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未解之谜

南极出现反常高温,再次敲响气候变化警钟

时间:2024-08-0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南极出现反常高温,再次敲响气候变化警钟

目前正值南半球隆冬季节,但多家气象机构观测到南极地区时隔两年再次出现反常高温天气,比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出约10摄氏度,再次敲响气候变化警钟。

又发高烧

随着地球面临最热一天、最热一年,一向寒冷的南极地区也面临烤验。

美国缅因大学和英国商业气象服务机构MetDesk的观测数据显示,与往年同期平均水平相比,南极地区7月气温高出约10摄氏度,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升温28摄氏度。

据报道,华盛顿大学的大气科学家爱德华·布兰查德认为,这次热浪对南极地区的影响可能创下新纪录。

热浪的巨大足迹也很引人注目,覆盖南极洲东部大部分地区。

在气象分析师斯蒂法诺·巴蒂斯塔看来,南极地区面临自2002年以来最热7月,气温比往年平均水平高出约6.3摄氏度。

7月20日至30日,当地气象站测得平均气温为零下47.6摄氏度,这与南极地区2月底时,也就是夏天结束时的气温相当,可见反常。

巴蒂斯塔还说,相比强度,此轮高温的持续时间更不寻常。

MetDesk主管迈克尔·杜克斯也认为,尽管个别日子里的高温引人关注,但更重要的是南极地区7月平均气温上升。

这是南极地区时隔两年再次出现反常高温天气。

2022年3月,多名气象学家观测到南北两极地区均出现极端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超出往年同期平均水平30摄氏度至40摄氏度。

当时,南极地区测得气温为零下11.5摄氏度,创下新纪录。

还有数据显示,在2019年至2020年的南半球夏天期间,南极地区出现有记录以来的首次热浪。

当地气象站测得最高气温为9.2摄氏度,比当地平均最高气温高6.9摄氏度,最低气温也达到破纪录的2.5摄氏度。

多重因素

导致南极地区此轮高温的具体原因仍有待研究证实,但科学家们表示,目前看来,极地涡旋减弱是原因之一。

极地涡旋是南极或北极下沉的冷空气受阻,停止环流并就地旋转,进而形成绕极地旋转的一股环流,冬季较强,夏季减弱。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大气科学家艾米·巴特勒说,在南半球的冬季,极地涡旋通常表现稳定、强劲。

但今年,大气波挤压导致其减弱,高空温度飙升,即平流层爆发性增温现象。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还可能削弱南极地区周围的西风带,使得通常被限制在南极地区附近的冷空气转向北方。

至于极地涡旋为何状态不稳定,可能是受到全球大气运动复杂性的影响。

同时,全球科学界有一个共识——随着全球日益变暖,原有的气候模式被打破,极端天气事件可能更频繁出现。

导致南极地区高温的另一个因素可能是海冰面积减少。

在通常情况下,海冰会通过两种方式来帮助极地地区降温。

一是将阳光进行反射,二是担当冷空气和温暖海水之间的屏障。

但有数据显示,近年来,南极地区冰川加速融化,海冰面积不断减少,去年8月降至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卫星监测以来最低水平,比往年同期减少约12%。

还有观点认为,南极地区此轮高温或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今年3月,世界气象组织说,去年延续至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高峰已过,但影响仍将持续。

此轮厄尔尼诺现象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的5次之一。

不祥信号

在接下来的10天里,预计南极洲部分地区的气温仍将高于往年同期平均水平。

有评论称,这是一个不祥的信号,表明在越来越暖的地球上,极地地区可能会出现更多高温天气。

而极地地区被视为体现气候变化趋势的放大器。

有研究显示,过去30多年里,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3倍多。

此外,地球南北极在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冰川消融会对生态系统、水资源产生影响并造成海平面上升……

同样令人难以忽视的是,近年来,其他地区的高温数据也在不断被刷新。

受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等因素影响,全球气温升高至前所未有水平,2024年可能碾压2023年,成为新的最热一年。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数据还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已连续12个月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高出1.5摄氏度。

未解之谜是怎么回事?万历帝王北斗七星葬式解析

为自己营造的陵墓固然是辉煌无双,他们下葬的姿势更是别有讲究。从夏商周开始,不同文化系统的氏族就有着独特的葬式,在已经发掘的古墓葬里,有仰卧、屈肢、双手胸前交叉等多种葬式,葬式是辨别墓主的属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到现在开的明墓并不多,皇帝陵墓只有皇帝的定陵被打开,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足有48年的时间。定陵地宫的挖掘震惊世人,打开万历的棺木,却发现他在棺材中没有一般的仰面而卧,而是呈“北斗七星”的姿势。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网络配图 明万历皇帝的定陵地宫被打开,除了揭秘了墓中并无传说中的重重机关,同时出土了大量明朝晚期最精美的宝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几位主人下葬的姿势。他们的姿势很是特别,在现在所发掘的古代墓葬中是的,仰面朝天,右手扶着自己的面颊,被称为“北斗七星”式的葬式。 这神奇的“北斗七星”葬式具体是什么样子呢?据材料说,出土的万历皇帝棺材里,万历的尸体已经腐烂,只剩下骨骼,但是还能清楚地看到他的姿势。他的身体头朝西、脚朝东,整体是仰卧在棺材里的棉被上,但是四肢的位置很有特色。头是仰面朝天,但头顶有些微向右偏;右胳膊向上弯曲着,右手放在脸旁边,扶着自己的面颊;左胳膊向下弯曲,左手放在自己的小腹位置,还拿着一串念珠。两只腿也各不相同,左腿正常伸直,右腿却向外弯曲,两只脚各向外。两位合葬的和孝端皇后的葬式也不是一般的仰卧。孝靖皇后和万历皇帝类似,下肢弯曲,左臂弯曲下垂,手扶在腰上,右臂向上弯曲,手在头旁边。孝端皇后左臂与孝靖皇后一样,右臂却垂直向下,两只脚交叠在一起。 网络配图 按理来讲,他们下葬的姿势应该是一样的,可能是因为在尸体入棺之后的运送过程中出现颠簸,导致了最后出现姿势的差异。据记载,从紫禁城到定陵一路上,路途遥远,抬棺材的绳子断了好几次,棺材的一角也曾掉到地上,这样出现姿势的不同也就不足为怪了。孝靖皇后的姿势应该是本来的姿势,整体看来,她的整个身体就像是天上北斗七星的形态。 这个奇怪的姿势到底为什么出现在的身上呢?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常见的星座,斗柄指向北极星,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很多中国古代的风水、天象,都是与北斗七星密切相关的,甚至每颗星都被赋予了名称,斗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斗柄是玉衡、开阳、摇光,几颗星的方位及运行对于古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材料。更重要的是,北斗七星被赋予了政治上的意义。古人认为,皇帝的居处正对着天上的紫微星,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清两代的皇宫被称为“紫禁城”的原因,而北斗七星在星宿理论中是属于紫微星垣的,也就是人间帝王在天上的对应物,他们在天上就住在北斗星附近。所以,他们要以北斗七星的形制下葬,就更易于他们走到极星天边,为死后去向天上的帝所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出土的帝王墓葬来看,只有定陵万历皇帝的葬式是这样的,其他却都并未如此。这也许是因为明朝皇帝格外重视这一点,所葬的明孝陵虽然没有开掘地宫,但是从地上建筑来看,并不是像一般的陵园呈笔直左右对称的,而是弯弯曲曲,不成直线。这一方面是顺从梅花山的地形,因地制宜,更重要的则是陵园神道也是形似北斗七星的样子,这在中国的帝里也是唯一的。从明孝陵的神道可以看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格外重视北斗七星的形制,把自己的墓道建成弯曲状,那么万历皇帝作为他的子孙,以北斗七星的葬式下葬,也就不足为怪了。定陵是唯一一座被开启的明帝陵,一般认为,其他明朝皇帝的葬式也都应该与他一样,呈北斗七星状。 网络配图 在万历皇帝统治明朝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昏庸腐朽不理朝政,明王朝渐渐走向衰败腐朽,直至无药可救。而他却没有体会到亡国的苦果,仍是安然入土了他之前为自己营造的地下宫殿,以北斗七星的葬式长眠在定陵地宫中。大明王朝可以说是他断送的,他却享乐一生;继位的皇帝努力想要励精图治,试图阔斧地改革,拯救这个王朝,但是病入膏肓的明王朝已经无法治愈,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躺在定陵里的万历皇帝,不知道是否会不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的未解之谜是怎么回事?身世是否牵扯秦国丞相吕不韦

给后世留下了四个谜团:第一个是他的长相之谜,史学界围绕他身形是猥琐还是高大英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第二个是性格之谜,秦始皇是凶狠残暴还是雄才大略,在史学界也有不同的声音;第三个是求仙之谜;第四个是私生子之谜。然而,在所有的谜团之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秦始皇私生子之谜。那么,秦始皇究竟是不是私生子呢?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他统治下的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秦始皇在中国一直以一个暴君的形象存在于史书中,在中国民间也是残忍的化身,是无情的代名词。但是西方的历史学家们却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秦始皇是“中国的”:从他13岁继承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正式亲政开始,直到他39岁出兵击败了山东六国中最后一个诸侯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时止,在短短的十七年之内,便迅速地结束了战国时期长达几百年的诸侯混战之局面,接着又不失时机地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这种气魄,并非一般的帝王所能与之相比,所以,在西方的历史学家们看来,秦始皇完全可以和法国的拿破仑相提并论。然而,正像许多对中国历程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喜欢留下一些难以解开的谜团让后世的人们去琢磨一样,秦始皇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难以解开的谜团,可以说,秦始皇给后世留下的谜团,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帝王都多。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秦始皇遗留的许多谜团已经被历史学家们拆解,但是对于私生子的问题,却是一个两千年以来史学界一直无法破解的难题。 秦始皇究竟是纯正的皇室血脉(是否是庄襄王嬴之子),还是丞相和的私生子,是一个困扰了中国历史学家们长达两千多年的难题。在《吕不韦列传》里对秦始皇的身世问题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吕不韦是当时阳翟的一个大富商,搞贩卖发了财,迅速成为当时在全国少数几个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之一。但是,在拥有了巨额的财富之后,吕不韦并不满足,他认为,要想永保子孙后代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只有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方可做到,于是他准备利用这些财富进行政治投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当时在楚国为质、很不得志的秦昭王的嬴子楚。凭借着商人特有的直觉,吕不韦认为此人是一可居之奇货,于是将所有的宝全部押在嬴子楚身上,企图借助他来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嬴子楚本来对于皇位继承之事已经彻底失去了心,但是在听到吕不韦的计划之后,顿时对他,声称只要吕不韦帮助自己继承王位,他必将拜吕为相。在得到嬴子楚的承诺之后,吕不韦遂出资千金,为其设计,并将自己原本已经怀有身孕的赵姬送与庄襄王。最后,在吕不韦的努力下,正为没有儿子而苦恼的终于同意收嬴子楚为义子,从而为嬴子楚继承王位铺平了道路。秦昭王死后,安国君即位,子楚被立为太子。但是,做了几十年太子的安国君在位没几天便死了,子楚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秦国的王位,史称庄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父亲。称王之后,庄襄王并没有忘记当初的诺言,拜吕不韦为相,封赵姬为皇后。自此,吕不韦终于实现了心中的理想。 之所以秦始皇系吕不韦私生子在后世被传得沸沸扬扬,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受以上这段文字所影响。可令后世史学家不解的是,同为重要的史料来源之一的《战国策》却并没有吕不韦献赵姬的这段记载。这在史学界产生了争论:有的学者认为,《战国策》喜采个人隐私,既然不载这件事,显然是当时没有这种传闻;有的学者认为,《战国策》本身并非正规史料,其可信度自然无法与《史记》相比,所以应按《史记》的记载来认定秦始皇的身世;还有学者对《史记》中记载秦始皇“大期而生”这句话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此为基点来论证秦始皇并非吕不韦的私生子。看来,秦始皇身世之谜要想得以彻底解开,还有待史学家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未解之谜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