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寇准是个公子哥常在家开舞会 人送外号柘枝颠

时间:2025-03-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出生于官僚之家,从小不拘小节,颇爱,是个典型的“公子哥儿”。

好在母亲要求严格,对他的学习抓得紧,使他19岁就得以高中进士,步入了衣食无忧的公务员队伍,因为才能出众,官职“噌噌噌”往上升,连连提拔重任,后来甚至还当上了宰相。

寇准虽然身为领导干部,工作上也很努力,出过很多政绩,但“公子哥儿”的性格却从来没有改变过,唱歌跳舞,公款吃喝,次次都有份,还喜欢豪华的排场,奢靡的享受。

他喜欢跳“柘枝舞”,这是从西域石国传到中原的舞蹈,石国又名柘枝,这种舞蹈便称“柘枝舞”,在中原一度非常流行。

寇准经常邀请文朋诗侣在家里开舞会,夜以继日,,时人送他一外号,称为“柘枝颠”,可见其痴迷程度。

网络配图 寇准性格豪爽,出手大方,喜欢吃吃喝喝,特别喜欢夜宴。

在邓州(今河南邓州市),他任知州,就常常组织同事朋友们通宵达旦地宴饮。

每当夜晚,寇准的知州府总是高朋满座,灯火辉煌。

当时,一般人家是舍不得用蜡烛的,没钱嘛,往往早睡,而知州府不仅大厅里烛光通明,就是马棚、茅厕这些地方都彻夜点着蜡烛,往往烛泪成堆,非常扎眼。

寇准爱酒,近乎疯狂。

据说他酒量极大,朋辈中少有敌手。

他在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任通判的时候,不论官职大小,也不论地位高低,只要你能沾酒,必定拉来碰杯,不醉不罢休。

他有个副手,能喝两杯,寇准天天拉着他陪酒,但人毕竟是血肉之躯,海量也经不起车轮战,不几天,便喝病了。

但是,寇准丝毫没有停杯的意思,还是天天拉着他喝,眼看性命都要搭上了,副职的老婆,最后迫不得已,竟然一纸讼状告到了衙门,才终于在寇准的酒杯下救出自己的丈夫。

网络配图 至于玩,寇准也是花样百出,什么都喜欢玩,什么都会玩。

每当生日,他都会早早搭起彩棚,广发请帖,大摆宴席,十分铺张。

酒醉饭饱之际,他还穿着黄道服,头上插花,跨下跑马,与朋友们嬉戏玩乐,花样不断翻新。

然而,“黄道服”毕竟只有才能穿,加上的标准接近皇帝,知道后,他叫来宰相,大发脾气,说寇准什么都效仿我,这怎么行?好在王旦理解寇准,他呵呵一笑说,寇准什么都好,就是偶尔不明事理,有点傻。

王旦这样说,皇帝不好再发怒,只得尴尬地说,是的,的确有点傻。

寇准虽然是个“公子哥儿”,但口碑却还不错。

后来,时期的宰相夏竦也追求豪华,生活奢侈,但议论的人很多,他十分不解,便对家里的门客说,寇准生活奢侈,生前死后皆无非议,到了我这里,为什么那么多人讲怪话呢?网络配图 门客给夏辣讲了一个故事:寇准做官,经常与下属一起郊游,野餐,有一次喝得正起劲,路上传来一阵毛驴的铃声,派人一问,原来是一个任期已满的外地县令驼着行李路过,虽然素昧平生,但寇准却像对待老朋友一样,热情地邀请县令同席,开怀畅饮,其乐融融。

寇准对待陌生的路人都相敬如宾,而您身为宰相,对待部下同僚却连最基本的礼节都没有,遑论其他,评价不同,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啊! 寇准对生活质量要求极高,但私心不算太重,不插腰包,不营私产,有酒大家喝,有福大家享,,有情有义。

据王君玉的《国老谈苑》说,寇准出入宰相三十年,自己从没置过房产,处士魏野曾经赠诗曰:“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寇准因此得了一个“无地起楼台相公”的雅号。

魏野此诗还流传到了漠北,契丹人十分佩服寇准的精神。

宋真宗末年,契丹使者访问京城,点名要拜见“无地起楼台相公”,当时寇准正被贬职偏远之地,害得宋真宗立即把他召回,重新重任。

“公子哥儿”不一定都是“败家子”,在寇准身上得到了印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军队奇才法国帝王拿破仑是个左撇子吗

是法国的伟人之一,他的事迹和生活习惯经常被后人进行相关的研究。根据相关的记载,军事奇才的拿破仑是一个左撇子,那么拿破仑又因为自己的左撇子制定了什么政策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般人都是习惯性地使用自己的右手,但是也有人习惯使用自己的左手,后者被人称为“左撇子”,在很早之前,人们甚至将“左撇子”归为残疾人的一类中去。相关的记载曾经提过,拿破仑就是一名左撇子,拿破仑是使用自己的左手拿枪以及指挥的,在拿破仑成为君王后,拿破仑就下令让军队的士兵使用左手拿枪。众所周知,现在世界上有两种通行制度,一种是左行制,一种是右行制。右行制之所以会流行,主要是因为拿破仑的缘故。法国刚开始时,车辆都是左行的,行军也是靠左侧。但是因为拿破仑是左撇子,所以拿破仑下达命令,要求行人和车辆全部靠右,军队同样也是靠右,以方便拿破仑指挥。根据相关的科学研究发现,其实使用左手的人比使用右手的人聪明,使用左手的人大脑的神经系统比右撇子强,所以左撇子的人大多具有运动才能或者是拥有超强的记忆力。拿破仑就是左撇子,他一生的成就也证明了拿破仑的聪明之处。而且虽然拿破仑是左撇子,并没有影响到他指挥军队。 拿破仑是左撇子这件事情已经是被后人所证实,也因为拿破仑是左撇子,这才导致了世界上左行制的出现。 拿破仑加冕有哪些影响 拿破仑,是法国史实上记载的一名伟人,他战功无数,为法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不少学者仍会研究拿破仑的事迹。拿破仑加冕这个事情更为后人所关注,那么拿破仑加冕的影响是什么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八零四年十一月六日,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在这一天,拿破仑正式加冕,成为了第一帝国的君主,被人称为“拿破仑一世”。拿破仑加冕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拿破仑加冕有利于法国国内的统一,为法国对外进行军事扩张提供了一个强而有力的保障;二是拿破仑加冕有利于拿破仑为法国接下来的发展实施了各种的政策,拿破仑加冕后大力地推进了法国各行业的发展,颁布了相关的法典;三是拿破仑加冕对新兴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鼓励了资本主义在法国的发展。 由此可见,拿破仑加冕很好地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有疑问,法国人民历经了五年时间的革命才推翻了封建主义,拿破仑加冕又将法国变成了一个帝国,这又怎么会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呢?其实拿破仑加冕所产生的影响还稳定了国内的“保皇派”,这使得法国趋于稳定和统一,国内的稳定是法国发展的保证,更是法国对外扩张的保证。 拿破仑加冕的影响至今仍为人们所乐道,此举很好地维护了法国的统一,使得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得以保存下来。 拿破仑遗体后来怎么样了 拿破仑在失败后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生活,其实就是被囚禁在那里了。然后几年之后就去世了。关于拿破仑如何去世的这个问题,官方的说法是死于癌症,但是真实性有待验证。但是在拿破仑身上不确定的问题还不止这一个。许多人甚至质疑拿破仑遗体的真假。那么拿破仑遗体发生了什么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拿破仑自从去世之后就被就地安葬了,他的遗体在圣赫勒拿岛度过了许多年,知道1804年才被挖掘出来,但是自从那一天开始人们对拿破仑遗体一直有着不同的质疑。拿破仑遗体的是否是真的也一直不能被确认。而且一直以来法国也不允许对拿破仑遗体进行验证,可是这样反而让更多人怀疑拿破仑遗体是假的。 当时拿破仑遗体被安葬在流放地,英法两国多次交涉之后才将拿破仑遗体迎回祖国,最后安葬在荣军院的地下室中。说拿破仑遗体是假的主要还是根据之前拿破仑的一幅画像,之前人们发现在他脸上某个位置有个疤痕,但是如今的拿破仑遗体的复原图上却并没有这一点,有的人还说在荣军院里的拿破仑遗体其实是他的管家。而且人们对于复原图上的人也比较怀疑,认为本来就有些肥胖的拿破仑在身患癌症之后不可能是那么年轻的样子。 除此之外还有拿破仑遗体上许多东西都变得和从前不一样,包括他的牙和一些其他物品,于是人们质疑根本就是英国偷换了拿破仑的遗体。但是关于拿破仑遗体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至今还是没有人可以说的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崇祯皇帝到底死于何处?景山自缢处竟不过是个象征

1644年,,一场突发的瘟疫严重削弱了守城明军的战斗力,据史料记载,20万大军能登城的不过6000,且多为羸弱之卒。明北京内城墙12公里,外城墙14公里,就算皇城不布防,每名士兵平均也要守50米左右,绝无坚持的可能。网络配图3月18日夜,农民军攻破外城,带十几名逃离皇宫,到齐化门,守军不认识他,以为有诈,将其射回,转安定门,没想到门闩沉重,太监们无法抬起,正是这根沉重的门闩,彻底改变了历史。19日,农民军入城,遍搜皇宫无果,直到22日才在煤山(即景山)发现一具尸体,左手写“天子”二字,经太监辨认,系崇祯无疑。然而,对此说法,史家一直有争议,比如黄云眉先生认为崇祯自缢于北海公园,俞平伯先生则认为崇祯死于管园人的小屋。“巍巍万岁山,密密接烟树,中有望帝魂,悲啼不知处。”这是清人哀悼崇祯的诗作,其中透露了两点疑问,首先,北海公园琼岛上也有一座“万岁山”,第二,自缢遗址,当时的人已经“不知处”。至于“找到”自缢遗址,并“指出”究竟是哪棵树,甚至绘声绘色地称这棵树为“罪槐”,这是清政府为笼络人心干的事。清军以“为崇祯报仇”的名义入关,当然要做做样子,但并没有勒石立碑。网络配图1931年,博物院始立“殉国处”碑,沈尹默先生题写碑文,正值前夜,故将“明”左半边故意写成“目”,以示对“日”不屑。此碑“文革”时被砸成两段,拉到原北京少年宫当井盖,北京少年宫即原景山寿皇殿,也有说法崇祯自缢于此。2003年,此碑回到原地。1931年时“罪槐”已非原树,此时距崇祯自杀已280多年,从照片上看,那棵槐树胸径不过一尺,怎可能生长得如此缓慢?60年代中期,“罪槐”枯死,1971年伐去,1981年,栽了一棵小树,1996年,为渲染气氛,公园找了一棵树龄150年的歪脖老树,移栽于此,原本是建国门一带的道边树,就此成了“罪槐”。网络配图1944年,甲申三百年祭,此处又立一碑,傅增湘撰文。傅是著名的教育家、藏书家,北洋政府时出任教育总长,在他的维护下,蔡元培得以施展“兼容并包”的教学理念,蔡元培辞职后,他也辞职了。1938年,傅参加日本人操纵的东亚文化协议会,并任会长等职,为时人所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派陈毅持亲笔函,专程拜访。陈毅未到,傅已抱憾长逝。傅增湘撰文的石碑曾于1955年被移走,后又在原地复立。总之,“崇祯自缢处”不过是个象征,以表达后人对历史的一份敬畏而已,如果,未免贻笑大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