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公元589年,灭亡南陈,结束了自汉末以来300多年的乱世。
在完成国家的初步统一后,杨坚立即将矛头指向辽东,决心消灭强大的东北亚政权。

但从隋文帝到,隋军四次征讨高句丽,但都以惨败而告终。
隋炀帝时期,隋朝为了进攻高句丽,更是征集了史无前例的130万大军。
结果高句丽人依靠坚固的山城死守,并出兵骚扰隋军的粮道,待隋军之时,最终一战而胜之。
三次征辽的战败,使隋朝数十万军人丧生,还有大量民夫死亡,巨额物资损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更可气的是,高句丽人为了侮辱汉人,故意将隋军将士的尸骨堆成数个高大京观,并摆在高句丽和的边境。
不仅如此,高句丽人还扣留大量隋军俘虏,不让他们回乡。
根据史料记载,贞观十五年(642年),唐太宗派遣陈大德出使高句丽。
路过辽东时,陈大德遇见了大量华人,达到数万人之多。
见到唐朝的使节,这些困在异乡的汉人皆“夹道而哭”,他们纷纷说: “家在某郡,隋末从军,没于高(句)丽,高(句)丽妻以游女,与高(句)丽错居”。
这些隋军老兵不仅向陈大德打听自己家人的情况,同时还托他告知唐太宗李世民:“烦请救我等!” 从这些隋军将士的话我们可以得知,他们在高句丽几乎都讨到了一个外国老婆,还定居在该国。
此外《册府元龟·奉使部》还记载: “唐陈大德为职方郎中。
贞观十五年,大德使于高丽……而行往往见中国人,自云:“家在某郡,隋大业末,因平壤败,遂没于此。
高丽妻以游女,子孙盈室,与高丽错居,殆将半矣。
” 也就是说,隋朝将士不仅在高句丽讨了老婆,而且还“子孙盈室”,连都有了。

隋军将士本是一群俘虏,高句丽人却为他们解决终身大事乃至于成家立业,难道高句丽人是“优待俘虏”的鼻祖?况且高句丽本来就盛产美女,这些隋朝将士还有什么不满意,乃至于还要向李世民求救? 而这就要从上文的“游女”来说起了。
根据史料记载,这些所谓的游女实际是高句丽最低贱,位于社会底端的妇女。
《周书·高(句)丽传》记载: “俗好淫,不以为愧。
有游女者,夫无常人。
” 实际早在时,汉人便发现高句丽人作风开放,不设男女之防。
而高句丽游女,乃是该国最不守妇道的群体,她们甚至“夫无常人”,连丈夫都不固定。
作为传统的中原人,被迫娶了这些不守妇道,甚至可能做过皮肉生意的“游女”,别提有多难受了。
同时,高句丽人之所以为隋军将士配上游女,实际是为了更方便的奴役他们。
从国家性质来说,高句丽人保留了浓重的奴隶制残余。
本国内最高等的贵族乃是“五部贵人”,他们往往拥有大量奴隶为其工作,而这些奴隶也被称为“游人”,正好与“游女”相对应。
高句丽在三征辽东的战役中虽然战胜了隋军,但人口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由于男子大量战死,因此产生了大量“游女”。
维持人口数量,抵御唐朝即将到来的报复,高句丽人才会将这些游女配给隋军俘虏,让他们为高句丽人做苦工的同事,生育出更多的奴隶。
根据史料记载,“昔高(句)丽全盛之时,强兵三十余万。
”而高句丽灭亡后,总共才有民户69. 7 万,这也就是说高句丽每2户就需出1兵,这在以农业立国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可以断定。
正是由于大量隋朝奴隶的存在,供养了高句丽的自由人,让他们得以脱离生产,专事作战。
众所周知,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奴隶都毫无人身自由,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流落到高句丽的隋朝奴隶,必然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而从游女“无常夫”的性质来看,是不是可以推测,有许多隋朝俘虏被活活虐死,然而他们的高句丽妻子频繁改嫁,因此才得了“游女”之名。
因此笔者断定,正是因为高句丽人对隋军俘虏的残酷奴役,使得滞留高句丽的隋军俘虏不顾生命危险,向唐朝求救。
而他们的呼救,最终也触动了李世民。
听闻自己子民在高句丽的遭遇,唐太宗不禁落下了眼泪,他对群臣说: “高丽本四郡地耳,吾发数万卒攻辽东,必诛灭丑类,救吾子民于水火。
” 经过四年的准备,唐太宗于贞观十九年发布讨贼檄文:“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朝四出师而不能得;朕今东征,誓为中国报父兄子弟之仇!”同时,唐太宗还向天下发布征兵令:“欲为皇帝诛灭高丽者,均可景从!” 在唐太宗的号召下,整个大唐都在复仇的怒火下燃烧,毕竟许多普通百姓的家人,都是高句丽人杀害或奴役。
在行军路上,大量百姓穿着私服从军,每天都有上千人。
他们纷纷表示:“我们不求陛下封赏,惟愿效死于辽东!” 在唐太宗的之下,辽东基本克复,高句丽虽然没有灭亡,但只有苟延残喘之力。
而被高句丽人奴役的华人,也纷纷获得解放。
公元668年,唐朝大将李勣攻陷平壤,最终灭了高句丽这个顽强的、恶毒的敌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民国时期的“凌凌漆”,关于他的身份却不曾被人了解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西汉权臣霍光生前风光无比,死后家族尽数被诛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权臣极致,不过霍光 权臣善终,不过霍光 权臣家族,大抵不过霍光 这一段话就概括了霍光生前和生后的事情,权臣做到极致也不过霍光,权臣善终也不过霍光,而权臣死后家族结局也大抵不过霍光。一个权臣能强大到废立以至于生前政事一决于光,但是霍光死后家族尽数被诛。然而皇帝并没有抹杀霍光的功绩,反而让其陪葬武帝陵,其葬礼规格比照汉初功臣。为什么霍光能位极人臣?为什么霍光能善终?为什么霍光家族不能善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数十年如一日 公元119年,霍去病横扫漠北,。霍去病得胜回朝的时候将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带走了,尽管自幼霍去病就背负着私生子的称号,但霍去病对父亲一家都有着喜感。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尽管你一生碌碌无为,但是你把大人物生出来,那就是大功一件。原本霍去病的父亲以为生出一个霍去病就已经荣耀至极了,但他没想到的是让霍家光大门庭的是霍光。 霍去病是皇后的外甥,而卫子夫又属于家族,所以霍去病和霍光就有了卫氏家族的背书。有这一层关系所以霍光的地位也是蹭蹭蹭的往上窜,霍光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奉车都尉。奉车都尉是干什么的?说白了就是的贴身保镖,出门奉车,去侍左右。不过当时的霍光才十几岁,自己都管不好更别说管皇帝了,但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霍光前途无量。 为什么?因为他能经常跟在皇帝身边,深得皇帝信任而且还能跟着皇帝长本事,历代这一职位都是火箭通道。不过汉武帝是个特例,因为汉武帝身边人基本上都是原地爆炸,很少有一飞冲天的。为什么?因为汉武帝当时搞的一系列政治统治框架是从来没有的,组织全民战争、经济大改革、权利制度更替,新的制度一定会有无数漏洞,而这些漏洞基本上都是用人命去试出来的。这种情况下,霍光一步走错触碰红线,那就基本上前途无望甚至都有可能丢失性命。 原本霍光还有霍去病这一后台,但是霍光根本就没有想到霍去病走的那么早。霍去病走后,霍光就没有了强力依靠。身处于权利中枢,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有一句话是这一说的:有的一些魔鬼通道通关的唯一方法就是慢慢地推着车走。霍光深谙此理,他在当差的时候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数十年如一日。“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什么意思?意思就是霍光每次进出宫门的时候,他在哪一层殿阶停留都会有固定的位置,而且每次落步距离尺寸不差。也正是因为霍光无比谨慎,所以入宫二十年未尝有一错,深得汉武帝信任更是肩负着汉武帝的期望。 《汉书·霍光传第三十八》:去病大为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为郎,稍迁诸曹、侍中。《汉书·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霍光传》:光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奉车都尉: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置,秩比二千石,掌御乘舆车。 极致的权力也意味着极致的责任,穿越千年放之四海皆准。 有一句是评价霍去病的,那就是:有些人的出现就仿佛是完成特定的历史使命。霍光父亲的使命是生下霍去病和霍光,霍去病的使命是横扫漠北,而霍光的使命就是维持的统治,让汉朝再创辉煌。汉朝初期采取了分封制,虽然之后陆续消灭了一些异和诸侯王,但是地方上仍旧残存大量政治势力。开国功臣势力、刘氏诸王势力、刘氏诸王的姻亲家族势力、武帝前的残存势力、还有一些在地方上有极大影响力但未踏足政坛的家族势力,武帝生前把这些势力折磨得不轻,虽然死前多次下罪己诏,但是不是每一个对不起都能换回没关系的。 武帝生前镇压这些势力的同时大力扶持戾太子,为的就是让权力顺利过渡给戾太子。但是晚年爆发巫蛊之乱,戾太子自杀身亡,原本培养的接班人就这样没了。武帝见幼子有几分自己的模样,所以就决定立幼主。但是武帝生前做了那么多事,死后如果那些势力反扑,刘弗陵能镇住吗?不知道,汉武帝他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所以他就开始给刘弗陵找托孤大臣。一向谨慎的霍光一直出没在汉武帝的身边,汉武帝看着霍光突然间笑了起来,霍光难道不正是刘弗陵需要的吗? 武帝让人绘制了辅成王的图画,并且赐给了霍光。意思很明显了,幼主刘弗陵是接班人,霍光行周公之事。霍光前半生一直谨慎,现在依旧谨慎,他颤颤巍巍的问如果陛下不行了,谁来继承大统?武帝就说道,和画一样,幼主继位你辅佐。这其实就是两人最后的试探,霍光希望武帝能亲口说出来让霍光辅政的话,虽然霍光说自己不如金日磾,但是金日磾赶忙说我是外国人不如霍光。武帝也想看看霍光的反应,如果霍光要是有一丝神情不对,武帝拼命也会把霍光带走。但霍光这幅表现也让武帝安心了,汉武帝临走前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立子杀母。为了避免“”再现,汉武帝帮霍光解决掉最大的外戚问题,为的就是让霍光放手收拾烂摊子。 极致的权利也就意味着极致的责任,这句话穿越千年放之四海皆准。武帝肯定了霍光的地位,、给予霍光极致的权利,同时霍光也要极致的负责,因为汉朝危亡就托于霍光了。前面说了,武帝生前穷兵黩武,并且得罪了很多既得利益者,这么大的一个烂摊子可不是谁都能收拾的,但是上天把这个烂摊子交给了霍光,亦或者说是武帝把这个烂摊子交给了霍光。 《·汉纪·十四》: 上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资治通鉴·汉纪·十四》:汉武帝立子杀母,帝曰: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武帝驾崩,行周公之事 武帝驾崩,幼主刘弗陵继位,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为左将军,为丞相,为御史大夫。为什么丞相排名不是第一?霍光为汉武帝钦点的“周公”,难道霍光不应该是丞相吗?我们先科普一下汉武帝时期的权利中枢,看看他们在的职位都管什么事,你就知道为什么这样了。 首先武帝时期由于丞相不能跟上武帝的脚步,所以丞相的权利被阉割了,丞相的权利也基本上都交给了尚书。大臣有罪,尚书弹劾;州郡官吏入朝禀事,面见尚书;官员的生前,上报尚书;丞相有过,尚书弹劾;御史选拔,尚书品定。也就是把这些事全部集中到尚书哪里,然后尚书禀报皇帝,最后武帝拍板决定。武帝生前是武帝管,但是武帝死后就让霍光领尚书事,也就意味着汉武帝把他的权利交给了霍光。自此霍光位极人臣,政事一决于光。 大司马就是古代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也就是最高军事顾问,这一职务就是方便让霍光名正言顺的管理军事行政事务。大将军最初是刘邦拜的,职务权利就是总理军事。但是之后除了战争时期设置,其他时期都不立。一直到武帝北伐才立为大将军,之后又立霍光为大将军。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三职于一身,就意味着霍光已经牢牢掌握相权和军权。 车骑将军就是掌管京师、宫廷兵卫的重要官职,之所以把这一职务交给金日磾是因为金日磾是一个外国人。外国人在朝廷没有根基,所以只能当一个孤臣。一般孤臣都深得皇帝信任,汉武帝之所以让金日磾当车骑将军,其目的可能就是想要让皇帝牢牢抓住京师和宫廷兵卫,必要的时候扑杀霍光。 是左将军,桑弘羊是御史大夫,上官桀孙女是皇后,他们几个人也就形成了后党。武帝设置的非常巧妙,让孤臣和后党等人监视着霍光,霍光又统领天下大事。如果霍光没问题,那么天下太平。但是如果霍光有问题,那么后党和孤臣就能迅速扑杀霍光。其实最要紧的棋子就是金日磾,因为金日磾掌管京师的兵卫,他能决定权臣威胁皇帝还是皇帝威胁权臣。但是非常不幸的是金日磾死的非常早,而这一权利又过渡给了霍光。 《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大臣有罪,由尚书劾奏;选任御史大夫,由尚书品定高下;官吏有功迁升,上报尚书;州郡官吏入朝奏事,则面见尚书。丞相若有过失,反由尚书问状劾奏。《资治通鉴·汉纪·十四》: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丙寅,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又以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 权倾朝野,政事一决于光 武帝死后,霍光和上官桀、金日磾等人铲除了射莽何罗与弟重合侯的叛乱阴谋。但是随后上官桀、盖长公主、燕王刘旦、桑弘羊等人组成了反霍联盟,他们要想一举铲除霍光。原本只是用阴谋想要皇帝下令杀霍光,但是皇帝不吃这一套,反而下令严查诬陷霍光的人。阴谋不行了,上官桀等人就开始用阳谋,想要发动政变铲除霍光。 上官桀刚有权利就把自己的儿子安排到权力中枢,而比他更有权利的霍光都没有把自己的子嗣安排进权利中枢。为什么?因为真正的高手都知道,载没有完全的把握下是不会把自己的人放进权力中枢,因为如果安排不妥当那就会拖累自己。 对此江郎就感觉到有点可笑,霍光何许人也?他是一个跟了汉武帝几十年的人,他是一个能在皇帝身边不出错的人,身处权力中枢却不卷入旋涡,被武帝钦点为周公的人,能统领军权和相权,手上的权利比肩帝权,他怎么可能输给上官桀等人。在霍光的铁腕手段下,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被灭,长公主和燕王自杀,霍光因此成为朝廷实际掌权者。其实金日磾死后这一切都已经能预料到的,当车骑将军的权利到霍光手里的时候就已经能预料到了,上官桀等人再也无法制衡霍光,政事一决于光的局面已经形成。 武帝刚死就发生了叛乱和政变,很明显武帝镇压的势力蠢蠢欲动,暗潮汹涌。但是霍光硬是镇压了所有蠢蠢欲动的势力,驱妖除魔。如果没有霍光这根定海神针,汉朝能不能那么安稳都是一个未知数。汉昭帝继位之后并没有像汉武帝那样英明神武,反而是英年早逝,连一个子嗣都没有留下。在这种情况下还是霍光站了出来,霍光扶持了。 起初刘贺的名声就不怎么样,而且继位之后就开始和霍光争权,说实在的本身霍光就没看上他,只不过是矬子里拔将军的无奈之举。你要是上位之后老老实实,然后把权利继续交给霍光,那么一切安好。但是你一上位就开始争权,万一汉家江山毁在你手里怎么办?霍光也很理智,在立帝的时候就特意安排了心腹收集刘贺的罪过。为的就是如果刘贺不行,那么果断止损。 刘贺不断提拔心腹彻底激怒了霍光,霍光因此联合皇、车骑将军、大司农、丞相,一同组成了一个废帝联盟,这个联盟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要皇帝把权利归还于霍光。没有悬念,刘贺输的一败涂地,最终权利还是回到了霍光的手里。霍光废了刘贺,之后又在大臣们的推荐下立刘病己。 刘病己自己很清楚自己为什么上位,这一切都是因为大将军霍光。随后加封霍光一万七千户,车骑将军以下加封者十人,封侯五人,赐关内侯八人。自刘邦开国以来,这次赏赐数量和分量都是前所未有的,之后霍光的地位也是前所未有的。霍光请求把权利归还给皇帝,但是皇帝宁死也不接受,反而坚持把权利给霍光。之后霍光家人毒杀了刘病己的妻子,但是没有继续追查,反而娶了霍光的女儿,并且尊为皇后。 刘病己一直忍,一直忍到霍光去世。霍光去世的时候,刘病已让其陪葬武帝陵,并且其规格是比肩汉初功臣萧何。 《汉书·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亦惭。……繇是与光争权。” 尘埃落定,满门被灭 真正决定霍家命运的其实就是,也就是车骑将军。张安世几乎是霍光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而且霍光死后张安世仍旧是车骑将军,并且主管尚书事务。霍光的职位基本上被张安世全部接过来了,此时霍家也没什么反对的,只要让右将军霍禹逐步接替张安世的权利,霍家依旧可以权倾朝野。但是关键人物张安世出了问题,要知道张安世的弟弟是太子党,是一路资助刘病己成才的人,张安世的儿子和刘病己还是发小。 现在回想起来汉武帝将刘病己养于掖庭也不无道理, 明知霍光会提拔心腹张安世,但又让张安世的弟弟资助刘病己,为的不就是让张安世倒戈吗?张安世家族和刘病己的关系非常复杂,虽然张安世是霍光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是张安世的家族却是一手扶持了刘病己。张安世要在刘病己和霍家做出选择,根据后面发生的事情看,张安世选择了刘病己。 车骑将军已经归顺了皇帝,之后刘病己慢慢的替换霍光遗留势力,把羽林军、未央和长乐卫尉等重要位置全部换成自己人。之后明升暗降,虽然让霍家人担任大司马,但是剥夺了霍家的兵权。时至如今霍家就算政变也没有权利了,终于把权利顺利过渡到自己手里,并且把霍家灭族。霍家被灭族之后张安世安然无恙,并且还深得皇帝器重,不知霍光知道这个结局会有何感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