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搅动天下的侯景真的只是个背黑锅的吗?

时间:2025-03-2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之乱的巨大人祸:为什么说搅动天下的侯景,是在替别人背锅?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王僧辩率领部队光复了沦陷于侯景手中数年之久的建康。

对于这个结果,君臣是不意外的。

因此,在出征以前,王僧辩就问萧绎,克复金陵以后,对于一城百其是被废掉的,该当如何处置? 萧绎又发挥了一次他语言大师的特质:“六门之内,自极兵威!” 立刻会意的王僧辩也说了一句隐语:“讨贼之谋,臣为己任,之事,请别举人。

” 君臣二人就此结束谈话。

等到王僧辩拿下了建康以后,萧栋兄弟三人被一名叫朱买臣的将军从牢里请出来,到船上喝酒。

结果刚一上船,兄弟三人就被一起扔进了扬子江。

现在可以回过头再品味萧绎和王僧辩的对话了——萧绎要王僧辩弄死萧栋,但是王僧辩表示自己可以杀侯景却不愿意动萧栋,成济之事要别人去做(成济杀掉了)。

于是萧绎换了朱买臣当白手套,王僧辩则在此事中全身而退。

但是,你要是把王僧辩当成建康城的英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相比于一家一姓几个皇孙的死活,王僧辩的部队在建康城犯下的罪行,才是更大的孽债。

萧绎的那句“六门之内,自极兵威”,玄乎其玄,你可以有一百种方式去理解。

而偏偏,王僧辩选择了最极端的理解方式——纵兵大掠。

王僧辩入驻建康的当天晚上,就有军人“无意”烧毁了宫中正殿太极殿和东西堂。

随后,对手下失去约束能力(也许根本就没想约束)的王僧辩默许了这些江陵兵在都城的烧伤抢掠。

整个建康的男女老少无一幸免,全部被押出居所挨个“盘点”,最后被剥得几乎赤裸上身,扔到秦淮河畔。

在一片哀嚎声中,建康市民竟然无不怀念起了当年的侯景起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侯景之乱对建康经济造成的破坏是被人为夸大了的。

毕竟,王僧辩这么一折腾,整个建康的基建都被毁了,以至于后来萧绎不把都城迁过来,未必没有这方面的考量。

对普通市民尚且如此,对于世家大族和百战宿将,王僧辩就更不客气了。

当琅琊的后人王克站在宫前迎接王师的时候,王僧辩毫不客气地问:“侍奉夷狄之君,王大人!”王克无言以对。

王僧辩也不废话,转过脸对左右说:“百年清名,一朝坠入谷底!” 而对另一位之前风头压过自己一头、侯景之乱时降了侯景的老将赵伯超,王僧辩就更不客气了。

当这位老将又从侯景军中“反正”以后,王僧辩立刻把他押上送往江陵的船,还冷冷地说:“大人身荷国恩,却行此之事,今日又降而复叛,为之奈何啊?” 等送走了赵伯超,王僧辩又不无得意的对左右说:“昔日赵伯超名声一直超过我,不想今天扭转乾坤却还是我王僧辩。

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预料无常啊!” 如果仅仅是在建康一城之中作威作福,那还能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而王僧辩的另一个举措却彻底地让以及以后的失去了战略屏障,加速了南朝的灭亡。

侯景之乱期间,江北的几个重镇大都摇摆不定,态度暧昧。

收复建康以后,王僧辩就派人去广陵等地劝降这些地方的守将,希望他们能拨乱反正。

结果这帮劝降的家伙一到地方就要钱要女人,搞得本来就担心投降以后被清算的将领们更加不安,最后一咬牙,全都反了。

至此,在侯景的铺垫以及王僧辩的努力之下,南朝终于将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长江以北的所有地区全部丢给了和。

此后的陈朝尽管再努力,也充其量不过苟延残喘而已。

南弱北强的大势,已经是不可逆转了。

但是此时的萧绎和王僧辩是想不到这一头的。

这对君臣一个在江陵地三请三辞,另一个则领衔上奏请求萧绎登基。

而登基以后,萧绎也没亏待这位老臣,给了他几乎所有能给的头衔,还让他镇守建康,为自己盯住对下游的北齐政权。

事实再次证明了萧绎的战略眼光之独到——在整个国家的战略中心西迁到江陵以后,他依然将重兵布置在了江东,而在与西魏方面几乎只有一江之隔的江陵,他却没有留多少守备力量。

日后江陵之围的种种伏笔,也就此埋下了。

而当萧绎向王僧辩下达勤王令的时候,王僧辩再次重演了当年台城之围的一幕——兵是带了,王也勤了,只不过还没到地方,仗就打完了。

于是他自己也就悠哉悠哉地回去了。

而此时的南梁已经陷入了最为危急的时刻——本来就已经压缩到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国土,还要面临着西魏和北齐两个强敌夹击的风险。

而最有实力的军阀,却一直处于观望之中。

那么,在萧绎死后,江陵这一带的土地,又由谁来统治呢?的南朝,又将如何继续苟延残喘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酷吏张汤 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御史大夫张汤因何而死

酷吏张汤:酷吏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也是其牺牲品,用酷吏,是为了维护专制政治之威;杀酷吏,也是为了维护专制政治。而张汤就是其中十分出名的酷吏之一。那么张汤又是因何而死呢? 张汤的失败,最致命的原因在于他的两面性格,为法过酷,结怨太多,最后被武帝抛弃。公元前115年,武帝元鼎二年,由于盐铁收归中央政府独占,极大损害了同姓诸侯国的利益,再加上以前的个人恩怨,赵王刘彭祖率先指控张汤与其下属鲁谒居合谋诡计危害国家。鲁谒居是张汤的心腹手下,曾故意炮制冤案以陷害张汤的旧怨御史李文。鲁谒居因赵王上告被关入狱中不久病死。被连累的鲁谒居的弟弟认为张汤见死不救,于是在牢里揭露了其兄与张汤违法挟私寻仇的黑幕。武帝特命廷尉减宣调查李文案,而同为酷吏的减宣恰也是张汤的老对头,欲借此案置张汤于死地,便私下秘密行动罗织大罪。正在这危机时刻,有贼偷盗了汉文帝陵园的下葬钱,依惯例,丞相庄青翟与张汤相约一同向武帝谢罪。张汤临时变卦,单方面推卸责任,准备先弹劾庄青翟,将罪名全归于丞相。而丞相府的三位长吏朱买臣(“覆水难收”的主角)、王朝、边通也都与张汤结有深怨,三人得知张汤计划后,一起联名先发制人,替丞相声辩无罪的同时,告发了张汤平日的种种非法行径,将前后数件事一一联系。武帝暴怒,认定张汤内心险诈一惯欺君,便不由分说,派使者带着罪名簿以八项大罪痛责张汤。 “天子果以汤怀诈面欺,使使八辈簿责汤。汤具自道无此,不服。於是上使赵禹责汤。禹至,让汤曰:“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灭者几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令君自为计,何多以对簿为?”汤乃为书谢曰:“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然谋陷汤罪者,三长史也。”遂自杀。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他业。昆弟诸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天子闻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乃尽案诛三长史。丞相青翟自杀。上惜汤。稍迁其子安世。” 武帝还派出当年与张汤情同兄弟的酷吏赵禹来质问他。张汤见了好友,自以为事情终有转机,正准备长篇解释,却被赵禹当头痛斥:“今天你觉得自己冤枉了,当年被你杀的那么多人就不冤枉吗?现在别人告你都是有真凭实据的,皇上关你到牢里,就是希望你自我了断,为什么还要争辩呢?”(这与成语“请君入瓮”有神似之处)这么一折腾,张汤终于清醒了,回想自己昔日所作所为,再以自己对武帝的了解,尽管不甘心,但是非死不可了。在诸侯、部属、酷吏、同僚上下内外四面八方的夹击下,皇帝也抛弃了他。张汤自杀了,面对下葬事宜,张母之所以正气懔然地说了些我们不能理解的怪话,我想大概是因为在她眼中儿子一贯是清廉正气尽心为公的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助司马炎一统天下的三位名将:羊祜 王濬 杜预

西晋统一中国的三大名将: 西晋统一中国的三大名将都出生世家大族,羊祜先祖从汉魏起就是名门士族,世代皆为二千石高官。王濬和也都出身官宦家庭,名门贵胄。有趣的是,史书中说三人都是美姿貌,仪容不凡,须眉秀美 。 西晋这个短命王朝在历史上名声不好,和秦隋不同,虽然秦隋也都是国祚短促,但都在中国历史上有开创性的功绩,客观上为继其之后的汉唐盛世奠定了制度和文化上的坚实基。所以后人常把秦汉、隋唐一快说,而西晋王朝的统一之后却是,中国进入一个历史少见的黑暗、暴戾、大分裂时期。西晋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北方少数民族灭亡的王朝而遗臭万年,也因一个极其腐朽和权贵肆意的王朝被后人砰击。 不过评价西晋这个腐朽王朝非今天的主题,西晋王朝名将也是寥寥可数,今天仅说说在西晋一统天下中的三名将:羊祜,王濬,杜预。 三将都与西晋吞吴有关,而羊祜无疑是名气最大的,王与杜都是羊祜荐举的,不过羊祜名气大并非因其有摧城拔寨、之战功。而是因其仁德用,还是对敌人如此呢,这是非常人才能做到的。其毕生精力大多为吞吴做准备,但受朝中权臣蛊惑而犹疑难决,多次错失战机,羊祜终老也未能一酬壮志。不得不长叹说:“天下不如意,恒十居其吧,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不过他的仁德柔术,攻心之策使天下民心已向,都督荆州时大力经营江汉,屯田兴学,广修善政,使西晋灭吴有了可靠的前进基地和充实的物质和军事准备。对攻吴之战法也早,后来杜预灭吴大战略基本为羊祜当年所定。 而王濬可说是真正能立马嘶风、冲锋陷阵的战将,在灭吴一战中从蜀地顺流而下,,先入建业夺得首功。(王濬能在灭吴中以水军立奇功还与一当时童谣有关: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而王濬的小名正叫阿童,羊祜当时正在考虑水军统帅,在朝廷要召王濬回朝任大司农时上表请留王濬督益,梁诸军事。) 而杜预则是有名的儒将,有史书说他手不能持戈、行不能骑马(可能有些夸张)。但明于韬略,运筹帷幄而。知兴废之道,,施反间计除孙吴强敌张政,巧取江陵,招降交广,和其它五路大军一起扫平吴地,终于使中华一统.功勋卓著。 三将都出生世家大族,羊祜先祖从汉,魏起就是名门士族,世代皆为二千石高官. 王濬和杜预也都出身官宦家庭,名门贵胄.有趣的是,史书中说三人都是美姿貌.仪容不凡, 须眉秀美。这也许和魏,晋时人们注重仪表,用人也偏重美姿有关. 三人军职爵位: 羊祜:散骑常侍、卫将军,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 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城侯。 王濬:益州刺史,镇国大将军,加特进散骑常侍,抚国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襄阳县侯。 杜预: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车将军,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事.,开府仪同三司、当阳县侯。 身后: 王濬:功高自负,争利朝堂,白玉有瑕。 羊祜:谦和退让,德名远播,清廉俭朴,美名留史。 杜预:富民强兵,虽好名但有节,好儒学,有《春秋经传集解》等遗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