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李密堪称隋末的一代枭雄,他是什么结局?

时间:2025-02-1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你们知道李密堪称隋末的一代枭雄,生命缘何止于37岁?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李密出生于隋末贵族之家,自幼喜爱读书。

有一次,他骑牛去访友,一边走一边读书,当朝宰相从后面看见,赶上来问“哪里的书生,如此好学?”李密认识杨素,连忙下牛参拜,自报姓名。

杨素问他读的什么书,李密回答是《传》。

杨素感到十分惊奇。

回家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学问和志向,你是远远赶不上的。

”于是,杨玄感便主动接近李密,二人竟成刎颈之交。

杨玄感拥众造反,接李密共谋。

结果,杨玄感因不听李密之计,兵败被杀,李密被捕后逃脱。

李密隐居数年后,在好友王伯当的引荐下,投靠翟让领导的瓦岗农民起义军。

在李密的谋划下,接连打败了隋荥阳太守李庆,继而攻下了荥阳附近许多县邑城镇。

派大将征讨瓦岗军,张曾多次打败瓦岗军,瓦岗军大惊,纷纷要求逃避。

但李密却说:“张须陀有勇无谋,官军又是骄兵,大家不必畏惧,我一定能够大破其众。

”李密暗中分兵千人埋伏在荥阳北面附近的大海寺树林之间,准备对张须陀部实施前后夹击。

张须陀率部同瓦岗军主力相遇后,由于轻视翟让,所以只是摆开方阵向前推进。

瓦岗军佯败,张须陀率部追击十余里。

此时,李密指挥伏兵从阵后杀出,把张须陀部团团围住,张须陀虽拼命冲围,终因寡不敌众,临阵被杀。

翟让佩服李密的军事才能,让他独领一支军队。

李密治军有方,与其他瓦岗军一起,连连取胜,瓦岗军的队伍很快增加到了数十万人。

不久,翟让自知才能不如李密,便将瓦岗军的指挥大权让给了李密。

李密掌权后,封翟让为司徒。

而后,瓦岗军在李密的率领下与隋军展开了激战。

此时,李密在其心腹的挑唆下,对翟让产生了嫉恨之心,李密借饮酒之名,将翟让与其兄、侄召至魏公府全部杀死。

原瓦岗军部属不知其所为,惊恐不安,虽经安抚,李密的部将还是大都产生了疑惧之心,不像以前那样对他了。

后在争霸战中李密被击败,投奔唐高祖李渊。

后来,李密由于不满足于李渊任命的闲职,聚众叛变,被唐将盛彦所杀,年仅37岁。

综观李密一生,少年成名,颇有谋略胆识,堪称隋末的一代枭雄;然而由于性格刚愎自用,反复无常,导致了他的自取灭亡。

退一步说,如果李密归附李渊之后能够安分守己,或许能够享受荣华富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爷爷起兵反叛孙子,孙子堪称历史最荒唐帝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我国历史悠久,光是王朝就有十多个,因此也出了数百位。这些皇帝中除了极少数几个雄才大略的,例如、和唐太宗李世民以外,大多属于那种昏庸无能、、玩世不恭的皇帝。例如喜好花鸟鱼虫的,喜好斗蛐蛐的,也有喜欢当木匠的,反被瓦剌俘虏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荒唐奇葩的皇帝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出自。 的确,有明一朝,除了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以外,几乎清一色都是非昏即庸的皇帝。除了上述几位以外,还有几十年不上朝、躲在深宫里当宅男的皇帝。还有软弱无能、使朝堂上下一片乌烟瘴气的。不过这几位皇帝的荒唐事迹,跟作者今天所要讲述的这个皇帝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这位皇帝甚至后来还成了反面教材,的皇子如果不务正业、吊儿郎当,他们的老师便会说:难道你想学朱正德吗?没错,这位荒唐到极点的皇帝便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朱厚照。这朱厚照荒唐到什么地步呢?除了日常的之外,还经常溜出皇宫四处游荡。 他还将四处搜刮来的佳丽、美人安置在西苑的豹房,供其享乐(见《万历野获篇·卷二一》)。因为“猪”与“朱”同音,朱厚照还下命令不许百姓杀猪、吃猪肉,如有违反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不光如何,这个皇帝还喜欢领兵打仗,为了满足自己征战沙场的乐趣,竟然给自己封了一个“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的头衔。 最让人的是,听说有起兵反叛自己,朱厚照居然拍手叫好、,丝毫没有一点忧患意识。种种荒唐事迹,哪怕说他是我国历史上最荒唐的皇帝也不为过了。俗话说虎父无犬子,然而到朱厚照这儿就行不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朱厚照的父亲不光在明朝,在历史上也是排的上号的仁孝之君。 明武宗朱厚照的父亲樘,是一位英明有为的君主。与唯一的妻子张皇后婚后多年才生下朱厚照,老来得子的朱佑樘难免对儿子十分宠爱。后来朱佑樘的另外一个儿子朱厚炜夭折了,朱厚照便成为他唯一的儿子,所以他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皇太子。明孝宗朱佑樘对独子朱厚照的宠爱达到了溺爱的地步,甚至经常带着朱厚照微服出宫游玩。 公元1505年,开创了的明孝宗朱佑樘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三十六岁。朱佑樘临终前把一个庞大的王朝留给了年仅十五岁、不读书、好逸乐的儿子——明武宗朱厚照。没有了父亲的约束,朱厚照更是了,把政务抛在一边,整天跟自己的亲信,号为“八虎”的八个,终日声色犬马、醉生梦死,不知今夕是何年。 皇帝如此荒唐,难道没人站出来反对吗?有,宁王朱宸濠。公元1519年6月14日,宁王朱宸濠实在看不下去朱厚照的荒唐事迹,乘机起兵十万反叛。这个宁王朱宸濠是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孙,而明武宗朱厚照是朱元璋的八世孙,所以按辈分来说,朱厚照得管朱宸濠叫爷爷。 当“爷爷”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十万反叛的消息传到朱厚照耳中的时候,这位荒唐皇帝不同于其他皇帝愤怒,而他却是拍手叫好,乐的合不拢嘴。朱厚照的如意算盘打的噼啪响,自己御驾亲征去平叛,既可以正大光明的过一把当将军的瘾,顺道还可以去江南好好的玩一次,一举两得。 可惜,令朱厚照非常恼火的是,他率领大军刚行进到涿州,江西巡抚成功平叛的捷报已经送到了。原来朱宸濠起兵后的第一个军事目标便是占领军事重镇安庆,所以他亲自率领军队,倾巢而出去攻打安庆。而朱宸濠的老巢南昌,只有他的世子和几千老弱病残守卫。 江西巡抚王守仁得知朱宸濠倾巢而出攻打安庆的情报后,集结兵力直捣朱宸濠的宁王府所在地——南昌。朱宸濠听闻自己的老巢被围,且安庆迟迟攻不下来,急忙回身去救。7月26日,双方在黄家渡相遇,朱宸濠被王守仁打的溃不成军,旋即被俘。朱宸濠从起兵到反叛到兵败被俘,只过了一个多月。 明武宗朱厚照收到王守仁的捷报后,却装作不知道这个消息。为了继续将自己的计划进行下去,朱厚照一路游玩到,他将爷爷朱宸濠放了,然而又亲手将他抓住,算是过了一把征战沙场的瘾了。朱宸濠叛乱之所以这么快就被平定,是因为他胡作非为、不得民心。更重要的原因是明朝的藩王势力几经削弱,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来问鼎了。 所以,虽然荒唐的明武宗朱厚照,也能轻易平息这次叛乱。由于江西巡抚王守仁平叛的速度太快,使朱厚照找乐子的计划落空,所以虽然王守仁有大功,但朱厚照并没有给他多少封赏。在这次荒诞的平叛两年后,也就是公元1521年,朱厚照死于豹房,年仅三十岁。 明武宗朱厚照虽然妃子众多,也经常耕耘,但是至死都没有为老朱家添上一个男丁。所以大臣和们不得不从他那帮堂兄弟中挑选出一位继承大统,这位幸运的人便是日后同他堂兄朱厚照一样荒唐的道士皇帝嘉靖。荒诞皇帝朱厚照的人生就此结束,但大明王朝却因他的荒唐一地狼藉,无人收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卫的从政之路:公勤廉干堪称国家伟器

曾说:“天下巡抚中,实心任事、不避嫌怨、为国为民者,惟镜、、杨文乾三人。”后来,他又常常告诫臣工们以三位“模范督抚”为榜样:“自今天下督抚诸臣中,朕所最关切者,鄂尔泰、、李卫三人耳!”两份名单中都有李卫,那李卫又是何许人也?网络配图出身例监以才见用李卫(1687-1738),字又玠,世居徐州丰县(今江苏丰县)。李卫少有大志且具嫉恶如仇的秉性,成年后才气横溢,识量轩豁,“尤锐意经世之务”。为了实现自己安邦定国的理想,他援例捐纳成为一名国子监生。五十六年(1717),他以国子监生身份被兵部选任为武选司员外郎,任职期间,“裁定案例,贿请不行”,深得上司赏识。时任兵部右侍郎田从典更称赞道:“非常才也!此席他日属君矣。”李卫虽非以传统的正途出仕,但初入官场已显露不凡之才。两年后,李卫升任户部广西司郎中,史载他在户部“事遇纷纠,长官恒委裁决,悉合条理”。特别是康熙六十年(1721),山西发生大旱,李卫以户部专员身份随左都御史朱轼赴山西赈灾,他辅助朱轼“悉心筹画,全活无算”,但其“所过郡邑,虽盘飱之馈不受”。李卫操守清廉、才干出众,令朱轼深为折服。朱轼返京后马上向康熙举荐李卫。李卫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受知于上司、受知于朝廷,从此连连超擢。公勤廉干国家伟器盐课在财政收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康熙末年,盐务废弛,,尤其云南盐政之弊为天下之冠,不肖官员利用职权营私舞弊,甚至有在其任内挖出盐井隐匿不报、窃为私有者。雍正元年(1723)李卫出任云南盐驿道后,从整顿吏治入手,仅用八个月就使云南盐政由亏空变为盈余三万余两。第二年,李卫升任云南布政使,雍正盛赞他为“国家伟器”,颁赐亲书“公勤廉干”匾额。雍正三年(1725),李卫又超擢为浙江巡抚,任内善政颇多,此处仅举两例。网络配图浙江人多地少,粮食不能自给。位于太平县和乐清县之间的玉环岛,方圆七百多里,有荒田十余万亩可开垦,因该岛临海,难于防范,前浙闽总督满保禁止百姓开垦。但百姓为了生计,只得突破禁令,进行私垦。李卫采取一系列措施募民开垦,开垦后的玉环岛荒田变良田,每年为国家增收田赋租谷2.5万余担,由于增设营防,玉环岛也因此成为“海疆屏障”。李卫重视兴修水利,他于雍正四年(1726)正月莅任浙江,二月即着手查勘海塘。在浙期间,他几乎每年都要修葺海塘。修建海塘工程的费用照例都由政府开支,但所拨银两大多不够,李卫除了自筹资金外,还奏准勒令浙江籍贪官污吏捐资助修,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不避嫌怨公忠体国袁枚曾讲过李卫在户部工作时的一件事:一位亲王嘱咐李卫让地方缴纳税银时,凡一千两外同时多缴十两,作为自己的小金库。李卫坚决不同意,而这位亲王却不依不饶,没想到李卫把一个钱柜抬到户部东厢房走廊下,上面贴上“某王赢余”,使这位亲王狼狈不堪,只得收回那贪婪的要求。雍正六年(1728),一个从未与李卫谋面的族人李谦到杭州想投靠李卫谋点差事。网络配图李卫拒绝与其见面,让人给了他一些盘缠回家,而李谦竟冒充李卫侄子,到石门县投帖索借路费。李卫闻讯后,责令该县对其重责四十大板,押解回籍。李卫的堂弟李怀谨、李信枝二人年少丧父,无人管束,任意放纵,恣肆乡里。李卫听说后,就给淮徐道呈文并转丰县县府,令将二人押解到杭州,以家法惩治。其实,李卫此举意在保全族人,但李卫的亲族感觉脸面尽失,认为李卫没有给李家撑腰,有人还建议开除他的族籍。但李卫并没有向这些怨言妥协,他上奏雍正说:“况今身荷封疆,执持纲纪,虽仇怨满前,皆非臣所顾惜。”纵观李卫的从政之路,其公忠体国、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品格,即使在今天也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