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 > 世界地理

科学家刚刚发现了月球上一个巨大洞穴的“前门”

时间:2024-08-1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科学家刚刚发现了月球上一个巨大洞穴的“前门”


这个模拟显示了潜入月球坑并探索连接的熔岩管的样子。(图片来源:uux.cn曼彻斯特大学/欧洲航天局Conor Marsh)


(神秘的地球uux.cn)据Eos.org(Kimberly M.S.Cartier):月球表面布满了200多个已知的坑,岩石和风化层坍塌到未知的深度。新的研究发现,其中一个位于宁静海的坑坍塌成熔岩管,并使一个地下洞穴管道可以从月球表面进入。


意大利特伦托大学的行星科学家、该研究的第一作者Leonardo Carrer说:“我们发现了一种进入地下的前门。”。它可以进入原本被屏蔽的月球地下,这使得这个坑成为未来人类和机器人探索的诱人地点,并可能为月球火山活动提供新的见解。


下面的反思


月球曾经被岩浆海洋覆盖,最终冷却成今天可见的黑暗玄武岩玛丽亚。月球科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与地球一样,月球也可能拥有其他火山特征,如熔岩管。


熔岩管是在熔岩流冷却并形成硬化外壳时形成的。炽热的熔岩继续像管道里的淤泥一样流过它。最终,熔岩从管中流出,留下一个中空的管道,可以连接到排空的岩浆室或洞穴。


卡雷尔说:“我们在月球表面有很多证据表明,月球熔岩管可能存在。”。月球坑,即不是由撞击而是由表面坍塌成地下空隙而形成的椭圆形陨石坑,是这些管子最令人信服的证据之一。月球表面已经拍摄到200多个这样的坑,科学家推测它们可能是通往洞穴管道的天窗,这是在地球上洞穴顶部坍塌并暴露在地表时发生的。



月球勘测轨道器在2010年拍摄了这张宁静海坑的高太阳图像。(图片来源:uux.cn/NASA/GSFC/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卡雷尔和他的同事,包括特伦托大学行星科学家洛伦佐·布鲁佐内,想知道是否有可能使用轨道合成孔径雷达(SAR)仪器绘制一个隐藏的洞穴。他们首先在西班牙兰萨罗特岛的两个陆地洞穴系统和也门的巴霍特井测试了这种方法,这两个洞穴系统都是行星的类似物。他们使用SAR数据对入口附近的两个陆地洞穴系统进行了3D重建。


卡雷尔说:“我们证实,我们从太空测量的洞穴特征与洞穴学家在地面上测量的特征相匹配。”。这让他们有信心在月球上尝试这项技术。


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平静海坑上,这是一个近圆形的灰岩坑,直径约100米,深105米。雷达数据是由月球勘测轨道器在2010年拍摄的,该轨道器以一定角度向坑内发送信号,并接收到来自底部的雷达反射。


布鲁佐内说:“我们可以从这个坑中探测到……一个反射,清楚地证明了底部的一个开口和一个洞穴的入口,这可能是熔岩管的一部分。”。“由于地球的验证,很容易理解月球上看到的信号。”


他们将这些雷达测量值输入到他们的计算机模型中,以创建熔岩管的3D可视化,并估计其尺寸。模型显示,入口至少有45米宽。根据管道向下倾斜的程度,它从入口延伸30-80米,到达月球表面以下135-175米。研究人员在《自然天文学》上发表了这项研究。


原始、未风化的月球历史


莱昂纳多·卡雷尔:“研究那里的岩石,因为它们是没有被粗糙表面改变的原始岩石,可以深入了解月球火山活动和月球火山活动的历史。


坦佩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行星科学家罗伯特·瓦格纳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说:“(这项)分析肯定表明,有一段比我们用可见波长图像看到的更深的通道。”。他警告说,这条通道可能不会与一个更大的洞穴相连,“但这项新研究与目前对熔岩管的访问是一致的。下一步是向这个坑派遣一个任务,直接调查那里的情况。”


随着国际上对月球探索甚至永久居住的关注,月球洞穴因其保护宇航员免受辐射的潜力而受到关注。但布鲁佐内和卡雷尔对可能保存在熔岩管内的地质历史更为兴奋,这些岩石被太阳风和宇宙射线屏蔽,免受风化和改变。


卡雷尔说:“研究那里的岩石,因为它们是没有被粗糙表面改变的原始岩石,可以深入了解月球火山活动和月球火山活动的历史。”。


瓦格纳补充道,更重要的是,如果有一个完整的月球熔岩管,可能会有很多。地下熔岩管的普遍存在可以揭示月球岩浆是如何移动、冷却和定居的。


瓦格纳说:“除了屋顶上一个相对较小的洞外,找到一个完全完整的管道表明,可能有很多深埋的管道在等着我们用地震仪、重力仪或雷达降落到地表,以便找到它们。”。


然而,探索其他坑是否与熔岩管相连将不得不等待更好的月球雷达覆盖。布鲁佐内说:“这无法用光学相机看到。”目前可用的月球雷达数据要么分辨率不够高,无法研究较小的坑,要么没有覆盖发现坑的玛丽亚地区。


“根据我们现有的数据,”他补充道,“不可能清楚地识别出证明从坑到洞穴的可接近性的反射。”

欧洲没有史官,历史都是哪位记载的?

英国威廉一世与的时期是公元十世纪开始的,中国与之对应的是,那么宋朝有什么史料呢?人陈傅良曾说:“本朝国书,有日历,有实录,有正史,有会要,有敕令,有御集,又有百司专行指挥、典故之类,三朝以上又有宝训;而百家小说、私史与大夫行状志铭之类,不可胜纪。”以下根据陈高华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的部分进行简单介绍: 首先,中国古代的史料绝对不是只有后代人才能编纂,以宋代为例,从政府到知识分十分重视当代史的编修工作。其中宋朝政府编纂的当代史包括: 1、起居注,从淳化五年(994年)开始,一直到南宋末年,三百年的时间里,起居注基本上都延续了下来。 2、时政记,指的是从唐代继承下来的,由宰相记录皇帝与宰相“所言军国政要”的记录,“每月封送史馆”,是为“时政记”。由于宋代掌握行政的中书门下与掌握军权的枢密院分班奏事,故宋代有中书时政记与枢密院时政记两种。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起,历代皇帝的时政记也没有断绝。 3、日历,是编年体的史书,除依据起居注和时政记外,还包括了诏令文书等,记载大臣去世时还附有传记。日记内容丰富,卷帙浩繁,宋高宗在位三十六年,日历就有1000卷之多。 4、实录,根据日历编成,体裁也与日历相似,两者的差别在于日历(以及起居注、时政记)带有原始资料、档案的性质,而实录则带有修纂成的史籍性质,因此较为简练,且允许臣僚参阅甚至抄录。从到都有实录。 5、国史。是宋代编纂的本朝的纪传体正史,体裁也有本纪、列传、志之分。宋代共有四部国史,包括:《三朝国史》,记载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共150卷;《两朝国史》,包括仁宗、英宗两朝,120卷;《四朝国史》,包括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四朝,350卷;《中兴四朝国史》,包括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卷数不明。国史也是后世纂修《》的重要依据。 而至于私人修史就更多了,后面提到的《续长编》、《东都事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都是私人修成。 至于宋史的重要史料如下: 一、基本史料 《宋会要辑稿》,徐松辑自《》,分十七类: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800万字,包括皇帝诏令、臣僚章奏、地方报告等。 《文献通考》,马端临著,分二十四门: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等,470余万字。本书实际上是从到宋朝宁宗时期的典章制度通史,但有关宋代的内容占全书一半以上。 《玉海》,宋末王应麟撰,分二十一门:天文、律宪、地理、帝学、圣文、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食货、兵捷、祥符,120万字。 《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李焘著,是记载北宋一朝的编年体史书,原本九百八十卷,今存五百二十卷,仅注文就有70余万字。作者取材十分丰富,除宋代的实录、国史外,还大量采用经、史、子、集,笔记小说,家乘志状。 下面还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00卷)、《三朝北盟会编》(250卷)、官修《宋史》等就不介绍了…… 二、一般史料 1、编年体:《皇朝编年纲目备要》(30卷)、《皇宋十朝纲要》(25卷)、《要录》(16卷)、《中兴两朝圣政》(64卷)等 2、纪传体:《东都事略》(130卷)、《隆平集》(20卷)、《名臣碑传琬琰集》(107卷)等 3、政书:《宋大诏令集》(240卷),这个特别说明一下,这个收集了北宋太祖至徽宗年间诏书三千八百余篇。 4、文集:这个实在太多了……宋人文集已经散佚了很多,但流传下来的部分仍然惊人,仅清代《四库全书》“别集”类著录的已有388部(注意,是“部”)、5000多万字,内容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凡是作者所经历、思考、听闻等,无所不包。比如有《欧阳文忠公集》153卷,有《元丰类稿》50卷,司马光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80卷、《传家集》80卷,有《临川集》100卷,有《东坡七集》109卷……这还不算,建国以后,大陆学者经过了20年努力,编成了《全宋文》,全书收文17万余篇,作者近万人,字数约1亿,分装360册…… 5、地方志:宋代地方志流传至今的不过三十几部,但我们知道,中国地方志纂修的时候,是不断在前朝的基础上加以考订完善的,所以后代元、明、清的地方志中,同样保留了大量宋代地方志的记载。宋代修的地方志,比较有名的如《太平寰宇记》200卷,《元丰九域志》10卷,《舆地纪胜》200卷,《咸淳临安志》100卷。 三、其他史料 除了以上史料外,宋代还有很多专门方面的史料,这里就不一一介绍其卷数了(太多了)。 如目录书,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可窥见当时两宋图书出版业之兴盛;法律书,有《宋刑统》、《庆元条法事类》、《名公书判清明集》,反映了当时中国传统司法的原则与运行;城市风貌的记载有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周密《武林旧事》,基本可以复原两宋京华鼎盛之景;中外关系、民族关系的书则有周去非《岭外代答》、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等,这类记载不仅在中国史研究意义重大,对研究周边国家的历史也是不可缺少的;自然科学类的书则有如陈旉《农书》、李诫《营造法式》、《洗冤录集》、秦九韶《数学九章》等;石刻资料有《金石萃编》、《江苏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等,其中许多都是在文献资料没有记载的,可与文献资料相印证。 以上的史料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了,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位答主会觉得“关于西方史料比关于中国的史料丰富的多”,还是我孤陋寡闻,英国威廉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的史料确实多于这些?好像这位答主是把中国的史料直接等同于正史,也就是钦定的那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了,要知道,这二十四部正史,只占了中国史料的极小部分啊! 他说: “我认识的一个中国朋友在英国读历史博士。他研究的东西包括16世纪人们对通奸这种行为的态度。他可以去翻英国地区几百年前的公告。” 现在我指着上面介绍宋代史料的这段文字告诉你,不要说晚到16世纪,研究宋史的如果想研究“通奸”这个话题,他可以上到皇帝诏令(查阅《宋大诏令集》),下到街头巷议(查阅两宋方志的“风俗”部分或宋人文集),中到官员审判流程(查阅宋代司法史料如《名公书判清明集》)、百官议论(查阅大臣的文集),可以说整个帝国的方方面面,只要你想,除了现场图像还原不出来,都能给你找到记载。 好,你说中国人史料造假,我就不说什么中国人记史求真的特点了,就算你没学过考据,如此丰富的史料来源,同一件事情在不同人、不同地方出现的史料都会有所记载,你连对比都不会吗?那么请问这位答主是怎么研究西方史的? “连六经都能失传,你觉得中国人很擅长保存以前的东西?” 先不说六经里只有乐经失传,中国人怎么就不擅长保存了?在注释的帮助下,你现在还能读懂《尚书》吧?就算没有注释,有一定文言文基础的人也能理解个大概吧?那已经是三千年前的文章了,你说中国人擅不擅长保存?更何况别忘了清代还有个逆天的乾嘉学派,生生把散佚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书都复原了,前面介绍的《宋会要辑稿》就是清人徐松从《永乐大典》辑出来的,二十四史里的《旧五代史》也是这么重见天日的。这些人除了擅长保存东西,更擅长考据求真,在这些人的努力下,多少史料都得以去伪存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史料,基本都被他们甄别了一遍。 总之,要说到史料,可以毫不谦虚地说,没有比得过中国的。这不是盲目的民族自豪,而是实打实的。 随机文章孟郊是唐朝哪一个时代的诗人?宋朝的政经情势宇宙中最恐怖的生物,肉身畅游太空吸收暗能量(无敌)多米尼加神奇的沸水湖,世界唯一常年沸腾湖水(湖边温度高达90)人类起源于3次地球浩劫,三次浩劫后人类幸存发展出现代文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欧洲没有史官,历史都是哪位记载的?

英国威廉一世与的时期是公元十世纪开始的,中国与之对应的是,那么宋朝有什么史料呢?人陈傅良曾说:“本朝国书,有日历,有实录,有正史,有会要,有敕令,有御集,又有百司专行指挥、典故之类,三朝以上又有宝训;而百家小说、私史与大夫行状志铭之类,不可胜纪。”以下根据陈高华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的部分进行简单介绍: 首先,中国古代的史料绝对不是只有后代人才能编纂,以宋代为例,从政府到知识分十分重视当代史的编修工作。其中宋朝政府编纂的当代史包括: 1、起居注,从淳化五年(994年)开始,一直到南宋末年,三百年的时间里,起居注基本上都延续了下来。 2、时政记,指的是从唐代继承下来的,由宰相记录皇帝与宰相“所言军国政要”的记录,“每月封送史馆”,是为“时政记”。由于宋代掌握行政的中书门下与掌握军权的枢密院分班奏事,故宋代有中书时政记与枢密院时政记两种。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起,历代皇帝的时政记也没有断绝。 3、日历,是编年体的史书,除依据起居注和时政记外,还包括了诏令文书等,记载大臣去世时还附有传记。日记内容丰富,卷帙浩繁,宋高宗在位三十六年,日历就有1000卷之多。 4、实录,根据日历编成,体裁也与日历相似,两者的差别在于日历(以及起居注、时政记)带有原始资料、档案的性质,而实录则带有修纂成的史籍性质,因此较为简练,且允许臣僚参阅甚至抄录。从到都有实录。 5、国史。是宋代编纂的本朝的纪传体正史,体裁也有本纪、列传、志之分。宋代共有四部国史,包括:《三朝国史》,记载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共150卷;《两朝国史》,包括仁宗、英宗两朝,120卷;《四朝国史》,包括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四朝,350卷;《中兴四朝国史》,包括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卷数不明。国史也是后世纂修《》的重要依据。 而至于私人修史就更多了,后面提到的《续长编》、《东都事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都是私人修成。 至于宋史的重要史料如下: 一、基本史料 《宋会要辑稿》,徐松辑自《》,分十七类: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800万字,包括皇帝诏令、臣僚章奏、地方报告等。 《文献通考》,马端临著,分二十四门: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等,470余万字。本书实际上是从到宋朝宁宗时期的典章制度通史,但有关宋代的内容占全书一半以上。 《玉海》,宋末王应麟撰,分二十一门:天文、律宪、地理、帝学、圣文、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食货、兵捷、祥符,120万字。 《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李焘著,是记载北宋一朝的编年体史书,原本九百八十卷,今存五百二十卷,仅注文就有70余万字。作者取材十分丰富,除宋代的实录、国史外,还大量采用经、史、子、集,笔记小说,家乘志状。 下面还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00卷)、《三朝北盟会编》(250卷)、官修《宋史》等就不介绍了…… 二、一般史料 1、编年体:《皇朝编年纲目备要》(30卷)、《皇宋十朝纲要》(25卷)、《要录》(16卷)、《中兴两朝圣政》(64卷)等 2、纪传体:《东都事略》(130卷)、《隆平集》(20卷)、《名臣碑传琬琰集》(107卷)等 3、政书:《宋大诏令集》(240卷),这个特别说明一下,这个收集了北宋太祖至徽宗年间诏书三千八百余篇。 4、文集:这个实在太多了……宋人文集已经散佚了很多,但流传下来的部分仍然惊人,仅清代《四库全书》“别集”类著录的已有388部(注意,是“部”)、5000多万字,内容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凡是作者所经历、思考、听闻等,无所不包。比如有《欧阳文忠公集》153卷,有《元丰类稿》50卷,司马光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80卷、《传家集》80卷,有《临川集》100卷,有《东坡七集》109卷……这还不算,建国以后,大陆学者经过了20年努力,编成了《全宋文》,全书收文17万余篇,作者近万人,字数约1亿,分装360册…… 5、地方志:宋代地方志流传至今的不过三十几部,但我们知道,中国地方志纂修的时候,是不断在前朝的基础上加以考订完善的,所以后代元、明、清的地方志中,同样保留了大量宋代地方志的记载。宋代修的地方志,比较有名的如《太平寰宇记》200卷,《元丰九域志》10卷,《舆地纪胜》200卷,《咸淳临安志》100卷。 三、其他史料 除了以上史料外,宋代还有很多专门方面的史料,这里就不一一介绍其卷数了(太多了)。 如目录书,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可窥见当时两宋图书出版业之兴盛;法律书,有《宋刑统》、《庆元条法事类》、《名公书判清明集》,反映了当时中国传统司法的原则与运行;城市风貌的记载有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周密《武林旧事》,基本可以复原两宋京华鼎盛之景;中外关系、民族关系的书则有周去非《岭外代答》、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等,这类记载不仅在中国史研究意义重大,对研究周边国家的历史也是不可缺少的;自然科学类的书则有如陈旉《农书》、李诫《营造法式》、《洗冤录集》、秦九韶《数学九章》等;石刻资料有《金石萃编》、《江苏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等,其中许多都是在文献资料没有记载的,可与文献资料相印证。 以上的史料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了,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位答主会觉得“关于西方史料比关于中国的史料丰富的多”,还是我孤陋寡闻,英国威廉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的史料确实多于这些?好像这位答主是把中国的史料直接等同于正史,也就是钦定的那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了,要知道,这二十四部正史,只占了中国史料的极小部分啊! 他说: “我认识的一个中国朋友在英国读历史博士。他研究的东西包括16世纪人们对通奸这种行为的态度。他可以去翻英国地区几百年前的公告。” 现在我指着上面介绍宋代史料的这段文字告诉你,不要说晚到16世纪,研究宋史的如果想研究“通奸”这个话题,他可以上到皇帝诏令(查阅《宋大诏令集》),下到街头巷议(查阅两宋方志的“风俗”部分或宋人文集),中到官员审判流程(查阅宋代司法史料如《名公书判清明集》)、百官议论(查阅大臣的文集),可以说整个帝国的方方面面,只要你想,除了现场图像还原不出来,都能给你找到记载。 好,你说中国人史料造假,我就不说什么中国人记史求真的特点了,就算你没学过考据,如此丰富的史料来源,同一件事情在不同人、不同地方出现的史料都会有所记载,你连对比都不会吗?那么请问这位答主是怎么研究西方史的? “连六经都能失传,你觉得中国人很擅长保存以前的东西?” 先不说六经里只有乐经失传,中国人怎么就不擅长保存了?在注释的帮助下,你现在还能读懂《尚书》吧?就算没有注释,有一定文言文基础的人也能理解个大概吧?那已经是三千年前的文章了,你说中国人擅不擅长保存?更何况别忘了清代还有个逆天的乾嘉学派,生生把散佚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书都复原了,前面介绍的《宋会要辑稿》就是清人徐松从《永乐大典》辑出来的,二十四史里的《旧五代史》也是这么重见天日的。这些人除了擅长保存东西,更擅长考据求真,在这些人的努力下,多少史料都得以去伪存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史料,基本都被他们甄别了一遍。 总之,要说到史料,可以毫不谦虚地说,没有比得过中国的。这不是盲目的民族自豪,而是实打实的。 随机文章王思潮分析北京不明飞行物,飞行高度普通飞机无法达到美国林肯总统发现的马蝇效应,激励和竞争是人类创新的动力空中屠夫德国FW-190战斗机,杀得英法联军丢盔弃甲(生产2000架)揭秘雪崩怎么自救,赶紧像雪崩的两侧逃生/寻找障碍物躲避雪崩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工作是怎样的,吃饭上厕所洗澡跟地面完全不一样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