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直梦想着建立“第二地球”,实现星际移民的愿望。开普勒22b,一颗“超级地球”,成为人类探索的重大突破。这里将介绍其特点,并探讨人类登陆这颗星球的可能性。尽管技术尚需突破,但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这个梦想终将成真。

开普勒22b的概况
开普勒22b直径是地球的2.4倍,公转周期为290地球日。据物理分析,若密度与地球相同,则其质量是地球的14倍,引力达2.4倍g,人在该行星上的体重将是地球的2.4倍。
如果开普勒22b全是液体,密度类似水,其质量仅为地球的2.5倍,重力仅为0.43个g,人在该行星上的体重不到地球的一半。开普勒22b与地球相似,因此被称为“超级地球”。

开普勒22的特点
开普勒22b位于宜居带内,具备孕育生命的潜力。但在该行星上找到生命存在的证据并不容易。更重要的是,生命是否能存在取决于其周围恒星的寿命是否足够长。科学家的测量显示,开普勒22的寿命将达到40亿年,这几乎和太阳的寿命一样长。因此,如果开普勒22b的环境与地球类似,那么该行星的確實有可能孕育出生命。
如何到达开普勒22b
以目前人类的认知,让开普勒22b成为“第二地球”还需漫长道路。因其距地球约600光年,即便是最强火箭也需数百万年才能到达。目前,帕克探测器是最快的宇宙飞行器,但仍需120万年才可抵达。据科学家的估计,在2050年左右可能会出现0.3倍光速的飞行器,但即使如此,仍需要2000年才能抵达。虽然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失望的结果,但科学家仍在不断探索着更快捷的星际移民方法。

开普勒22b的意义
开普勒22b的发现是人类星际探索的重要一步,代表着探寻宜居行星的重大突破。尽管目前无法抵达,但对星际移民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其研究为科学家提供了更多关于宜居行星的信息。未来,人类有望通过星际探索,拓展新的居住地。
隋文帝杨坚最宠爱的小公主杨阿五,被哥哥掌控,遗愿都未实现
有五个女儿,但他最爱的是小女儿。兰陵公主在五个女儿中排行第五,取名杨阿五。历史上有好几个兰陵公主,但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时期的兰陵公主。兰陵公主出生时,杨坚还未称帝,是随国公。 公元581年,杨坚逼静帝退位,建立了隋朝,为隋文帝。文帝称帝过程中,王谊立下了。文帝为了表示感谢,封王谊为郢国公,还答应把兰陵公主嫁给他的儿子王奉孝。兰陵公主自幼受母亲影响,饱读诗书,进退有礼。王谊很高兴地答应了婚事。 但不幸的是,兰陵公主刚嫁过去没多久,王奉孝就病死了。王奉孝死后,兰陵公主仍按照礼制为夫守孝(守三年)。一年后,王谊觉得兰陵公主还年轻,可以再嫁,便上疏文帝让兰陵公主除服(脱孝)。 这时的文帝正在改革旧制,树立权威。王谊的上疏被弹劾,文帝觉得脸上无光,批评了王谊。王谊本是好心,却挨了一顿批,很是委屈。之后,王谊又被人诬告谋反,文帝查清后赐酒安慰他。他却越想越气,与同样失意的上柱国元谐,说了很多文帝的坏话。这些话后来被人告发,文帝知道后,很不忍心地赐死了王谊。 王谊死后,文帝想让兰陵公主再嫁。此时,兰陵公主的二哥晋王,站出来为妹妹做媒。杨广的妻子出自西梁皇室,有一个弟弟,名叫萧玚,与兰陵公主年纪相仿。文帝和独孤皇后,觉得萧氏品行端正,贤良淑德,她的弟弟也差不到哪去,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就在这个时候,西梁的因病去世。萧玚要为父亲守孝三年,与兰陵公主的婚事也就此耽搁下来。之后,文帝又忙于统一天下,四处征战,兰陵公主的婚事也一拖再拖。文帝统一天下后,觉得女儿的婚事不能再拖,再次为女儿挑选驸马。按理说兰陵公主应嫁给萧玚,但文帝却没有这样做,或许是碍于杨广当时的势力(杨广平陈功劳很大),将女儿嫁给了重臣柳机的儿子柳述。 兰陵公主嫁给柳述后,十分孝敬公婆,柳述也十分宠爱她。柳述得益于兰陵公主,官至吏部尚书。柳述平步青云,难免自得,连权臣杨素都不放在眼里。文帝见他如此嚣张,狠狠地批评了他。经此以后,柳述变得成熟起来,主动向文帝辞官,但文帝还是让他代理兵部尚书。 独孤皇后去世后,文帝也就此病倒,于公元604年去世。杨广为了得到太子之位,在文帝和独孤皇后面前装着一副仁厚恭俭的样子。等他得到皇位之后,真实面目才暴露出来,哥哥被他杀死,弟弟、杨谅被他幽禁。妹夫柳述也没能逃过此劫,被贬官流放至龙川郡。 更致命的是,杨广还让兰陵公主改嫁。兰陵公主对此心如死心灰,对哥哥说:“我死也不改嫁,父皇把我嫁给柳述,我就应。柳述现在被您治罪,我作为他的妻子,也应该被治罪,把我也流放吧!”杨广听后,恶狠狠地说:“你哪也别想去!” 兰陵公主受此打击,又气又怒,最后病倒。死前,兰陵公主向哥哥上表:“我生前没能追随丈夫,死后愿您把我葬在柳家。”杨广看后,不以为然,并未让她如愿,将她葬在洪渎川,连像样的葬礼都没办。柳述在龙川郡呆了几年后,又被贬至宁越,感染瘴毒而死(39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国古时候极度繁荣,为什么没能实现更大的进步?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我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文明。 但是数千年的时间,并没有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社会进步。尤其是15世纪以来,西方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航海运动,进而掀起了资本主义政治浪潮以及工业革命等一系列改变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后,我国仍然在专制皇权的制度下蹒跚前行,一直到1840年英国殖民者用坚船利炮打开我国国门。 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极其辉煌灿烂的我国,为何在建立至灭亡的2000多年时间里,没有实现更大的社会进步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原因: 1、改朝换代打破了历史传承 频繁的改朝换代,是我国古代社会难以获得长足进步的重要原因。 虽然导致改朝换代的频繁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技术的革新,但在农业社会,这种技术进步不仅幅度很小,而且也无法大面积推广应用。 而相比于可怜的技术进步,改朝换代对历史传承的负面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因为几乎每一个新王朝,都需要经历休养生息、励精图治、走向盛世,然后盛极而衰的王朝兴衰过程,留给一个王朝更进一步的时间实在很短很短。即使是享国将近300年的,其也不过50年左右时间。 所以德意志哲学家尔才说:”东方大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黑格尔的话虽然不中听,但确实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典型特征。而且从我国古代频繁改朝换代的历史事件可以看出: 推动改朝换代的,不是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碾压。恰恰相反,更多时候点燃改朝换代星星之火的,是那些代表落后的底层农民阶级,在历步中被淘汰的落第者,一向被中原王朝鄙视的边疆落后蛮夷等等。尤其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他们还要经历更多的时间完成封建化进程才能达到前朝的技术水平,而这时基本已经过了该王朝的兴盛期了。 所以频繁的改朝换代,使我国社会保持了数千年时间的原生态。 2、特殊环境限制了技术发展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中原王朝发展的核心区就基本固定。这一区域北有大漠阻挡,西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阻隔,唯有西北方向狭窄的与外界相通,而这条走廊随时可能被北方的游牧民族或青藏高原势力切断。 在海洋文明没有崛起之前,我国是真正的文明孤岛。一般而言,没有频繁的对外交流带来的文明碰撞,社会进步不可能真正产生。虽然自以来,我国陆续开辟了陆上和海上,但这种侧重于商贸交易和朝贡往来的交流,并没有为中原王朝带来真正的文明飞跃。 因为在古代大部分时期,中华文明要远远超越其他地区,我国的文明输出比文明输入更占主流。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在这片相对封闭的核心区域,诞生了封闭的小农经济,这种生产力形式虽然生产力水平低,但能够自给自足,完全符合统治者的需要。而且除自然环境外,它的发展要求还超乎寻常的低,只要统治者不过分剥削,这种生产力形式就能够和野草一样在任何适应农业发展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而我们知道,农业文明带来的科技,只能是经验型科技,即先实践后有科技成果,例如我国的。不过农业实践水平的感人,直接决定了我国文明整体程度低下和进步缓慢,而且像数学等与农业文明不直接相关的学科,更被视为异端。 相比之下,西方自大航海时代诞生的商业文明,诞生了促进社会飞跃发展的技术型科技,近代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科学的发展,为近代科技革命打下坚实基础,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 而这些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我国,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所谓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能够进入资本主义的意淫,想想就好了。 3、阶级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虽然早在2000多年前就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迈宣言,向固化的社会阶层发出了强势挑战。但数千年的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不但没有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反而更加固化。 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到设立军机处,我国用数千年的时间完成了专制皇权的空前加强以及中央集权的登峰造极。 统治者将越来越多的权力握在自己手里,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底层出现更多的陈胜吴广。 而且随着改朝换代的不断进行,即使历史上那些成功的陈胜吴广们,也会成为新的地主阶级,再次走上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的老路。 自战国时期形成的地主和农民阶级对立的社会结构,是我国自建立以来,经过数千年文明演进过程后总结出来的社会结构形式。 这种形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实现了地主和农民阶级的双赢。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只要地主阶级做的不是太过分,自觉劳动且逆来顺受的农民阶级,不会选择铤而走险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 4、治国策略绑架了思想繁荣 地主阶级为巩固自身统治,会大量重用介于地主和农民阶级之间的士绅阶层,士绅阶层是知识分子等拥有一技之长的人,他们可能来源于农民但地位高于农民,他们协助地主阶级管理农民阶级,是地主阶级的代言人。 而地主阶级为提高士绅阶层的积极性,以孝廉制、及科举制等选拔方式吸纳士绅阶层成为新的地主阶级。 而为了巩固对士绅阶层的控制,地主阶级摒弃,提倡儒家思想,推行思想大一统,使士绅阶层成为没有思想的忠实走狗。 而没有思想的彻底解放,想要实现社会的巨大进步简直是天方夜谭。 而且,在人治思想的古代,任何一个古代统治者都不希望百姓变得更聪明。以大一统思想控制并笼络士绅阶层,本质是为了更好的推行愚民政策。 当所有的社会精英都被地主制定的选拔机制纳入统治核心。那么被剩下的百姓,只能在愚昧的社会环境中打转。他们见过的最高行政长官不过而已,他们平时的活动范围,就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当社会无法出现思想繁荣,进而带来底层民众的觉醒,想要实现真正的社会进步,不是不可能,而是根本不可能。 所以我国古代历史的极度繁荣,和近代以来面对的挨打屈辱,实在不是偶然。 随机文章隋朝攻打高丽海底龙宫塞班岛蓝洞,美丽景色散发死亡的气息最震撼的广西河池金城江机场,建在300米悬崖上土耳其摩索拉斯陵墓埋的是谁?真相就是摩索拉斯王后的纪念墓法国幻影4000战斗机夭折,3000万美元的成本导致0订单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