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 > 世界地理

科学家可能刚刚捕捉到7个穿越地球的奇异“幽灵粒子”

时间:2024-03-1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Main)IceCube中微子观测站在南极的冰层中(插图)数字光学模块检测到的中微子相互作用和τ轻子衰变的光子图(图片来源:uux.cn/Jack Pairin/IceCube Collaboration)


(神秘的地球uux.cn)据美国太空网(Robert Lea):天文学家利用深埋在南极冰层中的冰立方天文台,在流经地球时探测到了七种难以捉摸的奇异“幽灵粒子”候选者。这些信号表明这些粒子是天体物理学中的τ中微子;它们是强大高能天体事件和我们之间的重要信使。


中微子是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宇宙中爆炸的无电荷、几乎无质量的粒子。奇怪的是,由于这些参数,中微子几乎不会与任何东西相互作用。事实上,每秒钟大约有100万亿个通过我们的身体。我们就是说不出来。如果你是一个人类大小的中微子探测器,你必须等待大约100年,中微子才能与你体内的粒子相互作用。因此,中微子被戏称为“幽灵粒子”是有充分理由的


来自银河系边缘宇宙源的高能中微子被称为“天体物理中微子”,有三种类型或三代:电子中微子、μ介子中微子和τ中微子。正如你所料,所有这些幻影粒子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难以捉摸,但把它们固定下来是冰立方的任务。2013年,该天文台首次探测到天体物理中微子,现在似乎特别探测到了天体物理τ中微子,它可以作为一种全新的宇宙信使。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物理学教授、研究联合负责人Doug Cowe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数据中检测到七个候选τ中微子事件,再加上极低的预期背景,我们可以声称背景极不可能合谋产生七个τ中微子冒名顶替者。”。“天体物理τ中微子的发现也有力地证实了冰立方早期发现的扩散天体物理中微子通量。”


科学家可能刚刚捕捉到7个穿越地球的奇异“幽灵粒子”


IceCube的中微子探测数字光学模块在它们被深埋在南极之下之前。(图片来源:uux.cn/Kael Hanson/IceCube/NSF)


被困在冰下


为了在中微子穿过地球时探测它们,冰立方使用嵌入冰中的被称为数字光学模块(DOMs)的一串金球。该天文台总共有5160个DOMs深埋在南极冰层中,等待中微子与冰层中的分子相互作用并产生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在穿过冰时会发出蓝光——DOMs记录了这种光。


更具体地说,当高能天体物理τ中微子与分子相互作用时,它们会产生特征性的光发射,包括一个独特的双级联事件,该事件会产生DOMs检测到的两个能级峰值。


科学家可能刚刚捕捉到7个穿越地球的奇异“幽灵粒子”


双脉冲波形表明DOMs已经探测到了τ中微子。(图片来源:uux.cn/Jack Pairin/IceCube Collaboration)


过去,IceCube成功地捕捉到了这些τ中微子特征的诱人线索,但Cowen和同事们想真正精确定位这些难以捉摸的粒子。


IceCube可以“实时”检测到其他中微子的味道,但该设施目前无法对τ中微子进行检测。相反,寻找这些特殊的宇宙幽灵需要仔细研究十年的档案数据。但是,该团队并没有完全由史酷比团队自己猎杀这些幻影,而是训练了所谓的“图像分类优化卷积神经网络”来筛选2011年至2020年间收集的近10年的冰立方数据,以寻找τ中微子特征。


这导致了七次强τ中微子候选探测。


该团队保留了这些检测是错误识别的结果的可能性,但Cowen解释说,DOM检测到的背景模仿该信号的几率仅为350万分之一。


目前的发现只使用了三串DOM探测器,但未来的分析将更多地依赖于这些冰冷的金色珍珠。这不仅将增加探测到的τ中微子的样本,还可以帮助科学家进行首次三代中微子振荡研究。这就是中微子在穿越巨大的宇宙学距离时改变味道的现象。


了解中微子振荡可能是确定这些幽灵粒子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事件首先使它们在太空中飞驰,以及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过渡到下一代的原因的关键。


Cowen总结道:“总的来说,这一令人兴奋的发现带来了利用τ中微子揭示新物理的有趣可能性。”。


该团队的研究发表在论文库arXiv上,并已被《物理评论快报》杂志接受发表。

事件真相:世界上最大的虫子是怎么回事?2011年时发现的南极巨虫长达55米

在地球上是分布着无数的昆虫,其体型也是有大有小,大的可以长到数十米长,而小的却仅仅只有几厘米甚至是几毫米,那么你知道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虫子是哪一种吗?它便是被发现于2011年南极海底中的一种新物种南极巨虫,其长度是达到了55米长,下面我们便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巨虫的相关介绍!世界上最大的虫子据报道称,在2011年时英国《生命》纪录片的摄影队在你南极厚厚的冰层下是拍摄到了一种巨型虫子,当时这些虫子正聚集在一起吃一头海豹的尸体,这种虫子的体长非常长,起码都在3米以上,甚至所发现的最大一条其长度达到了55米,相当于18层楼的高度了,这个虫子也是目前生物界中所发现的最大、最长的一个虫子!根据专家对其研究介绍称,这种南极巨虫目前是仅在南极海域中出现,可以断定其应该是只适合生存于寒冷的水域之中,在常温下的海水中是无法生存的!并且在其体内可能还存在着某些未知的毒素,而这种毒素是否对人有害或是有帮助,目前还尚未明确!寿命可达40年南极巨虫在海底是主要以腐烂的动物尸体为食,并且经常是群体行动,吃掉一头大型的海豹可能只需要花费很短的一个时间,数千只巨虫盘踞在一起场面看起来是非常壮观!并且根据专家研究得出,这种虫子的寿命还是非常长的,能达到了40岁左右,这也是它体型会长到如此庞大的原因!世界上十大最吓人的虫子1、巨齿蛉在生物界中昆虫的种类是非常之多,有很多昆虫长的很漂亮,但也有一些昆虫的长相是非常吓人的,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上十大最吓人的昆虫,每一种的长相都是非常恐怖,比如其中的巨齿蛉、黑条灰灯蛾、蜱虫、接吻虫等等都是非常吓人和恐怖的......【查看详情】

艮-新研究表明银河系或有20亿颗行星像地球

一项新研究表明,天空中大约每37至70颗类日恒星中也许就有一颗正孕育着一个“外星地球”。  研究人员说,研究结果暗示,我们的银河系中也许存在着数十亿颗类地行星。  这些新的计算结果基于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收集的数据。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2月轰动全球,它发现了超过1200颗太阳系外潜在行星,包括68个可能与地球大小类似的行星。  美国航天局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关注的主要是位于其恒星宜居带内、与地球大小类似的行星。宜居带是指,允许星球表面存在液态水的区域。  研究人员分析开普勒4个月来收集的原始数据后确定,在所有类日恒星中,预计有1.4%到2.7%的恒星拥有类地行星,这些类地行星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0.8至2倍,且位于其恒星的宜居带内。  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天文学家约瑟夫·卡坦扎里蒂说:“这意味着,存在许多与地球大小类似的星球,在银河系中有20亿颗。在数量这么多的情况下,其中有一些行星也许存在生命甚至是智慧生命的概率比较大。这还只是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另外还有500亿个其他星系。”  在研究了开普勒收集的3至4年的数据后,科学家们预言,将发现总共12个类地星球。他们还说,其中有4个已经在数据公布后的4个月内被陆续发现。科学家们预测,银河系中可能总共有500亿颗行星,尽管它们不全都是大小与地球类似且位于其恒星宜居带内。 以上就是关于新研究表明银河系或有20亿颗行星像地球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