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雍正坐上皇位后,为什么生母不愿当皇太后,反而想陪葬康熙

时间:2025-02-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只要是宫中的女人,谁不愿意最后当上皇。

还别说,真有人不愿意。

这个人,就是的生母乌雅氏。

这是咋回事呢?乌雅氏是满洲正黄旗包衣之后,出身低微。

但她颇有姿容,因此经内务府择选,入宫当官女子,到身边做侍女。

乌雅氏不仅脸蛋长得好,还极聪慧,因此得到了康熙的青睐。

康熙十七年(1679年),乌雅氏生下皇四子胤禛。

然而,还是官女子身份的乌雅氏,因身份低微,没有资格抚育胤禛。

因此,康熙把胤禛交给膝下无子的贵妃佟佳氏抚育。

当时,后宫已无皇后。

倍受康熙宠爱的佟佳氏,以副后身份代掌凤印,摄事六宫,尊贵无比。

因此,胤禛本能地要讨好她,以期能得到她的欢心。

反而对生母乌雅氏,态度冷淡。

胤禛的表现,让身为生母的乌雅氏心生怨气。

不过,值得安慰的是,康熙对乌雅氏一直颇宠爱。

不久后,乌雅氏又生下了皇六子胤祚,身份也从一个官女子,晋升为。

乌雅氏在晋升为德妃后,接连又生下三位公主。

康熙二十七年(1689年),乌雅氏在二十九岁这年,生下了皇十四子胤禵。

都说慈母疼幺儿,这话果然没有错。

此时的乌雅氏,已是尊贵的德妃,其位份有资格抚育儿子。

因此,胤禵从小跟着她生活。

而胤禵又听话乖巧,她便将母爱全倾注到了这个可爱的孩子身上。

乌雅氏自有了胤禵以后,越发对性格古怪沉闷的胤禛不闻不问,而对胤禵却处处疼爱,这也让年少的胤禛颇为介怀。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在位61年的康熙病逝于畅春园,胤禛遵遗诏继承皇位,是为。

按说儿子被立为皇帝,乌雅氏应该开怀大笑啊!可是乌雅氏却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

”意思是说:皇帝命你为继承人,实在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

不光如此,乌雅氏还闹着要为康熙殉葬。

亲儿子才登基为帝,做妈的却要以死殉葬,这事不是让天下人戳雍正的脊梁骨吗?所以雍正再三劝阻,甚至“雪涕含哀情辞恳切”地表示:“皇考以大事遗付冲人,今生母若执意如此,臣更何所瞻依?将何以对以对天下臣民?亦为以身相从耳。

”雍正的态度也很明确:与其让天下人戳脊梁骨,不如你死我跟着也去死。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乌雅氏也没有办法,只得“勉慰其心”,答应不以死殉葬。

可是,紧接着发生的事情,又让乌雅氏对雍正非常不满了。

原来雍正继位后,因隆科多助自己登基有功,再加上隆科多又是养母佟佳氏的弟弟,于是,雍正直接称其为“舅舅”。

这也就向世人表示,佟佳氏才是自己的母亲。

乌雅氏看在眼里,气在心里,觉得雍正真是条白眼狼。

再接着,雍正又宣远在西宁的胤禵归京,待胤禵归京后,雍正立刻限制了胤禵的自由。

所以,当雍正尊乌雅氏为皇太后,并请她搬到皇太后应该居住的宁寿宫时,乌雅氏拒绝了。

这让雍正很难堪,因为当时皇太后的表文、册文和金册等都已备好,就连吉时也已经安排定,可是乌雅氏却不肯接受皇太后的尊号,这不是让大臣们看笑话吗?于是,雍正不得不让大臣一波一波前往劝导,又再次亲自“诚敬谆切叩请再三”。

可惜,乌雅氏就是死活不同意,就是不做皇太后,也不肯搬到宁寿宫。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雍正率王公贵族及圣祖嫔妃和皇后嫔妃们送康熙灵柩回遵化景陵安葬后,又命与自己不睦的胤禵留守景陵,并不得返回京师。

雍正的行为,让乌雅氏又气又急,本就因受了风寒在病中的她,因此一病不起,没两日,便病逝于永和宫。

乌雅氏死后,雍正哀痛恸哭不止,将她的梓宫移到本该皇太后居住的宁寿宫,在里面放了三天后,才移到寿皇殿,与康熙合葬景陵,并上谥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宇文化及是什么来历?夺皇位娶天子的女友,还做了半年帝王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 世界,小编无处不在。新的一天,小编又和大家见面啦!每天小编都会给大家带来关于历史方面的资讯,或许其中就有你们想知道的哦,你们期待吗?那么今天我又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分享呢?下面一起来听小编的叙述吧~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时候是最高统治者,他们拥有最高的权利,还享受着天下最好的东西。很多人也因此想要当皇帝,每一个朝代基本都会发生为了皇帝不惜互相残杀的事情,很多人对这个位置,想要谋反的人也很多,所以做上了皇帝不代表你就可以安枕无忧了,他每天的心都是悬着的,很怕有人会来杀他,所以皇帝的身边是有很多高手的,他们都是为了保护皇帝而存在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个江恩厉害的事情,他从小到达就陪在皇帝的身边,但是他觉得做臣子太委屈,想要更多的权利,于是在最后他杀了皇帝还睡了皇后吗,并且自己还做了半年的潇洒皇帝,死前留下了一句千古名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人就是宇文化及,他的家族非常的庞大,他爹是宇文述,他爷爷也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大家都知道能够坐上皇位,离不开宇文家族的助力,所以隋炀帝是非常感谢宇文家族的,他对宇文家族是非常容忍的,并且给了他们无限的权利。而宇文化及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所以他从小就养成了飞扬跋扈的性格。并且他从小和隋炀帝一起长大,在加上自己父亲的势力,所以他也不把皇帝杨广放在眼里。 上朝的时候也是各种侮辱其他的大臣,做错很多事情,杨广非常无奈,只好罢免他的官职,但是他一点也不在乎,因为他有家庭这个靠山,杨广虽然登基成为了皇帝,但是他整日沉迷美色,并且为了修建大运河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很多朝廷大臣以及老百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就有了起义军的出现,而宇文化及因为家族势力的庞大和他的野心,于是就成为了起义军的首领,最后以杨广整日荒淫无度将他杀掉了,并且自己当上了皇帝。 当上皇帝之后他也对后宫的佳丽感兴趣,特别是杨广的皇后萧氏长得十分美丽,在得到萧皇后之后他也走上了杨广的那条路。后来他也只当了半年的皇帝就被人给杀掉了,临死前他说了一句千古名言:“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反正是要死的,还不如当一天皇帝,何况他还当了半年的皇帝,他似乎也挺满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雍正选风流皇帝乾隆接班真是选错了吗?历史有局限性

帝在选继承人方面吸取了其父的教训,不再公开立储,以免重蹈九子九子夺嫡的惨案。关于他说选的人选,很多人都对他给予高度评价,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网络配图 提起乾隆,我们大都会想到乾隆盛世、,又或者是、等等。在皇帝中,乾隆还有三个“最”字记录:在位60年,作太上皇4年,实际执政64年,执政时间最长;活了89岁,最长寿;写了41863首诗歌,最能写诗。然而,现在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如同大明实亡于一样,实亡于乾隆。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难道雍正选乾隆选错了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雍正为什么会选乾隆。 雍正有10个儿子,但大都早逝,至雍正临死前,在身边的仅有4个。这点,雍正确实不如。要知道,康熙晚年可是九子夺嫡啊!所以,雍正的选择并不多。4个儿子分别是、、弘昼、弘曕。弘昼、弘曕比乾隆小,才能一般,况且于皇位也是不争的。唯有弘时是乾隆最有力的竞争者。但要论才能,弘时也差一大截儿。要知道,乾隆不仅雍正看重,康熙更是喜欢的不得了,以至于,直接把乾隆带在身边抚养。康熙的这一举动,对任何一位皇孙来说,都是莫大的恩宠。网络配图 乾隆即位后,也确实干的不错。如何不错?让数据来说话:军事上,统一新疆,中国的疆域达到了1453万平方公里,是今天960万平方公里的1.5倍,是中国历史上除了之外第二大的疆域;经济上,乾隆时期的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的30%多,远远比今天美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要多。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份额是当时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人口上,乾隆继位时,中国人口是1.4亿,到他退位时,人口达到2.9亿,60年翻了一番。 所以,雍正选乾隆明显是选对了 。乾隆对历史的贡献是要肯定的。 那么,清朝灭亡真的是有些人说的实亡于乾隆吗?持这个观点的人,理由无非是:乾隆,动辄南巡,把雍正好不容易积攒的家底败光了;晚年骄奢淫逸,纵容腐败,养了巨贪和珅;目光短浅,不知世界大势,拒与英国通商,导致后来落后百年,被动挨打。 这些理由虽有可取之处,对乾隆来说,未免苛刻。网络配图 要说南巡败家,康熙也南巡过很多次,到了康熙晚年国库不也拿不出多少银子?要说目光短浅,康熙常与老外打交道,老师南怀仁、白晋、张诚、徐日升都是老外,不也是自诩天朝上国,闭关自守?到了后来的、、,列强都打了进来,不也是不肯开眼看世界?被逼的搞了点洋务也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 确实,在乾隆死后40年,英国就凭借打了进来,自此,清朝,直至灭亡。但这也是乾隆无法改变的,从中国历史发展轨迹看,从开始封建专制一步步强化,直到乾隆时达到顶峰。指望乾隆时就开眼看世界,大力发展贸易或者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这可能性有多大? 历史有历史的局限性。看待历史人物,还是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不要太苛刻的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