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雍正为什么要与万人迷男人十三阿哥结成死党

时间:2025-03-2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看过电视连续剧《王朝》和《宫锁心玉》的人都知道,除了雍正之外,里面还有个特别的男人,这个男人不仅令女人们倾倒,连男同胞也要由衷地拍案为他叫一声“好”。

那他是谁呢?侠肝义胆的十三阿哥。

所谓英雄仗义,侠士风流,他全占齐了。

一、十三阿哥胤祥与四阿哥的结党之谜 可是,历史上有“侠王”之称的十三阿哥胤祥怎么就和以阴谋诡计著称的四阿哥胤禛结成死党了呢?皇帝知人善用,十三阿哥胤祥文才武略,可究竟又是为什么偏偏不给十三阿哥胤祥一个光明的政治前途,甚至还直接致使他落下了一身残疾呢? 十三阿哥胤祥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的第一集当中就亮相了,应该说这是一个在剧中非常主要的一个人物。

我们先来看看他在第一集当中出场的情况: 网络配图 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黄河暴涨,十几道河堤缺口,上百万灾民流离失所。

康熙皇帝接到快报急招诸王大臣议事。

不料,太子与康熙的嫔妃郑春华偷欢来迟,对康熙皇帝的问话更无以对答,康熙皇帝震怒不已。

而四阿哥胤禛在户部查清钱粮实数后速赶至干清宫,针对国库空虚,已“无粮可调,无款可拨”的状况,提出了账济救灾的方案,引起了康熙皇帝的重视。

太子胤礽,推四阿哥胤禛前往筹款账灾。

八阿哥等人估计四阿哥胤禛到灾区肯定要找盐商筹款,便用密信与盐商联络,暗中掣肘。

四阿哥胤禛与十三阿哥胤祥赶至灾区,微服查看,见到灾情严重,心情十分沉重。

那么,到扬州赈灾筹款不是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去的呢? 我们说,根据历载,四阿哥胤禛没有到扬州赈灾筹款。

十三阿哥胤祥倒是去过好几次扬州——但不是跟四阿哥胤禛,而是跟康熙皇帝去南巡的。

根据历史记载,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其中十三阿哥胤祥跟着去过四次。

不过,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说到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的关系显得特别的好,这可是真的。

在历史上,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两个人的关系还真是很好的。

前面我们说过,康熙皇帝生前一共有35个儿女,去掉这些个不能排位的,一共有24个。

24个能排位的,当中他们两个人的关系算是最铁的,史学家都说他们是“亲密无间”。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您知道这历史上皇上总是孤家寡人,跟谁他都要保持距离,而这更是中国历史上疑心最重的一位!而这中国历史上疑心最重的雍正皇帝居然跟自己的十三弟胤祥的关系保持着如此的关系,不能不令人非常的羡慕——当然是羡慕十三阿哥胤祥啦! 用雍正皇帝自己的话说,那叫做“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

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 这句话里面的“王”指的就是十三阿哥“怡亲王”胤祥。

话的意思我们都明白,说的是雍正皇帝将他与十三阿哥胤祥的关系确定为千百年一遇的“圣王贤臣”关系,足见雍正皇帝对自己的十三弟胤祥的满意程度。

雍正皇帝对胤祥如此的满意,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不用说,肯定是他们两个人早就结为一党了!但他们是什么时候结党的呢? 这个我们还要从十三阿哥胤祥的幼年谈起了。

十三阿哥胤祥生于1686年,生母是敏妃章佳氏,他的外公是位参领。

十三阿哥胤祥14岁时,生母章佳氏去世。

康熙皇帝序齿诸子中,除去胤礽外,十三阿哥胤祥是惟一一位较早失去生母的皇子。

此后,十三阿哥胤祥由代为照料,此后十三阿哥胤祥就逐渐的与德妃的长子四阿哥胤禛十分要好,这同自幼由抚养的八阿哥胤禩与惠妃之子大阿哥胤褆之间的亲密关系,十分相似。

正是因为如此,十三阿哥胤祥才与四阿哥胤禛一向要好。

1730年,十三阿哥“怡亲王”胤祥去世后,雍正皇帝在祭文中写道:“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

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

每岁塞外扈从,形影相依。

” 网络配图 雍正皇帝继位后,将十三阿哥胤祥倚为心腹,是以他们青年时代结下的情谊为基础的。

如果他们对皇太子胤礽的看法与立场相左,或在康熙朝晚年的储位之争中未曾达成默契,这一基础势必发生动摇,情况就是两样了。

也就是说,他们如果结党,应该是很早的事情了! 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这十三阿哥胤祥那可是很多观众都非常喜爱的一个角色。

你看,侠肝义胆,文武双全。

在历史上,十三阿哥胤祥在康熙皇帝的几十个儿女当中,他和十四阿哥胤禎是是八阿哥胤禩以下皇子中最出色的两位,并列两个文武双全的两位。

不过相对来讲,两个人还稍微有点区别。

同样是文武双全,但十三阿哥胤祥相对而言文学色彩更浓一点;十四阿哥胤禎更偏武一点——所以他老出去带兵打仗。

震钧《天咫偶闻》卷3载,“怡亲王(允祥)府藏书之所曰乐善堂。

大楼九楹,积书皆满。

” 还要说明的是,十三阿哥胤祥与十四阿哥胤禎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蒙老师。

这个共同的启蒙老师就是康熙皇帝的舅舅佟国纲之子法海。

24岁考中进士的法海被选为皇子师时,只有27岁,十三阿哥胤祥当时13岁,十四阿哥胤禎11岁。

“法海侍皇子讲诵十年,直词正色,蒙圣祖喜与,谓独不能欺。

”十三阿哥胤祥与十四阿哥胤禎才学俱佳,当有法海教诲之功。

二、康熙皇帝对十三阿哥胤祥的态度变化之谜 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有一阵子,康熙皇帝是很喜欢十三阿哥胤祥的,历史也的确如此——不过,这是1708年康熙皇帝一废太子之前的情况。

自1698年夏13岁的十三阿哥胤祥第一次跟随皇父去盛京谒陵后,直至1708年秋康熙皇帝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前整整10年间,康熙皇帝只要离开京师,无论去哪里,必将十三阿哥胤祥带往。

如1705年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除去皇太子胤礽外,随行的皇子只有十三阿哥胤祥。

换言之,这10年中,康熙皇帝外出时,十三阿哥胤祥是所有皇子(包括皇太子胤礽)内惟一必定随往者。

康熙皇帝为什么每次都让十三阿哥胤祥随行呢?是不是只是示以器重的意思?有没有什么深意在其中啊? 康熙皇帝携皇太子胤礽同行,是因不放心让皇太子胤礽独自留在京师!至于固定地选带皇子,令其随扈前往,长侍身边,不仅只是示以器重,还有以之暗中监视、牵制皇太子胤礽,加强对自己的护卫之意。

康熙皇帝之所以在诸子中挑选十三阿哥胤祥,一是他精于骑射,武功出众;二是康熙皇帝深知他与皇太子胤礽不合,因而不会予以庇护或与之同谋;三是十三阿哥胤祥十分精细,作风较为踏实。

如果十三阿哥胤祥同皇太子胤礽关系密切,岂能为康熙皇帝选中,而且历10年不变? 仅此即足以说明,康熙皇帝对十三阿哥胤祥是另眼相看的。

十三阿哥胤祥在雍正年间作为皇帝最得力助手的种种表现,也充分表明十三阿哥胤祥除去具备较高的满汉文化素养外,还颇有办事才力,善于协调人际关第,是一难得人材。

这应是十三阿哥胤祥为康熙皇帝所青睐的主要原因。

不足20岁的十三阿哥胤祥受到皇父的器重,连供职清廷的文人也是的。

但是,从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我们可以看出,1708年秋康熙皇帝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后,康熙皇帝就突然不喜欢十三阿哥胤祥了,历史上是怎么回事呢?应该说,这样的人才,生性宽仁的康熙皇帝完全应该给他一个很不错的政治前程啊? 网络配图 康熙皇帝一废太子后,康熙皇帝对十三阿哥胤祥的看法发生很大变化,十三阿哥胤祥的地位一落千丈。

这里面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在惨烈的皇位争夺战中,十三阿哥胤祥投靠了势单力薄的四阿哥胤禛,并且关键时刻肯效死命。

前面我们说过,康熙朝皇太子之位争夺血腥残酷,激烈程度为整个之最。

众多皇子结党谋夺皇太子之位,朝野文武大臣各附一党,多派势力、明争暗斗,都想置政敌于死地。

当时,势力最大的是皇八子胤禩派,皇子多投靠依附于他。

当时暗里挖空心思谋夺皇太子之位、明里装作富贵闲人的皇四子胤禛,将皇八子胤禩集团视为自己的劲敌,以巧妙的、几乎不为康熙皇帝察觉的各种手段与之较量。

可是,皇四子胤禛势孤力单,连同母胞弟十四阿哥胤禎都不帮他。

十三阿哥胤祥是四阿哥胤禛的同父异母弟,他不嫌皇四子胤禛势孤力薄,与他结成一党,积极谋夺储位,卷入党争漩涡。

1708年,康熙皇帝将皇太子胤礽废黜后,惩处争夺皇太子之位的皇子,十三阿哥胤祥与皇长子胤褆、废太子胤礽同时被捕圈禁。

为救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大包大揽,将罪责揽到自己身上,使四阿哥胤禛得以开释,摆脱干系。

若不是卷入党争,尤其不成为铁杆式人物,生性宽仁的康熙皇帝完全可能给他一个很不错的政治前程。

三、结盟的代价 问题在于,十三阿哥胤祥为保全四阿哥胤禛,肯定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种代价包括很多方面。

第一、政治前途方面: 康熙皇帝的年长皇子中,十三阿哥胤祥是惟一一位在皇父生前没有受封之人。

这与他曾深受皇父器重的情况,形成极大反差,若非犯有重过,不会至此。

此外,十三阿哥胤祥事发后,其老师法海也受到牵连,被调离此任。

不过,有一弊就有一利。

雍正皇帝继位后,十三阿哥胤祥虽然备受倚重,但却谨恪有加,竭心辅佐,与、隆科多两人恃宠妄为的作风,形成鲜明对照。

因此,雍正皇帝对十三阿哥胤祥评价极高。

网络配图 十三阿哥胤祥之所以对于新帝的宠任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是由于他自幼对雍正皇帝的性格作风极其了解,深知这是其得以自保的惟一良法,同时也表明,康熙四十七年的重大挫败,对十三阿哥胤祥的作风与性格影响之大,直至终生。

第二、日常生活方面: 雍正皇帝说他“于皇考时……家计空乏”,这同他始终不曾封爵,因而既无其他皇子封爵时所受大量钱财,俸禄所得也相对较少有关。

第三、身体素质方面: 由于心情郁闷,十三阿哥胤祥终于患病,“湿素毒结于右腿,膝上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稀脓……”。

此症时好时坏,经御医反复医治,很长时期未愈。

康熙皇帝是位慈父,尽管对十三阿哥胤祥十分不满,但对儿子的病痛仍记挂在心。

他在塞外时,经常在给皇子们的朱批中问询此事,并亲阅御医奏折,对治疗做出具体指示。

有的材料说此后的十三阿哥胤祥一直被康熙皇帝软禁了十多年,直到雍正皇帝继位才被放出,这是后人对于历史材料的误解。

事实上,十三阿哥胤祥不久就被释放了。

1709年春天,康熙皇帝巡塞外,他仍然在随行的皇子之列。

但此次康熙皇帝将他带在身边,绝非示以宠爱,而是具有防范之意。

不过,自1710年到1721年间,十三阿哥胤祥始终未曾随皇父外出,这是因为他的腿足疾患行走不便造成的。

不过,随着雍正皇帝的上台,这一切苦难终于过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南宋扛不住蒙元的攻击,为什么安南却能扛住?

安南(现在的越南)等挡住蒙元的三次攻击,而作为安南宗主国的,却被蒙元给灭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说安南比南宋还厉害? 显然,历史不能作这种简单的推理。蒙元最终没有把安南拿下来,是有原因的。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主观上,蒙元并没有很用心地和安南作战,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是蒙元打安南的目的,是为了对付南宋。 在蒙古大汗的时候,蒙元就发动了一次对安南的袭击。这是由兀良合台率军,从大理出发前往的。这一次,兀良合台把安南给打败了。但是,后来兀良合台想让安南和蒙元军队一起北上进攻南宋的时候,安南却并没有听他的。也就是说,安南面服心不服,蒙元并不算真正打败他。 二是蒙元只想和安南议和,没想真正打他。 在蒙元拿下南宋后,又发动了两次征讨安南的战争。但是,因为南宋已经拿下了,因此蒙元并没有用全力,派去的部队也打败了。而这时候,蒙元内部也产生了两派意见,最终主和派占领了上方。也就是说,当安南表示奉蒙元为宗主国的时候,蒙元就撤军。这样,双方也就没有再打起来。 三是蒙元瞧不上安南这样的小地方,打不打都无所谓。 蒙元极为重视的,肯定是南宋这块风水宝地。这也是中国古代中原国家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共同思维。只有占领中原地区,才叫做君临天下。一旦占领了中原地区,周边的那些国家,只要他不特别对抗,只要他愿意奉中原王朝为宗主国,就不再施加武力。 当然了,除了主观原因,还有客观原因。有哪些客观原因呢? 一是安南的气候条件不适合蒙元军队攻伐。 蒙元军队在那个年代虽然战无不胜,但是,也是有条件的。比如,他们海战就不行,两次攻打日本都失败了。有人说,主要是他们运气不好,遇到了海风。但是,这也是不善海战的表现。如果擅长海战,了解海上的气候条件,怎么会两次都被海风给吹翻呢? 同样的,他们也不适合丛林作战。蒙古人本来生活在严寒的草原地区,安南湿热的丛林气候,让他们完全不适应。在这样的地方,他们就会生病,瘟疫就会流行起来。事实上,蒙元军队前后三次在安南作战,都遇到这个问题。 二是蒙元的战术打法在安南不起任何作用。 蒙元的战术打法主要是以骑兵突击为主,远程奔袭,战术包抄,骑射作战。这样的战术打法,让他们在欧洲战场、西亚战场上所向披靡。但是,这样的战术,在安南的丛林中一点儿作用也没有。因为骑兵根本就跑步起来。骑兵跑不起来,也没办法按照骑兵的方式作战,因此,当蒙元军队和安南军队作战的时候,差不多就相当于“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这怎么打得赢呢? 三是蒙元在打安南的时候缺乏强力领导。 蒙元第一次攻打安南的时候,兀良合台是一代名将。而这次作战,蒙元也打败了安南。后来是因为兀良合台北撤,安南才反水。但是后面的两次战争,脱欢、唆都、奥鲁赤这些人都比较一般,没打过什么仗,也不会打仗。再加上那时候,的态度也不坚决,打不打安南,都无所谓。所以,在这样一种指挥下,安南最终没有被蒙元拿下来。 随机文章导弹和火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导弹成本更高(千万美元一枚)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不能双重标准,否则会让自己陷入混乱什么是fab法则介绍法,属性作用和益处缺一不可(占比因人而异)外道魔像vs人柱力,九尾人柱力集齐面前能与魔像一战神仙转世的女生面相特点,单身狗遇到了绝对不要放过(旺夫又漂亮)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吕留良是如何样的?为什么死了之后才被灭十族

在明末清初时期,面对着国破,亲人被清军斩杀而只能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的小小文人,也正是因为这一方面的原因,他是一个反清志士,也因为这样,他间接的犯案了,千古冤案——吕留良案。那么,吕留良案为什么会被灭十族呢?网络配图 吕留良出生在浙江嘉兴桐乡的一个官宦世家。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之下,吕留良从小就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吕留良天资比较聪颖,小时候看书看三遍就能够把看到的东西全部记住,所以,聪明的他在不同的学术领域都有比较深的造诣。是一个博学多艺之人。 后来,在满清大军攻入浙江的时候,吕留良为了抵抗满清,和自己的侄子一起拿出家里的钱财募捐勇士,来抵抗清兵的入侵,可惜,个人的力量终究还是不够,兵败之后一起作战的侄被清兵给杀死了。面对着国仇家恨,这样一个有忠义气节的文人怎么可能会为满廷服务呢,于是就有了愤然拒绝为官,最后出家为僧,从此隐居山林,开始了自己的讲学生涯,宣扬自己的思想。满清朝廷日益稳固,而吕留良愤世嫉俗的心也越来越重,于是就发表了很多关于抵触反抗满清朝廷的文学作品。网络配图 也正因为这些作品,吕留良在死了之后还被人挖出来砍头,与他有关联的人均被杀死,也就是吕留良案被灭十族 吕留良案是满清时期的一件最大的案件,这又是一个超级大冤案。为什么会出现文字狱呢? 那时候湖南有个叫曾静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吕留良的文章,看了之后十分钦佩,就派自己的学生张熙跑到了吕留良的老家浙江去打听拿取他遗留下来的文稿。 可是这个张熙跑了浙江之后,不但打听到了文稿的下落,还找出来吕留良的两个学生。这四个人在一起之后就密谋要反清。可是他们很清楚,光是靠着这几个读书人是办不了大事的。于是曾静就写了一封信派张熙去找到了担任陕甘总督的大臣。可惜的是,找人之前没有看清楚人,岳钟琪一看到这个人竟然是来劝他反清的,的同时,立刻就把张熙打进大牢,还到湖南诱骗出曾静并捉住了他,最后把他们怎样图谋造反的情节,的写了一份奏折上报给了雍正。网络配图 雍正看到了奏折之后是又气又急,立刻下命令岳钟琪把曾静、张熙押解到北京,严刑审问。于是知道了曾静还跟吕留良的两个学生有来往。这样,案子就牵连上了吕留良家。虽然吕留良已经死了挺长一段时间了,但是雍正还是让人把吕留良的坟给刨了,把棺材劈了,最后还不解恨,又把吕留良的后代亲属和他的两个学生满门抄斩,这就是吕留良案的灭十族。 事实上,还有很多相信吕留良的读书人也被受到牵连,被罚充军到边远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