年从西岩山军营“逃脱的”的两个亲卫。 为感念练夫人的恩情,两个将军派人送来了大量金银珠宝,外加一面白色旗帜,并对她说:“唐军即将屠城,请夫人将这面白旗插在门前,以免被误杀。” 虽然生命危在旦夕,但两个将军的好意练夫人却并未受领,她将钱财和白旗退给了使者,并让他带话给将军,说:“将军如果顾念昔日恩情,我希望能保全全城。如果一定要屠城,唯留我一家也没什么意义,我全家愿意与全城百姓共存亡!” 两位将军听完十分感动,于是下令停止了屠城。为了替城中百姓隐瞒,他们象征性的杀了36个士兵,并在城外大州放了一把火,报称“火烧一大州,杀了36条街人”。全城百姓就此躲过一劫。 公元952年,练夫人,享年80岁。建州人民为了感其恩德,为她起碑立庙,并尊其为“芝城之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邓芝:三国最诚实的外交官,平息蜀吴战火40年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邓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蜀国和,喝同一江水,不同一条心。 这很正常,,天下共逐之。汉失其鹿,天下也共逐之,同样高材疾足者得之。 曹魏、蜀汉、东吴,都自认是高材疾足者。 222年,伐吴失败,次年病死,蜀汉、东吴的关系降至冰点。 值得庆幸的是,蜀汉执政的和东吴执政的,这两位80后,都非常冷静,都知道最强大的曹魏,另外一位80后,正在坐山观虎斗,蜀吴如果再战,只能是双双灭亡。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算不幸,蜀吴若是早灭,天下早早一统,百姓或许早吃几年好饭。 诸葛亮和孙权,都知道问题在哪里,但下一个问题是,派谁来修补蜀吴关系,让双方放弃战争,共同抗魏? 刘备是223年四月死的,到223年十一月,蜀汉的使者到了湖北鄂州,当时叫武昌,吴国的都城。 这位使者是位70后,生于178年邓芝,名将之后,当过、太守、尚书,出使东吴前,任中郎将。 这位使者,是刘备一手提拔的干部。在214年见到刘备时,邓芝才是一个县城粮仓护卫队的队长——邸阁督,到223年,仅仅9年时间,就从一位低级官吏,变成高级干部。 刘备提拔的干部,如果单讲报恩,应该极力主张为主公报仇。 但是,邓芝没有,他给诸葛亮提意见说:现在主上年幼,在位不久,应该派使臣重新和东吴结好。 诸葛亮其实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难的是找一个合格的使者。 没有电报、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一个合格的使者,不仅仅是政治忠诚、说会道就行,他必须完全彻底理解主政者的意图。 诸葛亮对吴国的意图,是完全联手。 让蜀国人接受与吴国完全联手,其实很难:蜀国两大阵营,荆州人士复仇,益州人士自保。 一个是和东吴热战,一个是和东吴冷战。 提意见的邓芝,让诸葛亮看到,终于有一个人能懂他,使臣非他莫属。 蜀汉大使到访,却让孙权有些迷糊:邓芝,这人是谁,来干嘛? 邓芝虽然是名将之后,但定居益州时,长期没人知道他,几年前还是一个的护粮大队长。 益州有些名气的人,孙权都知道,但邓芝这人肯定不知道。 邓芝看孙权不见他,那就上表求见,直接挑明:我这次来,也是为了吴国,不单是为了蜀国。 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正中靶心,孙权接见了他,一见面,孙权挺强势:我啊,本来诚心和你们和亲,但你们老板年幼,国家小,现在还闹经济危机。曹魏总想打你们,怕你们守不住啊,所以犹豫来犹豫去的。 孙权这话,挺噎人:老板小,那不是你把老板爹气死了吗;国家小,那不是你把荆州抢走了吗;经济危机,那不是你把军事打击的吗。 要是荆州人士来,非得给孙权两句。邓芝没有,他顺着孙权的话头说:蜀国和吴国,加起来有四个州的地盘,大王您和咱国丞相诸葛亮都是英杰,蜀吴各有天险,如果成为唇齿之邦,进可以并取天下,退可以鼎足而立。 邓芝小小总结道,这是理之自然。他从侧面回答孙权的三个疑问:老板小,但执行总裁能力超群;国家小,但也有两个州,你吴国也就两州,咱们两家;经济危机嘛,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你们现在日子也不太好,携手合作,实现双赢才是正道。 总结过后,邓芝再往前推进一步:当然,吴国可以不跟咱蜀国好,可以去和好。但是,魏国肯定要求您上朝,最次最次的要求,也是魏国的底线,是让吴国太子入朝作为人质。 吴国如果不这样,魏国就揍你! 孙权听了,想了很久,说:君言是也。 从此,孙权下定决心,与魏绝交,派大臣张温访蜀。 张温回吴时,邓芝陪着返回武昌。 孙权对他说:将来天下太平了,两个君王统治,不是也是很快乐的吗? 孙权的话,其实就一客套,表明将来啊,吴国和蜀国,各占一半,和平共处。 邓芝却回答:(这不可能。),地无二主,那个时候,蜀国和吴国,君王各茂其德,臣子各尽其忠,将领握棰擂鼓,一场新的大战,将会刚刚开始! 孙权大笑:你很诚实!!! 不过,这场灭魏之后的蜀吴大战,只存在于假想之中。 蜀吴的下一次战争,发生在264年,当时蜀汉已经灭亡,但益州发生钟会之乱,钟会、邓艾、被杀,蜀汉原来的百座城池没有归属,吴国见状,想捡便宜,派兵西征,却被巴东太守、守卫永安城的打得大败。 再过十来年,吴国也被灭。汉失其鹿,晋终得之。 三国中,堪称最诚实的外交官邓芝,在251年去世,他的人生最高职务是车骑将军。 在他还没当上护粮大队长的时候,一位相面的人叫张裕,早就预言过:你邓芝,年过七十,位到大将,并封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