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出差的三人组成功返航着陆之后,需要接受返航之后的一系列相关检查,回到地球之后航天员们将会面临的身体方面的挑战,有幽闭恐惧症、失重、心理问题以及辐射的影响。

1.幽闭恐惧症
幽闭恐惧症属于焦虑疾病,人体内的五羟色胺一旦失调或者是血管的调节失调,又或者是有过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就会使人的心理精神出现障碍。波比恐惧症患者往往比较害怕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乘坐一些公共交通工具、或者是害怕核磁共振检查等这些密闭的空间。太空出差的三人组,乘坐宇宙飞船在太空中出差长达6个月的时间,这6个月的时间,长期的处于狭小的太空飞船当中,很有可能会因此患上幽闭恐惧症。

2.失重
宇航员在太空环境当中,长期处于失重的状态,很容易出现血量减少、心肺功能减弱、骨流失、下肢肌肉萎缩等问题,也可能会使眼睛的压力增大。这样的情况下,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就会相应的增强从而,加大分泌毒素的效果,对于宇航员的身体来说,就会加大发生疾病的风险。宇航员在返回之后,需要对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且进行一段时间的失重防护锻炼,通过穿戴负压装置来进行体液流向的控制。

3.心理问题
宇航员在执行太空任务时与外界长期隔离,长期处于狭小、密闭、震动、噪声、隔离等复杂环境当中,长时间的工作和生活,很可能会出现免疫系统变化、情绪低落、疲劳、睡眠问题等不良反应。
4.辐射
太空当中的辐射远远高于地球,宇航员在太空当中生活的时间越长,遭受到的辐射量就会越大。遭受太强的辐射,就有可能会面临中枢神经系统变化、呕吐、甚至急性死亡等情况。
探月太空出差送补给……2024年中国航天精彩可期
央视网消息:2月2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布了《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蓝皮书》显示,中国今年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将有超300个航天器被送入宇宙。同时,中国空间站将进入常态化运营模式。今年上半年,中国将陆续完成鹊桥二号和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发射任务。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人员孟占峰详细介绍:嫦娥六号探测器通过降落到月球背面南极洲获得月表的月壤,再经过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样品月地转移、再入返回,把月球的样品安全地带回到地球上,整个任务大概需要经历一个半月的时间。与以往月球正面采样返回不同,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六号不能直接和地球通信,为此,在嫦娥六号发射前,中国将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为嫦娥六号提供中继通信服务,确保嫦娥六号采样过程中保持地月联络。孟占峰表示,目前,嫦娥六号探测器已经于2024年1月初运抵文昌发射场,正在进行紧张有序的发射场准备和调试工作,预计今年上半年按预定时间发射。今年,中国还将完成2次货运飞船和2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中国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模式。2024年,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在4月和10月完成2发火箭发射任务,将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送至空间站。目前,火箭产品状态良好,预计今年3月份进场实施后续的发射任务。据了解,神舟十八号飞船目前也已经在发射场执行应急值班任务,从这一艘飞船开始,神舟飞船的多项系统将进行升级。据研制人员介绍,神舟十八号进行了电源系统升级,使得电源电池容量更大、安全性更高。根据计划,今年10月,改进型大容量货运飞船天舟八号将为空间站运送新的一批补给。据研制人员介绍,此次任务除了为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进行补给、推进剂的补给,还对在轨实验设备载荷的运输能力进行提升。同时,货运飞船自身当作实验平台也将搭载多项科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