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分别用两首诗歌来赞叹貂蝉的歌舞双绝,有词赞之曰:“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
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
”又诗曰:“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
当然,貂蝉的美貌已无须多言,名列的她素有“闭月”之称,意为月亮的光芒也不及她的美丽,而从貂蝉的事迹来看,她更是深明大义、机智过人,实在是演义中最为光辉的人物形象之一。
网络配图 作为三国历史中最为闻名的女子,貂蝉的事迹却在史书中少之又少。
鲁迅先生在所着的《小说旧闻钞》中说:“有一本失传的《汉书通志》记载:未得志时,先诱董卓,进貂蝉以惑其君。
”如此说来,竟是曹操把貂蝉献给董卓的,但是根据曹操的为人以及其后他对董卓的行为来看,这个说法是不可信的。
不过,现在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历史上其实并无貂蝉其人,貂蝉的形象完全是后人虚构出来的,而且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三国史和《三国演义》研究界多数学者的共识。
因为在《》、《》这样的史书当中并没有提到貂蝉的字眼,只有区区一句话还有些许貂蝉的影子,即“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在《三国志·魏书·张邈臧洪传》的全篇中连名没有,只是称其为“卓侍婢”。
也没有交代容貌、身家、来历等信息,更是没有交代与吕布、董卓之间的决裂有何关系。
“长安兵变”之后,这位绝世美女的下落也同样成为了一个谜团,让人捉摸不定,更多的人仍在关心着貂蝉其后的命运。
不过可惜的是,作者罗贯中也没有把她的结局交代清楚就草草了事了。
只是在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吕布将要败亡之前,貂蝉有过短暂的出场,劝诫吕布“将军与妾作主,勿轻身自出”。
原本那个深明大义、侠肝义胆的貂蝉似乎随着连年的征战已经被磨去了原有的棱角,变得碌碌无为,了。
吕布死后,罗贯中没有再向读者介绍貂蝉此后何去何从,也许是被好色的曹操,也许是同吕布一样被处死。
罗贯中的这一疏忽竟成了一个让后人不解的千古谜案。
网络配图 在民间,关于美女貂蝉的下落存在着“惨死”和“善终”两大系列。
“惨死”系列里面有三种不同的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昆剧《斩貂》中描述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斩首,他的妻子貂蝉被转送给了,但关羽拒绝接受这位带有污点的女子,恐其、,唯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节,于是乘夜传唤貂蝉入帐,拔剑痛斩美人于灯下。
第二个版本出自明剧《关公与貂蝉》,剧中貂蝉向关羽痛诉内心的冤屈,并详细讲述了自己施展美人计为汉室锄奸的经历,以此赢得了关羽的爱慕与景仰。
但是关羽最终决定为复兴汉室而献身,貂蝉也只好怀着满腔柔情自刎,以死来证明自身的政治贞操。
第三个版本讲述的是貂蝉在关羽的庇护下逃走,削发为尼,但曹操派人追捕。
为了不使关羽等人难做,貂蝉毅然拔剑身亡,一缕幽怨的香魂,随着国家大义而去。
第一个版本是貂蝉最终出家为尼,并以佚名的方式写下了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以此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政治贡献,最终在尼姑庵里。
第二个版本则是说关羽没有贪恋女色,而是护送貂蝉回到其故乡木耳村。
貂蝉则是一直守节未嫁,最终被乡人建庙祭奠。
第三个版本称貂蝉被关羽纳为小妾,并送往成都定居,但是关羽却没有想到自己最后竟是兵败身死,而可怜的貂蝉从此流落于蜀中,成了一名村妇而已。
网络配图 总之,关于“貂蝉”其人,在正史的记载中是非常模糊的,仅仅是一个若明若暗的影子而已。
但我们可以根据情理来推断一下:董卓死后,貂蝉落入了吕布之手,吕布败亡后,她又辗转到曹操手中。
尽管这些都没有史书的记载,但也是合乎逻辑的。
至于她的最后下场如何,由于史书绝无记载,便是一个千古之谜了。
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合理的推断,不外乎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在曹操宫中了却余生。
吕布败亡12年后,即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修建,纳诸伎于其上,习演歌舞,或许“貂蝉”应该也包括在内吧。
另一种可能就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貂蝉作为一个随军的弱女子,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不知何时就已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匡衡这么努力的学习,那么后来他怎么样了呢?按照史书记载,匡衡的一生过的还真够让人大跌眼镜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匡衡这么努力的学习,肯定是个很聪明很有才华的人。
大概是因为从小家境贫寒,所以他想靠学习来改变命运,所以读书格外的努力。
匡衡尤其在《》的研究上非常透彻,当时曾有人说听匡衡讲解诗经真是让人。
可是在别的科目上他的投入好像就不够了,按照西汉的规定,要做官得参加考试,考试的成绩分三等,按考试等级给予不同的官职。
可是匡衡参加考试考了8次都没考上,直到第9次才勉强考了一个三等,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做官的资格。
不过因为成绩不好,所以被分配的官职也是很低微的。
按理说他这种没后台没背景,出身寒微的小官想往上爬是很难的,不过后来一场地震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时京城附近发成了地震和日食,古人对这些自然现象了解不多,很多人会把天灾怪到统治不利上来,觉得是老天在给皇帝降罪。
这个时候匡衡给皇帝上书,运用他熟知的《诗经》里的典故,说这些跟皇帝无关,洋洋洒洒一篇大拍皇帝马屁。
皇帝看了以后非常的开心,觉得匡衡是个人才,就对他加以提拔。
再加上皇帝也喜欢诗经,后来没事就喜欢上匡衡给他讲解诗经,匡衡的官也就越做越大。
后来皇帝封匡衡为安乐侯,并赏赐给他大量的土地,这些赏赐已经足够他的后代都衣食无忧了,可他还不满足。
匡衡抓住了地方上有错误的空子,侵占了四万多亩土地。
后来这件事情被人知道,告发到了皇帝那里,匡衡因此被贬为庶民,回到家乡后没几年就病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他的虽然远不及他万一,但也是,得益于成吉思汗所打下的国土,他也建立了一个百年王朝——。
建立元朝之后的忽必烈,为了巩固统治,就一度奉行联姻政策,以确保自己不可取代的统治地位。
当时,元朝公主阔阔真,在忽必烈的授命下,远嫁于中国5000多公里的伊尔汗国(今伊朗)。
却不曾想,由于路途遥远,等阔阔真到了之后,她名义上的丈夫阿鲁浑已经去世了一年多。
无奈之下,阔阔真只能按照规矩,嫁给了继承王位的阿鲁浑后人(阿鲁浑长子)。
旭烈兀西征 在元朝的元宪宗蒙哥时期,由于时间问题,他派弟弟旭烈兀进行了第三次西征,兵力强盛的旭烈兀直捣埃及西奈半岛。
还没等到真正结束,蒙哥就意外去世了,西征也由此结束。
旭烈兀受命于忽必烈,只能被迫留在西亚地区。
后来忽必烈为了让他安心的呆在那里,便封他为伊尔汗,让其建立了伊尔汗国。
忽必烈帮阿鲁浑选妃 到了1265年,旭烈兀不幸去世,他的长子阿八哈顺利即位。
不久之,也去世了,就传位给了他的儿子阿鲁浑。
按照祖宗遗训,本族的女子是不能继承卜鲁罕王后之位的。
右想之后,阿鲁浑决定派遣使者去中国求元世祖忽必烈,并告知其具体详情。
得知此事后,忽必烈痛快的答应了阿鲁浑的要求(给他选妃)。
皇族公主阔阔真 一番冥想之后,忽必烈觉得身为皇族公主的阔阔真比较合适,于是就命令阔阔真收拾行李准备出发,远嫁于身在5000公里之外的伊尔汗国国王阿鲁浑。
拜谢完忽必烈之后,阔阔真在使者的护送下,开始了5000公里的长途跋涉。
然而当时的交通工具不像现在这么发达,那么远的距离,阔阔真用了两年多才到。
等她到了地方之后,才发现,名义上的丈夫阿鲁浑已经去世一年多了。
阔阔真与合赞 不得已,按照伊尔汗国的规矩,皇族公主阔阔真,只能嫁给继承皇位的阿鲁浑长子合赞。
本来还因为阿鲁浑去世的阔阔真非常难过,但乍一看到合赞,便被他英武的外表所吸引。
经过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合赞不但外表英武,而且还精通多国语言,实在是打心眼儿里喜欢。
于是在不久后,顺利的嫁给了阿鲁浑的长子合赞。
两年多的长途跋涉,终以完美的结局而告一段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