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华士·胡博用他的两幅慈禧油画肖像,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百年谜题。这两幅画,容貌的细节不同,精神气质更是迥异,这是什么原因呢?哪幅画更接近晚年慈禧的真实面貌呢?
如果慈禧知道这位画家还另外为她画了一幅肖像,她还会对他说“Good”吗?

当一位荷兰画家把他绘制的肖像小样交给慈禧审阅的时候,太后出人意料地用英语评价道——“Good!”
这是1905年曾经真实发生的一幕。慈禧讲出这句英语并不奇怪,此前,她曾多次问过当时担任外务部右侍郎的伍廷芳,英语中“好”字怎样说。慈禧也曾向伍博士问过其他一些英语词汇的发音。不过,也许由于潜意识的作用,她从来没有问过英语里用得最多的两个词汇——“谢谢”和“对不起”。
不管怎样,说 “Good”,证明慈禧对这幅画十分满意。然而,对画家来说,令客户满意的作品,一定是最真实的么?至少,这位叫做华士·胡博(Hubert Vos)的画家心中,大概不作如是想。如果说“Good”的慈禧太后知道他此时心中打的主意,只怕会改用满清十大酷刑来招待这位客人。因为,这位荷兰画家还另外为她画了一幅肖像,太后并没有见过。
如果到颐和园参观,在德和园里可以看到一幅镶嵌在落地镜框里的油画,高234.5厘米,宽144厘米,画中的慈禧坐在硬木靠椅上,透视合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显得保养极好。2007年专程从荷兰赶来修复这幅油画的文物专家安娜·范·格里文森评价道:“几乎可以感到太后脸颊上脂粉的质感。”在很长时间里,人们都认为这是慈禧的油画肖像中最为真实准确的一幅。能得到这样的评价,与华士·胡博的艺术造诣是分不开的。

华士·胡博,本名Hubert Vos,1855年生于荷兰,在中国期间一度用名胡博·华士,但被清朝官员提醒在中国姓应在前,于是改而自称华士·胡博。他是荷兰最出色的肖像画画家,曾为荷兰女王、朝鲜国王、李鸿章、袁世凯等绘制过肖像。他是欧洲最早开始重视有色人种肖像画的艺术家,也是唯一为慈禧画过像的男画家。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德和园里这幅画,并不是华士·胡博为慈禧所绘的唯一肖像。1906年,他在巴黎画廊展出了另一幅慈禧的画像。画中的慈禧完全没有德和园所存油画中的慈祥温和,而是带着咄咄逼人的表情。展出中曾有报刊评价此画——“最佳处就是双眼,让人直视片刻就不得不闪避开,仿佛这位东方的太后就在你的面前,肆意燃烧着她的权势和淫威。”这幅画现存于哈佛大学福格美术博物馆。
« 1
以上就是关于两幅慈禧太后肖像留下的千古之谜?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历史之谜汉景帝女儿南宫公主究竟是哪位
历史总是悲剧式的重演,自古以来中原地区的王朝总是通过远嫁公主郡主甚至妃子的形式与周边各小国家进行某一种以达到平衡的交易,而这些人无奈就成了历史中的悲剧人物。在,就有一位恰似有这一番悲惨的命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传,西汉时期,之母为了巩固自己的后宫地位,狠心将自己的女儿远嫁当时的蛮夷之地匈奴。然而,这位南宫公主到底是何许人也,她又真的嫁到了路途遥远的匈奴蛮荒之地?这一是真实的历史还是虚构的谎言,如今斯人已逝,我们亦无从插叙,不过根据史料和若干方面的资料显示,此事很值得人深究。 根据《汉书》里面记载,并没有所谓的公主远嫁匈奴的事件,远嫁的都是一些皇室远亲,也就是各番地诸侯国的王侯们的女儿们,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汉朝公主,而这一南宫公主又是何许人也甚至都很难考证。“南宫”一名又是从何而来,与当时的南宫侯是不是存在某种联系,因为又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南宫公主是先嫁给了当时的南宫侯叫做张坐的一个人,而后还有改嫁一说,但并没有嫁于匈奴一说。 西汉时期,南宫公主真的嫁到了匈奴? 而关于这位南宫公主的身份已经无从考究,那她远嫁匈奴又是从何谈起,不过对于历代王朝通过和亲一事来暂时缓和与周别国家的关系一种政治行为,实在是腐败至极。完全不考虑个人的感情和亲情而一味的政治用事。 南宫公主到底嫁给了谁 刘彻对匈奴的态度与他的祖先不一样,在他之前的汉室都是主张用和亲的方式来安抚匈奴,但是汉武帝却采用的是将匈奴打得再无翻身的可能。那么是什么导致他对匈奴的态度这么强硬呢?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他的亲姐姐南宫公主的被迫和亲让他不忿。但是在史书上的记载好像又不是这么回事。那么南宫公主到底嫁给了谁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电视剧《美人心计》中,刘彻向要虎符就是为了出兵去救远嫁的姐姐南宫公主。而历史上在匈奴那边的确是有一个南宫阏氏,说是汉武帝刘彻的姐姐。但是在史书上却记载着南宫公主嫁给了南宫侯张坐。同一个身份的女子竟然出现了嫁给了两个人的情况,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南宫公主到底嫁给了谁呢? 事实上,南宫公主就是嫁给了南宫侯张坐,后来因为张坐因罪而被处罚,失去了他的爵位。之后南宫公主二嫁嫁给了张侯耏申。至于传说中嫁给匈奴的南宫公主确有其人,但她是汉朝皇室找的替身,有两点可以证明这一点。 第一,南宫公主是刘汉武帝的亲生姐姐,是与的亲生女儿,也就是大汉的嫡公主。如果让一个嫡公主去和亲,那汉室王朝的尊严何在?所以这个和亲的南宫阏氏不可能是刘彻的姐姐,而是一个替身。第二,汉朝与匈奴和亲的历史已久,都是有记录的。在其中可以明显地看到送去和亲的女子中最高的身份就是翁主。所以南宫公主不可能与匈奴和亲。 南宫公主是不是 相传南宫公主当年远嫁匈奴与之和亲,在第一任丈夫去世以后,按照匈奴的惯例嫁给下一任单于,而王昭君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连续嫁给父子两任单于的美女,俗话说昭君出塞指的就是赴塞外和亲之事,那么王昭君的身世是什么,她与南宫公主是否是同一人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宋人的记载,历史上的南宫公主是汉景帝之女,汉武帝的姐姐,但她的身份一直在历史上存在争议,在影视剧中先后嫁给君臣、伊稚斜两位单于,但是是否确有和亲之事已经无迹可寻,她的丈夫在历史上也有不同说法,而且对于她是否真的是景帝亲生女儿至今也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然而众所周知,王昭君作为我国的之一,本名叫王嫱,昭君是她的字,如今的湖北宜昌人。西年间,王昭君作为宫女入宫,虽然身份卑微,但是她本人却具有的美貌。当时匈奴首领多次主动来到大汉提出和亲的请求,于是汉王就挑选了相貌出众的王昭君作为大汉的和亲人选,与之一同出塞,号为宁胡阏氏,两人一同生活了3年以后,单于就去世了。此时王昭君向汉朝提出想回到故土,但是驳回了她的请求,令其按照当地的习俗制度继续嫁给下一任复株累单于,两人生活了11年,生下两个女儿,王昭君便去世了,史称明妃。 因此,从两个人的生平来看,南宫公主与王昭君的身份与年代都不一样,她们不是同一个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他是千古第一谏臣,墓碑先被唐太宗掀倒为什么却又重立?
纵观历史,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宰相可以称得上千古第一谏臣,他任官期间敢于地向李世民纳谏,为人刚正不阿,素有美名。唐太宗李世民视他为“可以正衣冠的镜子”,在魏征去世后曾,亲自刻写碑文,宣布“废朝五日”。然而,后来魏征的墓碑却被李世民下令掀倒,后来又重立,李世民如此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魏征一开始听命于瓦岗李密,后来随李密一起归降李唐。之后,才智出众的魏征受到了太子的青睐,颇受礼遇,曾多次向李建成出谋划策,对抗秦王李世民。后,李世民认为魏征是个人才,并未计较从前,反而重用了他。在魏征任职期间,前后向李世民纳谏二百多事,有时言语极为激烈,经常让李世民下不来台。然而李世民对于魏征的纳谏全盘接受,从未动怒,还给予魏征高官厚禄。可他为何在魏征死后又做出这种事情呢? 李世民作为千古圣君,是一个非常在乎自己名声的皇帝。他将自己的个人情绪全部隐藏了起来,就是为了自己能成为受千古敬仰的皇帝。而魏征这样的人,李世民是又爱又恨,他知道魏征纳谏都是正确的,所以一直给予他封赏,也承认魏征的价值。然而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应该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成天指着自己鼻子骂的人,所以恐怕李世民有时候也觉得魏征挺烦的。而魏征有一个习惯,在他每次纳谏后都会将文书交由史官记载,而这一点让李世民忌讳极了,认为有损其明君形象。 在魏征死后,他向李世民推荐有宰相之才杜正伦、都牵扯到太子谋反一案,而此事令李世民大怒,有人乘机向李世民诬告魏征与此事脱不了干系。李世民随即命人掀倒了魏征的墓碑,然而这种行为难免会在历史上留下污点,过了不久,李世民借征讨高句丽未曾大胜的缘由,又亲自为魏征平反,重新立下了纪念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