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梁武帝萧衍:四入佛门饿死内宫之谜

时间:2025-03-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时期,不仅在民间传播,更被当时的帝王所推崇。

夺取帝位后,励精图治,南梁初期社会获得了比较好的发展。

但是这种局势并没有维持下去,梁武帝安顿好江山社稷,消除种种后患之后,很快便沉溺于佛教中不能自拔。

他下令广建寺庙,全民奉佛,并亲自主持修建了大爱敬寺、大智度寺、同泰寺等,耗费无数钱财,座座都规模宏大,极尽华丽。

他还下诏优待僧尼,出巨资资助。

梁武帝萧衍资料图 各地僧尼研习佛法、聚众讲经。

不仅如此,梁武帝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公元527年,萧衍舍身进入同泰寺,当了三天和尚,回宫后,下令大赦天下,并改元大通。

公元529年,萧衍第二次进入同泰寺,这一次他脱下御衣衮服,在寺中沐浴洗去凡尘后穿上法衣袈裟,长住于寺中,自号三宝奴,并亲自主持法会,向五万善男信女讲解《涅经》。

萧衍执意要出家,朝中大臣十分惶恐,便一起跪于同泰寺外反复磕头,叩请还宫理政。

在寺中和尚的劝请下,他才极不情愿地回到朝廷。

然而萧衍极度迷恋佛教,反复四次舍身寺院。

然而,这么一个崇信佛教的皇帝,最后却饿死于内宫,不禁让人惊诧万分。

梁武帝早年无子,于是便过继侄儿为嗣子做太子。

可是后来梁武帝生了个儿子,取名萧统,随即被立为太子,而侄子萧正德被改封为西丰侯。

这让萧正德心里愤愤不满。

加上后来梁武帝一心崇佛,荒废朝政,于是萧正德便勾结发动政变,这就是所谓的“侯景之乱”。

侯景原来是东魏大将,因与政敌不合从而转投梁朝。

侯景本是奸诈小人,众人劝阻梁武帝且不可用,而武帝执意接受侯景来投,并授他为大将军、封河南王、督河南诸军事。

侯景看到皇族矛盾重重,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同萧正德勾结起兵发动政变,答应事成之后让萧正德做皇帝。

最后叛军攻进建康城,困住宫城,又引武湖水去漫宫城。

梁武帝这位和尚皇帝被困在宫里成为瓮中之鳖,被侯景囚禁于台城净居殿,不许人接近。

刚开始的时候,侯景还派人送些粗茶淡饭给萧衍吃,后来连粗食也不给他送了,这时萧衍已经86岁,被囚困的时候仍然诵经念佛、斋戒不辍,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营养,便被活活饿死了。

网络配图 这是一般流传的萧衍饿死的说法,但有人认为他并非饿死。

据《》记载,侯景攻破南京后,进宫面见梁武帝萧衍,“入城见武帝于太极殿,以甲士五百人自卫,带剑上殿拜谒”,萧衍神色自若,对侯景说:“卿在戎日久,无乃为劳。

”让人带他到三公的座上。

侯景非常惶恐,便对左右说:“吾踞鞍临敌,矢石交下,未曾怖畏,今见萧公,使人畏惧不已!”也就是说侯景攻破皇宫见到梁武帝时非常恐惧,被梁武帝的从容自若镇住了,于是便把他软禁在台城,不敢再去见他。

后来侯景派王纶给萧衍送去了几百粒鸡子让他吃,因此梁武帝不可能是饿死的。

关于梁武帝之死,《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梁武帝)疾久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

’遂崩。

”就是说梁武帝生病久了觉得嘴巴苦,想要吃蜂蜜而不能,于是大喊“嗬嗬”数声而死。

根据这段记载,萧衍是“疾久口苦”,也就是得了重病,嘴巴苦说明梁武帝并非空腹,而他想吃蜂蜜说明他并非肚子饿,而且送去的鸡子有数百粒之多,就知道其他吃的东西一定都齐备。

其实当时梁武帝已经八十六岁,眼见,恶人横行,禁不住忧愤成疾,而自身又被软禁,无人搭理照料,因此病情日益恶化,最终死去,是很自然的事情。

梁武帝到底是饿死的还是病死的,恐怕今人已经很难明察,因为时隔久远,而且当时萧衍是被软禁,身边人员稀少,关于他的行踪不可能有很准确的记载。

但无论他是饿死还是病死,自身都要负主要责任,因为他之所以死乃是由于侯景之乱,而侯景之乱则是由于他过于崇信佛教,以致朝政废弛,国库亏空,老百姓民不聊生,从而对朝廷心生怨恨。

梁武帝萧衍资料图 据《梁书》、《资治通鉴》记载,侯景从采石渡过长江的时候,兵马总共只有八千多人,到攻破台城时却已经发展到十几万人了,也就是侯景在南朝是得到百姓的强烈拥护的。

而百姓拥护侯景的原因,也正是侯景所宣扬的,萧梁沉溺佛法、僧尼泛滥,朝纲废弛、民生凋敝。

小编认为虽然侯景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却在客观上迎合了百姓的要求,因而获得了广泛的支持,所以迅速打败了南梁的三十万兵马,让梁武帝萧衍成为阶下囚。

可见梁武帝崇信佛法,并四次舍身侍佛并没有获得佛祖的保佑,反而落了个国破身亡的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密:历史上死的最窝囊的帝王孝武帝司马曜

在我国历史上有载的就有300多位,这三百多位中非正常死亡的就有很多。诸如明帝自缢身亡,以身殉国,赢得后世的赞誉。但若谈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非东晋孝武帝司马曜(yào)莫属,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为何说他死的最窝囊呢?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网络配图 孝武帝司马曜是东晋第九位皇帝,是简文帝第六子。372年,10岁司马曜即位,但朝政一直被权臣把持,帝位一直不稳。桓温死后,朝政由堂嫂临朝听政,直到376年,司马曜才正式亲政。司马曜是位有理想的皇帝,他一直想恢复司的皇权,因为在东晋之前的历史上,士族一直把持这朝政。 383年,司马曜在宰相的辅佐下,在击败前秦大军。以谢安为首的家族虽然挽救的了东晋王朝,但司马曜很快就“”,安排自己的 弟弟为宰相,排挤谢安等士族。当他的权力达到顶峰后,便开始肆意享乐,沉湎酒色,每天晚上都在宫中开party,酒杯只要一端起来,直接喝到天 亮,以至于“外人罕得进见”,逐渐堕落,离窝囊皇帝越来越近。 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司马曜晚年最宠爱两个妃子陈淑媛与张贵人,特别是张贵人,“宠冠后宫,后宫皆畏之”,司马曜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死在这个心爱的女人之手。为何这么说呢?我们接着看。 396年9月20日夜,孝武帝司马曜在后宫清暑殿举行一场非常隆重的party,歌舞、乐队全都参与其中,孝武帝也许喝多了,宴席间对张贵人开了一个玩笑。网络配图 时间来到了下半夜,司马曜已经喝的了,侍从们就安排他在清暑殿就寝。但张贵人比任何时候都清醒,她先是赐皇帝身边的侍从们饮酒,然后就把他们 遣散了。接着张贵人与自己的亲信侍婢来到了清暑殿,看着眼前的这个男人,张贵人只剩下无尽的仇恨,她命令侍婢用被子蒙住司马曜的面部,将他活活捂死,就这样,司马曜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可怜的司马曜稀里糊涂就丧了命,死因竟然还是因为酒后的一个玩笑。更大的玩笑还在后面,司马曜被杀后,张贵人”重赂左右“,谎称皇帝是在睡梦中“魇 崩”的。当时朝政掌握在司马道子的手里,他巴不得皇帝哥哥驾崩呢,所以没有追查此事。此后皇太子即位,但这家伙是个”智障“,连冬天、夏天都分辨 不出来,更没有能力为父亲报仇了。 醉眼迷离的司马曜看着眼前的妙龄少年,又看了看张贵人,于是对她说: 汝以年亦当废矣,吾意更属少者。 当年张贵人年近三十,年纪虽然不算大,但正所 谓”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这个道理张贵人还是懂的。张贵人不禁,但没有发作,司马曜也喝多了,没觉得自己玩笑开大了。 时间来到了下半夜,司马曜已经喝的不省人事了,侍从们就安排他在清暑殿就寝。但张贵人比任何时候都清醒,她先是赐皇帝身边的侍从们饮酒,然后就把他们 遣散了。接着张贵人与自己的亲信侍婢来到了清暑殿,看着眼前的这个男人,张贵人只剩下无尽的仇恨,她命令侍婢用被子蒙住司马曜的面部,将他活活捂死,就这样,司马曜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网络配图 可怜的司马曜稀里糊涂就丧了命,死因竟然还是因为酒后的一个玩笑。更大的玩笑还在后面,司马曜被杀后,张贵人”重赂左右“,谎称皇帝是在睡梦中“魇 崩”的。当时朝政掌握在司马道子的手里,他巴不得皇帝哥哥驾崩呢,所以没有追查此事。此后皇太子司马德宗即位,但这家伙是个”智障“,连冬天、夏天都分辨 不出来,更没有能力为父亲报仇了。 司马曜只活了34岁,他用生命告诉世人,不要乱开玩笑,更不要在酒后随意开玩笑,特别是对那些性格有些偏激的人,因为这是有生命危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梁武帝过午不食?历史上因佛学饿死的帝王!

过午不食?历史上因佛学饿死的!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北魏发生内乱以后,南方的梁朝曾经几次起兵北伐。但是梁武帝指挥无能,不但不能恢复土地,反而死伤了无数军民。后,也没有能力再进攻南方,梁朝才有一个比较长的安定时期。 梁武帝看到宋、齐两个朝代都因为皇族之间互相残杀而发生内乱,他就对自己亲属格外宽容。皇族中有人犯罪,他只教训一番,从不办罪。梁武帝有个六弟临川王萧宏,是个贪得无厌的人,尽情搜刮财富。临川王府内室后面有几十间库房,平日锁得严严实实的。有人怀疑里面藏的是兵器,向梁武帝告发,说萧宏私藏兵器,准备造反。 梁武帝听说他弟弟要夺他的权,也有点吃惊,亲自带领去搜查。萧宏一见梁武帝,神色慌张。梁武帝更加起了疑心,就命令萧宏把库房全部打开,让他挨间检查,打开库房一看,发现其中三十多间库房里都堆满了钱,共有三亿万以上,其他的库房里囤积着布、绢、丝、绵等杂货,更是多得不计其数。 萧宏跟在梁武帝后面,心惊胆战,怕梁武帝发现了他的赃物,一定要办他的罪。想不到梁武帝检查完了,转过身来笑嘻嘻地对萧宏说:“阿六,你的日子过得不错嘛!” 打那以后,他知道萧宏不会谋反,反而对萧宏更加信任了。 梁武帝对亲属和士族百般纵容,对待百姓就完全是另外一套,谁触犯当时的法律,就要严办。如果一个人逃亡,全家人都要罚做苦工。这样,贵族官僚有恃无恐,更加横行不法,有的甚至在大街上公开杀人,都没有人敢干涉。 有一个正直的官员贺琛上了一个奏章,对梁武帝提出四条意见,说现在各地州郡官吏搜刮残酷,百姓实在受不了:官员穷奢极侈,浪费太严重;奸臣当道,作威作福,陷害好人;大造官府,没完没了,百年服役不得休息。 贺琛说的条条是事实,但是梁武帝一句也听不进。他口授一道诏书,责备贺琛。在那份诏书里,他把自己说成一个天底下少有的贤明君主,又是勤劳,又是节俭,把贺琛的意见顶了回去。 梁武帝也是个信徒。他在建康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同泰寺,每天早晚到寺里去烧香拜佛,讲解佛法,说这样做是为了替百姓消灾积德。到了他年老的时候,更干出一件奇怪荒唐的事来。 有一次,他到同泰寺“舍身”,也就是要出家做和尚。皇帝做和尚,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可是皇帝说要出家,谁敢反对!再说,那时候佛教盛行,皇帝肯做和尚,还表示他对佛法的虔诚哩。 梁武帝做了四天和尚,宫里的人把他接回去了。后来他一想,这样做不妥当。因为按当地的风俗,和尚还俗,要出一笔钱向寺院“赎身”。皇帝当了和尚,怎么能够例外。第二次,他又到同泰寺舍身,大臣们请他回宫,他就不答应了。 后来,大臣们懂得他的意思,就凑了一万万钱到同泰寺给这位“皇帝菩萨”赎身。寺里和尚能够收进一大笔钱,怎么不高兴,当然同意他还俗。大臣们就排了仪仗,到寺里把他接回来。 第三次,梁武帝又想个新花样,他到同泰寺舍身的时候,说他为了表示他对佛的虔诚,不但自己的身子舍了,还把他宫里人和全国土地都舍了。 舍的多,赎的钱当然应该更多。过了一个月,大臣们就凑足了二万万钱去把他赎了回来。 说巧也巧。正好在那天晚上,同泰寺里的一座塔被火烧了。和尚赶快报告梁武帝。梁武帝合着手掌,说这一定是恶魔干的。他又下了一道诏书说:“道越高,魔也越盛。我们要造更高的塔,才能压住魔鬼的邪气。” 过了一年,他又舍了一次身。大臣们又花了一万万钱把他赎回来。梁武帝前后做了四次和尚(一说是三次),大臣们一共花了四万万赎身钱。这笔钱,当然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去了。 梁武帝热心做和尚,把朝廷大事弄得混乱不堪。有个野心家就利用他的昏庸,发动了一场空前的大叛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