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闹似乎是的天性,中国史册上就记载了不少皇帝的荒唐事,值得一提的,当属的武宗皇帝,他玩出了各种花样,他这个胡闹皇帝可不是浪得虚名,他建了多处饲养动物的场所,又在皇宫中开集市,自己扮演小生意人做买卖,他还喜欢四处游玩,在边防重地还装了一回大将军,可真是丢尽了皇家的颜面。
朱厚照是嫡出长子,在明朝的皇帝中位列第十, 他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自己不凡的才智,更是善于骑射,在他的心中,先祖是自己的偶像,他也想南征北战,亲上战场,为显他大明朝威武之师的强大,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代名垂青史的皇帝。

网络配图 在朱厚照在位的第十二年间,他的威武之师浩荡游玩至宣府,住在新建的镇国府里,夜夜笙歌,整日纵情声色的他也有玩腻的时候,于是他别出心裁,边防重地他还没去玩过呢,想来,去当一回大将军应该很有趣,他便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向各部指挥官发号施令,并派手下传达自己的命令,以及附上自己的亲笔信。
当各路指挥官拿到信的时候,都感到非常的疑惑,他们从未听过有这样的官衔,这个总兵官是怎么回事呢?后来,经过打探,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皇帝已经亲自来到边防重地了,这就是他给自己封的全宇宙最无敌的官名。
就在这一年的十月份,蒙古的王子率五万大军入侵应州,边关告急,大同的总兵王勋急的团团转,他派亲信给皇帝大人送信,希望皇帝能早日回京,朱厚照闻此,不但没有惧怕,反而很高兴,为什么要回京啊,展现自己英雄气概的机会来了,这蒙古人来的正好。
在场的大臣无不惊讶,大军压境了,这皇帝怎么还如此开心呢!网络配图 朱厚照不以为然,他之所开心,是因为多年的夙愿终于有机会实现了,他可以御驾亲征了,打一场漂亮仗,扬他大明朝之国威,自己也能威名留青史了。

大臣们知道了朱厚照的意图,连连阻止,这怎么能行呢,皇帝亲自上阵打仗这可不是儿戏啊,这关乎到整个明朝的命运啊,皇帝应该还是赶紧回京城最好。
整个皇朝都是他朱厚照的,他想要干什么,谁能拦得了呢,朱厚照心意已决,哪里还听得进大臣们的话,没过多久,他竟真的穿上铠甲,手提兵器领着人马冲锋陷阵去了。
当他来到前线,大臣们一见可不得了了,赶忙劝其回去,可是他们哪里拦得住自己的主子啊,朱厚照执意杀入战场之中,将士们见拦也拦不住便随着他冲了进去,朱厚照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他在战场上全力指挥将士作战,并且自己还亲自斩杀了一个敌人,这一仗最终以明军的胜利而告终。
朱厚照终于完成了多年的心愿,应州大捷使他洋洋得意,不断称赞自己武功高强,颇具当年先祖朱棣的风采,而一些个善于献媚的大臣,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奉承皇帝的机会,大臣们对朱厚照说尽了好话,说他绝对有先帝的风采和武功,而且具有较高的军事才能,他们这些个大臣简直是望尘莫及,他的功勋一定会载入史册,受后人敬仰。
网络配图 其实,应州亲征的胜利,为朱厚照的一生增添了色彩,但他照比自己的先祖朱棣还是要逊色许多,虽然他也有昏庸贪淫的一面,但是功过相抵,他虽然算不上是什么明君,但也不是世人对其抨击的那样,只有昏庸。

他在位的16年里,也干过不少有历史功绩的事情,比如杀了大,平定了安化王,宁王之乱等,还有,他在自己死时,还立下遗照不允许活人给他陪葬,从这些方面来看,朱厚照还算得是有仁义之心的君王,无论后人从他的哪些作为来评判他,他的一些功绩还是可以让后人称道的,只不过,他自己降低身份,封了个威武大将军,未免有些太胡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爷爷起兵反叛孙子,孙子堪称历史最荒唐帝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我国历史悠久,光是王朝就有十多个,因此也出了数百位。这些皇帝中除了极少数几个雄才大略的,例如、和唐太宗李世民以外,大多属于那种昏庸无能、、玩世不恭的皇帝。例如喜好花鸟鱼虫的,喜好斗蛐蛐的,也有喜欢当木匠的,反被瓦剌俘虏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荒唐奇葩的皇帝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出自。 的确,有明一朝,除了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以外,几乎清一色都是非昏即庸的皇帝。除了上述几位以外,还有几十年不上朝、躲在深宫里当宅男的皇帝。还有软弱无能、使朝堂上下一片乌烟瘴气的。不过这几位皇帝的荒唐事迹,跟作者今天所要讲述的这个皇帝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这位皇帝甚至后来还成了反面教材,的皇子如果不务正业、吊儿郎当,他们的老师便会说:难道你想学朱正德吗?没错,这位荒唐到极点的皇帝便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朱厚照。这朱厚照荒唐到什么地步呢?除了日常的之外,还经常溜出皇宫四处游荡。 他还将四处搜刮来的佳丽、美人安置在西苑的豹房,供其享乐(见《万历野获篇·卷二一》)。因为“猪”与“朱”同音,朱厚照还下命令不许百姓杀猪、吃猪肉,如有违反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不光如何,这个皇帝还喜欢领兵打仗,为了满足自己征战沙场的乐趣,竟然给自己封了一个“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的头衔。 最让人的是,听说有起兵反叛自己,朱厚照居然拍手叫好、,丝毫没有一点忧患意识。种种荒唐事迹,哪怕说他是我国历史上最荒唐的皇帝也不为过了。俗话说虎父无犬子,然而到朱厚照这儿就行不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朱厚照的父亲不光在明朝,在历史上也是排的上号的仁孝之君。 明武宗朱厚照的父亲樘,是一位英明有为的君主。与唯一的妻子张皇后婚后多年才生下朱厚照,老来得子的朱佑樘难免对儿子十分宠爱。后来朱佑樘的另外一个儿子朱厚炜夭折了,朱厚照便成为他唯一的儿子,所以他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皇太子。明孝宗朱佑樘对独子朱厚照的宠爱达到了溺爱的地步,甚至经常带着朱厚照微服出宫游玩。 公元1505年,开创了的明孝宗朱佑樘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三十六岁。朱佑樘临终前把一个庞大的王朝留给了年仅十五岁、不读书、好逸乐的儿子——明武宗朱厚照。没有了父亲的约束,朱厚照更是了,把政务抛在一边,整天跟自己的亲信,号为“八虎”的八个,终日声色犬马、醉生梦死,不知今夕是何年。 皇帝如此荒唐,难道没人站出来反对吗?有,宁王朱宸濠。公元1519年6月14日,宁王朱宸濠实在看不下去朱厚照的荒唐事迹,乘机起兵十万反叛。这个宁王朱宸濠是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孙,而明武宗朱厚照是朱元璋的八世孙,所以按辈分来说,朱厚照得管朱宸濠叫爷爷。 当“爷爷”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十万反叛的消息传到朱厚照耳中的时候,这位荒唐皇帝不同于其他皇帝愤怒,而他却是拍手叫好,乐的合不拢嘴。朱厚照的如意算盘打的噼啪响,自己御驾亲征去平叛,既可以正大光明的过一把当将军的瘾,顺道还可以去江南好好的玩一次,一举两得。 可惜,令朱厚照非常恼火的是,他率领大军刚行进到涿州,江西巡抚成功平叛的捷报已经送到了。原来朱宸濠起兵后的第一个军事目标便是占领军事重镇安庆,所以他亲自率领军队,倾巢而出去攻打安庆。而朱宸濠的老巢南昌,只有他的世子和几千老弱病残守卫。 江西巡抚王守仁得知朱宸濠倾巢而出攻打安庆的情报后,集结兵力直捣朱宸濠的宁王府所在地——南昌。朱宸濠听闻自己的老巢被围,且安庆迟迟攻不下来,急忙回身去救。7月26日,双方在黄家渡相遇,朱宸濠被王守仁打的溃不成军,旋即被俘。朱宸濠从起兵到反叛到兵败被俘,只过了一个多月。 明武宗朱厚照收到王守仁的捷报后,却装作不知道这个消息。为了继续将自己的计划进行下去,朱厚照一路游玩到,他将爷爷朱宸濠放了,然而又亲手将他抓住,算是过了一把征战沙场的瘾了。朱宸濠叛乱之所以这么快就被平定,是因为他胡作非为、不得民心。更重要的原因是明朝的藩王势力几经削弱,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来问鼎了。 所以,虽然荒唐的明武宗朱厚照,也能轻易平息这次叛乱。由于江西巡抚王守仁平叛的速度太快,使朱厚照找乐子的计划落空,所以虽然王守仁有大功,但朱厚照并没有给他多少封赏。在这次荒诞的平叛两年后,也就是公元1521年,朱厚照死于豹房,年仅三十岁。 明武宗朱厚照虽然妃子众多,也经常耕耘,但是至死都没有为老朱家添上一个男丁。所以大臣和们不得不从他那帮堂兄弟中挑选出一位继承大统,这位幸运的人便是日后同他堂兄朱厚照一样荒唐的道士皇帝嘉靖。荒诞皇帝朱厚照的人生就此结束,但大明王朝却因他的荒唐一地狼藉,无人收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武宗南巡是如何回事?明武宗朱厚照为什么执意南巡?
武宗南巡,又称正德南巡之争、南巡之争,1519年(正德十四年)农历三月的一起政治事件。明武宗在的唆使下诏南巡,遭到百官的集体反对,最终以一百余位官员受刑或贬迁,明武宗收回成命而告终。1519年(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叛乱,史称宸濠之乱。虽然佥都御史在七月底即平定叛乱,武宗仍然隐瞒战功,而自封“镇国公”以平乱为由,于1519年(正德十四年)八月开始南巡。 背景 明武宗(1491年——1521年),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出为皇帝嫡长子,后来又当上皇帝的人。明武宗14岁登基,年号正德。 1519年(正德十四年)三月,即下诏准备南巡。诏书颁布之时,朝廷内外一时哗然。 1519年(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久怀异志、阴谋作乱的江西宁王朱宸濠杀死朝廷命官,率众起兵作乱。七月十三日,南京守备、参赞等官才将朱宸濠反叛的事奏到朝廷。武宗听到消息后,立即下令兵部诸官到左顺门集议。众人讨论后决定派兵征讨,上奏皇帝裁决,接连三天不见答复。武宗因上次南巡未能如愿,想趁亲征之机游历江南,于是下旨出征。消息传出后,众大臣力劝武宗不可。但武宗心意已决,于七月二十六日下诏亲征,指出朱宸濠的罪状,并下令削去他的封爵和宗籍。 劝谏 翰林进谏 状元出身、时任翰林院修撰的舒芬率先率领翰林院编修崔桐,庶吉士江晖、王廷陈、马汝骥、曹嘉及汪应轸联名上疏反对:“古代帝王之所以要巡幸狩猎,是为了协调声律度数,统一度量、访求遗老,询问民生疾苦,罢黜庸吏、提拔贤才,考察各级官员业绩,给予升降,使得他们位居合适职位,因此诸侯则有所畏惧,百姓却生活安康。像陛下那样的出巡,不过是和、相似,放纵私心寻欢作乐而已,是不能实现巡幸狩猎之礼。秦始皇在博浪沙遭人操铁锥袭击,汉武帝微服私访到柏谷不被亭长接纳,那样的祸患已可引以为鉴了。近来对西北的两次巡幸,六师无人统御,各地百姓受困,其悲哀呼喊,上抵苍天,播撒四方,人心为之而震。所以百姓当听闻南巡诏书,均像鸟儿受百兽惊吓闻风逃散一般。而各地官吏又可借迎奉圣驾之名,征用遣发命令苛刻,江淮等地即造成一派骚乱,而各地又牵扯其中,耗资甚多。万一有凶顽不法之徒,趁机作乱,其灾祸就不小了。此外,陛下将镇国公爵位自封,如果到亲王封境,有人依照大臣礼仪对待陛下,陛下是向北朝见还是向南?假如要依循名称,深究亲王大臣矛盾错误之处,那陛下左右宠信之人恐陷入死无葬身之地了。此外,尚有一事使人痛哭却不忍说出:宗室藩国中有暗藏西汉宗室中挑起的刘濞同样的祸心,大臣又私怀与五代时不以事贰君为耻的冯道类似的用意,把官俸官位当做家中旧物,把朝廷官署当做集市,将陛下当做可走的棋子,而把成祖夺建文帝位后,除去建文年号,仍称洪武那段时间的之事当作常规。只因陛下左右宠信亲近的那些人心智短浅,不能把这些话告诉陛下罢了。假使陛下能够听到此言,即使就到紫禁城门之外,也将警卫保护做到,怎还敢轻骑巡游呢?” 兵部进谏 不久,兵部职方司武选郎中黄巩、员外郎陆震随后即联名上疏劝阻:“陛下临政多年来,祖先的纲纪法度先怀于逆贼,其次坏于佞幸之辈,再次坏与边疆将帅战事不利,大概荡然无余了。天下只知有权臣,却不知道有天子,动乱的根本已经形成,祸变将要发生。所以臣试举当今最急的事加以陈说。 第一,尊崇正学。臣听说圣人主张静,君子谨慎动。陛下游玩无度,流连忘返,游动也太过分了。臣诚愿陛下高高居住在宫中,凝聚精神镇定思虑,排除外界的纷乱干扰,排斥异端邪说,疏远奸佞小人,延故老,咨询忠诚良臣,这样可以蕴含保养气质,熏陶道德品行。而圣学维新,圣政自然振兴。 第二,疏通进言渠道。进言渠道,是国家命脉。古代,圣明帝王以进言来引导众人,采纳他们的建议而使他们显扬。大臣谈及时政,左右近臣都隐瞒上报。有的涉及弄权奸臣,就扣留宫中不发,而用其他事情加以中伤。使他们虽然不因进言却因他事获罪。因此,虽然有安定百姓的长久之计,谋划国家的最好策略,但却无法传达给圣上。即使有引起国家必乱的大事,有的奸臣,陛下又从何处得知?臣诚望陛下能够,不要怪罪他们越职言事、不要责怪他们沽名钓誉,如此,忠言将会日渐进呈,只会将会逐渐增广,也会有所畏惧,不敢放肆。 第三,端正名号。陛下无故自己降称大将军太师镇国公,远近听闻,无不惊骇叹息。像如此,那么谁是天子?天子不以天子侍奉陛下,却以将军侍奉陛下,那么天下都成为将军的臣民了。不取消这样名号,昭显天下名分,那么体统就不正,朝廷就不尊严。古代天子也有自称独夫,而求作匹夫却不行的。臣私下为陛下此举感到畏惧啊。 第四,戒除游离幸临。陛下开始时游玩嬉戏,不出大厅,在南内驰马追逐,进言的人尚以为不可。随后您临幸宣府,又临幸大同,后又临幸太原、榆林,所到之处耗费资财,惊动众人,郡县不得安宁,致使民间夫妇不能相保。陛下作为百姓父母,为什么竟忍心使百姓至于此种地步呢?又有南巡诏令。南方的百姓听闻后争着携带妻子儿女逃难,流离颠沛,怨恨之声纷起。如今,江淮等地又发生大饥荒,父子兄弟相食。天时人事到这样地步,陛下又进一步逼迫,怎么能不流落成为盗贼呢?奸雄窥视,等待时机而起事。变乱从内部发生,届时想回京则无路;变乱发生在外,则望救而来不及。陛下到那时,悔恨已经来不及了。那些位居高位的大臣、专权的宦官、亲近的群小人,他们哪里有丝毫怜爱陛下的善心呢?都希望陛下远行,然后得以擅权放纵,趁机营利。或者,他们也会袖手旁观,如同秦、越之人一样互不相干。陛下应该幡然悔悟,颁布哀痛罪责自己的诏书。取消南巡,撤离宣府行宫,表示不再出行。打开国库,赈济江淮百姓,遣散边防军队,使他们回归编制。清洗先前的错误行为,收聚已经失散的人心,如果这样,那么还能有所作为。 第五,清除小人。自古以来没有小人执政而不亡国丧身的。当今玩弄权术、贪恋富贵的小人,确实。至于最先开边事,拿战争当儿戏,使陛下耗费天下之力,竭尽四海资财,伤害百姓之心,都是江彬所为。江彬,只是军队中的平庸之辈,凶残狠毒傲慢怪诞,没有人臣的礼节。臣只看到他有可杀的罪过,却没有听说他有可赏的功劳。却赐以国君之姓,封伯爵,以心腹相托,并将京营的重任相托,使得他在外把持兵权,在内蓄谋叛变,形成形势,这必然是产生叛乱的原因啊。天下人切齿怒骂,都恨不得吃了江彬的肉。陛下又为何竟怜悯一个江彬,而不用来谢罪天下呢! 第五,设立太子。陛下年岁渐高,太子没有出生,祖宗社稷基业摇摇欲坠,无所寄托。正要外出远行观赏游玩,多次遭遇不测,收养的义子布满左右,却唯独不能预先立亲族中的贤人以继承大业,臣认为陛下大概本末倒置了。诚望祭告宗庙,请命于,旁从询问大臣,选择皇亲中贤良者一人养于宫中,以寄托国人期望。以后诞生皇子,仍让他出任潘国,这实在是宗庙国家无穷的福分啊。” 吏部、礼部进谏 随后,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夏良胜,与礼部主事万潮、太常寺博士陈九川联名上疏:“现在东南的祸患,不仅是江淮等地;西北的忧愁,就近在京师。宗庙祭祀的牌位不能长期虚空;对皇后的孝敬赡养不能长期荒废;后宫后妃的怀孕征祥,仍可早日达成;繁重的国家政务,不能全盘推诿。镇国称号,传闻于天下,恐怕会是产生祸乱的根源;边境将士归属,是在宫禁附近,皇上您忘了身边的祸患了么?若继续巡行游乐,臣等将不知死于何处了。” 其他文臣进谏 此时,群臣的大量进谏开始,吏部郎中张衍瑞等十四人、刑部郎中陆俸等五十三人的奏疏随后呈上。之后礼部郎中姜龙等十六人、兵部郎中孙凤等十六人等两批奏疏又相继呈上 。 太医院医士徐鏊亦以艺术进谏: “养生之道,好如燃烧的蜡烛,房屋遮蔽则燃烧坚固,大风吹过则流泪。陛下轻视您的万乘之躯,却放纵于嬉戏游乐、骑马射箭、捉鱼猎兽。近来又不畏惧远游,冒着寒暑涉水,饮食又不调和,菜肴无选择,实在不是养生之道啊。何况南方潮湿,容易生病。请求您以国家社稷为重,不要从事鞍马、醉酒之事,喜不要伤心,怒不要伤肝,欲不要伤肾,劳不要伤脾,请享受密室安逸,而躲避暴风祸患。这是臣最大的心愿。” 各奏疏纷纷入宫,武帝与众宠臣读后纷纷大怒,遂命逮捕夏良胜、万潮、陈九川、黄巩、陆震、徐鏊入诏狱,而舒芬、张衍瑞等一百零七名大臣则在午门外罚跪,长达五日。而此时,大理寺正周叙等十人,行人司副余廷瓒等二十人,工部主事林大辂、何遵、蒋山卿连名上疏纷纷呈上。 明武宗大怒,命周叙、余廷瓒、林大辂等人,与夏良胜等六人一同在阙下罚跪五日,并施加刑具。到晚上,仍然押回囚禁于狱中。诸位百官早晨罚跪,日暮收监,连贯成串如同重犯,在路途看到的人无不落泪。而朝中除了大学士、户部尚书石玠上疏论救外,没有敢替他们说话的官员。士民感到气愤,纷纷投石侮辱其他大臣。各大臣感到恐惧,入朝不等察看皇上脸色,就请下诏禁止言事的人,通政司于便拒绝不再接受奏疏 。 当时,天空接连白天昏暗,禁菀南海子中水涌出四尺有余,桥下七根铁柱像斩断一样。金吾卫都指挥佥事张英称:“这是变乱的征兆,皇帝外出一定不吉利。”于是裸露上身,将刀子放于胸前,包裹数升土,手持进谏奏疏挡住皇帝车驾跪下大哭,随即自己刺破胸膛,血流满地。卫士夺过其刀,将他捆绑送入诏狱。问他裹土原因。他称:“恐怕玷污了朝廷,洒土掩血罢了。”被下杖刑八十下,随即身亡. 结果 舒芬等一百零七人,在罚跪结束后,各施杖刑三十。因舒芬、张衍瑞、陆俸、姜龙、孙凤为首倡的官员,被降至外调,其余官员夺半年官俸。夏良胜、万潮、陈九川、黄巩、陆震、徐鏊、周叙、余廷瓒、林大辂各施杖刑五十,其余三十人施杖刑四十。黄巩、陆震、夏良胜、万潮、陈九川被除名,其余官员贬黜有差别。徐鏊被罚戍边。虽然众人受处罚,明武宗此时却不得不收回成命,不再出游。 这次事件中,被施杖刑而身亡的官员有:刑部主事刘校、照磨刘珏、工部主事何遵、兵部员外郎陆震、大理寺评事林公黼、行人司司副余廷瓒、行人李绍贤、孟阳、詹轼、刘概、李惠。因杖刑后创伤而去世的官员有:礼部员外郎冯泾,验封郎中王銮,行人王瀚。 后续 虽然此时平息,明武宗仍欲南巡。1519年六月,宁王朱宸濠叛乱,史称“宸濠之乱”。虽然佥都御史王守仁在七月底即平定叛乱,明武宗仍然隐瞒战功,而自封“镇国公”身份以平乱之由,于1519年八月开始南巡。明武宗在返京途中,在淮安清江浦上学渔夫撒网落水患病,于1521年(正德十六年)去世。 明世宗继位后,废除大量明武宗时期的政事弊病,此次南巡之争的百官均恢复官职或得到升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